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北京2049”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北京2049”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北京2049”空间发展战略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良镛编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302249092
  • 页数:32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北京市教委学科群建设项目“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研究阶段性进展,主要是北京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北京2049”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基于《学科群项目2049总报告》,以及空间发展、旧城积极保护、交通系统、环境与资源、人口与经济、奥运城市调研等方面的研究,介绍2006年以来“北京2049”研究的进展情况,包括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基本成果以及研究展望等。成果对于开展人居环境科学多学科综合研究,科学北京城市空间发展决策等具有参考价值。
《“北京2049”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目录

第1章 对北京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战略思考 15

1.1 北京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宏观背景分析 16

1.1.1 转型发展,刻不容缓 16

1.1.2 后奥运时代的北京发展迫切要求统一的目标和纲领 16

1.1.3 北京发展面临的老问题远未解决 19

1.1.4 对首都发展的新的战略思考 21

1.2 重申世界城市——将建设世界城市同促进发展模式转型结合起来 21

1.3 以更高标准的“新首善观”确保国家首都职能的发挥 22

1.4 探索并实践北京特色的文化名城 23

1.4.1 “积极保护”和“整体创造” 23

1.4.2 “分片推进”和“带状联系” 24

1.4.3 新菊儿胡同改造试验 25

1.5 建设低碳型、生态型和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 25

1.5.1 将西部生态发展带建设成为国家发展模式转型示范区 25

1.5.2 大力建造普通住宅,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26

第2章 新形势下北京规划建设战略的思考 27

2.1 北京总体规划修编后的新形势 28

2.1.1 中央的大政方针明确 28

2.1.2 后奥运时代“新北京”发展有待进一步谋划 28

2.2 北京城市功能定位与落实中的问题 28

2.2.1 国家首都 28

2.2.2 国际城市 29

2.2.3 文化名城 29

2.2.4 宜居城市 29

2.2.5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落实中的问题 30

2.3 深化对首都发展的战略认识 31

2.3.1 需要有更高的标准来深化战略 31

2.3.2 需要更大的空间来布局城市功能 31

2.3.3 需要在更长的时间段内筹划城市发展 31

2.3.4 坚持绿色发展战略,节约资源、集约发展 31

2.3.5 建设“中华文化枢纽工程”,塑造城市的文化特色 32

2.4 几点建议 33

2.4.1 在城市急剧发展过程中预谋新市区保留用地 33

2.4.2 研究中央行政区布局结构,重构较为完善的北京旧城 33

2.4.3 以“葡萄串”模式组织新城 33

2.4.4 整体化研究和解决中心大团的交通、规划布局等问题 34

2.4.5 对历史文化名城实行“积极保护”与“整体创造” 34

2.4.6 城市与住房协同发展 35

2.4.7 在推进政治文明的过程中有步骤地进行体制改革 35

第3章 跨学科研究平台“北京2049” 37

3.1 学科群建设与“北京2049” 38

3.1.1 学科群与跨学科研究平台:“北京2049” 38

3.1.2 国际研究趋势与跨学科平台“北京2049” 39

3.1.3 “北京2049”发展的价值判断 41

3.1.4 “北京2049”研究的工作方法 43

3.1.5 “北京2049”研究的工作框架 44

3.1.6 “北京2049”研究的工作进程 46

3.2 目前成果概述: “北京2049”的初步展望 48

3.2.1 北京将发生什么: “北京2049”长期发展趋势的认识 48

3.2.2 如何应对变化:面向“北京2049”的战略思考和安排 53

3.2.3 “北京2049”对未来的展望 55

3.3 “北京2049”下一步工作计划 60

第4章 2006-2009年“北京2049”研究进展 62

4.1 研究进程 63

4.1.1 以北京旧城保护为平台,启动项目研究(2006年) 63

4.1.2 以北京城市发展战略为平台,开展跨学科研究(2007-2008年) 63

4.1.3 整合项目成果,奠定“北京研究”基础(2009年) 64

4.2 研究方法 65

4.2.1 跨学科研究组织 65

4.2.2 战略研究方法 66

4.2.3 研究的创新性 69

4.3 主要成果 71

4.3.1 发展环境与大趋势判断 71

4.3.2 大北京地区战略地位与空间展望 72

4.3.3 北京长期发展战略 73

4.3.4 专题举要 80

4.4 研究展望 95

4.4.1 面向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开展持续的“北京研究” 95

4.4.2 总结跨学科研究的基本经验,完善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与应用平台 95

