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0 导论:跨世纪的中国地区发展 1
0.1 改革开放大进程背景下的地区发展 2
0.2 改革分权化与地方政府行为方式 3
0.3 分权化中的地方经济:新的含义 4
0.4 地区发展中的竞争与保护 7
0.5 地区发展问题尖锐化:背景与根源 10
0.6 深化改革开放与地区发展 15
0.7 地区发展政策导向 18
1 地区发展的体制背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1
1.1 传统体制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22
1.1--1 非均衡的中央--地方关系:多级计划结构与多级财产结构 22
1.1--2 改革前中央-地方关系的演进:1949--1976年 24
1.2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改革:“游戏规则”的问题 27
1.2--1 1976年的改革 27
1.2--2 30年代的改革 28
1.2--3 控制问题 30
1.2--4 地区差别 33
1.3 地方权利增大与地区发展 38
1.3--1 地方分权下的金融体制改革 38
1.3--2 分权化下的地区发展 42
1.4 降低中央--地方关系的改革成本 45
2 地方政府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及行为方式 51
2.1 地方政府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52
2.1--1 地方政府主政地区经济的理论渊源与现实背景 52
2.1--2 地方政府的经济计划与发展目标 53
2.1--3 地区经济发展与“诸侯经济”现象 56
2.2 地方政府行为与宏观经济调控 60
2.2--1 中央政府权力再集中:新的财政与金融调控政策 60
2.2--2 地方政府行为和反宏观调控的手段 63
2.2--3 地方政府反宏观调控的机理分析 66
2.3 中央与地方政府经济关系的再调整 69
2.3--1 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 69
2.3--2 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调整的进展和主要特点 72
2.3--3 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再调整 76
2.4--1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82
2.4 地区经济发展态势与地方政府行为优化 82
2.4--2 促进都市圈和城市带建设,优化地方政府行为 86
3 地区经济增长结构与生产力布局 89
3.1 地区经济实力变化与经济增长比较 91
3.2 地区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变动 95
3.2--1 地区比较优势的变化 95
3.2--2 地区产业结构变动 100
3.3 地区生产力布局构造 108
3.3--1 沿海发展为主轴 110
3.3--2 长江流域为重点 115
3.3--3 沿边开放为突破 118
3.3--4 深化黄河上中游优势资源开发 119
3.3--5 加速西南重化工业带建设 121
4 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省际贸易格局及政策倾向 123
4.1 背景分析:各省的工业化进程 124
4.1--1 工业总产值的地区构成 124
4.1--2 工业结构的类型 126
4.1--3 代表性工业产品的生产扩散 127
4.2--1 传统贸易体制与过渡性体制 129
4.2 贸易体制和省际贸易程式的转变 129
4.2--2 省际贸易程式的转变 130
4.3 省际贸易的数量方面:增长率、依存度和结构转变 131
4.3--1 长期增长率 131
4.3--2 贸易依存度 135
4.3--3 贸易结构的类型和省际分工的阶梯 137
4.3--4 不同性质贸易的组合及其转变:上海和天津案例 140
4.4--1 贸易政策的选择机制 143
4.4 地方政府的贸易政策 143
4.4--2 贸易政策倾向的演变 144
5 地区发展中的利益冲突:市场封锁 146
5.1 地区间市场封锁:背景、类型及生成机制 147
5.1--1 地区经济格局变化与利益主体的形成 147
5.1--2 限制流入与流出:市场封锁的类型划分 149
5.1--3 市场封锁的生成机制 152
5.2--1 农产品市场封锁的类型分析 158
5.2 地区间市场封锁的实证分析 158
5.2--2 工业品市场封锁的类型分析 164
5.2--3 小结:市场封锁性质的综合判定 169
5.3 市场封锁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170
5.3--1 对地区经济影响中的“保护”作用 170
5.3--2 市场封锁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173
5.4 从封锁到开放:若干对策探讨 177
5.4--1 打破市场封锁的政策运用 177
5.4--2 促进市场发育的重点 180
6 地区发展差距、货币关系和区域金融 182
6.1 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趋同走向制度的内聚 183
6.1--1 “趋同”与“内聚” 183
6.1--2 从“趋同”到“内聚”:在货币制度上的表现 184
6.2 体制与区域化的关系 185
6.2--1 体制转换之前的中央集中体制与区域的关系 185
6.2--2 体制转换中的区域经济强化 186
6.3 两难的困境:地区发展差异之下的统一货币问题 188
6.4 最适度货币区域与区域货币政策 190
6.5 地区发展差距与区域金融 192
7 地区间收入分配变动、冲突与协调 195
7.1 地区间收入分配变动的实证分析 196
7.1--1 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轨迹 196
7.1--2 差距拉大过程中的主要特征 198
7.1--3 区域收入差距日益拉大的若干成因 201
7.2 地区收入水平差距拉大的双重效应 203
7.2--1 收入差别拉大的积极效应 204
7.2--2 逐渐显露的负面影响 207
7.3 差距协调:战略与思路 210
7.3--1 收入差距协调的基本原则 210
7.3--2 防止差距持续过快拉大的主要对策 213
8 地区非均衡发展中的劳动力流动:“民工潮”现象分析 217
8.1 地区发展中劳动力流动的制度因素 218
8.1--1 传统体制对地区劳动力流动的制约 218
8.1--2 改革以来地区劳动力流动的评估 221
8.2--1 “民工潮”兴起的动因 224
8.2 “民工潮”的兴起与地区发展 224
8.2--2 “民工潮”带来的地区发展互动关系 227
8.3 完善劳动力地区流动的对策 231
8.3--1 对“民工潮”的几点思考 231
8.3--2 完善劳动力地区流动的对策 235
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地区经济发展 238
9.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239
9.1--1 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经济学涵义 239
9.1--2 农村劳动力过剩现状 242
9.1--3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规模 245
9.2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意义 247
9.2--1 对流入地区的影响 247
9.2--2 对流出地区的影响 249
9.2--3 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252
9.3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254
9.3--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的消极影响问题 254
9.3--2 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容量问题 255
9.3--3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无序流动问题 257
9.3--4 乡镇企业分散布局造成的问题 258
9.4 展望和建议 259
10 地区发展前景与地区发展政策 267
10.1 地区发展基本态势 268
10.1--1 处于“两个根本转变”中的地区发展 268
10.1--2 来自于基本态势判断的政策含义 270
10.2 处理地区发展问题的基本原则 272
10.3 中西部地区开发的着眼点 274
10.4--1 地区发展政策框架重构:国外经验借鉴 276
10.4 地区发展新政策 276
10.4--2 地区发展政策倾斜:分级分类 280
10.4--3 可供选择的政策措施:国际通行手段 283
11 附录:跨地区产权结构调整:企业发展的新形态 286
主要参考文献 296
作者简介 299
上海中青年经济工作者研究中心简介 302
后记 304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2版》刘万伦主编;王文秀,甘卫群,刘万伦编写人员 2019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高校转型发展系列教材 素描基础与设计》施猛责任编辑;(中国)魏伏一,徐红 2019
-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刘尚希著 2019
- 《中国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资源与环境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编著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