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广东史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蒋祖缘,方志钦主编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218000428
- 页数:830 页
前言 1
第一章绪论 1
一、悠久的历史与建制沿革 1
目 录 1
二、自然条件与经济作物在农业中的特殊地位 3
三、地理位置与对外贸易的优势 5
四、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7
五、人口与少数民族 10
六、众多的华侨及其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 12
七、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前沿阵地 15
八、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基地 18
九、长期坚持斗争,迎接历史新纪元 20
一、“马坝人” 24
第二章从“马坝人”到氏族公社解体 24
第一节原始群 24
二、从原始群到氏族公社的形成 25
第二节母系氏族公社 26
一、母系氏族公社的发展 26
二、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 29
第三节从父系氏族公社到原始公社解体 33
一、父系氏族公社 33
二、发达的锄耕农业和家畜饲养业 35
三、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36
四、氏族公社的解体和私有制的产生 38
一、广东的青铜文化 41
第一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新的阶级关系 41
第三章不发达的奴隶制与岭南古越族 41
二、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进步 43
三、手工业的发展 44
四、战国时期的小国与商业都市 46
五、新的阶级关系 47
第二节岭南的古越族与中原楚地的 52
经济文化交往 52
一、岭南与中原楚地的经济文化交往 52
二、南越族及其特征 56
第一节秦汉时期南海诸郡的建制 60
一、秦统一岭南与南海诸郡的首置 60
封建经济文化的逐步发展 60
第四章秦至南朝广东郡县制的推广和 60
二、赵佗的立国和南越王的统治 62
三、南越的回归和儋耳、珠崖诸郡的设立 65
第二节 汉越两族的“杂处”和封建经 68
济的初步发展 68
一、“与越杂处”的中原人民 68
二、密林深谷的开辟和铁器牛耕的使用 69
三、赋税的开始征收 72
四、番禺的工商业和徐闻、合浦的海外交通 73
第三节六朝时期广州政局的演变、广州 76
同东南沿海地区联系的加强 76
一、东吴首置广州 76
二、东晋卢循起义军进驻广州 78
三、高要太守陈霸先北伐侯景 80
四、粤东海道和广州对外交通口岸 82
和封建经济的继续扩展 84
一、中原人民的南渡 84
第四节汉越两族的进一步融合 84
二、六朝统治溪洞越人的政策 87
三、冼夫人“和辑百越”和汉越民族的融合 88
四、巨姓豪门势力的抬头 90
第五节秦至南朝的文化 91
一、学校的开始建立和经学家陈元、士燮 91
二、《异物志》和《交广春秋》 93
三、罗浮山与葛洪炼丹 94
四、外国僧人和早期的佛寺 96
第一节隋唐时期粤北粤西的开发 98
一、广州总管府和岭南东道的设置 98
和广州对外贸易的发展 98
第五章隋唐五代粤北粤西的开发 98
二、粤北的继续垦辟 100
三、西江沿岸农业耕作的改进 102
四、手工业制品 104
五、瑶族、黎族族称的出现 107
第二节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 108
一、粤东沿海交通渐趋活跃 108
二、广州市舶使和对外贸易 110
第三节唐末黄巢起义军攻克广州 113
和南汉政权的短期统治 113
一、黄巢起义军攻克广州 113
二、刘氏的崛起 116
三、南汉的立国 117
四、冶铸业和采珠业 119
五、南汉统治的危机和张遇贤起义 121
第四节 隋唐五代的文化 123
一、南华寺和惠能禅学 123
二、中国僧人的海外活动 125
三、岭南诗人张九龄与韩愈在潮州兴学 126
四、广州番坊和怀圣寺 128
五、《唐摭言》和《刘氏兴亡录》 130
第一节广南东(西)路的建立 132
一、南汉的灭亡 132
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132
第六章宋元广东封建统治的加强 132
二、广南东(西)路和海防 133
第二节宋代农业生产的改观和 134
地主土地占有制的扩展 134
一、人口的大量南移 134
二、珠江三角洲的垦辟和各地水利的兴修 137
三、水稻生产的改进和某些农产品商品性的增加 140
四、地主土地占有制的扩展 143
第三节宋代手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改进 145
一、制瓷业和端砚 145
二、矿产和钱监 147
三、沿海盐场 151
第四节宋代商业和航运的进步 153
一、城镇建设 153
二、水陆交通和商业 155
三、市舶贸易和“住唐”的外国人 158
第五节元代对广东诸道的统治 161
一、崖山行朝的覆灭和广东诸道的建立 161
二、广州路的市舶贸易、城乡交通和堤围 163
三、海北海南道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 166
黎族社会 166
第六节宋元时期的科学文化 169
一、州县学、书院的建立和理学 169
二、州县志和图经的纂修 171
三、《太平圣惠方》的颁行和医疗的初兴 172
四、各种方言的初步形成 173
五、光孝寺和南海神庙 175
六、余靖《海潮图序》与苏轼在昌化军敷扬文教 177
七、“黎幕”、“黎锦”和黄道婆的纺织技术 180
第七章明代广东布政使司的设置 182
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182
第一节布政使司的设置 182
一、三司分治 182
二、府州县的沿革 185
三、卫所的建立 186
第二节农作物一年三熟与 188
粮食产量显著增长 188
一、农田水利的兴修及其布局 188