4.4.3 建立更加密切的学术交流机制,增强“科学共同体”的创新能力 95

第5章 国家战略视角下的北京地区发展展望 97

5.1 国家战略下的京津冀地区发展展望 98

5.1.1 国家远景发展展望及其对京津冀地区的影响 98

5.1.2 京津冀地区的现状条件及其发展任务 101

5.1.3 京津冀地区远景发展目标 105

5.1.4 国家战略下京津冀地区空间发展展望 105

5.2 北京地区的核心职能展望:迈向全球城市 109

5.2.1 国家战略下京津两市的分工协作要求 109

5.2.2 构筑面向全球城市的北京地区核心职能群 109

5.3 “北京2049”空间发展展望 112

5.3.1 全球顶端城市发展特征与经验借鉴 112

5.3.2 从构筑京津冀世界级城镇群看“北京2049”的空间发展 115

5.3.3 2020年以前保护与发展的重点行动 118

第6章 京津廊地区人口与经济趋势 120

6.1 京津廊地区概况 121

6.2 京津廊地区功能格局及趋势 121

6.2.1 京津经济复合走廊基本形成 122

6.2.2 京津经济复合走廊功能变迁 124

6.2.3 北京的去工业化进程 126

6.3 京津廊地区人口格局及趋势 129

6.3.1 地区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人口密度相对低于世界同类型城市地区 129

6.3.2 整个地区人口增长加速,外来人口成为其主要来源 131

6.3.3 人口增长依然呈现明显的集聚特征 134

6.3.4 京津城市化进程仍然没有放缓,廊坊城市化水平快速推进 138

6.3.5 京津廊地区未来人口增长趋势 139

第7章 北京平原及东南部地区发展趋势与空间图景 145

7.1 北京平原及东南部地区概况 146

7.1.1 北京平原及东南部地区的空间界定 146

7.1.2 北京平原及东南部地区的基本情况 146

7.2 北京空间发展的长期趋势与北京平原及东南部地区的发展可能 148

7.2.1 人口增长趋势 148

7.2.2 产业发展的趋势 151

7.2.3 新的城镇发展趋势 153

7.2.4 新的农村发展趋势 155

7.3 北京平原及东南部地区发展的空间图景 156

7.3.1 北京平原及东南部地区空间发展的驱动模式 156

7.3.2 北京平原及东南部地区空间发展的基本假设 159

7.3.3 空间发展图景 159

7.3.4 倡导图景 162

第8章 北京旧城积极保护与中心城区整体创造 165

8.1 导论 166

8.1.1 “新阶段”:从“十字路口的北京”到“中华文化的枢纽工程” 166

8.1.2 “新理念”:积极保护、整体创造 167

8.1.3 “新挑战”:核心问题、文化竞争、未来图景 168

8.1.4 “新方法”:空间调查、情景分析 169

8.2 北京旧城积极保护的研究探索 172

8.2.1 北京旧城的现状分析 172

8.2.2 北京旧城积极保护的原则 174

8.2.3 面向“2049”:重塑“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与积极保护的初步设想 178

