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走向21世纪的重庆
走向21世纪的重庆

走向21世纪的重庆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崔如波,王骏主编
  • 出 版 社:重庆:重庆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36637691
  • 页数:424 页
图书介绍:
《走向21世纪的重庆》目录

第一篇 历史的跨越 1

第一章 经济地理与人文环境 3

一.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3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 7

第二章 历史发展沿革 16

一.开埠前后 16

二.近代发展 20

三.建国以来 24

一.历史的选择 26

第三章 机遇、责任与挑战 26

二.艰巨的使命 29

三.迎接挑战 32

第二篇 迈向21世纪的战略 39

第四章 经济发展战略 39

一.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奋斗目标 39

二.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和战略重点 41

三.重庆辐射功能目标定位 46

一.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基本要求 48

第五章 科技发展战略 48

二.科技发展的战略措施 51

三.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55

第六章 教育发展战略 60

一.重庆教育事业的发展概况 60

二.重庆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62

三.重庆教育发展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63

第七章 文化发展战略 71

一.构筑现代巴渝文化高地的基本思路 71

二.充分利用巴渝丰富的文化资源,着力营建千里三峡文化长廊 73

三.继承和发扬巴渝地区优良文化传统,建设高素质的文化工作大军 78

第八章 城市发展战略 81

一.重庆城市发展的历史、现状和特征 81

二.城市发展的目标与功能定位 83

三.建设具有沿江开发开放特色的城镇体系 89

第三篇 重庆发展模式 95

第九章 大城市带动大农村 95

一.城市带动农村的国内外比较研究 95

二.探索城市带动农村的有效途径 98

三.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102

第十章 生态环境与库区建设的和谐统一 107

一.重庆三峡库区环境现状 107

二.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 109

三.建立具有重庆特色的库区生态区体系 112

第十一章 优势的联动与互补 117

一.旅游优势与投资优势的联动与互补 117

二.科技优势、工业优势与资源优势的联动与互补 121

三.区位优势、市场优势与劳动力优势的联动与互补 126

第十二章 大开放、大发展、大跨越 130

一.高起点、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 130

二.以库区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大发展 134

三.由落后地区迅速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 136

第四篇 体制创新 145

第十三章 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45

一.国有企业是重庆经济的支柱 145

二.重庆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困难 147

三.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149

四.深化重庆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 151

第十四章 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158

一.搞活土地使用权,推动适度规模经营 158

二.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建立、健全市场体系 163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166

第十五章 积极发展和完善库区市场体系 171

一.库区市场体系发育现状及发展思路 171

二.积极培育、发展、完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174

三.健全市场规则,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180

第十六章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183

一.建立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 183

二.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步伐,逐步形成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 188

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逐步实现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 193

第十七章 推进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196

一.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196

二.建立适合库区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199

三.切实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203

一.发展重庆商贸流通产业的重要意义 209

第十八章 建设长江上游商贸中心 209

第五篇 构筑经济高地,发挥中心城市作用 209

二.重庆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针 211

三.重庆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213

第十九章 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 222

一.构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内在基础及条件 222

二.积极建立金融改革特区,加快建设金融中心的步伐 225

三.建立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增强金融中心的发展后劲 230

一.重庆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234

第二十章 建设长江上游科教信息中心 234

二.重庆信息产业的定位和走向 236

三.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科教信息中心,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 239

第二十一章 构筑长江上游现代化交通、通讯枢纽 244

一.重庆交通、通讯事业发展的现状 244

二.建设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46

三.坚持“五高一超”原则,建设完整、统一、先进的现代化通讯网络 250

第二十二章 构建长江上游新兴产业群 254

一.优化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原则 254

二.加速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现代化进程 258

三.构建长江上游产业群的基本框架 262

一.建设现代化工业生产基地的必要性 265

第二十三章 建设长江上游现代化工业生产基地 265

二.加快对传统工业的现代化改造 268

三.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工业 272

第二十四章 加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 275

一.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75

二.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81

三.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84

一.旅游业是重庆跨世纪的支柱产业 288

第二十五章 大力发展旅游支柱产业 288

二.发展重庆旅游业的优势 290

三.发展重庆旅游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构想 294

第六篇 开发性移民与扶贫开发 305

第二十六章 开发性移民的运作机制 305

一.坚持“移民促发展,发展促移民”的方针 305

二.开发性移民必须遵循的五大原则 309

三.落实移民工作责任制,加强移民工作管理 316

一.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拓宽就业门路的合力 321

第二十七章 建立多元组合的劳动就业结构 321

二.调整产业结构,开辟新的就业岗位 324

三.发展大农业和乡镇企业,就地安置农村移民 326

四.在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带形成中开拓就业领域 328

五.引导劳动力跨地区流动 329

第二十八章 扶贫攻坚的战略目标及其实现途径 331

一.扶贫攻坚的目标与任务 331

二.扶贫开发的方针与途径 334

三.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对策与措施 339

一.解放思想,增强对外开放意识 347

第七篇 扩大对外开放 347

第二十九章 以大开明促大开放,以大开放促大发展 347

二.面向全国,加强区域性合作与交流 350

三.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355

第三十章 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361

一.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 361

二.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364

三.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重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368

一.高扬“红岩精神”的主题曲 375

第八篇 建设新重庆,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375

第三十一章 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375

二.加强和改善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379

三.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共创活动 382

第三十二章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385

一.进一步完善民主制度,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385

二.健全法律体系,实行依法治市 389

三.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发展基层民主 392

第三十三章 建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体系 398

一.全面提高市民素质 398

二.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方式 404

三.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06

第三十四章 加强党的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411

一.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事关重庆的振兴与发展 411

二.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切实加强干部队伍思想建设 413

三.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416

四.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42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