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侨务法律制度研究
侨务法律制度研究

侨务法律制度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国福编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1830463
  • 页数:44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新中国成立以来颁布实施的关于侨务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为主要资料基础,以权益保护为中心,论述中国侨务法律制度的现状,以及其在国际移民和法治建设新形势下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挑战,提出发展和完善侨务法律制度的建议。
《侨务法律制度研究》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目的 1

第二节 研究背景 2

第三节 研究现状 4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资料 7

第五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构 10

第二章 华人华侨归侨侨眷身份的确认及其法律制度完善 15

引言 15

第一节 确认华人华侨归侨侨眷身份的法律性质 16

第二节 确认华人华侨归侨侨眷身份存在的实体性法律问题 18

一、华侨身份认定方法对移民法“国外定居”的背离及其修正 18

二、归侨侨眷身份认定存在法律漏洞及其修正 20

三、未明确华人的法律含义 24

四、未赋予华人取得中国永久居留许可的优先地位 25

五、取得中国永久居留许可的外国人(华人)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 26

六、未赋予华人取得中国国籍的优先地位 27

第三节 确认归侨侨眷身份存在的程序性法律问题 27

一、归侨侨眷证全国不一致 27

二、审理归侨侨眷身份证申请的时限不明 28

三、侨眷证的有效期不清 29

四、对确认归侨侨眷身份决定不服的救济不明 29

五、所在工作单位或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派出所先行审核 30

第四节 确认华侨身份存在的程序性法律问题 33

第五节 可能的解决方案 37

一、建立公民居留期制度,实现公民的动态管理 37

二、建立外国人(华人)居留期制度,实现外国人(华人)的动态管理 37

三、修订2009年《国务院侨办关于界定华侨外籍华人归侨侨眷身份的规定》有关规定 38

四、统一归侨侨眷证的名称、形式和内容,明确审理归侨侨眷证申请时限,规定归侨侨眷证的有效期 39

五、赋予归侨侨眷身份申请人对确认身份申请决定不服时的行政复议权和行政诉讼权 39

六、取消由所在工作单位或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派出所先行审核/出具归国情况或亲属关系证明的规定:改为确认归侨侨眷身份申请均由侨务部门直接审批 40

