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国民核算与宏观经济分析
国民核算与宏观经济分析

国民核算与宏观经济分析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钱伯海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03727993
  • 页数:466 页
图书介绍:
《国民核算与宏观经济分析》目录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国民经济与宏观经济管理 1

国民经济的两种运动 1

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协调 4

国民核算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和依据 5

第二节 国民核算的主体和内容 6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 6

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 10

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大核算 13

国民经济核算的微观基础——企业经济核算 17

第三节 国民核算的方法与表式 19

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 19

国民经济核算的表式 22

国民经济主要平衡表 26

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31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31

我国原有的国民经济核算模式 34

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35

第五节 国民核算的宏观经济分析 37

分析的主要内容 37

分析指标的选择 40

分析的基本方法 42

第二章 国民再生产核算 45

第一节 国民再生产核算的基本问题 45

国民再生产核算的范围和内容 45

国民再生产核算的理论原则 50

国民再生产核算的处理规则 54

社会总产出的概念 56

第二节 国内总产出的核算 56

货物总产出的核算 57

服务总产出的核算 59

第三节 国内生产总值与生产净值核算 63

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63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65

国内生产净值的核算 71

第四节 国民总收入与可支配收入核算 72

国民总收入核算 72

国民净收入核算 75

国民可支配收入核算 76

第五节 国民再生产核算表 79

再生产核算的指标体系 79

再生产表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80

再生产表的平衡关系和分析作用 84

再生产核算内容的系统化 85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89

第一节 国民再生产过程中的部门联系 89

投入产出与部门联系 89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原理 91

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 94

第二节 基本技术经济系数 96

直接消耗系数 96

完全消耗系数 98

增加值系数 100

第三节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101

投入产出表的资料来源 101

直接分解编表法 103

间接推导编表法 110

分析主要比例关系 117

第四节 投入产出法的应用 117

研究价格变动影响 120

编制和修订计划 124

第四章 资金流量与资产负债核算 128

第一节 资金流量及其核算内容 128

资金流量核算的内容特点 128

资金流量核算的范围类型 129

资金流量核算的部门分类 131

资金流量核算的项目设置 132

第二节 资金流量表的结构和编制方法 136

资金流量表的结构 136

资金流量表的特点 138

资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139

资金流量分析模型 144

经济存量与资产负债核算 148

第三节 资产负债核算的内容与方法 148

资产负债核算原理 149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150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153

第四节 资产负债的估价调整与分析 154

资产负债的重估价 154

资产负债的持有损益调整 156

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159

第五章 国际及地区收支核算 162

第一节 国际收支核算的内容和原则 162

国际收支与外汇收支 162

国际收支核算的内容 163

国际收支核算的原则 165

基本表式结构 167

第二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 167

主要项目内容 169

复式记帐原理 171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 172

第三节 地区收支核算的内容和特点 175

地区收支核算的特点 175

地区收支核算的内容与方法 177

地区物资流出入核算 179

第六章 国民经济总体核算 186

第一节 总体核算与循环帐户 186

国民经济循环与总体核算 186

经济循环帐户的主要内容 188

经济循环帐户的编制要求 190

国民帐户的几种类型 192

第二节 国民帐户的编制模式 192

产业部门帐户与机构部门帐户 194

国民经济综合帐户 195

第三节 国民经济帐户体系 197

国内(国民)生产总值与使用帐户 197

居民消费和收支帐户 200

政府消费和收支帐户 201

积累与投资帐户 202

对外经济帐户 203

第四节 矩阵式帐户的框架和内容 205

矩阵式帐户的基本特点 205

矩阵式帐户的内容结构 207

矩阵式帐户的结合运用 209

社会总供需的分析内容 213

第一节 社会总供需的分析内容与基本范畴 213

第七章 社会总供需测算及其平衡分析 213

社会总供需的考察范围 215

社会总供需的形成过程 218

社会总供需的范畴研究 221

第二节 社会总供给的测算与构成分析 223

潜在总供给的测算 223

实际总供给的测算 225

已实现和未实现总供给的测算 227

第三节 社会总需求的测算与构成分析 229

实际总需求的测算(总量测算法) 229

实际总需求的测算(构成测算法) 234

已实现和未实现需求的测算 237

直接分析与间接推断 238

第四节 社会总供需的平衡分析 238

总量平衡分析 242

结构平衡分析 245

动态平衡分析 247

第八章 国民经济的速度和比例分析 250

第一节 经济速度与经济增长 250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250

经济增长率指标 251

经济增长分析中的价格因素 253

第二节 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分析 255

经济增长的速度分析 255

经济增长的函数分析 257

经济增长的综合分析 259

第三节 经济结构与部门分类 262

经济结构及其分析内容 262

国民经济的部门分类 263

经济结构的分析方法 270

第四节 产业结构与产业关联分析 271

生产结构分析 271

产业结构形态分析 276

产业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278

第五节 分配结构与使用结构分析 282

初次分配结构分析 283

再分配结构分析 284

使用结构分析 286

第九章 国民经济综合效益分析 293

第一节 国民经济效益的有关范畴 293

经济效果、效用与效益 293

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 295

当前经济效益与长远经济效益 297

第二节 国民经济综合效益的指标体系 299

效益指标的设置原则 299

生产效益指标 301

流通和分配效益指标 305

使用效益指标 307

技术效益与环境效益指标 308

第三节 国民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 310

总分评定法 311

指数综合法 313

功效系数法 316

最优值距离法 320

第十章 宏观经济监测与预警分析 322

第一节 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基础 322

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322

经济周期的有关理论 326

经济循环的一般特征 329

第二节 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的方法与应用 330

监测预警指标及指标体系 330

扩散指数与合成指数 336

预警系统的编制与应用 347

第三节 国内外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比较 354

美英经济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354

日本经济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357

我国经济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358

第四节 货币供需平衡与通货膨胀治理 361

货币供需与物价稳定 361

通货膨胀的涵义与成因 365

通货膨胀的测定与治理 369

宏观经济政策的涵义 378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综合分析 378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378

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380

宏观经济政策诸目标之间的关系 382

第二节 宏观经济政策手段与机制效应 384

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 384

宏观经济政策手段 386

宏观经济政策的机制效应 391

宏观经济政策指标体系 395

第三节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分析 397

经济增长与产业政策 397

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趋势 399

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措施 403

物价变动与价格政策 404

第四节 稳定物价与价格政策分析 404

转轨时期价格上涨的特征与成因 407

稳定物价的基本策略 411

第五节 就业政策与分配政策分析 413

就业政策与分配政策 413

就业政策分析 417

收入分配政策分析 419

第六节 国际收支平衡及其政策分析 423

国际收支平衡的涵义 423

国际收支政策的基本目标 425

国际收支的影响因素与调控对策 427

第十二章 综合国力测定与国际经济对比 432

第一节 综合国力与国际对比 432

综合国力的涵义 432

国际对比的内容 433

国际对比研究的发展 434

第二节 综合国力的测定方法 437

早期的综合国力测算 437

克莱因的综合国力方程 439

综合国力指数法 441

第三节 综合国力的评价方法 442

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 44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444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447

综合国力与生活质量 450

第四节 经济水平的国际对比 453

国际经济对比的有关问题 453

对比数据的搜集整理 455

双边比较方法 457

多边比较方法 4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