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校勘学概论 1
第一节校勘与校勘学 1
一、校勘的含义 1
二、校勘与校雠的关系 1
三、校勘与校对的区别 2
四、校勘学与校雠学 2
第二节校勘的目的和意义 3
一、古籍的流传与现状 3
二、校勘的目的与意义 3
(一)校勘是古籍整理的基础 3
(二)校勘是文献研究的前提 4
(三)校勘是阅读古籍的先导 5
第二章校勘学简史 7
第一节先秦时期的校勘 7
一、正考父校《商颂》 7
二、孔子校勘“六艺” 7
三、子夏校勘古《史记》 8
第二节两汉时期的校勘 8
一、西汉刘向父子的校勘业绩 8
二、东汉班固、傅毅的校勘业绩 12
三、蔡邕及“熹平石经”的贡献 13
四、郑玄的校勘成就 13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校勘 14
一、汲冢书的校勘整理 14
二、杜预对《左传》的校勘 14
三、颜之推《颜氏家训》中的校勘事例 15
第四节唐宋时期的校勘 16
一、唐、五代的校勘 16
(一)官方的古籍校勘工作 16
(二)私人的校勘业绩 17
二、两宋的校勘 19
(一)官方大规模的校书工作 19
(二)私人的校勘业绩 20
第五节元明时期的校勘 23
第六节清代的校勘 25
一、官方的校勘工作 26
二、私人的校勘业绩 26
第七节民国时期的校勘 31
一、校勘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31
二、校勘实践的范围不断扩大 32
第八节建国以后的校勘 36
一、校勘多与古籍整理相结合 36
二、注意普及与研究两方面 37
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时并重 37
四、校勘与研究相结合 37
五、校勘质量不断提高 37
六、校勘学新作中的专科生增强 37
第三章校勘的对象 38
第一节误字 38
一、抄刻致误 38
二、臆改致误 42
三、符号误为字 43
第二节脱文 44
一、脱文的形式 44
二、脱文的原因 46
(一)抄刻致脱 46
(二)臆改致脱 47
第三节衍文 48
一、抄刻致衍 48
二、妄加致衍 50
三、错简致衍 51
第四节倒错 51
一、倒错的形式 51
(一)倒置 52
(二)错简 53
二、倒错的原因 57
(一)抄刻错位 57
(二)臆改错位 58
第五节异文 58
一、非错误生异文 58
(一)古今字 59
(二)异体字 60
(三)繁简字 61
(四)通假字 61
二、难以判定是非的异文 62
(一)同书版本之间的异文 62
(二)同书前后之间的异文 62
(三)相类古籍中相同篇章之间的异文 63
第六节误读 64
一、不明文义误读 64
二、不懂专业知识误读 64
三、缺乏文史知识误读 65
四、缺乏语法知识误读 65
五、因句中有误而误读 66
第七节避讳字 66
一、历代避讳采用的方法 67
(一)改字 67
(二)空字 67
(三)缺笔 68
二、避讳涉及的范围 68
三、避讳的危害 69
第四章校勘的依据和条件 71
第一节校勘的依据 71
一、古籍的不同版本 71
(一)秦汉简帛写本 71
(二)六朝隋唐卷子写本及其他抄本 72
(三)早期刻本 73
二、甲骨和金石等文物资料 73
(一)甲骨文 73
(二)金石刻辞及碑文 74
三、古注旧疏 75
四、他书资料 75
(一)具有转引关系的古籍中内容相同的篇章 75
(二)注疏所引他书文辞 76
(三)类书所引资料 76
五、其他校勘资料 77
(一)地方志 77
(二)《道藏》资料 78
第二节从事校勘工作的条件 78
一、要明版本学 78
二、要懂目录学 78
三、要通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 78
四、要熟悉古代修辞手法 81
五、要熟悉古代语法常识 83
六、要熟悉校书所属的专业知识 85
七、要熟悉古代经典著作 86
八、要了解古书的体例 86
第五章校勘的方式与方法 88
第一节校勘的方式 88
一、存真式 88
二、求真式 89
三、校异式 89
四、订讹式 90
第二节校勘的方法 91
一、对校法 91
(一)对校的前提条件 91
(二)对校法的应用 92
(三)对校法的特点 93
二、本校法 94
(一)本校的前提条件 94
(二)本校法的应用 94
(三)本校法的特点 96
三、他校法 96
(一)他校的前提条件 96
(二)他校法的应用 97
(三)他校法的特点 100
四、理校法 100