二、垦沙与垦荒 193
三、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 195
四、三收两收之稻与农作物品种增多 199
五、租佃制与地租形态的演变 203
六、赋役折银与一条鞭法的实行 205
第三节农业商品性生产的发展 209
一、农业商品性生产迅猛发展的原因 209
二、商品性生产的种类与专业区域的出现 210
三、商品经济的活力 217
第四节手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 220
一、冶铁业与陶瓷业 220
二、丝织业与棉麻织业 224
三、榨糖业与制葵业 226
四、造船业 228
五、制盐业 230
六、采珠场 232
七、反对矿监税使的掠夺 233
第五节城市商业的繁荣和商舶 235
贸易在曲折中发展 235
一、商路 235
二、广州的商业 237
三、城镇的兴起和圩市的发展 239
四、贡舶贸易与商舶贸易 242
五、海盗与海禁的解除 245
第六节黎、瑶等少数民族大 249
分散小聚居的形成 249
一、明朝对少数民族的统治政策 249
二、少数民族的分布 252
一、葡萄牙租占澳门 255
第七节反对西方早期殖民者的斗争 255
二、西班牙、荷兰、英国的侵扰活动 259
第八节 明中后期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起义 261
一、正统年间黄萧养起义 261
二、明中后期少数民族起义 266
三、崇祯年间的农民起义 270
第九节文化科学 273
一、丘濬的经济思想 273
二、陈白沙的哲学思想 275
三、海瑞的政治思想 278
四、嘉万年间编纂的《广东通志》 280
五、利玛窦在广东的传教和科学活动 281
六、岭南第一楼与镇海楼 284
第一节 广东人民和永历政权的抗清斗争 286
一、清军入粤与南明永历政权的溃逃 286
第八章清代鸦片战争前的广东社会和 286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286
二、粤中抗清义军的兴起 288
三、李定国进入广东抗清 291
第二节复界与削藩的统治措施 295
和南海诸岛的开发 295
一、行政机关和军事机关的设置 295
二、“禁海”、“迁界”与复界 297
三、平定尚藩的叛乱 300
四、黎峒纳入州县统治 302
五、南海诸岛的开发 304
一、康熙年间农业生产的恢复 306
第三节农业生产的恢复与 306
“摊丁入地”的实施 306
二、首行“摊丁入地” 308
三、租佃关系与地租剥削形式的变化 310
第四节农业与农产品商品化的继续发展 314
一、耕地面积的增加与水利工程的扩大 314
二、农业生产的发展 318
三、经济作物生产的继续发展 321
四、广东的缺粮 326
第五节手工业的资本主义 328
萌芽和商业的发展 328
一、手工业的资本主义萌芽 328
二、城市商业的繁荣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336
三、广东帮商人的活跃 340
四、农村圩市的发展 342
五、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障碍 345
第六节粤海关的设立与对外贸易 347
一、粤海关的设立和独口对外通商 347
二、独占对外贸易的“十三行” 349
三、对外贸易的发达 352
四、华人出国 355
第七节嘉道年间的起义 357
一、社会矛盾的激化 357
二、广东天地会的起义 359
三、海南岛等地少数民族起义 361
第八节清代鸦片战争前的广东文化 363
一、岭南诗人 363
二、屈大均的史学著作 365
三、地方志的编纂 366
四、广东四大剧种 367
五、岭南画家 370
六、传教士早期活动 372
第九章 广东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377
的开始和人民的抗争 377
第一节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377
一、道光前期的广东社会 377
二、鸦片战争前广东的对外关系和鸦片走私 382
三、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388
四、具结、交凶的斗争及珠江口前哨战的胜利 390
一、沙角、大角、虎门之战和所谓《穿鼻草约》 393
第二节英军入侵与广东军民抗英 393
二、《广州和约》 397
三、三元里人民抗英 400
四、英割香港与葡占澳门 403
五、鸦片战后广东督抚的内外政策 405
六、社学与反租地斗争 408
七、街约团勇与反入城斗争 411
第三节洪秀全早期的反清活动 414
与天地会“洪兵”起义 414
一、鸦片战后广东社会的变化 414
二、洪秀全早期的反清活动 419
三、信宜大寮及清远谷岭起义 421
四、“洪兵”起义 423
五、汪海洋部在粤东的失败 425
第四节反抗英法联军的侵略 428
一、“亚罗”号事件和广州被占 428
二、广州傀儡政权 431
三、团练总局及其反侵略活动 435
四、英国割占九龙司及其对香港地区的殖民统治 438
五、潮洲人民反入城斗争 440
六、华工出国——变相的奴隶买卖 441
第五节鸦片战争前后的广东文化 446
一、谢清高的《海录》与梁廷枬的《粤海关志》 446
二、近代广东第一位科学家邹伯奇 449
三、反侵略的爱国文学 451
四、爱国思想家朱次琦和陈澧 452
五、招子庸的《粤讴》 454
六、岭南画派的前驱——居巢和居廉 456
第十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各 458
阶层人民救国图强 458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458
的出现和华侨投资 458
一、继昌隆缫丝厂 458
二、广州第一家电灯公司 461
三、省内各地民办轻工业 462
四、地方官办机器局、钱局和织布局 464
五、潮汕铁路和新宁铁路 468
第二节早期维新言论与康有为 471
等在广东的活动 471
一、十九世纪末的民族新危机 471
二、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思想家的探索 472
三、康有为和万木草堂 476
四、维新团体、学校和报刊的出现 479
第三节反抗英法租地 482
一、各地人民反对法国侵略与香港工人罢工 482
二、新安、东莞人民抗英 484
