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现代史  上
中国现代史  上

中国现代史 上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元起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
  • 页数:477 页
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史 上》目录

第一编 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一九一九年五月——一九二三年十二月) 1

第一章 “五四”运动与皖系军阀的衰亡(一九一九年五月——一九二一年六月) 3

第一节 “五四”运动前夕的中国 3

一、皖系军阀的反动统治与孙中山的护法运动 3

二、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和阶级力量的变化 9

三、《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6

四、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2

第二节 “五四”爱国运动 25

一、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5

二、爱国运动的爆发与反动政府的镇压 27

三、“六三”以后工人大罢工,反帝爱国运动的扩大和胜利 32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36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 36

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与各派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输入和流传 39

三、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三次大论战 43

第四节 直皖战争和粤桂战争 50

一、直皖战争和皖系军阀的失败 50

二、粤桂战争和西南军阀的混战 52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直系军阀的反动统治(一九二一年七月——一九二三年十二月) 56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56

一、各地共产党筹备组的出现及其活动 56

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59

第二节 帝国主义侵华的新形势和直奉军阀混战 63

一、列强宰割中国的华盛顿会议 63

二、第一次直奉战争 66

三、“武力统一”与“联省自治” 68

四、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深入,民族工业的停滞和农村经济的凋敝 71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77

一、共产国际和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指示 77

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80

三、“好人政府”的破产 83

第四节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和农民运动的兴起 86

一、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和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 86

二、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 90

三、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农民运动 92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革命统一战线的确定与人民反对直系军阀的斗争 94

一、陈炯明的叛变和孙中山奋斗的失败 94

二、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97

三、全国人民反对曹、吴运动 100

第六节 文化思想战线的斗争 104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 104

二、新文学运动的发展 106

三、反对复古派的斗争 109

四、“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 111

第二编 国共合作大革命。北洋军阀统治的崩溃(一九二四年一月——一九二七年七月) 115

第三章 国共合作。北洋军阀的分化与联合(一九二四一月——一九二六年六月) 117

第—节 统一战线建立,革命运动开始高涨 117

一、大革命时期的国际形势 117

二、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19

三、革命武装的建立,工人运动的恢复和农民运动的发展 123

四、平定商团反革命叛乱 128

第二节 第二次直奉战争与国民会议运动 129

一、江浙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和北京政变 129

二、国民会议运动和孙中山北上 131

三、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35

四、善后会议和国民会议促成会 138

五、孙中山的逝世 139

第三节 “五卅”运动与全国革命高潮 141

一、帝国主义对华加紧经济侵略 141

二、“五卅”运动 143

三、省港大罢工 148

四、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国民政府成立 150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反对国家主义派和国民党右派的斗争 153

一、反对国家主义派的斗争 153

二、西山会议、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56

三、反对戴季陶主义的斗争 159

四、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61

五、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 165

第五节 直奉军阀的反革命联合与北方革命运动的高涨 168

一、反奉战争与直奉军阀的联合 168

二、“三一八”惨案与执政府的垮台 171

第六节 文化思想战线上的斗争 173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173

二、反基督教运动 175

三、反对现代评论派、甲寅派的斗争 179

第四章 北伐战争,北洋军阀的溃败(一九二六年七月——一九二七年四月) 183

第一节 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183

一、北伐前夕的国内形势 183

二、北伐军的胜利进军 186

三、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192

第二节 工人阶级的英勇战斗 194

一、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 194

二、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 197

第三节 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 201

一、全国农民运动的发展与湖南农民运动的深入 201

二、在农民问题上的激烈斗争 204

三、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 206

第五章 国民党右派的叛变,大革命的失败(一九二七年四月——一九二七年七月) 210

第一节 蒋介石叛变 210

一、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加紧干涉 210

二、蒋介石加紧反革命活动 214

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16

第二节 武汉地区革命运动继续高涨 222

一、武汉政府对蒋介石的声讨和工农运动的继续发展 222

二、武汉政府在反革命包围中继续北伐 224

三、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27

第三节 汪精卫集团叛变 229

一、夏斗寅叛变和马日事变 229

二、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危害 231

三、“七一五”汪精卫叛变,大革命的失败 232

第三编 国民党反动统治与土地革命战争(一九二七年八月——一九三七年七月) 237

第六章 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建立与红色政权的开创和发展(一九二七年八月——一九三七年七月) 239

