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塔里木盆地轮南潜山岩溶及油气分布规律
塔里木盆地轮南潜山岩溶及油气分布规律

塔里木盆地轮南潜山岩溶及油气分布规律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顾家裕,周兴熙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02136029
  • 页数:268 页
图书介绍:
《塔里木盆地轮南潜山岩溶及油气分布规律》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一、研究思路与研究流程 1

二、主要进展 3

第二章 轮南潜山奥陶纪地层划分与沉积相 6

第一节 潜山奥陶系的划分与对比 6

一、古生物、岩电等划分对比标志 6

二、3个统、6个组、7个岩性段的划分方案 7

第二节 各组的横向展布 12

一、各组地层的横向展布 12

二、地层的展布特点 12

第三节 各组沉积相特征、展布与有利储层相带的分布 15

一、沉积相类型及其鉴别标志 15

二、沉积相的演变及其展布 15

三、与储层相带有关的滩和碳酸盐岩建隆之一的灰泥丘的发育特征 23

四、有利储层相带的分布 30

第三章 轮南潜山构造特征与演化历史 32

第一节 区域结构发育概况 32

一、区域构造位置与总体轮廓 32

二、区域构造演化概况 33

三、轮南潜山构造演化历史 35

第二节 轮南潜山的基本构造特征 37

一、非对称的背斜构造 38

二、主干断裂及其控制的压性断垒带 38

三、基本构造格局 41

第三节 中部平台区奥陶系顶部构造特点 42

一、挠曲带 42

二、鼻状隆起 44

三、断层密集带 46

四、断层密集带发育的时代 53

五、断裂构造的组合特征 54

六、岩心裂缝与断层密集带分布的相关性 56

第四节 中部平台区开启性断层加权密度分布的分析 60

一、侏罗纪—早第三纪开启性断层加权密度分布 61

二、新构造阶段开启性断层加权密度分布 62

第五节 构造断裂、裂缝的分析方法 64

一、构造力学分析 64

二、破裂构造的密度和强度分析 65

第四章 轮南潜山岩溶特征与演化 67

第一节 岩溶的分带性 67

一、岩溶的分带 67

二、单井岩溶相带发育特征 67

三、井间岩溶带对比 79

第二节 岩溶古地貌及古水系特征 87

一、岩溶古地貌及岩貌单元 87

二、岩溶古水系特征 91

三、各种岩溶地貌单元的垂向岩溶序列特征 94

第三节 岩溶分层厚度分布特征 94

一、岩溶分层厚度特征 94

二、岩溶层厚度分布特点 97

第四节 岩溶系统的发育模式 99

一、轮南潜山岩溶发育分析 99

二、岩溶系统的后期改造 100

第五章 储集体评价与预测 104

第一节 储集体的基本特征 104

一、储集体的地质特征 104

二、储集体的测井响应特征 106

三、储集体地震响应特征 138

第二节 储层空间的类型与分析 155

一、储层空间地质特征 155

二、储层空间类型划分 156

三、轮南潜山不同类型储集体的分布 157

四、轮南潜山储集体的储层类型分布规律 163

第三节 优质储集体的控制因素 167

一、储集体物性演变 167

二、优质储集体的主要控制因素 169

第四节 储层评价与预测技术 172

一、单井地质观察及孔、洞、缝数据库的建立 172

二、测井储层评价方法 181

三、地震的储层横向预测技术 181

四、储集体地质物性综合分析 187

第六章 油气富蒋规律与成藏条件 189

第一节 高产稳产井的发现 189

一、中部平台区的高产、稳产井——轮南8井区和轮古2井区油气藏 189

四、启示 190

三、桑(塔木)南斜坡带高产和稳产井——塔河3、4号油田 190

二、桑塔木断垒高产、稳产井——垒3潜山油气藏 190

第二节 油气类型与分布特征 194

第三节 油气的生成和运移 198

一、塔北隆起两套海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198

二、轮南地区油气来源 200

三、油气运移和聚集 203

第四节 油气成藏期次及成藏过程 208

第五节 油气藏基本类型与网(络)状油气藏模式 210

一、“裂缝圈团”与网(络)状油气藏 210

二、外区和前人对“裂缝圈团”和网(络)状油气藏的研究 217

三、“裂缝圈闭”与网(络)状油气藏的初步认识 220

四、网(络)状油气藏的分类位置及其勘探开发特点 221

第六节 高产、稳产井的分布及其控制因素 223

一、高产、稳产井的测井地质特征 223

三、高产、稳产井的地质特征和井位选择 228

二、高产、稳产井的地震特征 228

第七节 油气富集规律与成藏条件的预测技术方法 240

一、储盖组合与油气富集程度相关分析 240

二、地震资料模式识别及其与高产、稳产井相关分析 245

三、含油气性评价方法 247

第七章 轮南潜山含油远景评价 249

第一节 含油远景综合评价方法 249

一、有利储层沉积相带 249

二、有利的岩溶地貌单元 249

三、断层裂缝密集带——破裂作用强烈的地带 249

四、构造、地貌高部位——地垒或“山梁” 250

五、封盖条件 250

六、油气显示良好的地带 250

二、Ⅱ级区(很有利勘探区) 251

一、Ⅰ级区(最有利勘探区) 251

第二节 含油远景评价 251

三、Ⅲ级区(有利勘探区) 255

第三节 轮南潜山油气资源的经济分析 256

一、轮南潜山油气资源潜力 256

二、轮南潜山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条件 257

三、轮南潜山油气资源经济分析 257

第四节 勘探建议 259

一、建立轮南8井区开发试验区 259

二、探讨用直井“培育”高产、稳产井的经验 260

三、西部研究区中建议3口意向井的井位 261

四、探索轮南潜山西北部地区 262

五、中部平台区可供选井位的意见 266

结束语 267

参考文献 26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