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少数民族乡村政治体系的变迁与发展  以云南沧源佤族乡村为例
少数民族乡村政治体系的变迁与发展  以云南沧源佤族乡村为例

少数民族乡村政治体系的变迁与发展 以云南沧源佤族乡村为例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丽华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010106687
  • 页数:342 页
图书介绍:本书试图通过对处于近代以来民族国家建构与建设进程中的佤族乡村政治权力、政治角色、政治关系和政治文化的变迁与发展的描述分析,探析其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客观进程、动力机制、制约因素、模式转换和规律特点,深刻把握佤族乡村政治发展的脉络与进路,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对少数民族乡村政治现代化发展主题的理性把握,增强推动少数民族乡村政治现代化发展的理性自觉。全书分为七章,第一章对沧源佤族传统政治体系的现代性初始嬗变进行了历史考察;第二章研究了建国初期沧源佤族新型乡村政治体系的建构;第三章探讨了人民公社体制下佤族乡村权力结构及其对乡村社会的功能;第四章以H乡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乡政村治”体制下乡级政权的权力关系及其对佤族乡村社会的现实功能;第五章以G村为例,分析了“乡政村治”体制下村社政治体系的权力构成和内外权力关系;第六章对G村村民的政治参与和政治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七章对近代以来沧源佤族乡村政治体系变迁与发展进行总体回顾和前瞻。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书提出了少数民族乡村政治体系发展的趋势是:国家政权必须调整对少数民族乡村社会传统的统治方式,通过弹性整合建构和完善国家政权与少数民族乡村社会的良性互动。
《少数民族乡村政治体系的变迁与发展 以云南沧源佤族乡村为例》目录

序&周平 1

导论 1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一)研究的目的 1

(二)研究的意义 4

二、研究现状 6

(一)关于村民自治的研究 6

(二)关于乡村关系的研究 8

(三)关于乡镇体制改革研究 10

(四)关于乡村政治变迁的研究 11

(五)关于少数民族乡村政治的研究 13

(六)关于佤族政治的研究 15

三、相关概念 17

(一)农村与乡村 17

(二)变迁与发展 18

(三)社会转型与社会转型期 20

四、分析框架 22

(一)纵向分析框架 22

(二)横向分析框架 26

五、研究路径与方法 28

(一)研究路径 28

(二)研究方法 28

第一章 传统政治体系的现代性初始嬗变 34

一、传统政治体系概述 35

(一)沧源佤族的源流和沧源的历史建置 35

(二)传统政治体系的社会基础 37

(三)传统政治体系的多样性形态 45

二、传统政治体系的现代性初始嬗变 55

(一)初始嬗变的社会历史背景 55

(二)初始嬗变的历史过程 58

(三)初始嬗变的基本形态 59

三、传统政治体系现代性演化的主要特征 64

(一)浅表性 64

(二)多元性 66

(三)双重性 67

第二章 新型乡村政治体系的建立 75

一、新型乡村政治体系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75

(一)近代民族国家建构趋势的必然产物 76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77

(三)新型国家政权建设的必然要求 79

二、新型乡村政治体系的初创 80

(一)新型国家政权在沧源的建立 81

(二)传统政治体系基础的初步瓦解 82

(三)新型乡村政权的初步建构 89

三、“直接过渡”与乡村政治体系的完善 90

(一)“直接过渡”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 91

(二)沧源县实施“直接过渡”政策的历史进程 94

(三)传统政治体系基础的全面瓦解 95

(四)新型乡村政权体系的完善 102

第三章 人民公社体制下的乡村政治体系 106

一、沧源县人民公社的建构历程 107

(一)人民公社体制的国家规划性 107

(二)沧源县人民公社体制建立的过程 110

二、人民公社的权力结构 113

(一)人民公社三级组织机构 113

(二)三级组织的权力关系 116

三、人民公社体制对乡村社会的刚性整合及其终结 119

(一)对政治领域的刚性整合 119

(二)对经济领域的刚性整合 123

(三)对文化领域的刚性整合 126

(四)人民公社的终结 133

第四章“乡政村治”体制下的乡级政权体系 137

一、“乡政村治”体制建立的宏观背景与微观历程 138

(一)“乡政村治”体制的民间探索与国家推动 138

(二)沧源县“乡政村治”体制的建立 140

二、乡级政权的权力结构 143

(一)乡党委领导权力趋于集中和扩大 144

(二)乡人大法定权力有所边缘和虚置 147

(三)乡政府权力运作的一体化与权责的失衡 151

三、乡级政权对乡村社会的现实功能 155

(一)乡党委的全面领导功能 155

(二)乡政府管理功能中的干预性、全能性 与残缺性 161

(三)乡政府服务功能中的代理性与低效性 166

(四)乡级政权政治沟通功能中的不平衡性 170

第五章“乡政村治”格局下的村社政治体系 179

一、村社的政治权力架构 180

(一)村社治理权威的二元构成 180

(二)村社非治理权威的多元构成 188

二、村社多元权力的互动关系 194

(一)治理权威之间的非均衡权力关系 194

(二)治理权威与非治理权威之间的 多重互动关系 203

三、乡村关系视野中的村社治理权威 209

(一)双重角色:乡村关系的结构性体现 210

(二)双重角色的现实表现 213

(三)影响双重角色冲突与调适的主要因素 217

第六章“乡政村治”体系中的村民政治参与和政治文化 226

一、村社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分化 227

(一)相对滞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227

(二)较为特殊的社会分化 230

二、村民政治参与的现状与特点 232

(一)政治参与的基本状况 232

(二)政治参与的主要特点 247

三、村民的政治文化 252

(一)具有较高合法性认同的政权取向 252

(二)不平衡的“输入”和“输出”取向 253

(三)高度的政治认同感 255

(四)逐渐增强的政治信任 255

(五)较为淡薄和模糊的游戏规则认知 256

(六)相对低下的政治能力 258

(七)缺乏自信的政治效能感 259

第七章 对乡村政治体系变迁与发展的回顾和前瞻 263

一、变迁与发展的历程和特征 263

(一)变迁与发展的历史轨迹 264

(二)变迁与发展的主要特征 269

二、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272

(一)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272

(二)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276

三、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 288

(一)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条件 288

(二)未来发展的路径 294

结语 309

主要参考文献 321

后记 33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