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工资理论与工资改革
工资理论与工资改革

工资理论与工资改革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时旺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224028398
  • 页数:537 页
图书介绍:
《工资理论与工资改革》目录

前言页 1

第一篇 历史回顾 1

第一章 社会主义工资制度的建立 1

第一节 解放初期的工资制度 2

一、多种工资制度并序 2

二、调整与改革 7

三、解放初期工资制度的特点及评估 9

第二节 第一次全国工资改革 10

一、第一次工资改革的背景和原则 10

二、第一次工资改革的时间和内容 11

三、第一次工资改革的成绩和问题 14

第三节 第二次全国工资改革 15

一、第二次工资改革的背景和原则 15

二、第二次工资改革的内容 16

三、对第二次工资改革的评估 22

第二章 我国工资制度的演变 24

第一节 工资管理体制的演变 24

一、工资管理体制的建立 24

二、工资形式和制度的变化 26

三、工资升级条件和方法的演变 29

第二节 工资制度的局部调整与改革 32

一、工资制度的若干调整 32

二、改进等级工资制度 34

第三节 对传统工资制度的弊病及其成因的分析 37

一、传统工资制度的弊病 37

二、对传统工资制度弊端成因的分析 39

第三章 我国工资制度的改革 41

第一节 对十多年来工资制度改革的回顾 41

一、工资制度改革的初步阶段 42

二、工资制度改革的展开 48

第二节 对我国十多年工资改革的反思 51

一、 十多年工资改革的特点 51

二、工资改革的两条思路 52

三、我国工资制度改革的实践 55

四、几点启示 56

第二篇 基础理论 63

第四章 社会主义工资的相关理论 6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利益与社会主义工资 64

一、社会主义经济利益的重要性及特点 64

二、社会主义经济利益体系 68

三、正确处理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原则 7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生产、分配与社会主义工资的关系 74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分配关系 75

二、社会主义分配与社会主义工资 80

三、发展生产与工资分配、劳动就业的关系 84

第五章 按劳分配理论的形成及其产生条件 89

第一节 按劳分配的理论及其形成 89

一、马克思对按劳分配理论的奠定 91

二、列宁、斯大林对按劳分配理论的贡献 99

三、按劳分配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101

第二节 按劳分配产生的条件及其在现阶段的特点 107

一、按劳分配产生的条件 107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111

第六章 按劳分配的性质及作用 117

第一节 按劳分配的属性 117

一、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 117

二、按劳分配中的等价交换原则 119

三、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 121

第二节 按劳分配的要求和作用 123

一、按劳分配的要求 124

二、按劳分配的作用 130

三、按劳分配规律能否限制 133

第七章 按劳分配的实现 135

第一节 按劳分配的适用范围 135

一、对非生产劳动者也应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135

二、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也应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136

第二节 按劳分配中“劳”的标准 139

一、按劳分配中“劳”的涵义 139

二、按劳分配依据的劳动形态 141

三、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量 144

四、按劳分配中的“劳”的计量 147

第三节 有关按劳分配实现的几个问题 148

一、按劳分配的实现与工资标准问题 148

二、劳动报酬应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 150

三、工资与物价的关系 152

四、坚持按劳分配,反对平衡主义 152

第四节 按劳分配与思想政治教育 156

一、按劳分配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156

二、贯彻按劳分配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157

一、在社会主义工资本质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 161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工资本质的剖析 161

第三篇 工资理论 161

第八章 社会主义工资的本质和职能 161

二、社会主义工资不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 163

三、社会主义对工资形式的保留 16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工资的职能及其实现 167

