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推类与中国古代逻辑
推类与中国古代逻辑

推类与中国古代逻辑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晓光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1837493
  • 页数:307 页
图书介绍:逻辑学的共同性与特殊性对中国逻辑史的研究提出了如下问题:中国古代推理的研究中,有那些共同的东西,又有那些特殊的内容?如中国古代的主要推理类型是什么?这种推理类型的逻辑性质、形成原因、发展状况又是怎样的?本书以此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将中国古代逻辑的特性定位以类为推的主导推理类型。
《推类与中国古代逻辑》目录
标签:逻辑

第一章 类与推类 1

第一节 概说 1

第二节 关于国内对类和推类研究的梳理 11

一、关于类范畴的研究 12

二、关于“推”范畴的研究 12

三、关于类比推理或“类推”的研究 14

四、关于类比推理或“类推”的价值评估 15

五、类比推理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其展望 17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20

一、有助于对中国古代逻辑传统的认识 24

二、对于发展我国科学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6

三、采用比较、历史分析和文化诠释的研究方法 29

第二章 中国古代推类思想的产生及其成因 32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奠 32

一、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生产形态 37

二、“土地为本,靠天吃饭”的生产生活方式 38

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39

第二节 政治伦理和意象思维的孕育 40

一、政治伦理 40

二、意象思维 42

第三节 语言文字和好类比语言表达习惯的培植 47

一、语言文字 47

二、类比法则 54

第四节 中国古代思想家对类和推类的偏向 56

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对推类的应用、研究 56

二、中国古代思想家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建构的推类理论 61

第三章《周易》的推类思想 68

第一节 观物取象、以象尽意——《周易》推类思想的发端 69

一、观物取象 69

二、以象尽意 72

第二节“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周易》推类思想的演进 76

第三节“取象比类”——《周易》推类思想的主要特征 82

第四节对《周易》推类思想的评述 87

第四章 儒家的推类思想 91

第一节 孔子的推类思想 91

一、“引譬连类”的譬式推论 92

二、“举一反三”由简而繁的推论 95

三、“推己及人”的道德伦理推论 97

四、对孔子推类思想的评述 103

第二节 孟子的推类思想 105

一、“凡同类者,举相似也”的类观念 106

二、寓言明理、博喻巧譬的类比方式 108

三、层层推进、以谬制谬的推论 112

四、对孟子推类思想的评述 115

第三节 荀子的推类思想 119

一、“所缘以同异”——对“类”概念的认识 119

二、“物各从其类”——对“类”概念的考察 121

三、“譬称以喻之”——谈说论辩中的类比推论 124

四、“推礼义之统”的政治伦理偏向和“举统类而应之”的全面一贯的推类思想 128

五、“推类而不悖”的思想 133

六、对荀子推类思想的评述 137

第五章 墨家的推类思想 142

第一节 墨子和墨家学派 142

第二节 墨家推类思想 148

一、理论基础 148

二、墨家推类的逻辑性质 154

三、墨家推类的种类与具体论式 159

四、墨家对谬误的辨析 169

第三节 墨家推类思想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172

第四节 对墨家推类思想的评述 177

第六章 名家的推类逻辑思想 185

第一节 邓析的推类思想 185

一、“循名责实”、“按实定名”的类观念 186

二、“别殊类”、“序异端”的论辩原则 187

三、“两可”之说及推类论证 188

第二节 惠施的推类思想 190

一、“历物十事”的名实观 190

二、依类相推的“譬”式推论 194

第三节 辩者“二十一事”中的推类思想 197

一、“二十一事”中的名实观 198

二、“二十一事”中的类属区分和归类思想 199

三、对“二十一事”的评述 200

第四节 尹文的推类思想 201

一、“名也者,正形者也”的名形观 202

二、“正名分,不相侵”的察类思想 204

第五节 公孙龙的推类思想 206

一、“夫名,实谓也”的名实观 206

二、“唯乎其彼此”的正名原则、要求和方法 210

三、对公孙龙推类思想的评述 214

第七章 韩非的推类思想 216

第一节“审名以定位” 216

第二节“明分以辨类” 219

第三节 两难论式和连珠 221

第八章《吕氏春秋》和《淮南子》的推类思想 225

第一节《吕氏春秋》中的推类思想 226

一、“类同相召”的类观念 226

二、“类固不必可推知也” 228

三、推类的察验 229

四、辩必中理 230

五、正名审分 231

第二节《淮南子》中的推类思想 233

一、“类各自类,以类之推也” 233

二、“得事之所由,得事之所适”的推类原则 235

三、“名各自名”的名实观 238

第九章 关于中国古代逻辑的认识 241

第一节 逻辑与中国古代逻辑 241

一、关于逻辑 241

二、关于中国古代逻辑 246

三、中国古代逻辑与名辩学、墨家辩学、墨家逻辑 264

第二节 关于推类 267

一、推类的逻辑特征 267

二、推类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以墨辩逻辑为例 276

三、推类与名辩逻辑 281

第三节 逻辑学的传播 286

一、西方逻辑的传入 286

二、关于逻辑学传播的思考 293

主要参考文献 3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