三、遂溪人民抗法 485
第四节孙中山的早期政治活动 489
一、“四大寇”与《上李鸿章书》 489
二、香港兴中会总部的成立和乙未广州起义 492
三、惠州三洲田起义 496
的教育和新闻事业 499
一、广州同文馆与张之洞兴学 499
第五节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 499
二、南华医学堂、格致书院等教会学校的创办 502
三、旧书院的改革与新学堂的出现 503
四、近代新闻报刊的兴起与《中国日报》 506
第十一章清朝广东当局的“新政” 510
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 510
第一节广东的“新政” 510
一、新政和新军 510
二、洪全福起义 512
三、广东立宪团体、立宪运动与咨议局 514
第二节二十世纪初期的爱国运动 519
一、教会、教堂与教案 519
二、收回粤汉路权的斗争 524
三、抵制美货运动 527
四、粤商自治会领导的几次反帝斗争 529
第三节 同盟会在广东发动的武装起义 534
一、省港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534
二、广东革命组织的发展与丁未、戊申四次起义 537
三、庚戌广州新军起义 543
四、辛亥广州黄花岗起义 546
第四节广东光复 549
一、保路运动在广东 549
二、省城的光复 551
三、各地民军起义与全省光复 554
四、华侨对辛亥革命的支援 557
一、广东军政府的成立 561
第五节 广东军政府和“二次革命” 561
二、出师北伐与省议会的召开 566
三、“二次革命”在广东的失败 568
第六节辛亥革命前后的文化 570
一、广东文化勃兴的原因 570
二、粤剧志士班的勃兴 571
三、丘逢甲办学及其教育思想 572
四、黄遵宪的“诗界革命”和吴趼人、黄小配的谴责 574
小说 574
五、梁启超的文学理论和资产阶级新史学 578
六、冯如和詹天佑 581
第十二章军阀统治与广东人民的新觉醒 585
第一节军阀统治和护国护法运动 585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85
二、龙济光的统治 593
三、反袁讨龙与肇庆军务院 594
四、桂系军阀据粤 600
五、孙中山在粤领导护法运动及其失败 603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607
一、五四运动在广东 607
二、马克思主义在广东的传播 609
三、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 612
四、共产党广东组织的创建 616
第三节 中华民国政府在广东的建立 619
一、桂系军阀的失败和中华民国政府的建立 619
二、孙中山整军北伐与陈炯明叛变 622
三、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的建立 624
四、孙中山督师东征和筹备国民党改组 626
第四节五四时期的广东经济和文化 629
一、帝国主义的掠夺和争回关余的斗争 629
二、广东地方经济的缓慢发展 632
三、五四时期的文化教育 635
第十三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运动 638
第一节国共合作的形成 638
一、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638
二、国民革命武装的建立 640
三、中共广东区委的初期活动 642
第二节 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645
一、国民会议运动 645
二、广东农民运动的发展 647
三、省港大罢工 650
一、商团事件和第一次东征 653
第三节广东的统一 653
二、国民政府的建立 656
三、第二次东征和南讨 659
四、国民党广东代表会议和“二大”的召开 661
五、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 663
第四节誓师北伐与“四·一五”政变 666
一、广东民众与华侨支援北伐 666
二、国民政府迁都与“四·一五”政变 669
第五节 国共合作时期的广东经济和文化 671
一、短暂的经济复兴 671
二、文化教育的发展 677
第一节新军阀统治的建立与广州起义 681
一、大革命失败后广东的政治形势 681
第十四章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和 681
广东革命力量的恢复 681
二、广东国民党新军阀的内争 684
三、广州起义 687
第二节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691
一、东江人民武装起义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691
二、琼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695
三、粤北、南路等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700
四、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经济文化建设 703
五、国民党统治区的斗争 708
第三节陈济棠的军事专政 711
一、李济深的失势与陈济棠的崛起 711
二、军事专政的建立 713
三、相对稳定时期的广东建设 716
四、“两广事变”及其失败 720
第四节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 723
一、“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救亡活动 723
二、“一二·九”运动在广东 727
三、共产党广东组织的重建 731
第十五章 日军侵粤与广东抗战 735
第一节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 735
一、卢沟桥事变后的广东 735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737
三、广东抗战第一仗——南澳之战 741
一、广州沦陷 744
