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挪用犯罪新论  18
挪用犯罪新论  18

挪用犯罪新论 18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福涛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65307225
  • 页数:452 页
图书介绍:挪用犯罪是一类具有特殊行为样态、在理论研究上具有独立地位、在司法实践中疑难和新型问题层出不穷的犯罪类型。挪用犯罪不仅在行为本质、行为结构和行为要素上显著区别于其他犯罪,而且其特殊的立法模式以及司法实践中常见多发的疑难问题,使得对于此类罪的研究不仅具有刑法理论上的究源价值和刑事立法上的考察价值,而且具有极强的司法指导价值。全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类型学研究方法,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并且成为一种重要的犯罪学和刑法学研究方法。其实质是通过研究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来更加准确、细致、科学地认知犯罪和解读刑法罪状,从而更好地适用法律。类型化研究挪用犯罪,必须坚持刑事一体化的思想,将具体犯罪的研究和规范解读放在犯罪整体的关系中讨论,在研究整体中深化对个体的认知,在研究共性特征过程中深化对个体行为的把握。全书共分五个部分,通过对挪用犯罪的立法比较、概论分析,以及自然人挪用犯罪和单位挪用犯罪的研究,将挪用犯罪这一走向独立且不断发展的犯罪类型作了较为细致和精准的剖析。
《挪用犯罪新论 18》目录

导言:一个走向独立且不断发展的犯罪类型 1

一、选题的初衷 1

二、选题的意义 2

三、本书研究的基本方法:类型学研究方法 6

第一章 挪用犯罪立法比较论 13

第一节 我国挪用犯罪的古代立法及古今比较 13

一、挪用犯罪的古代立法 13

二、挪用犯罪之古今比较 17

第二节 我国挪用犯罪的近代立法及其比较 28

一、我国挪用犯罪的近代立法概况 28

二、挪用犯罪的近现代立法比较 31

第三节 我国挪用犯罪的现代立法及其反思 33

一、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1979年刑法颁布以前——延续根据地立法 34

二、第二阶段:1979年刑法颁布以后至1997年刑法修改之前——初步立法阶段 37

三、第三阶段:1997年刑法修改之后至2006年《刑法修正案(六)》颁布之前——确立阶段 42

四、第四阶段:2006年《刑法修正案(六)》颁布至今——发展阶段 45

第四节 挪用犯罪的境外立法考察及比较 49

一、大陆法系之立法考察 50

二、英美法系之立法考察 59

三、港澳台地区之立法考察 62

四、国际条约之立法考察 65

五、挪用犯罪立法之中外比较 67

第二章 挪用犯罪概论 73

第一节 挪用犯罪概念 73

一、《刑法修正案(六)》之前挪用犯罪概念 73

二、《刑法修正案(六)》运用犯罪的增设及与挪用犯罪的关系 79

三、《刑法修正案(六)》颁布之后挪用犯罪的概念 90

第二节 挪用行为界定 90

一、挪用行为的词义 91

二、挪用行为的特征 95

三、挪用行为与相似行为之比较 98

第三节 挪用犯罪的本质 104

一、犯罪本质、犯罪本质特征、犯罪客体、违法性本质关系辨析 104

二、犯罪本质的论争及折中说之提倡 110

三、挪用犯罪的类型归属——白领犯罪、职务犯罪、财产犯罪、背信犯罪 120

四、我国挪用犯罪客体的一般主张 126

五、挪用犯罪的本质 130

第四节 挪用犯罪之刑事政策 141

一、挪用犯罪的独立与犯罪化——刑事政策的作用 142

二、刑事政策下挪用犯罪的立法考察 147

三、刑事政策下挪用犯罪的司法考察 152

四、刑事政策下挪用犯罪的完善 155

第三章 自然人挪用犯罪疑难暨新型问题研究之一 158

第一节 自然人挪用犯罪概论 158

一、自然人挪用犯罪概念及研究内容 158

二、类推思维在自然人挪用犯罪之间的应用与限制 161

第二节 自然人挪用犯罪主观方面的问题 167

一、自然人挪用犯罪的犯罪目的 168

二、自然人挪用犯罪的动机 183

第三节 自然人挪用犯罪主体方面的问题 187

一、自然人挪用犯罪主体的历史演变 187

二、自然人挪用犯罪主体的理论纷争 192

三、自然人挪用犯罪主体的实质内容 194

四、单位的挪用特定款物罪主体认定 195

五、劳务人员自然人挪用犯罪主体的认定 202

六、私营企业主、一人单位投资者的主体认定 208

七、国有控股、参股公司企业人员的主体认定 215

八、受委托人员的主体认定 218

第四节 自然人挪用犯罪客体方面的问题 225

一、自然人挪用犯罪的犯罪客体 225

二、自然人挪用犯罪的犯罪对象 237

第四章 自然人挪用犯罪疑难暨新型问题研究之二 250

第一节 自然人挪用犯罪的客观方面 250

一、已解决的客观方面问题 250

二、自然人挪用犯罪的实行行为——由复合行为向单一行为的转变 254

三、自然人挪用犯罪的“使用”内容 260

四、民事时效原理在挪用资金(公款)罪三个月期间认定中的应用与实践 265

五、两种帮助他人揽储挪用公款行为的司法认定 279

六、对特定款物被挪用的一种扩展假想 284

第二节 自然人挪用犯罪的数额问题 287

一、自然人挪用犯罪与数额犯 287

二、自然人挪用犯罪的数额计算与量刑 295

第三节 自然人挪用犯罪的不退还和转化犯问题 313

一、不退还和转化犯的规范轨迹及演变 313

二、对不退还与转化犯规定的学理论争及发展 317

三、对不退还、转化犯相关规定及学理论争的评析 323

四、挪用公款罪不退还和转化犯问题的解构 325

第四节 自然人挪用犯罪继续犯与状态犯之争及辨析 335

一、问题的提出 335

二、继续犯与状态犯的理论界分 336

三、自然人挪用犯罪中的纯正状态犯 340

四、自然人挪用犯罪中的不纯正状态犯 342

第五章 单位运用犯罪研究 346

第一节 单位运用犯罪概述 346

一、单位运用犯罪之立法由来 346

二、单位运用犯罪概念 353

第二节 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研究 360

一、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的罪名与概念 360

二、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的主观要件 364

三、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的主体要件 372

四、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的客观要件 377

五、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的客体要件 384

六、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的认定 386

第三节 违法运用资金罪研究 390

一、违法运用资金罪的罪名与概念 390

二、违法运用资金罪的主观要件 394

三、违法运用资金罪的主体要件 403

四、违法运用资金罪的客观要件 417

五、违法运用资金罪的客体要件 423

六、违法运用资金罪的认定:立法上的行为犯与司法上的情节犯 428

结论 433

参考文献 436

后记 44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