第一节 新军阀的“统一”和革命的低潮 239

一、宁汉合流和国民党各派的争夺 239

二、新军阀的“北伐”与东北“易帜” 241

三、南京政府的投降外交 245

四、中国革命潮流的低落 250

第二节 中国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52

一、“八一”南昌起义 252

二、“八七”会议和右倾投降主义的纠正 254

三、秋收起义 255

四、广州起义 257

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259

第三节 国民党各派军阀的混战。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出现 262

一、蒋桂战争和蒋冯战争 262

二、蒋阎冯中原大战和扩大会议 266

三、“国民会议”与“训政时期约法” 268

四、国民党改组派与第三党 271

五、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深入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出现 274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始形成 279

一、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和反对托陈取消派的斗争 279

二、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 282

三、古田会议 286

第五节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289

一、中央及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289

二、土地革命的广泛开展 292

三、工农红军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295

四、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298

五、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斗争 301

第六节 国民党统治区文化战线的斗争 304

一、国民党的党化教育与杨贤江的教育思想 304

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 308

三、革命文学的倡导、论争和左翼作家联盟的建立 311

四、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问题的论战 314

五、古史问题的争论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长 319

第七章 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全国人民的抗日反蒋斗争(一九三一年九月——一九三五年十二月) 324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和全国抗日运动的高涨 324

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的国际形势 324

二、“九一八”事变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327

三、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和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对日宣战 330

四、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危机和蒋介石下野 335

第二节 “一二八”事变和上海抗战 338

一、日本武装进攻上海,当地军民奋起抵抗 338

二、蒋汪合作与淞沪停战协定 340

三、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形成 343

四、英美和日本的矛盾与《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347

第三节 国民党法西斯统治的加强,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 351

一、国民党反动派的“安内攘外”政策和法西斯统治的加强 351

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 356

三、民族工业和农村经济的衰落 360

四、晏阳初、梁漱溟对土地问题的反动主张和措施 362

第四节 日本武装侵略的扩张,全国抗日斗争的曲折发展 366

一、伪满洲国的成立。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366

二、日本进攻热河和卖国的《塘沽协定》 371

三、察绥抗日同盟军和福建人民政府的成立与失败 374

四、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成立及其斗争 378

五、“天羽声明”与国民党政府的进一步屈服 380

第五节 红色区域革命的深入和红军长征 384

一、工农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战争 384

二、土地革命的深入和经济建设 387

三、政权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 391

四、王明“左”倾错误的继续发展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394

五、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398

六、反对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与红军长征的胜利 403

七、南方的三年游击战争 407

第六节 国民党统治区文化战线上的“围剿”与反“围剿” 410

一、国民党的封建法西斯宣传和“新生活运动” 410

二、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政策 413

三、文艺战线上的斗争 415

四、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和左翼文艺的成就 419

五、哲学战线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就 423

第八章 华北事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九三七年七月) 428

第一节 华北事变与“一二九”运动 428

一、世界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428

二、卖国的《何梅协定》和华北的“自治运动” 431

三、日本与英美矛盾的扩大和国民党内英美派与亲日派的分化 433

四、“八一宣言”和“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 437

五、瓦窑堡会议和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 440

第二节 西安事变 445

一、红军的东征和中国共产党逼蒋抗日的方针 445

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继续高涨和绥远抗战 449

三、国民党反动派公布《五五宪草》及其高压政策 451

四、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455

五、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与中国共产党为准备抗战而斗争 459

第三节 文化界的抗日救亡运动 466

一、文化界救亡运动和对反动派的斗争 466

二、文艺界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文艺的活跃 469

三、鲁迅的逝世 4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