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科学社会学教程  理论与方法
科学社会学教程  理论与方法

科学社会学教程 理论与方法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亚平主编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308002659
  • 页数:295 页
图书介绍:
《科学社会学教程 理论与方法》目录

目 录 1

第一章科学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 1

第一节科学社会学前史 1

一培根等人的思想 1

二早期社会学家的工作 2

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贡献 4

第二节科学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7

一科学社会学的产生……………………………………………(7 )二科学社会学的成熟 12

三在科学学旗帜下苏联东欧的科学社会学 15

四科学社会学研究现状 16

第三节科学社会学在中国 19

一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早期认识 19

二创建中的我国科学社会学 20

第二章科学的变迁 25

第一节近代科学技术是社会综合发展的产 27

物 27

一生产和经济的需求 28

二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运动 30

三近代科学在普遍的革命中发展 33

第二节科学的体制化 36

一科学的组织化 36

二科学刊物和科技教育的发展 39

三科学职业的特点 41

第三节大科学的时代 44

一 “大科学”的概念 44

二大科学的特点 46

第一节科学的多维社会形象 52

第三章现代社会系统中的科学 52

一科学和技术的统一观 53

二科学的认识功能与实践功能 56

第二节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 59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内涵 60

二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历史发展 63

第三节科学——“最高意义上的革命 68

力量” 68

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 68

二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科学技术 71

三科学技术与社会革命 73

第四章科学家角色、分层和互动 78

第一节科学家的社会角色 78

一角色的社会学涵义 78

二科学家角色的历史发展 79

三科学家角色的不同认定 83

四科学家角色的社会功能 86

一分层的概念 89

第二节科学界的社会分层 89

二科学界内的社会分层 90

三决定分层的因素 92

四科学中的分层与社会中的分层 96

第三节科学家的互动 99

一互动的概念 99

二科学家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100

三科学界的合作、竞争与冲突 104

第五章科学共同体 110

一科学共同体的由来与发展 111

第一节科学共同体——科学的社会建制化的标志 111

二科学共同体与科学的发展模式 113

三科学共同体是社会的亚文化群 115

四科学共同体运行的动力机制 117

第二节科学学派——科学共同体的特殊构型 119

一科学学派的核心是学派领袖 121

二科学家集团:一种。非加和性”的创造力 122

三集约化的学术中心和信息中心 124

四独特的学风和精神 125

种社会形态 127

第三节 “无形学院”——科学共同体的另一 127

一科学的组织化和非组织化 128

二科学交流及其信息网络 129

第六章科学中的奖励系统 133

第一节科学奖励系统的概念 133

一科学职业的动力机制 134

二科学奖励系统的实质 137

第二节科学奖励系统的结构 141

一默顿的分类系统 142

二哈格斯特龙的分类系统 144

三科尔兄弟的分类系统 146

第三节科学奖励系统的特点 149

一科学奖励的荣誉性 149

二科学奖励的层次性 150

三科学奖励系统的发展性 154

第四节科学奖励系统的功能 156

一科学中的优势积累 157

二科学中的竞争机制 161

三科学中的内部调节与外部控制 163

第七章科学的社会控制 167

第一节科学社会控制的意义 167

一什么是科学的社会控制 167

二科学社会控制的意义 168

第二节科学社会控制的内部形式 172

一科学的道德舆论控制 172

二 “马太效应”及其控制 175

第三节科学社会控制的外部形式 178

一科学的社会组织 179

二科学的资源分配 183

三科学的法律调整 190

第四节科学社会控制的系统性 194

第八章科学社会学研究方法概要 197

第一节方法论问题 197

一方法选择的出发点 197

二方法的选择 198

一研究原则 200

第二节研究原则和类型 200

二研究的类型 202

第三节研究程序 204

一选题和建模 204

二测量层次与抽样过程 209

第九章数据收集技术 224

第一节访谈法 225

一访谈的准备 225

二接近访谈对象 226

三访谈技巧 228

五访谈法的优缺点 229

四记录技术 229

第二节问卷调查法 231

一问卷设计的适切性 231

二问卷误差及其补救 233

三问卷内容的设计和有关原则 236

四态度的测量 240

五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243

一人际交往理论与科学交流 246

第三节社会网测量 246

二社会网的计量技术 248

三运算与分析 252

第四节科学计量学方法 255

一理论与背景 255

二科学计量学的方法 259

三科学计量学的社会研究潜力 262

一编码 267

第一节数据整理过程 267

第十章数据处理技术 267

二编码手册 268

三编制清单 269

第二节描述统计 270

一单变量问题 270

二双变量问题 272

三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测量 274

一推断与估计 276

第三节统计推断 276

二单变量假设检验 278

三双变量相关假设检验 280

第四节多变量分析 282

一多变量列联分析 282

二多元回归 284

第五节结构分析 286

一路径分析 286

二因子分析 288

三结构方程模拟 29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