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吹破平静  晋北鼓乐的传统与变迁
吹破平静  晋北鼓乐的传统与变迁

吹破平静 晋北鼓乐的传统与变迁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振涛著
  • 出 版 社: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3943577
  • 页数:47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音乐文化人类学的视野,采取田野调查的方式,通过晋北农村现存的几个乐班构成方式、生存状态的细致记录,对晋北鼓吹乐的历史发展、现存状况及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做全面梳理。
《吹破平静 晋北鼓乐的传统与变迁》目录

绪论 追寻唢呐——晋北鼓吹乐的平叙与深描 1

(一)主题:记录变迁 3

(二)已有的区域研究成果 7

(三)研究方法——国家在场 12

(四)叙述方式 15

第一章 乐队新组合 19

第一节 重新命名的“国家”背景 22

第二节 史地背景 31

(一)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背景 31

(二)经济现状 38

(三)走不出的土堡与走出土堡 39

第三节 乐队革命——难以命名的组合 43

(一)新一轮文化交融 46

(二)电子时代 52

(三)颠覆文化身份 56

(四)真声假声 58

第四节 响器新规格——体现国家 61

(一)体现国家 61

(二)新规模和新使命 67

结语 69

第二章 双面鼓——鼓匠与阴阳 73

第一节 乐班生活录 76

(一)乐队组合的等级归属 76

(二)乐班分布与传统学艺方式 79

(三)颠覆传统的学艺方式 84

(四)活动时间表 86

(五)参与春节花会 88

(六)参与庙会 90

(七)生存状况 92

(八)女人眼中的鼓匠 98

(九)新定位“音乐人”与新的评价体系 100

(十)行话 102

第二节 女乐手与女唱家 108

(一)性别视点——一个前景的阐明 108

(二)核心与边缘 111

(三)替补外出打工的男人 113

(四)贞元殿前的女唱家 121

结语 125

第三章 吹破平静——滑家乐班 129

第一节 家族乐班 132

(一)家族成员 132

(二)炉火纯青的技术 139

(三)独占庙会——地位象征 141

(四)流行音乐表演 143

第二节 出国演出 145

(一)天上掉馅饼 145

(二)美国“丝绸之路”艺术节 148

(三)出卖乐器 151

(四)荷兰“中国艺术节” 152

第三节 稿费与分账 155

(一)录音稿费 155

(二)分配方式 161

(三)版权意识 163

(四)围攻外乡人 165

(五)用老外的耳朵听自己 168

结语 171

第四章 年节文化与社火精神 177

第一节 年节仪式 180

(一)年节精神 180

(二)从迷信活动到民间艺术 182

(三)张灯结彩 184

(四)怀仁县“迎宾广场” 188

(五)文化广场与表演场地的矛盾 190

第二节 燃烧的年节——旺火 193

(一)传统的火炬——旺火 193

(二)点燃“旺火”仪式 198

(三)“旺火”寻踪 204

第三节 政府行为 210

(一)组织机构和参演内容 212

(二)指导方针和参演人数 215

(三)活动时间 219

(四)游行路线 220

(五)表演记录 221

(六)彩车 226

(七)保障机制和应急预案 229

(八)云中镇的力度 230

(九)评奖 231

(十)2005年的记录 232

第四节 各县年节仪式 234

(一)应县木塔广场与政府门前 234

(二)应县游行表演 236

(三)繁峙县政府门前 239

(四)三县比较 240

第五节 阐释游行 241

(一)服装的仪式感 243

(二)挑战等级制的“官服” 245

(三)挑战性别禁忌 246

(四)参与者与旁观者的身份辨别 249

(五)镜头的力量 250

结语 254

第五章 庙里庙外——空间秩序 257

第一节 文化空间与音乐级序 260

(一)乐班位置 260

(二)三种音乐组织的空间划分 262

(三)核心、中间、外围层次 264

(四)文化空间的级序 265

(五)层层递进 269

(六)对台戏——两种表演形式的空间划分 272

第二节 庙宇与戏台 277

(一)庙会运作方式 278

(二)戏说戏台 289

(三)庙会献戏 295

(四)路旁的戏 298

第三节 庙里庙外 301

(一)恒山庙会 301

(二)咔戏——“远音乐—近戏曲” 302

(三)两个空间,两种态度——庙会参与者与音乐厅观众 306

第四节 乡村寺庙与仪式音乐 309

(一)无声的寺院与复声的努力 310

(二)怀仁县南小寨永宁寺 312

(三)金沙滩镇刘宴庄“崔府君老爷庙” 314

(四)乡村小庙中的祈祷声 316

(五)应县木塔上的思绪 319

(六)浑源县圆觉寺的壁画 322

结语 324

第六章 旋棺与旋律 327

第一节 葬礼的叙述 329

(一)守夜的唢呐 329

(二)压在鼓面上的脚——遗落在文化中心的奏姿 333

(三)出殡道上 335

第二节 旋棺 339

(一)浑源县吉村杨氏葬礼 340

(二)礼簿 341

(三)三重级序:道士、鼓匠、大篷车 343

(四)领班道士 348

(五)打破分餐陋习 352

(六)穿村巡游 354

(七)田埂上的浪漫——旋棺 358

(八)告别的声响——摔盆 366

结语 371

第七章 乐器 373

第一节 “家具”的解析 376

第二节 几大件 381

(一)乐器俗称 381

(二)“戏说”唢呐——乐器学的另一种书写 383

(三)最成功的采借——管子 390

(四)“和”为贵 393

(五)札子 396

(六)云锣 400

(七)铜鼓与各类打击乐器 401

(八)拉弦乐器 403

(九)印证“民族—国家”概念 408

第三节 说“梅” 409

(一)文献记述 410

(二)笛箫对调 416

(三)笛子别称 418

结语 419

第八章 宫调与曲目 423

第一节 宫调 425

(一)笙律 426

(二)黄钟标准与配套调高 430

(三)三大调与五调系统 434

(四)五度链的延伸 435

(五)横竖之间——唢呐调名与笛子的关系 436

(六)“勾”字 438

(七)乐谱作用的消失 440

第二节 曲目 442

(一)数不尽的“八大套” 443

(二)民间版本与国家定本 446

(三)流行曲目的选择 448

结语 450

尾声 一支唢呐,一种文化的象征 453

第一节 乐器品种呈现的四个历史阶段 456

(一)第一股“声浪” 456

(二)第二股“声浪” 458

第二节 自我升级与挡不住的新声 463

第三节 结束的话 466

参考文献 46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