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培兆
  • 出 版 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
  • 页数:327 页
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目录

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仍然是生产关系 1

(一)一个误解仍在继续 1

(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需要独立的科学研究 7

(三)要消除生产关系研究中的“左”的影响 12

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起点 18

(一)确定一个理论体系研究起点的原则 19

(二)《资本论》研究的结论可作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起点 23

(三)作为研究起点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逐步建立起来的 30

(四)对《资本论》的体系切忌教条式的模仿 34

三、我国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预言的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 39

(一)在所有制问题上引起种种非议的理论根源 39

(二)现阶段我国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就是社会所有制 42

(三)实践已证明社会所有制的存在 46

(四)全民所有制必然表现为国家所有制 50

(五)人民的所有权主要体现在剩余产品的归属上 53

(六)国家所有制与官僚主义并不相容 58

(七)全民所有制优越性的发挥关键是要消除惰性经营 61

四、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 66

(一)生产目的是为了增进人民的幸福 66

(二)产品生产还需要采用商品生产形式 71

(三)生产过程的特点 74

(四)生产过程的表述 78

五、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和计划工作 82

(一)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82

(二)商品经济的特性之一就是活跃 90

(三)价值规律是革命规律 93

(四)计划经济要通过计划工作来实现 102

(五)计划调节是实行计划经济的主要手段 109

(六)市场调节是实行计划经济的副手 113

六、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重视价值生产 118

(一)一个值得再研究的问题 118

(二)不能以产品经济的观点来看待和处理商品经济 120

(三)重视价值生产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124

七、社会主义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 129

(一)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至今没有摆正 129

(二)社会主义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二重地位 133

(三)社会主义劳动过程需要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 139

八、社会主义使用机器的界限 145

(一)废除了旧的界限,又有新的界限 145

(二)从实践中来看社会主义使用机器的界限 148

(三)迎接技术革命与注意机器使用界限并不矛盾 154

(四)掌握界限,争取主动 157

九、社会主义的成本理论 160

(一)成本价格是资本家的不合理的范畴 161

(二)成本范畴在社会主义同样是不合理的 164

(三)社会主义的成本论应该是价值论 169

(四)利润、成本亏损率 174

十、社会主义不存在生产价格的客观必然性 177

(一)生产价格不是生产力范畴 178

(二)生产价格是生产关系方面的范畴 181

(三)生产价格根源于资本本性 183

(四)生产高度社会化只是助成生产价格形成的物质条件 187

(五)社会主义商品应以价值为订价基础 191

十一、按劳分配是写在社会主义旗帜上的分配制度 198

(一)按劳分配的出现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198

(二)劳动力生产的责任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05

(三)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与按劳分配同义 209

(四)按劳分配运动的两条曲线轨道 216

(五)现阶段只能基本实现按劳分配 220

(六)奖金不该起物质刺激的主要作用 225

(七)要记取贯彻按劳分配的历史教训 228

十二、要保障合理的个人物质利益 235

(一)个人物质利益的合理界限 235

(二)劳动者对个人物质利益的关心是革命和建设的动力之一 239

(三)实现个人物质利益的正确途径 243

十三、劳动致富是社会主义原则 247

(一)社会主义社会以劳动为本位 248

(二)个人和集体的收入只能以劳动收入为限 251

(三)“万元户”之富并非来自横财 255

(四)对个体经济要指导、帮助和监督 257

十四、正确处理土地级差收益是发展我国农业的一个重要问题 261

(一)土地级差收益是客观存在的 261

(二)土地级差收益应归土地所有者和耕作者所有 264

(三)合理的农产品价格是实现级差收益的条件 272

十五、社会主义开创人民消费的新阶段 278

(一)人民消费的性质和特点 279

(二)人民消费的分类和变化趋势 282

(三)衡量消费水平高低的享受消费率 285

(四)鼓励消费就是鼓励生产 288

(五)商业工作要力求人民消费接近完全消费 292

(六)消费品生产要创造新需求 298

附录 301

一、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范畴只有一重性——评卓炯同志的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理论 301

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这样的探索——读于光远同志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一)》 316

后记 32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