一、社会主义工资的基本职能 168

二、工资职能的实现 171

第三节 制约社会主义工资的因素 172

一、社会主义工资与经济规律体系的关系 173

二、工资的水平、差别、调整同经济规律的关系 174

三、社会主义工资与公平、效率 177

第九章 工资水平 181

第一节 工资水平及其决定原则和影响因素 181

一、工资水平 181

二、决定工资水平的原则 183

三、工资总额和国民收入的关系 184

四、工资总额和社会总产值的关系 190

五、决定工资水平的平均人数因素 192

一、劳动生产率是影响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 193

第二节 工资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93

二、影响工资水平的其他因素 195

第三节 工资水平和物价的关系 198

一、物价补偿的必要性 198

二、物价补偿的形式 199

三、理顺工资和物价关系的步骤 201

第四节 工资水平的变化和比较 203

一、我国平均工资的历史变化 203

二、工资水平的比较 205

二、对国民收入和工资总额的预测 208

第五节 我国未来几年的工资水平趋势 208

一、对社会总产值和劳动生产率的预测 208

三、对职工人数和工资水平的预测 210

第十章 工资关系 211

第一节 我国的工资关系 211

一、社会主义的工资关系体系 212

二、社会主义工资关系的复杂性 212

三、我国工资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213

四、理顺工资关系的依据 214

第二节 决定工资差别的因素 216

一、按劳分配原则的要求 217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218

三、经济体制改革对工资关系的影响 219

第三节 各种类型的工资关系 220

一、企业内部的工资关系 220

二、行业工资关系 225

三、党政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的工资关系 227

四、不同所有制的职工工资关系 229

第四节 理顺工资关系的主要措施 231

一、选择行业标准劳动岗位 231

二、行业间工资关系的确定 232

三、企业内部工资关系的确定 233

四、工资关系的市场调节 234

五、国家对工资关系的宏观调控 235

第十一章 工资制度 236

第一节 工资制度的本质 236

一、工资制度直接表现为发放工资的标准 236

二、制定工资制度的基本依据是按劳分配原则 237

三、工资制度的根本问题是对劳动的质进行量化 239

一、对劳动的质进行分解 241

第二节 劳动的质的差别的计量 241

二、劳动差别的指标体系 243

三、岗位评价 246

第三节 工资对劳动差别的表现形式 249

一、工资对劳动差别的分项表现 249

二、工资对劳动差别的综合表现 251

第十二章 工资形式 253

第一节 工资形式及其选择的原则 254

一、工资是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254

二、选择工资形式的基本原则 255

第二节 工资形式的比较研究 259

一、主要工资形式的比较研究 259

二、未来工资形式的走向 270

第四篇 工资运行 277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工资运行系统 277

第一节 工资运行的内部系统 277

一、运用系统方法研究工资运行 277

二、对工资运行主体的剖析 278

三、工资运行过程分析 280

第二节 工资运行的外部环境 286

一、工资运行的基础环境 287

二、工资运行的表层环境 290

三、工资运行的社会环境 295

第十四章 按劳分配的实现方式及工资运行的规律和机制 299

第一节 按劳分配在市场经济中的实现 299

一、按劳分配的不同实现方式 299

二、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原则 301

三、按劳分配的实现方式--工资的运行 302

一、新机制的成因 305

第二节 工资运行机制的成因和作用机理 305

二、新机制的作用机理 307

第三节 工资运行新机制形成的条件 310

一、企业对工资决策的自主权 310

二、劳动者参与工资决策和自由选择职业 311

三、完善的市场机制 312

四、国家对工资运行的有效调控 314

第十五章 工资运行方式的变革 315

第一节 两种工资运行方式的比较 315

一、完全集中控制系统下的工资运行方式 316

二、完全分散控制系统下的工资运行方式 318

三、工资运行方式的比较与创新 319

第二节 工资运行方式的变革 322

一、改革以来工资运行方式的变化 322

二、困难与选择 324

三、工资运行机制的转换战略 328

第一节 工资改革的重要性、成效和经验 331

一、工资改革的重要性 331

第十六章 深化工资改革的方向和任务 331

第五篇 工资改革 331

二、工资改革的成效 333

三、基本经验 336

第二节 当前工资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338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338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343

