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
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

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达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4058·130
  • 页数:328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经济学基础教程下一篇:公债经济学
《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目录

前言页 1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以及从何入手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

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的理论研究还有待推进 1

有关疑难问题举例 2

理论上解决综合平衡问题的迫切性 3

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只是财政金融问题中的一部分 3

第二节 从何入手 4

首先要正确解决从何入手的问题 4

财政收支和信贷收支都是货币收支 5

货币收支系统——货币流通 6

财政收支和信贷收支在货币流通中的地位 8

剖析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可从货币流通入手 9

第二章 货币流通与市场供求平衡 10

第一节 流通中的货币不只是现金 10

流通中的货币不只是现金 10

应科学地理解马克思有关这一问题的论述 12

不应把资金与货币绝对地对立起来 15

根子还在于不承认生产资料是商品 17

第二节 流通中货币的各种形态 18

现金都有哪些 19

现金沉淀 19

现实流通的货币与潜在的货币 21

存款种种 24

结算中的货币 27

银行自有资金 28

活放活收贷款的未动用限额 29

流通中货币的图示 31

第三节 流通中的货币量和货币必要量 31

流通中货币量的层次 31

货币必要量 34

与货币必要量相对应的是现实流通的货币量 37

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必须估计V的变化 39

一定时点的货币量与一定时期的平均货币量 40

货币流通与市场供求 42

第四节 市场供求 42

现实的购买力与潜在的购买力 43

消费资料的市场与生产资料的市场 44

供求的平衡与不平衡 45

供求、物价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47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50

