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黄河文化丛书  艺术卷
黄河文化丛书  艺术卷

黄河文化丛书 艺术卷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薛麦喜主编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203038335
  • 页数:679 页
图书介绍:本卷主要介绍了黄河戏曲艺术、黄河音乐艺术、黄河舞蹈艺术、黄河曲艺艺术、黄河杂技艺术、黄河绘画艺术与雕塑艺术等内容。
《黄河文化丛书 艺术卷》目录

序一 季羡林 1

序二 钟敬文 1

序三 柴泽民 1

绪论 1

第一章 黄河艺术的发生 3

第一节 黄河原始歌舞的行为自律 4

第二节 黄河原始造型的创造实践 6

第三节 黄河原始想象的宗教本质 9

第四节 黄河原始艺术的群体意识 12

第二章 黄河艺术的成长 16

第一节 奠基时期的礼乐滥觞 17

第二节 鼎盛时期的形式张扬 22

第三节 危难时期的艺术自觉 27

第四节 衰落时期的世俗趋向 33

第三章 黄河艺术的特征 39

第一节 天生的刚烈性格 40

第二节 优越的混血气质 42

第三节 顽强的教化功能 44

第一章 黄河戏曲的形成 49

第一篇 黄河戏曲艺术 49

第一节 黄河戏曲的先声——《东海黄公》 50

第二节 黄河戏曲的两条血脉——参军戏与歌舞戏 53

第三节 “一代之绝作”——元杂剧 58

第四节 花雅之争 62

第二章 黄河地方戏曲 68

第一节 遍及西北大地的秦腔 68

第二节 历史悠久的山西四大梆子 74

第三节 悠扬豪壮的河南豫剧 82

第四节 泥土芳香的山东吕剧 86

第五节 辐射晋、陕、甘、宁四省的眉户剧 89

第六节 土生土长的河南越调和曲剧 92

第三章 黄河民间小戏 95

第一节 源于民间乡野的落子戏 96

第二节 流布秦晋大地的碗碗腔 98

第三节 流派纷呈的山东梆子戏 102

第四节 元曲遗响——晋北耍孩戏 104

第五节 风格各异的秧歌戏 106

第四章 少数民族戏曲 110

第一节 历史悠久的高原藏戏 111

第二节 茁壮成长的蒙汉剧 114

第二篇 黄河音乐艺术 119

第一章 黄河古代歌舞音乐 119

第一节 先秦歌舞音乐 119

第二节 汉代相和大曲 121

第三节 唐代歌舞大曲 124

第二章 黄河民间小调 128

第一节 甘青宁地区的花儿 129

第二节 陕北的信天游 136

第三节 内蒙古鄂尔多斯民歌 144

第四节 山西河曲民歌 151

第五节 山东小调 156

第三章 黄河民间鼓乐 166

第一节 民间锣鼓 167

一、 驰名中外的威风锣鼓 167

二、花敲干打著称的绛州鼓乐 170

三、气壮河山的开封盘鼓 171

四、雄浑刚健的兰州太平鼓 172

第二节 民间吹打乐 174

五、古风犹存的陕西蹩鼓 174

一、山东鼓乐 175

二、西安鼓乐 177

三、山西鼓乐 178

第三篇 黄河舞蹈艺术 185

第一章 黄河古代舞蹈 185

第一节 青海大通彩陶盆 186

第二节 内蒙古阴山崖刻 188

第三节 甘肃敦煌壁画 189

第四节 山东曲阜的孔府祭祀舞蹈 190

第五节 河南淮阳祭祖舞 192

第二章 盛唐黄河宫廷舞蹈 195

第一节 盛唐舞蹈高峰的形成 195

第二节 盛唐著名宫廷舞蹈 198

一、太平乐舞 198

二、破阵乐舞 200

三、剑器舞 201

四、胡旋舞 203

五、胡腾舞 204

六、柘枝舞 206

七、绿腰舞 208

八、春莺啭 209

九、霓裳羽衣舞 210