(一)理校的前提条件 101
(二)理校法的应用 101
(三)理校法的特点 103
五、综合校法 104
第六章校勘的态度和应注意的问题 106
第一节从事校勘工作的态度 106
一、严肃认真,切忌乱改原文 106
二、胆大心细,知错必究 107
三、广参博览,吃苦耐劳 108
四、严校关键字词,但不可过分强调重点 109
五、校勘与研究学问相结合 109
第二节校勘应注意的问题 109
一、旧本不可全信 109
二、他书不可尽据 110
三、不能以文字通顺晦涩分正误 110
四、要注意前后文句的呼应 110
五、要体会文情,全面分析 111
第七章校勘古籍的一般程序 112
第一节古籍校勘的选题 112
一、确立选题的依据 112
(一)学术价值 112
(二)流传情况 113
(三)需求情况 113
(四)阅读难易 113
二、选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13
(一)辨别真伪 113
(二)分析条件 113
第二节收集资料 113
一、了解选题的基本情况 114
二、收集资料 114
(一)有关的版本资料 114
(二)本书引用他书的资料 115
(三)他书引用本书的资料 115
(四)本书与他书互见的资料 115
(五)前人整理研究本书的资料 115
第三节确定底本和校本 115
一、分析源流,归纳系统 115
二、比较优劣,评其价值 116
三、确定底本,选择校本 117
第四节拟定校勘体例 118
第五节对校各本并列出异文 120
第六节分析异文并审定正误 120
第七节抄写书稿并写出校记 121
第八节撰写点校说明 124
第八章常用古籍校勘记的撰写 140
第一节校勘记的作用与出校原则 140
一、校勘记的作用 140
二、校勘记的出校原则 140
第二节校勘记的体裁 141
一、置于全书之后 141
二、置于卷后 141
三、置于篇后 141
四、置于段落之后 141
五、置于句后 141
六、置于字、词之后 141
七、置于当页之末 141
第三节校勘记的书写方法 142
一、校勘记的书写要求 142
二、校勘记的类型及术语 142
三、撰写校勘记的基本方法 143
四、撰写校勘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44
第四节常用中医古籍校勘记书写举例 145
一、误字例 145
二、脱字例 145
三、衍字例 146
四、倒字例 146
五、异文例 147
六、其他 147
第九章辑佚 148
第一节辑佚概述 148
一、古籍的亡佚与辑佚 148
二、辑佚的目的与意义 148
第二节辑佚的含义 149
第三节辑佚简史与医籍辑佚的成就 149
一、辑佚简史 149
二、医籍辑佚的成就 150
第四节佚文的种类与辑佚书的资料来源 151
一、佚文的种类 151
二、辑佚书的资料来源 153
第五节医籍辑佚的方法 154
一、辑佚工作的基本要求 154
二、辑佚工作的基本方法 155
第六节辑佚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55
一、目录学与辑佚 155
二、校勘学与辑佚 155
三、辨伪学与辑佚 156
第七节影响辑佚的因素及应注意的问题 156
一、影响辑佚质量的因素 156
二、评判辑佚书优劣的标准 156
三、辑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56
附录 158
一、简繁字对照表 158
二、异体字整理表 163
三、历代帝王名讳及其代字兼讳字简表 169
四、人名索引 174
五、书名索引 176
- 《校勘学》钱玄著 2019
- 《翦伯赞全集 第10卷 中外历史年表 主编》翦伯赞著 2008
- 《公路工程造价员》陈楠主编 2013
- 《农网配电营业技师培训教材》王金笙主编 2010
- 《动物故事 70则中国原生态童话作品》何承伟本册主编 2013
- 《天使与女神》韦伶主编 2013
- 《安装工程造价员》周胜主编 2013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2版 学习指导与解题指南》杨拴科,赵进全主编 2012
-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释义及适用指南》何永坚主编 2013
- 《园林绿化工程造价员》薛孝东主编 2013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