七、积极确认华侨身份和签发华侨证或者非居民身份证 40

八、进一步明确华人身份,赋予华人取得中国永久居留许可和国籍的优先地位 42

第六节 结论 43

第三章 试论获得公民身份证件权:从华侨短期回国在国内证明公民身份困境切入 44

引言 44

第一节 获得公民身份证件权 45

第二节 华侨短期回国证明自己身份的困境及现行法律制度方面的原因 47

第三节 其他国家和地区公民身份证制度的法律实践 52

一、香港特区:所有居民均有资格申领居民身份证,兼具准护照功能 52

二、中国台湾地区:“无户籍国民”在台湾地区居留申领居留证,“有户籍国民”申领“国民身份证” 52

三、澳门特区:所有居民均有资格申领居民身份证 54

四、美国:没有身份证制度 55

五、法国:全民都有权申领身份证 55

六、小结 56

第四节 解决华侨短期回国证明自己身份困境法律方案之比较 57

一、修订临时居民身份证管理办法,允许回国华侨申领临时身份证 57

二、修订护照法,扩大护照功能,丰富护照登记项目。 59

三、解释护照法,扩大护照功能 59

四、在《出境入境管理法(草案)》中加入有关内容 60

五、赋予华侨暂住证证明国内身份的功能 61

六、允许回国华侨申领居住证,并赋予华侨居住证证明国内身份的功能 62

七、将护照与永久居留证/长期居留证一并使用,作为证明华侨身份的证件 63

第五节 结论:修订《居民身份证法》为《公民身份证法》 64

第四章 试析新型跨国流动人员管理制度:国籍和居留相结合原则 67

引言 67

第一节 国籍原则在个人身份认定和权利义务方面呈现的国际性问题 68

第二节 国籍原则给我国当前跨国流动人员管理带来诸多问题 70

一、不完善的无户籍公民制度 71

二、无户籍公民制度执行效果不理想 72

三、取得中国永久居留许可的外国人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 72

四、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权利和利益的法律基础不清 73

五、华侨身份认定方法背离了移民法通常理解的“国外定居” 74

六、归侨、侨眷身份的认定存在法律漏洞 76

第三节 当代跨国流动人员管理应体现国籍与居留相结合原则 78

第四节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跨国流动人员管理制度 80

一、澳大利亚跨国流动人员福利管理制度 81

二、中国台湾地区无户籍国民管理制度 85

第五节 结论:建立中国新型跨国流动人员管理制度 89

第五章 华侨国内权益保护立法模式探究 91

引言 91

第一节 华侨国内权益保护政策的理性回顾和法律思考 91

第二节 制定华侨权益保护法的困境 97

第三节 保护华侨国内权益立法模式的变化与政府侨务工作的调整 100

第四节 结论 102

第六章 中国公民境外权益法律救济手段探析 103

引言 103

第一节 公民境外权益中国国内救济 104

第二节 公民境外权益所在国国内救济及其用尽原则 106

第三节 完善领事保护机制,促进公民境外权益保护 109

第四节 严格外交保护条件,慎重使用外交保护 115

第五节 积极寻求国际组织权利救济 120

第六节 结论 123

第七章 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未来发展 124

引言 124

第一节 归侨侨眷外部环境的变化 125

一、归侨侨眷特殊性 125

二、法制环境 127

三、权利理论 129

四、适当照顾的实施效果 130

五、民族国家理论 132

六、保护侨民权益的国际实践 134

七、小结 135

第二节 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立法基础 136

一、“海外关系”说 136

二、“做出重大贡献”说 140

三、“弱势群体”说 142

四、“履行更多义务”说 145

五、小结 146

第三节 结论 147

第八章 我国现行归侨安置制度的思考与完善 148

引言 148

第一节 归侨安置政策转变推动归侨安置法律完善 148

第二节 丰富华侨归侨侨眷社会保障的内容和形式 152

第三节 归侨安置政策中融合的缺失 156

第四节 完善归侨安置法律制度 158

一、明确“促进融合”为归侨安置法律制度的指导方针 158

二、提供融合课程 159

三、澄清现行法律安置归侨方面的歧义性规定 159

四、华侨回国定居前必须购买医疗保险 160

五、丰富归侨侨眷社会保障的内容和形式 160

六、明确华侨享有社会保障权 161

七、理顺归侨自我融合和政府提供融合公共产品的关系 161

第五节 结论 161

第九章 试论外国人身份转换制度:从引进外国人才切入 163

引言 163

第一节 建立外国人身份转换制度是动态管理外国人的必然要求 163

第二节 雇员转永久居民降低引进外国人才成本 165

第三节 留学生转雇员可以开发外国人才资源 169

第四节 永久居民转公民有助于外国人才彻底融入 171

第五节 结论:建立中国外国人身份转换制度,助推在中国华人身份转换 174

第十章 引进海外人才与中国技术移民法建设 177

引言 177

第一节 技术移民的基本概念 178

一、移民 178

二、技术 184

三、技术移民 185

四、中国的技术移民的概念和特点 189

第二节 中国技术移民政策构想 192

一、积极引进海外人才 192

二、正确掌握海外人才供求状况 193

三、扩大引进海外人才对象 194

四、海外人才引进以补充国内人才资源为原则,以市场调节为主 196

五、增加海外人才在中国长期工作的比例和适当放开海外人才申请中国永久居留 199

六、强化用人单位对聘雇海外人才的管理和服务 201

七、简化引进海外人才程序 202

八、建立高效的引进海外人才管理部门 203

九、努力营造吸引海外人才和发挥其才能的环境 205

第三节 国际移民法的基本概念 208

第四节 中国技术移民法的基本概念 210

一、中国技术移民法的概念和特征 210

二、中国技术移民法的功能 212

三、中国技术移民法的渊源和内容 216

四、中国技术移民法的调整对象 217

第五节 中国进行技术移民法立法的原因 221

一、中国在国际移民方面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221

二、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技术移民法为参照,中国引进海外人才方面的法律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存在许多司空见惯但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23

三、实现以政策规范引进海外人才向以法律调整引进海外人才转变,是依法治国的宪法要求及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引进海外人才政策性文件中部署 223

