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文杰,卢希悦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209002669
  • 页数:316 页
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目录

目 录 1

导言 1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二、政治经济学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研究生产关系 3

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5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革命性和科学性 6

五、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8

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 12

第一节 商品 12

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2

二、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4

三、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6

四、商品的价值量 17

第二节 货币 20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20

二、货币的本质 24

三、货币的职能 24

第三节 价值规律 29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9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9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30

第四节 商品拜物教 32

一、什么是商品拜物教 32

二、商品拜物教产生的根源 32

三、商品拜物教的历史性质 33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36

一、两种不同的流通形式 36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36

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37

三、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39

第二节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41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41

二、价值增殖过程 42

三、资本 43

第三节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44

一、剩余价值率 44

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45

三、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46

四、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47

五、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的三个发展阶段 48

一、工资的本质 49

第四节 工资 49

二、工资的形式 50

三、名义工资、实际工资和相对工资 51

四、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工资水平的差异 52

五、工人阶级为争取提高工资而斗争 54

第五节 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伟大革命意义 54

第三章 资本积累 56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56

一、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 56

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59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 60

一、资本有机构成 60

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引起相对人口过剩 62

三、批判马尔萨斯“人口论” 64

二、无产阶级贫困化 65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化 65

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65

第四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69

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69

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69

第四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71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71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及其三种职能形式 71

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74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75

一、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75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76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78

四、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79

五、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80

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83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和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 83

一、个别资本和社会总资本 83

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84

三、社会总产品和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 84

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85

一、简单再生产的图式 85

二、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86

三、两大部类内部的交换 87

四、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88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89

一、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89

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90

三、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92

第六章 剩余价值的分割 95

第一节 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 95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95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97

三、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99

四、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革命意义 100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01

一、商业资本 101

二、商业利润 102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104

一、借贷资本和利息 104

二、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105

一、级差地租 107

第四节 地租 107

二、绝对地租 109

三、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110

第五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 111

一、资本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创造 111

二、资本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 111

第六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 113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 113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114

第七章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 116

第一节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 116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16

二、把着眼点放在大力发展生产力上 119

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含义 125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针 125

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 126

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 128

四、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 130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工农业现代化建设 133

一、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建设 133

二、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 136

第八章 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40

第一节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 140

一、中国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14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经济成份 143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没有改变我国的社会性质 145

一、商品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146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46

二、实现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 149

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发展 152

第三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 155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有计划发展 155

二、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一致性 156

三、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计划调节 和市场调节 158

第九章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经济科益关系 16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 163

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物质利益问题上的主要经验和教训 163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观的基本内容 165

三、社会主义物质利益的主要形态 168

四、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 169

五、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 170

一、经济利益在社会主义再生产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7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总过程中的经济利益关系 171

二、社会主义再生产总过程中的经济利益关系 172

三、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经济利益关系 17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180

一、提高经济效益是正确处理经济利益关系的物质基础 180

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 184

三、最佳经济效益的实现机制 187

第十章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 19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作用和流通形式 190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 190

二、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中的经济成份 193

三、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形式 194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中的供求关系 19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中的供求关系和流通体制 196

二、制约供求关系的基本要素 197

三、实现供求平衡的途径 198

四、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体制 200

第三节 发展第三产业 201

一、什么是第三产业 201

二、第三产业的兴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

三、我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204

四、发展第三产业需要解决的思想认识问题 206

第四节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 207

一、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性质 207

二、社会主义货币流通形式 208

三、社会主义货币流通渠道 210

四、社会主义货币流通规律 211

一、社会主义信贷的必要性 213

第五节 社会主义的信贷和银行 213

二、社会主义银行信贷的基本原则 215

三、社会主义银行的地位和作用 216

四、社会主义金融体系 219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 22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220

一、经典作家对按劳分配理论的论述 220

二二、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223

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实现的特点 226

第二节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基本要求 229

一、正确认识各尽所能与按劳分配的关系 229

二、劳动报酬差别要合理体现劳动差别 230

三、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企业的经营状况相联系 231

五、要处理好一部分人先富和坚持共同富裕的关系 232

四、把按劳分配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 23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劳动报酬形式 234

一、劳动报酬形式与劳动形态 234

二、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劳动报酬形式 235

三、农业集体所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报酬形式 238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补充形式 240

一、非按劳分配方式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240

二、按劳分配的补充形式及其特点 241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的消费 244

第一节 消费在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44

一、消费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244

二、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和特点 247

三、消费是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枢纽点 251

四、社会主义消费与生产之间的关系 253

五、社会主义消费与交换之间的关系 255

六、社会主义消费与分配之间的关系 257

七、引导消费,促进生产,实现社会主义生产与消费的同步增长 25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 259

一、社会主义的消费方式 259

二、社会主义消费方式的发展趋势 261

三、社会主义的消费结构 261

四、社会主义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反作用 264

第三节 艰苦奋斗,勤俭建国 265

一、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是我国一定要长期坚持的方针 265

二、防止消费膨胀,使社会消费基金的增长率不超过可分配的国民收入的增长率 266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26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69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沿革 269

二、改革经济体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74

三、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76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278

一、在改革的实践中逐步确立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278

二、改革的重大成就 28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85

一、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农业体制 285

二、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290

第四节 增强企业活力,加强和完善宏观控制机制 292

一、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292

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298

三、加强和完善国民经济宏观控制机制 306

第五节 在对外开放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 309

一、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309

二、改革外贸管理体制 3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