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陕西省地理
陕西省地理

陕西省地理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明荣等编著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224037680
  • 页数:305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台湾研究十年下一篇:历代文化举要
《陕西省地理》目录
标签:编著 地理

前言 1

一、概述 1

(一)位置、面积与行政区划 1

(二)自然条件复杂、资源丰富多样 6

(三)在历史上的地位 10

中华文化的发祥地 10

繁荣昌盛的关中 11

在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贡献 14

(四)人口及其分布 15

人口的增长 15

人口构成 16

人口分布 20

人口的增长与控制 21

二、地质与矿藏 24

(一)复杂的地质基础 24

(二)沧海桑田与古地理变迁 28

(三)丰富的矿产资源 34

三、千姿百态的地貌 38

(一)山河大势 38

(二)地貌特征 41

类型复杂,山地高原面积广 41

南北差异大,地貌分区明显 42

地貌受人类活动影响深刻 44

风沙地貌 47

(三)壮观的陕北高原 47

黄土地貌 49

河流地貌 54

石质山岭 54

(四)平畴的关中平原 55

渭河阶地 55

黄土台塬 56

山麓洪积扇 57

风沙地貌 58

低山丘陵 59

(五)巍巍的陕南山地 59

秦岭山地 60

大巴山地 62

山间盆地、谷地 63

(六)地貌的一般评价 65

地貌是自然地理区域特征形成发展和自然地理区域分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65

地貌对于人类的经济活动有着深刻影响 66

地貌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灾害对经济建设具有很大破坏性 67

四、复杂多样的气候 69

(一)气候的基本特征 69

气候类型多样 69

冷热变化大 70

夏雨和秋雨 71

地理纬度 72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 72

盛夏的干热期 72

西风气流、季风 73

冬季风与温度 74

夏季风与雨季 75

青藏高原的影响 76

秦岭的屏障作用 77

(三)主要气候要素分布 78

太阳辐射 78

四季分明的温和气候 84

降水 92

蒸发 98

风向与风速 100

湿润状况 100

(四)气象灾害 102

寒潮 102

旱涝 103

暴雨 105

冰雹 107

大风和沙暴 107

(五)气候变化 108

公元前3000年到现今几次大的气候波动 109

近500年的气候变化 110

五、丰富多采的生物类群 113

(一)植物的立地条件--土壤 113

黑垆土 114

栗钙土 114

黄绵土 115

褐土 116

?土 116

黄褐土 117

黄棕壤 118

棕壤 118

草甸土 119

盐碱土 119

水稻土 120

(二)植被 123

丰富的植物种类和复杂的植物区系成分 124

多姿多态的天然植被类型 127

源远流长的栽培植被 137

明显的植被带状分布 140

(三)动物 145

丰富的动物种类和比较复杂的区系成分 146

动物的地理分布 150

(四)生物资源及其保护 158

六、土地利用与生产潜力 167

(一)土地利用现状 167

(二)光、热、水匹配较好、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170

(三)生产潜力大,农、林、牧业发展有广阔前途 173

因地制宜地利用水资源 173

生产潜力很大 175

七、农业的发展 178

(一)土地资源 178

土地资源复杂多样 178

土地生产力南北差异很大 178

(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水平 180

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180

农业生产水平迅速提高 184

(三)耕作业 187

粮食作物 187

经济作物 192

森林资源 198

(四)林业 198

林业生产取得的主要成就 200

林业生产存在的几个问题 200

主要林区和林业基地的建设布局 201

(五)畜牧业 203

草场资源及其利用 203

畜牧业结构及分布 204

畜牧业基地的建设布局 206

八、蓬勃发展的工业 208

(一)工业发展的经济地理条件 208

丰富的矿产资源 208

充裕的劳动力资源 208

优越的地理位置 209

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 209

(二)工业发展的历史过程 210

(三)能源工业 213

煤炭工业 214

石油、天然气工业 217

电力工业 218

(四)冶金工业 221

钢铁工业 221

有色金属工业 222

(五)机械电子工业 224

复杂及精密机械制造业 225

重型机械制造业 226

专用机械制造业 227

电子工业 227

日用机械制造业 228

家用电器业 229

(六)化学工业 229

基本化学工业 230

化肥、农药工业 230

有机化学工业 231

(七)建材工业 232

水泥及水泥制品业 232

玻璃及玻璃制品业 233

棉纺织工业 234

(八)纺织工业 234

毛、丝、麻纺织工业 235

(九)轻工业 236

食品工业 237

烟草工业 238

造纸工业 238

日用陶瓷、搪瓷工业 239

(十)工业发展的远景展望 239

发挥煤炭资源优势 239

发挥技术设备优势 240

发挥地理位置优势 241

历史回顾 243

九、交通运输业 243

(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43

建国后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 244

(二)交通运输构成 248

运输部门结构 248

交通运输地区差异 249

(三)运网和客货流分布及运力、运量平衡状况 250

运网已基本形成 250

客货流分布 251

运力和运量不够平衡 253

(四)主要运输方式的发展和布局 254

铁路运输 254

公路建设 259

内河水运 261

十、主要城市与名胜古迹 263

(一)主要城市 263

西安 264

宝鸡 268

咸阳 271

铜川 273

延安 275

汉中 276

安康 278

商州 280

渭南 281

韩城 283

榆林 284

(二)名胜古迹 287

新石器时代原始村落遗址--半坡 287

中华民族文明始祖之墓--黄帝陵 288

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 290

慈恩寺与大雁塔 292

西安市中心的明代建筑--钟楼 294

书法石刻艺术博物馆--碑林 295

游览胜地--骊山与华清池 296

奇拔险峻的名山--华山 297

革命圣地--延安 301

参考文献 30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