生产比例是决定供求状况的基础 52

供求矛盾中的结构不平衡 58

弹性 59

如何判断市场状况 61

第五节 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的方针 64

市场物价方针的选择和财政信贷综合平衡 64

基本稳定方针是我们的一贯选择 65

坚持基本稳定方针和背离这一方针的交替出现 66

除基本稳定的方针外别无其他选择 69

不断降价的方针 70

通货膨胀的方针 72

绝对稳定的方针 76

“基本”应该如何理解 77

扩张和紧缩均为保持基本稳定所必需 80

第三章 信贷收支 84

第一节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的 84

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84

信用货币都是通过发放贷款投入流通的 85

历史上是先有存款后有贷款 87

随银行信用的发展贷款也可引出存款 87

吸收存款仍然是现代商业银行扩大业务活动的基础 90

从整个银行体系看则会出现相反的结论 94

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也是贷款先于存款 94

不存在尚未运用的信贷资金来源 98

第二节 对银行信贷力量的分析 100

银行扩大信贷在技术上的无限可能和在经济上的客观界限 100

举个例子 102

银行信贷力量在社会产品分配上的反映 108

计划存款和组织存款的意义 111

资金来源的期限如何划分 114

第三节 信贷资金来源和运用的期限问题 114

可长期支配的资金来源是否一定可用于长期贷放 116

资金运用的期限如何划分 117

安排各项资金运用的顺序 118

发放长期信贷的条件 119

第四节 短期信贷和信贷收支平衡 121

物资保证原则 122

对物资保证原则与货币流通相互关系的通常理解 123

问题还有复杂之处 124

必需有补充的平衡措施 130

信用发行 133

由体制原因引起的无物资保证贷款 134

第五节 长期信贷和信贷收支平衡 135

设备贷款 136

设备贷款与短期信贷的联系 138

设备贷款投放的货币中也有一部分转化为潜在的货币 144

发放设备贷款也并非必然导致货币过多 144

财政借款及其与信贷收支平衡 145

金银占款 147

外汇占款 148

黄金外汇占款与信贷收支平衡 150

关键在于潜在货币增长的潜力 151

第六节 信贷差额、信用膨胀和平衡信贷收支的措施 153

对信贷差额的通常解释 153

应该怎样解释为妥 156

回答第三节留下的一个问题 158

信用膨胀 159

如何平衡信贷差额 161

要实现信贷收支平衡只控制现金是不充分的 163

关键应是控制贷款的发放 165

第四章 财政收支 167

第一节 为了便于讨论的几点约定 167

财政收支的范围 167

所谓预算外资金 168

什么叫财政收支平衡 171

第二节 财政收支与货币流通、与购买力形成 176

财政收支与货币流通 176

财政收支对现实流通的货币与潜在的货币这两者对比的影响 177

弥补差额的货币从何而来 179

赤字与现金发行 183

财政收支对货币流通影响的简单概括 187

财政收支与社会购买力的形成 187

第三节 保持经常性收支的平衡是不是唯一的正确选择 190

怎样的经常性收支对比最理想 190

一个最简化的模型 191

向接近实际的方向前进一步 193

把这个模型与银行信贷模型结合起来 196

需要形成能比较近似地反映复杂的客观经济过程的观念 196

虚收实支 199

第四节 财政的虚收问题 199

虚收形成的具体途径 201

虚收所反映的矛盾并不限于虚收数量的本身 203

虚收存在时的财政平衡问题 203

虚收是纯消极因素 205

第五章 财政信贷必须统一平衡 206

第一节 国民经济需要的是总体上的平衡 206

归根到底要的是货币流通的稳定和市场供求的平衡 206

信贷有差额需要财政来平衡 207

财政有差额需要信贷来平衡 208

财政平衡并非必然等于总体平衡 209

在总体不平衡的条件下实现形式上的财政收支平衡不能解决实质问题 211

财政和信贷分别取得各自的平衡是否最理想 215

第二节 犬牙交错的接合部 217

财政信贷两者关系的发展 217

社会主义国家的两个钱口袋 222

代理财政金库 223

银行结益上缴 226

增拨信贷基金和财政向银行借款 227

国营企业亏损的弥补 228

利率调整对财政信贷收支的影响 229

居民储蓄应归谁支配 231

现金发行这项资金来源理应归谁支配 233

必然存在的接合部是实现财政信贷相互支持的必要通道 235

保险收入可否由财政支配 235

调节接合部并不能创造新的资金来源 238

接合部的处理原则必需保持相对稳定 239

第三节 设备贷款和财政收入 240

设备贷款的偿还是否影响财政收入 241

一笔资金是拨款还是贷款有何不同 241

贷款余额维持一定水平不变的情况 243

贷款余额不断增大时的情况 247

矛盾的症结所在 250

还款能否全部由企业自身负担 251

从一个有趣的问题谈起 252

第四节 综合平衡必须把企业收支的安排考虑在内 252

过去的主要矛盾是挤占流动资金 255

现在企业的收支已成为财政信贷综合平衡中具有独立意义的环节 257

第六章 正确解决建设资金供求的矛盾是实现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的关键 260

第一节 建设资金与经济建设 260

建设资金 260

建设资金供给的保证作用和控制作用 261

第二节 建设资金的实体 262

建设资金的实体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262

积累 264

折旧 266

挖潜 267

第三节 建设资金的现实供给渠道 267

建设资金积累的实现过程 268

其他部门没有使用的就是银行所能支配的 269

对建设资金数量的估算方法 272

需要再次明确银行信贷力量的客观界限 275

一定期间建设资金供给来源表 276

通常粗略估算国家财力的方法 277

第四节 建设资金供求的矛盾及其在财政信贷综合平衡中的关键地位 279

建设资金的供不应求是一贯的矛盾 279

矛盾形成的现实途径 280

“缺口论” 281

“启动论” 282

建设资金供求状况决定整个市场的供求状况 284

问题是要量力而行 286

正确安排建设资金是实现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的关键 286

第五节 近年来建设资金供给中的财政和信贷 288

在建设资金供给和财政信贷综合平衡中财政和银行地位的变化 288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及今后的趋势 294

世界各国的情况 297

财政不应退出建设资金供给的阵地 301

应增加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304

“给”与“取”应统筹安排 307

应如何看待国家信用 308

对银行信贷的规模必须适当控制 310

附录: 314

周升业 侯梦蟾:信贷收支差额问题(原载1963年8月26日《光明日报》) 31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