8.3 北京中心城区整体创造的研究探索 189

8.3.1 当前世界大城市中心区域整体化建设发展经验 189

8.3.2 北京中心城区的主要问题分析 191

8.3.3 中心城区“整体创造”的原则 194

8.3.4 面向“2049”:“再创旧城辉煌”与整体创造的初步设想 197

第9章 北京空间发展情景分析 203

9.1 研究概述 204

9.1.1 中长期预测的不确定性 204

9.1.2 情景分析与规划应对不确定性 204

9.1.3 国外同类研究案例 205

9.2 研究区现状与历史过程 205

9.2.1 研究地区 205

9.2.2 人口用地历史过程 205

9.3 情景分析方法与步骤 208

9.3.1 界定规划问题,明确分析焦点 208

9.3.2 识别影响因素,分析因素间作用关系和驱动力 208

9.3.3 按恒定、可预测和不确定对因素进行分类 209

9.3.4 确定情景变量,组合形成情景描述,检验变量组合的一致性 210

9.3.5 进行情景模拟 210

9.4 各情景分析结果 211

9.4.1 现状惯性下城市持续快速发展,宽松农田保护政策 211

9.4.2 现状惯性下城市持续快速发展,严厉农田保护政策 212

9.4.3 现状惯性下城市持续快速发展,适度的农田保护政策 213

9.4.4 市区扩展受到约束,宽松农田保护政策 215

9.4.5 市区扩展受到约束,严厉农田保护政策 216

9.4.6 市区扩展受到约束,适度农田保护政策 218

9.4.7 城市向区域适度扩展,宽松农田保护政策 220

9.4.8 城市向区域适度扩展,严厉农田保护政策 220

9.4.9 城市向区域适度扩展,适度农田保护政策 222

9.5 结论与讨论 224

9.5.1 分析结果讨论 224

9.5.2 进一步研究设想 226

第10章 发展模式转型:第29届奥运会对北京城市发展的长期影响 227

10.1 第29届奥运会对北京城市发展长期影响的调研概述 228

10.1.1 调研重点 228

10.1.2 调研过程与报告的形成 229

10.1.3 调研方法 229

10.2 北京奥运筹办有关工作情况 230

10.2.1 加强组织,分步实施 230

10.2.2 项目牵引,带动全局 231

10.2.3 积极准备,应对突发 232

10.2.4 统筹联动,协调发展 232

10.3 北京奥运筹办工作的绩效分析 233

10.3.1 积极效果 233

10.3.2 不足方面 235

10.4 奥运对北京城市发展的长期影响以及对北京规划建设的建议 238

10.4.1 北京奥运的城市遗产 238

10.4.2 奥运对北京的长期影响以及对北京规划建设的建议 239

第11章 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的国际进展评述 245

11.1 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的新趋势 246

11.2 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的概念和类型 247

11.2.1 中长期规划与城市规划体系的关系 247

11.2.2 中长期规划的针对性和内容分类 247

11.3 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的国际比较 248

11.3.1 “美国2050” 249

11.3.2 “澳大利亚2020” 251

11.3.3 德国“城市2030” 253

11.3.4 “墨尔本2030” 255

11.3.5 “大芝加哥区域框架2040” 258

11.3.6 “未来鲁尔2030” 260

11.3.7 “纽约2030” 261

11.3.8 “渥太华2020” 264

11.3.9 “香港2030” 266

11.4 当前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的特征 268

11.4.1 内容构成与战略议题 269

11.4.2 研究技术与方法 270

11.4.3 规划程序与成果 271

11.4.4 公众参与与跨机构合作 272

11.4.5 规划进展与实施评估 273

11.5 从国际经验到“北京2049” 273

11.5.1 “北京2049”长期战略规划研究的必要性 273

11.5.2 “北京2049”长期战略规划研究的创新性 274

附录A 大事记 276

A.1 2006年度大事记 276

A.2 2007年度大事记 276

A.3 2008年度大事记 277

A.4 2009年度大事记 278

附录B 其他相关研究报告摘要 279

B.1 北京人口发展研究(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279

B.2 北京环境与资源(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79

B.3 北京国家公园与生态环境建设(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280

B.4 北京交通:理论与现实(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 280

B.5 北京交通:供应与需求(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281

B.6 北京交通:冲突与出路(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281

B.7 北京旧城:交通发展策略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281

B.8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82

B.9 北京旧城:步行与换乘系统(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82

B.10 北京旧城:热环境与策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83

B.11 北京旧城:保护过程中的建筑节能政策(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83

B.12 北京旧城:保护中的雨洪控制与利用(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 284

B.13 北京奥运调查报告:交通状况(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284

B.14 北京奥运调查报告:城市空间影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284

附录C 工作简报 286

C.1 第一期(2007-4-11):“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学科群建设项目落实工作会在北京市政府召开 286

C.2 第二期(2007-4-21):“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课题选择、工作机制和队伍建设工作会在清华大学召开 287

C.3 第三期(2007-5-22):“北京旧城积极保护”工作会 288

C.4 第四期(2007-5-25):学科群项目子课题框架工作会 289

C.5 第五期(2007-6-25):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旧城积极保护”有关支撑课题交流情况 291

C.6 第六期(2007-7-30):学科群项目进展状况交流会议 293

C.7 第七期(2007-8-24):学科群项目进展状况交流 295

C.8 第八期(2007-10-29):“‘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 297

C.9 第九期(2008-4-8):向北京市教委进行2007年度工作报告 300

C.10 第十期(2008-7-22):各单位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交流 302

C.11 第十一期(2008-9-17):北京市教委召开学科群工作会议 305

C.12 第十二期(2008-11-27):学科群项目工作进展 307

C.13 第十三期(2009-1-20):2008年度工作总结会 310

C.14 第十四期(2009-2-27):学科群项目进展与一期成果验收准备工作 312

C.15 第十五期(2009-3-5):在北规委召开学科群项目交流会 313

C.16 第十六期(2009-4-21):学科群结题准备工作讨论 314

C.17 第十七期(2009-5-17):学科群项目验收汇报准备工作及通州区专场人才培训会 315

C.18 第十八期(2009-5-28):“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学科群建设项目‘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验收会召开 317

C.19 第十九期(2009-11-15):“国际大城市发展前景北京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 319

附录D 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学科群建设项目“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课题一期验收意见 324

后记 32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