第六节 对技术移民法立法的可能忧虑 224

一、引进技术移民会影响我国公民就业 224

二、引进技术移民会加重非法移民问题 225

三、引进技术移民会加大管理外国人难度 225

四、目前多部门管理引进海外人才现状很难推进技术移民法立法 226

五、我国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不需要技术移民法 226

六、引进技术移民会影响国家安全 227

七、技术移民法理论研究薄弱 227

八、技术移民法立法经验欠缺 228

九、技术移民行政实践经验缺乏 229

十、发达国家没有制定技术移民法 230

第七节 中国技术移民法立法模式 231

一、集中、专篇专章或分散立法——我国技术移民法立法模式的选择 232

二、中国技术移民法的立法模式:集中立法模式 235

第八节 中国技术移民法的名称 240

一、技术移民法的名称使用“引进海外人才”而不使用“技术移民” 241

二、技术移民法的名称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 246

三、技术移民法的名称使用“条例” 246

第十一章 试论国际移民融合制度:以外国人融入中国的法律问题为视角 247

引言 247

第一节 国际移民融合政策的国际背景 247

第二节 国际移民融合制度之内涵 251

第三节 国际移民融合制度之中国差距 258

第四节 我国关于外国人融入政策法律的主要内容 260

第五节 我国关于外国人融入政策法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67

第六节 结论:我国国际移民融入制度的未来发展 272

第十二章 完善评估海外人才才能的方法和标准 279

引言 279

第一节 我国评估海外人才才能的方法和标准存在的缺陷 280

第二节 发达国家和地区评估外国人才才能的方法 284

一、评估需要工作邀请“技术”以劳动力市场测试为主要方法,条件评估为次要方法 285

二、评估不需要工作邀请“技术”以积分评估为主要方法,条件评估为次要方法 288

三、移民职业清单:劳动力市场测试和积分评估的辅助 289

四、国际同行认可的高层次人才:豁免劳动力市场测试和积分评估 290

第三节 发达国家和地区评估外国人才才能的标准 292

一、以获得本国雇主工作邀请为评估“技术”前置或优先条件 292

二、以职业和工作经验为评估“技术”核心 294

三、以学历、年龄和语言作为评估“技术”基础 295

四、以担保/提名、收入、配偶能力和资产为评估“技术”参考 296

第四节 结论:中国评估海外人才才能方法和标准构想 297

一、确立补充国内人才资源原则 297

二、建立劳动力市场测试制度和职业清单制度,适用于需要工作邀请的工作签证和技术移民 298

三、建立积分评估制度,适用于不需要工作邀请的工作签证和技术移民 299

四、国际化评估海外高层次人才专家队伍 300

五、推动所有用人单位在吸引外国人才方面的平等竞争 301

六、具体化评估外国人才才能的标准 301

七、重视外国人的中国工作经验,放开工作类签证转永久居留 302

八、突出专业与学历,涵养特定专业和学历的外国人才 302

九、强调与华联系,鼓励优秀海外华人回国 303

十、法律化外国高层次人才引进优惠政策 303

第十三章 中国反贩运人口法律的理性回顾和发展思考:以国际法为视角 304

引言 304

第一节 亟须厘清的中国贩运人口情况和深入研究的相关法律问题 305

第二节 中国贩运人口的主要诱因,特别是法律漏洞诱因 308

第三节 中国反贩运人口法制建设的回顾:国际反贩运人口法律文件国内法化的角度 312

一、1979年《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国际公约》与我国反贩运人口犯罪总体法律框架的建立 312

二、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与反贩运儿童法律的建设 314

三、2000年《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及其《关于预防、禁止和惩治贩运人口特别是妇女和儿童行为的补充议定书》与反贩运人口法律和国际接轨 317

第四节 中国法律中反贩运人口方面的不足 319

一、中国的反贩运人口与反拐卖妇女儿童联系在一起,反拐卖妇女儿童的法律制度、规范分散于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司法解释之中,缺少专门的、系统的反拐法律 319

二、中国反贩运人口犯罪的规定限于妇女儿童,不包括成年男子,不利于保护被贩运成年男子的权益 320

三、中国的拐卖妇女儿童罪是以出卖为目的,是国际法律文件定义的贩运人口以剥削为目的的一部分 322

四、对儿童的反贩运保护力度不够 323

五、对“自愿”被贩运者的保护力度不够 323

六、保护贩运人口被害人的法律有待加强 324

七、缺少甄别贩运人口受害者的标准和流程 326

八、跨境贩运人口的法律问题在中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327

第五节 反贩运人口的法律对策 328

一、制定反贩运人口法方面的专门法律 329

二、修订1997年《刑法》中关于反贩运人口的内容 331

三、严格执行与反贩运人口有关的法律 332

四、综合治理贩运人口问题 333

第六节 结论 334

附录一 华侨、归侨、侨眷和华人探微 335

引言 335

第一节 华侨、归侨、侨眷、华人辨析 336

第二节 华侨、归侨、侨眷和华人的构成及分布 339

一、华侨华人的构成及分布 339

二、归侨侨眷的人数及其分布 352

第三节 国际化与华侨 356

一、海外华侨华人的跨国主义 356

二、海外华人经济的全球化 358

三、海外华人社团的全球化 361

第四节 华侨出国、回国和再出国的原因 367

一、华侨出国史及出国原因 367

二、中国新移民出国原因 371

三、华侨华人再移民的原因 372

四、华侨华人回国的主要原因 373

第五节 华侨的国内法律地位及其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移民政策的影响 374

一、华侨的国内法律地位 374

二、华侨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移民政策的影响 381

第六节 华侨在所在国的法律地位及其对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移民政策的影响 399

一、华侨在所在国的法律地位 399

二、华侨对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移民政策的影响 405

第七节 结论 413

附录二 引用法律 416

一、全国性法律 416

二、全国性行政法规 418

三、部门规章 418

四、全国性政策性文件 418

五、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政策性文件 420

六、单位涉侨内部规定 422

七、香港地区法律 423

八、中国台湾地区法律 423

九、国际文件 423

十、其他国家法律 424

参考书目 42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