十、何满子 212

十一、踏摇娘舞 214

第三章 黄河汉族民间舞蹈 216

第一节 豪迈粗犷的山东三大秧歌 216

一、气势磅礴的鼓子秧歌 217

二、古朴粗犷的海阳秧歌 219

三、舞戏结合的胶州秧歌 221

第二节 诙谐雄伟的秦晋鼓舞 222

一、火爆热烈的万荣、翼城花鼓 222

二、各具一格的夏梁、令伯转身鼓 222

三、英武恢弘的陕北安塞腰鼓 223

第三节 祭神娱人的河南故事舞 225

一、幽默风趣的信阳“火绫子” 225

二、古老淳朴的支村“跑帷子” 228

第一节 古朴纷繁的内蒙古“查玛” 233

第四章 黄河少数民族舞蹈 233

一、殿堂舞 235

二、米拉佛传舞 235

三、寺院查玛 235

四、大场查玛 235

第二节 刚劲强悍的宁夏“踏脚” 236

第三节 名目繁多的青海藏族舞 238

一、“卓”舞 238

三、“热巴”舞 239

二、“依”舞 239

四、宗教舞蹈 240

五、“则柔”舞 240

第四节 各呈异彩的甘肃回族舞 240

一、晏席曲(舞) 241

二、花儿 241

三、座舞 241

四、“念”舞 242

第五章 当代黄河舞蹈 243

第一节 古典舞 243

第二节 民族舞 247

第三节 风情舞 250

第四篇 黄河曲艺艺术 255

第一章 黄河曲艺的形成 255

第一节 黄河曲艺音乐形成的标志——唐代“俗讲”与“转变” 256

一、唐代说唱文本的发现 256

二、唐代说唱的形式 257

三、唐代说唱的渊源 261

第二节 中华大型说唱的巨擘——宋代“诸宫调” 264

一、“诸宫调”产生的背景 264

二、“诸宫调”的体制及其作品 266

第三节 北方大鼓的肇端——明末清初“木皮鼓词” 270

第二章 黄河曲艺的形式 275

第一节 明快风趣的山东快书 276

第二节 优美动听的山东琴书 280

第三节 活泼清新的河南坠子 284

第四节 腔韵古朴的兰州鼓子 288

第五节 质朴淳厚的陕北说书 292

第六节 明朗隽永的潞安大鼓 294

第七节 粗犷豪爽的内蒙古“好来宝” 298

第一章 木偶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303

第五篇 黄河傀儡戏(上)——木偶 303

第一节 古籍记载中的黄河木偶 304

第二节 盛行时期的黄河木偶 307

第三节 普及期的黄河木偶 310

第四节 发展中的黄河木偶 312

第二章 黄河木偶的表演艺术 316

第一节 有地无天的杖头木偶 316

第二节 有天无地的提线木偶 318

第三节 坦诚豪宕的木偶声腔 321

第四节 风格独特的木偶造型 323

第五节 方便灵活的木偶舞台 324

第六节 群星灿烂的木偶名伶 325

第七节 种类繁多的木偶剧目 326

第六篇 黄河傀儡戏(下)——皮影 331

第一章 皮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331

第一节 传说中的黄河皮影戏 332

第二节 形成期的黄河皮影戏 333

第三节 兴盛期的黄河皮影戏 334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黄河皮影戏 337

第一节 视觉透视的表现方法 340

第二章 黄河皮影的制作工艺 340

第二节 黄河皮影的雕镂制作 342

第三节 黄河皮影的泡制和着色工艺 344

第三章 黄河皮影的艺术特色 347

第一节 戏中有画、画中有戏的舞台效果 348

第二节 曲从口出、动自其身的舞台表演 350

第三节 唱腔各异的地域特色 352

第七篇 黄河杂技艺术 358