第二节广州沦陷和日伪政权的建立 744
二、国民党广东军政当局的北迁 747
三、日军的暴行与日伪政权的统治 750
第三节广东抗战的展开 754
一、人民抗日武装的兴起 754
二、粤北会战 757
第四节广东敌后抗战和华南 760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760
一、华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760
二、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 762
三、抢救文化人和国际人士 766
四、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对广东抗战的支援 769
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 772
一、人民抗日武装力量的壮大 772
二、白沙起义 777
三、沦陷区人民的斗争 780
四、广东军民的反攻和抗战的胜利 783
第六节抗战时期的广东经济和文化教育 787
一、在浩劫中挣扎的经济 787
二、战乱中的文化教育 792
第十六章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和全省的解放 799
第一节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799
一、抗战胜利后的时局 799
二、争取和平民主的群众运动 801
三、军调小组南下与东江纵队北撤 803
第二节广东内战的扩大 805
一、国民党的法西斯统治和人民的反抗 805
二、中共香港分局的建立 807
三、宋子文两期“清剿”的失败 808
第三节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 811
一、反饥饿,反内战 811
二、省港爱国民主统一战线的发展 813
第四节全省的解放 815
一、各边区纵队的建立与根据地的扩大 815
二、国民党政府南迁 817
三、赣州会议与广州解放 820
四、广东省人民政府的建立 822
五、海南岛的解放 823
第五节解放战争时期的广东经济和文化 825
一、国民党统治区财政经济的崩溃 825
二、两种不同的文化 827
- 《中国地方志集成 贵州府县志辑 44 道光安平县志 光绪镇宁州志 民国镇宁县志》黄家服主编;《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编委会编 2016
- 《中国地方志集成 贵州府县志辑 10 民国贵州通志 5》黄家服主编;《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编委会编 2016
- 《中国地方志集成 贵州府县志辑 24 乾隆独山州志 2 咸丰荔波县志稿 光绪荔波县志 嘉庆桑梓述闻》黄家服主编;《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编委会编 2016
- 《中国地方志集成 贵州府县志辑 27 民国贵定县志稿 康熙定番州志 民国定番县乡土教材调查报告 道光广顺州志 乾隆南笼府志 民国册亨县乡土志略》黄家服主编;《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编委会编 2016
- 《中国地方志集成 贵州府县志辑 2 万历黔今 1》黄家服主编;《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编委会编 2016
- 《中国地方志集成 贵州府县志辑 28 咸丰兴义府志 1》黄家服主编;《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编委会编 2016
- 《中国地方志集成 贵州府县志辑 47 乾隆玉屏县志 民国玉屏县概况 民国玉屏县志资料 康熙平溪卫志书 民国德江县志 民国石阡县志 民国江口县志略》黄家服主编;《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编委会编 2016
- 《中国地方志集成 贵州府县志辑 42 咸丰安顺府志 2 民国续修安顺府志》黄家服主编;《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编委会编 2016
- 《中国地方志集成 贵州府县志辑 1 弘治贵州图经新志 嘉靖贵州通志 宣统贵州地理志 嘉庆黔史》黄家服主编;《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编委会编 2016
- 《中国地方志集成 贵州府县志辑 33 道光遵义府志 2 光绪馀庆县志 光绪都濡备乘 康熙湄潭县志》黄家服主编;《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编委会编 2016
- 《高考快速作文指导》张吉武,鲍志伸主编 2002
- 《建筑施工企业统计》杨淑芝主编 2008
- 《吉林省志 卷2 大事记》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2002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近代旅游指南汇刊二编 16》王强主编 2017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黄遵宪集 4》陈铮主编 2019
- 《孙诒让集 1》丁进主编 2016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激光加工实训技能指导理实一体化教程 下》王秀军,徐永红主编;刘波,刘克生副主编 2017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二十世纪广东包装设计史》王娟著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成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上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钢琴谱》聂耳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