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马克思主义哲学干部读本
马克思主义哲学干部读本

马克思主义哲学干部读本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2099·59
  • 页数:323 页
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干部读本》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一、什么是哲学 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4

三、哲学的党性 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1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 10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2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 15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 20

一、世界统一于物质 23

第一节 世界是物质的 23

第一章 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23

二、世界的特质性在于它的客观实在性 25

第二节 物质的运动和空间、时间 28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8

二、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34

三、物质运动有它自己的规律性 38

第二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41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41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41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物质的反映 45

一、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48

第二节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48

二、正确意识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51

第三章 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 53

第一节 一切从实际出发 53

一、客观实际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53

二、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 55

第二节 按客观规律办事 57

一、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57

一、必须坚持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60

第一节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65

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65

第四章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65

二、事物是不断发展的 70

第二节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普遍规律 73

一、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联系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73

二、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及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74

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或核心 75

第五章 对立统一规律 77

第一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77

一、矛盾的普遍性 77

二、矛盾的特殊性 80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83

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87

第二节 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87

二、主要的矛盾方面和次要的矛盾方面 89

第三节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90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90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 93

三、矛盾斗争的形式 96

第六章 量变质变规律 99

第一节 质、量、度 99

一、质 99

二、量 101

三、度 102

一、量变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103

第二节 量变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103

二、由量变到质变、由质变到新的量变 105

三、量变和质变的互相渗透 108

第七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111

第一节 辩证的否定 111

一、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 111

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113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 116

一、否定之否定规律 116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119

一、什么是事物的形式和内容 122

第一节 形式和内容 122

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若干成对的范畴 122

二、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 124

第二节 现象和本质 127

一、什么是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127

二、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128

第三节 原因和结果 130

一、什么是事物的原因和结果 130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31

第四节 偶然性和必然性 133

一、什么是事物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133

二、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关系 134

一、什么是事物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136

第五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136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138

第九章 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观点 140

第一节 坚持全面的观点 140

一、研究和把握事物的一切方面 140

二、坚持 两分法 142

三、抓住重点,全面兼顾 144

四、普遍原理必须同具体实际相结合 145

第二节 坚持发展的观点 146

一、明确事物发展的必然性,防止和克服思想僵化 146

二、明确事物发展的动力,善于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148

三、掌握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坚持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统一 149

四、认清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支持和扶植新生事物 150

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哲学依据 152

第三节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观点 152

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搞好各项工作 154

第十章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58

第一节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159

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和两种不同的反映论 159

二、社会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62

第二节 认识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辩证发展过程 168

一、认识辩证发展过程中的两次飞跃 168

二、认识发展过程的有限性与无限性 172

一、真理的客观内容的主观形式 175

第十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真理观 175

第一节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正确反映 175

二、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177

第二节 真理的检验和发展 179

一、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179

二、真理发展的道路 182

第十二章 坚持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187

第一节 坚持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获得正确认识,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 188

一、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必须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88

二、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191

三、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 左 的和右的错误思想 194

一、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和发展 199

第二节 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199

二、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202

三、走出机关,深入群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205

第十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社会历史观 211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 211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11

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214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产生的伟大意义 220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使社会历史观变成了科学 220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21

三、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锐利思想武器 221

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221

一、什么是生产力 223

第十四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23

第一节 什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23

二、什么是生产关系 226

第二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227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27

一、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过程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过程 231

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236

第三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238

第十五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39

第一节 什么是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社会形态 239

一、什么是经济基础 239

二、什么是上层建筑 240

三、什么是社会形态 241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242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42

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44

第三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247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也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过程 247

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和革命变革的要求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252

第十六章 阶级 国家 革命 254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254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 254

二、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257

第二节 国家 260

一、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260

二、无产阶级专政是最新类型的国家 262

三、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266

第三节 社会革命 268

一、社会革命的根源和实质 268

二、社会革命的形式 270

第十七章 社会意识及其若干形式 272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272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72

二、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74

一、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277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若干形式 277

二、道德 279

三、科学和哲学 283

四、艺术 286

五、宗教 288

第十八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92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92

一、在对待人民群众作用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292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294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98

一、杰出人物的产生及其作用 298

二、无产阶级领袖的作用 302

三、以科学态度对待无产阶级领袖 305

第十九章 生产观点、阶级观点、群众观点 309

第一节 一切从生产出发一切为生产服务 309

一、一切从生产出发 309

二、一切为生产服务 312

第二节 坚持用阶级斗争的观战看总量 314

一、对任何社会问题都要提到一定历史范围内加以考察 314

二、在阶级社会里要坚持阶级分析方法 315

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矛盾 317

第三节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319

一、一切为了群众 319

二、一切依靠群众 32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