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政治经济学教程绪论
政治经济学教程绪论

政治经济学教程绪论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学文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3
  • ISBN:3001·1839
  • 页数:212 页
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教程绪论》目录

第一章 生产方式 1

第一节 生产力 1

生产的必要 1

生产的要素及其重要性 1

生产力的两要素 2

自然情况及其变化对生产力的影响 2

劳动对象及其对生产力的影响 5

劳动手段 7

工具 8

人类劳动的特征 8

劳动手段的使用改良 9

生产的发展从劳动手段开始 10

工具发展到机器,生产力获得空前的发展 11

土地本身也是一种劳动手段 14

劳动力的量与质 15

劳动强度 17

劳动组织 18

协力 18

集体劳动 18

协力的史的发展 20

分工 21

分工的史的发展 22

分工的好处 24

劳动手段的发展也能引起劳动力的发展 26

劳动力与生产力大小的决定 26

可能的生产力与现实的生产力 27

劳动生产力 28

物质生产力 31

社会生产力 32

生产关系 33

生产力是一定的生产关系下的生产力 33

第二节 生产关系 33

狭义的生产关系 34

广义的生产关系 35

生产关系划分人类社会的历史时代 36

生产关系分为没有阶级的和有阶级的两种 37

领导的与被领导的生产关系 38

过渡经济的特点 39

生产方式 42

第三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 4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44

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的变更发展是要经过斗争革命的 45

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也是一种生产力 45

革命阶级本身是一个伟大的生产力 46

革命的政权对生产力发展有决定的作用 47

人民解放军是一个伟大的生产力 48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48

小结 50

生产是一定的生产关系下的生产 51

必须从历史上考察生产 51

第二章 经济运动与经济运动的规律(法则) 51

第一节 什么是生产? 51

从来生产是社会的生产 53

生产的种类 53

生产过程 54

物品与劳动生产物的种类 56

再生产与再生产过程 57

单纯的再生产与扩大的再生产 57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 58

第二节 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关系 59

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 59

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59

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61

对古典学派生产与分配关系的观点之批判 63

苏联生产关系与分配关系改变的例证 63

中国解放区生产关系与分配关系改变的例证 64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66

对资产阶级的生产与消费效用说的批判 67

生产观点 68

第三节 经济运动与经济运动的规律(法则) 71

经济关系 71

社会经济运动 71

对原始共产社会经济理想化的错误 73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73

占领导地位的经济形式的运动 75

社会经济之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77

阶级社会的经济运动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运动 77

历史上共同的经济规律与各时代不同的特殊的规律 79

非阶级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80

支配经济的特殊规律的作用 84

透过现象去把握规律 85

发现、掌握经济运动规律的重要性 85

第三章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意义与中国革命 89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与意义 89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89

广义的政治经济学 91

广义的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与建设 92

对波格达诺夫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批判 93

狭义的政治经济学 96

对卢森堡及布哈林关于经济学对象的批判 97

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其定义的批判 100

对以财富为研究对象的批判 101

对以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批判 102

对以心理福利等为研究对象的批判 103

对以经济行为经济原则为研究对象的批判 104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与革命的基本问题 108

第二节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革命 108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成立、发展与中国革命的历史过程 110

政治经济学与革命的政权工作 111

政治经济学与革命的军事工作 113

政治经济学与革命的财经工作 115

政治经济学与革命的文教工作 120

政治经济学与革命的群众工作 122

政治经济学与革命的党务工作 124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的理论基础 126

第一节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统一性与完整性 126

第四章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点(上) 126

马克思对《资本论》理论基础的阐述 127

其统一性与完整性 130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132

《资本论》的统一的、完整的体系 135

批判博洽德、考茨基等对于《资本论》体系的破坏 136

科学的资产阶段政治经济学 137

古典学派的死亡与庸俗派的兴起 138

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观点与方法 139

资产阶级经济学反科学性的表现 144

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破裂性、无系统性与反动性 150

第二节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性、发展性与预见性 153

历史性的表现 15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社会根源 15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理论根源 155

发展性 156

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 157

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158

毛泽东对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159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是创造性的发展 160

预见性或远见性 162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以有力量也在于有预见性 164

资产阶级经济学死亡的必然性 166

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落后与无力 167

第五章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点(下) 172

第一节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党派性与国际性 172

阶级性的意义 172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阶级性的具体表现 173

党派性的具体表现 175

党派性 175

国际性 179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具体运用必须从实际出发 181

各国工人阶级国际联合行动的必要及其保证 182

资产阶级经济学褊狭的阶级性 184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者掩盖隐蔽其阶级性党派性的实质 186

资产阶级经济学说是国家主义的、民族主义的和侵略主义的 188

第二节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革命性、战斗性与实践性 191

革命性、批判性 191

革命的批判性是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特色之一 192

战斗性 193

列宁、斯大林捍卫与发展了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 197

实践性 199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理论与实践完全统一的典型 200

实践性是政治经济学一切特点的基础或根源 201

资产阶级经济学最大的祸害 203

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斗争的无力 204

资产阶级主张理论与实践分离 206

资产阶级要求为理论而理论为研究而研究的实质 209

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命运 2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