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陈雨亭  教师研究中的自传研究方法  对威廉·派纳“存在体验课程”的研究
陈雨亭  教师研究中的自传研究方法  对威廉·派纳“存在体验课程”的研究

陈雨亭 教师研究中的自传研究方法 对威廉·派纳“存在体验课程”的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雨亭著
  • 出 版 社: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65609923
  • 页数:27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介绍了教师研究中的自传研究——存在体验课程,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它的主要理论渊源,即现象学、精神分析、存在主义、文学中的意识流流派,详细地论述了它的四个研究步骤:回溯、前进、分析与综合,阐述了派纳后来提出的“文学的教育经验”的自传研究方法。另外本书还就与存在体验课程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析,如自由联想和抗拒的问题、回忆的悖论和经验的可分享性问题以及自传研究方法与文学自传的区别。还分析了存在体验课程对我国教师研究的启示,为研究者进行自传研究提供了两个案例。
《陈雨亭 教师研究中的自传研究方法 对威廉·派纳“存在体验课程”的研究》目录

导言 寻找一种方法 1

一、逃离途中与自传相遇 1

二、无能为力的教师与“从内部入手” 4

三、自我解放与自传研究方法 10

四、有关本书的一些说明 13

第一章 存在体验课程的历史发展 17

一、存在体验课程产生前美国课程领域的状况 19

二、派纳、格鲁米特、米勒对自传研究方法形成和发展的贡献 22

(一)派纳对自传研究方法的开创性研究 22

(二)格鲁米特和米勒对自传研究方法的贡献 25

三、自传研究方法的沉寂和复兴 30

(一)自传研究方法的沉寂 30

(二)自传研究方法的复兴 33

四、自传研究方法在国际课程理解研究中的应用 36

第二章 存在体验课程的理论渊源 41

一、存在体验课程的教育思想渊源 43

(一)德韦恩·休伯纳 44

(二)詹姆斯·麦克唐纳 47

二、存在体验课程的现象学渊源 49

(一)现象学对经验主义研究传统的批评 49

(二)“生活世界”对派纳的启示 52

(三)现象学视野中的知识基础 54

(四)寻找自我的“真实声音”:作为方法论的现象学 57

(五)如何关注此时此刻情境中的经验 58

(六)派纳对“悬置”概念的借鉴 60

三、存在体验课程的精神分析渊源 62

(一)20世纪美国人心灵的状况 63

(二)自传方法对精神分析的借鉴 66

(三)美国种族政治暴力中的社会心理分析 69

四、存在体验课程的存在主义渊源 72

(一)关于“存在” 73

(二)关于私人公共知识分子 74

(三)关于存在主义与现象学的关系 76

(四)关于研究的目标 78

(五)关于尼采的影响 79

五、存在体验课程的文学渊源 81

(一)文学的浓缩现实提供了课程研究情境的类比 82

(二)意识流小说家的写作技巧提供了方法论的启发 87

(三)非裔美国人的自传文学为深化自传研究方法提供了思路 88

第三章 存在体验课程及几种相关方法的研究步骤 91

一、存在体验课程的研究步骤 93

(一)回溯 93

(二)前进 99

(三)分析 100

(四)综合 103

二、“文学的教育经验”的研究步骤 103

(一)“文学的教育经验”作为一种自传研究方法 104

(二)案例:派纳对伍尔夫的小说《远航》的阅读 109

三、存在体验课程作为教学方法 110

(一)玛丽莲·多尔选择环境自传教学方法的情境 111

(二)环境自传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实践 112

(三)对自传课堂教学方法的评论 116

第四章 存在体验课程中的几个关键词分析 119

一、自由联想和抗拒 121

(一)自由联想 121

(二)抗拒 127

二、回忆的悖论和经验的可分享性 130

(一)回忆的悖论 130

(二)经验的可分享性 132

三、自传研究方法与文学自传的区别 133

第五章 自传研究方法的功能 139

一、自传研究的政治功能 141

二、自传研究的内在辩证培养功能 144

三、自传研究帮助理论与实践扩大各自的重点 147

四、自传研究帮助正确地处理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150

五、自传研究帮助研究者正确处理与理论的关系 153

第六章 自传研究方法的案例分析 157

一、个体的就是领域的 159

二、对个人学术成长过程的反思 164

第七章 自传研究作为心理治疗的方法 169

一、精神分析之“自我分析”学派 171

(一)作为一种精神分析方法的自我分析 171

(二)自传作为一种自我分析方法 174

二、自传研究方法与自我分析方法的结合 178

(一)“变形”与“自性”的显现 178

(二)变形概念对教师心理研究的启发 180

(三)自我分析式自传研究方法的步骤 182

三、自我心理调适是自传研究的重要内容 185

(一)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普遍存在 185

(二)教师心理问题普遍存在的原因 186

(三)我国情境中心理问题排解困难 190

第八章 一种研究者研究教师“教育自传”的方法 193

一、迈克·厄本的传记研究阶段论 195

(一)收集资料的四个阶段 195

(二)资料诠释的步骤 197

(三)资料诠释的方法 198

二、案例:《遭遇虚构》 201

第九章 自传研究方法对我国教师研究的启发 205

一、我国教师研究的现状分析 207

(一)对教师的研究 207

(二)教师进行的研究 208

二、自传研究方法有助于教师研究的丰富与深化 215

(一)自传研究方法有助于解决研究与自我分离的难题 215

(二)自传研究方法与性别视角 218

(三)自传研究要寻找合适的研究支架 221

三、“自传研究方法”与“教育自传”的比较研究 224

(一)我国“教育自传”评析 224

(二)日本的“生活经验记录” 231

(三)“自传研究方法”与“教育自传”的区别 235

第十章 课堂教学改革需要自传研究方法 241

一、我国课堂教学过程的主要特征 243

(一)中立化的知识观 243

(二)独白式的教学方法 244

(三)等级制的学科结构 245

(四)忙于应试的师生 245

(五)终结性的评价方式 246

二、自传研究方法帮助我们突围 247

(一)从自我入手谋求转变 247

(二)冲破防御性教学之网 249

(三)以多元对话促进有效反思 251

结语 255

后记 259

致谢 26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