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民国思想文丛  现代评论派 新月人权派
民国思想文丛  现代评论派 新月人权派

民国思想文丛 现代评论派 新月人权派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帆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长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44526586
  • 页数:4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收录了反映民国时期重要思想流派--现代评论派和新月人权派的基本思想主张的代表人物的代表性文章和专著;翻译文章及介绍性的文章没有收入,所收录的资料主要来自当时国内出版的各种报刊杂志、专著和文集以及1949年后所编辑的文集,为学者研究现代评论派和新月人权派思想提供了原始的资料。
《民国思想文丛 现代评论派 新月人权派》目录

现代评论派 3

现代评论派评介 3

王世杰 17

时局之关键 17

国民会议的基本地盘 19

我们对于军事善后会议的主张 20

评政府提出的国民代表会议条例 26

警治与法治 29

民众运动与领袖 31

这几种法令还不废止吗? 33

学校与政治 36

法律与民众(一) 38

法律与民众(二) 41

周鲠生 45

我们所要的一个善后会议 45

约法问题的解决 48

善后会议是否应当参加? 51

从善后会议到国民代表会议 54

青年学生的政治运动 55

民众势力的组织 57

沪案交涉的步骤 59

爱国运动 61

法权会议与收回法权 64

万县案的法律性质 67

租借地问题 69

山东事件 72

燕树棠 76

法统与革命 76

对内问题与对外问题 78

教员与学风 80

政治犯与公使馆 81

国民外交与群众运动 83

不平等条约与内河航权 85

法权会议的结果 86

修约问题 88

英国对华政策新提案 90

对日修约与最惠国待遇 92

日本的东方会议与满蒙 94

唐有壬 96

排货的意义与利益 96

关税会议 98

甚么是反革命 99

大局的前途 101

关税自主与裁厘 103

裁厘及抵补 105

裁厘及抵补(续上期) 107

中央财政的末路 109

时局的教训 111

漆黑一团的时局 112

五卅运动的成绩 114

陶孟和 117

时局之关键 117

五七事件感言 120

我们为什么意见不同? 122

持久的爱国运动 124

宣传 126

救国与求学 128

国民经济的独立 130

我们小民的希望 132

从战争到政治 134

中国人的政治能力 137

政治的工作 140

主义和他的限制 142

中国与英俄 145

军事时期中的政事 147

钱端升 150

美国对华的外交 150

收回上海租界的迫切 153

党治与舆论 155

党治与用人 158

党纪问题 160

上海临时法院的存废问题 162

杨端六 165

上海罢工的真相及其影响 165

中国国际贸易的危险 170

战时财政 172

从经济上观察中国的社会政治(一) 174

从经济上观察中国的社会政治(二) 177

财政上的防腐办法 180

高一涵 185

国会问题 185

善后会议议员的出席问题 187

我们对于国民会议组织法的主张 188

哪里配的起“反动” 190

平民革命的目的与手段 192

对于委员制的意见 193

革命军与言论自由 195

护宪与卫戍司令部 196

张奚若 199

哪里配做“狄克推多” 199

英国派兵来华的目的和影响 202

英国人的头脑与此次出兵 205

南北可以妥协吗? 207

南京事件与不平等条约 209

外国人应该知道的几件事 211

宁案与五国通牒 214

政治上的目的与手段 216

新月人权派 221

新月人权派评介 221

胡适 230

名教 230

人权与约法 236

我们什么时候才可有宪法?——对于《建国大纲》的疑问 240

知难,行亦不易——孙中山先生的“行易知难说”述评 243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 251

我们走哪条路 258

罗隆基 267

专家政治 268

我们要财政管理权——什么是预算制 271

论人权 274

告压迫言论自由者——研究党义的心得 287

我对党务上的“尽情批评” 294

对训政时期约法的批评 301

我的被捕的经过与反感 310

梁实秋 319

罗素论思想自由 319

论思想统一 320

“不满于现状”,便怎样呢? 325

孙中山先生论自由 326

答鲁迅先生 331

资本家的走狗 334

无产阶级文学 336

鲁迅与牛 337

“普罗文学”一斑 339

思想自由 341

我对于学生运动的感想 342

宪法上的一个问题 345

再论宪草第一条 347

我们要公道 349

王造时 352

中国问题的物质背景 353

中国社会原来如此——又名中国问题的社会背景 368

由“真命天子”到“流氓皇帝”中西接触以后的政治变化 387

对于训政与宪政的意见——批评汪精卫、于右任二氏的言论 398

我为什么主张实行宪政 402

参考文献 40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