第三节 深化工资改革的思路 344

一、端正指导思想和明确改革方向 344

二、深化工资改革的主要任务 347

第一节 集权型经济体制与工资体制 350

一、经济体制与工资体制 350

第十七章 工资体制 350

二、集权型经济体制 351

三、保障型工资模式 352

四、集权型工资体制 353

第二节 对集权型工资体制的初步改革 355

一、按劳分配客体的变化 356

二、企业工资和产品量挂钩 356

三、企业工资和产品量挂钩存在的问题 359

一、分享型工资模式 360

第三节 两级分权型工资体制 360

二、企业工资和价值指标挂钩 361

三、工效挂钩要科学化 363

第四节 企业自主经营型工资体制 368

一、对企业自主经营型工资体制的论证 368

二、企业自主分配型工资模式 369

三、企业自主分配型工资模式的实现 370

第十八章 深化企业内部工资改革 372

第一节 企业内部工资改革的成效和问题 372

一、企业内部工资制度改革的主要成效 373

三、企业内部工资制度改革的任务和原则 374

二、企业内部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 374

第二节 深化企业内部工资改革的方向 376

一、岗位技能工资制的产生 377

二、岗位技能工资制的特点和推行岗位技能工资制的条件 378

三、对岗位技能工资制的利弊分析 380

四、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应注意的问题 382

第十九章 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改革 385

第一节 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方向和任务 385

一、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矛盾 385

二、改革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紧迫性 389

三、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方向和任务 392

第二节 党政机关的工资改革 395

一、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劳动的特点、地位和意义 395

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劳动与报酬的连结 397

三、建立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的设想 399

第三节 事业单位的工资改革 402

一、事业单位及其工资制度 402

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劳动特点、地位和意义 403

三、事业单位劳动者的劳动与报酬的连结 406

四、对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设想 408

第一节 工资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目的 412

第二十章 建立和完善工资的宏观调控体系 412

一、工资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复杂性 413

二、对工资实行宏观调控的目的 415

第二节 影响工资宏观调控的因素和调控目标 417

一、影响工资宏观调控的因素 417

二、工资宏观调控的内容和目标 421

三、工资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 422

第三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工资宏观调控体系 427

一、建立工资宏观调控体系的原则 427

二、完善多层次的工资调控体系 428

三、多层次调控体系的实现 429

第四节 体制转换时期的工资宏观调控对策 431

一、工资宏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31

二、工资宏观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形成原因 434

三、经济体制转换时期的工资宏观调控对策 436

第六篇 借鉴 438

第二十一章 前苏联、东欧国家的工资制度与工资改革 438

第一节 前苏联、东欧国家的工资制度及其改革概况 439

一、前苏联社会主义工资制度的形成 439

二、传统工资制度的弊病 441

三、前苏联、东欧各国的工资改革概况 443

第二节 前苏联、东欧国家工资改革的共同性趋向 448

一、扩大企业分配自主权 448

二、工资收入同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挂钩 449

三、个人工资收入同个人劳动实绩挂钩 451

四、利用市场机制调节工资收入 452

五、国家加强对工资的宏观调控 453

一、前苏联、东欧国家工资改革中的共同性问题 456

第三节 前苏联、东欧国家工资改革中的共同性问题及其原因 456

二、对存在问题原因的分析 458

第四节 前苏联、东欧国家工资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461

一、坚持与商品生产和交换相适应的改革方向 461

二、将市场机制引入更深层的分配领域 463

三、配套改革是工资改革成功的保证 465

四、工资改革的出台要慎重,步伐要稳妥,时机要适宜 467

第二十二章 资本主义国家的工资管理 470

第一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工资管理理论简介 470

一、科学管理理论 470

三、需求层次理论 472

二、公平比较理论 472

四、双因素理论 473

五、期望理论 473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工资管理简介 474

一、工资政策与制度的目标 475

二、工资水平的决定因素 476

三、工资制度 480

四、工资调查 485

五、工作评估方法 487

六、工资结构模式 489

七、考核 495

八、工资调控方式 497

第三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工资宏观调控 499

一、工资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 499

二、对劳资关系的宏观协调 501

三、对工资与物价的宏观调节 502

四、对工资增长的宏观调控 503

第四节 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工资管理对我们的启示 505

一、工资制度与政策应贯彻公平的原则 505

三、工资制度与政策要有利于吸引和挽留人才 507

二、工资制度与政策应贯彻激励原则 507

四、工资管理中应树立成本观念 508

五、正常的增资晋级制度是工资有效运行的保证 509

六、建立工资运行的自我制衡机制 510

七、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510

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务员薪金制度 512

第一节 资本主义国家公务员薪金制度的主要原则和基本依据 512

一、确立公务员薪金制度的主要原则 512

二、确定公务员薪金的基本依据 516

一、基本薪金制度 519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公务员的薪金构成 519

二、津贴制度 524

第三节 资本主义国家公务员薪金的调整 527

一、正常晋级制度 527

二、普调升级制度 529

第四节 资本主义国家公务员薪金制度的共同特征 531

一、自行运转与政府调控交叉运行 531

二、公平与效率 533

三、激励与保障 534

后记 53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