第一章 黄河杂技艺术的形成 358

第一节 从“黄帝战蚩尤”的传说谈起 359

第二节 杂技雏形——角抵戏 360

第三节 黄河杂技艺术的演变 360

第四节 民间杂技活动及其影响 367

第二章 黄河杂技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370

第一节 黄河杂技艺术的繁荣 370

第二节 黄河杂技的艺术风格 374

一、结构风格 375

二、表现风格 375

三、表演风格 376

第三节 名震海外的吴桥国际杂技节 377

第八篇 黄河绘画艺术 383

第一章 古代黄河绘画 383

第一节 画石山——黄河岩画 383

一、黄河岩画的起源与分布 384

二、高度发达的石器和狩猎产生了黄河岩画 385

三、黄河岩画反映的偶像崇拜 385

四、黄河岩画的艺术风格与历史价值 386

第二节 原始彩陶纹饰 387

第三节 甘肃大地湾原始地画 391

第四节 黄河古代寺观及墓室壁画 392

第五节 山西古代寺观壁画及戏曲壁画 403

第六节 黄河绘画大师及其作品 410

一、东晋顾恺之与北魏司马金龙墓漆画 410

二、北齐“画圣”杨子华与娄睿墓壁画 412

三、隋代画家展子虔与《游春图》 414

四、初唐杰出画家阎立本与《步辇图》 415

五、画工“祖师”吴道子及《天王送子图》 416

六、农村风俗画家韩滉与《五牛图》 418

七、五代荆浩山水与关仝《山溪待渡图》 419

八、宋代白描画大师李公麟及其《免胄图》 420

九、宋代风俗画家张择端及《清明上河图》 422

十、“一门五代皆画手”的马远及《水图》 423

十一、明代山水画家王履及《华山图》 425

十二、清代指头画家高其佩及《钟馗图》 426

第七节 黄河绘画史论及著作 427

一、春秋至两汉画论 428

二、魏晋南北朝画论 433

三、唐代画论及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437

四、集古代民间画家经验的《画论》 439

第二章 当代黄河绘画 441

第一节 自强不息 博大精深 441

一、艺术大师徐悲鸿及其作品 442

二、美术巨匠吴作人的《黄河三门峡》 443

三、画家王森然及其艺术创作 444

第二节 长安画派 艺贯古今 446

第三节 中西融合 东方神韵 449

一、擅长描绘名人、伟人的李琦 450

二、画坛愚公贾又福的山水画 451

三、现代重彩画派的创始人 453

四、周韶华的艺术世界 455

五、版画年画的新发展 456

六、黄河胜景入画图 457

第四节 黄河巨变 丹青日新 459

第五节 为革命披荆斩棘的新兴版画 460

第九篇 黄河雕塑艺术 467

第一章 中国古代雕塑的宝库 467

第一节 黄河文化的繁衍与雕塑艺术的崛起 467

第二节 青铜时代的雕塑艺术 470

第三节 秦汉雄风与黄河雕塑艺术 474

第四节 宗教文化的兴起与黄河雕塑艺术的繁荣 478

第五节 精美壮观的陵墓雕刻艺术 484

第六节 黄河雕塑艺术特色 488

第二章 黄河雕塑览胜 491

第一节 气势雄伟的四大石窟造像艺术 491

第二节 质朴雄劲、生动优美的汉代黄河画像石 495

第三节 仪态万方的黄河寺庙彩塑 498

第四节 简洁淳厚的秦汉黄河瓦当 500

第一章 中国书法的摇篮 507

第十篇 黄河书法艺术 507

第一节 黄河与汉字 508

第二节 黄河的政治与书法的历史 510

第二章 黄河书法的历程——古文字阶段 515

第一节 以“神”附体的甲骨文 516

第二节 “礼乐”兴衰中的周金文 519

第三节 周秦更迭看石鼓 521

第四节 随意书写的公开挑战——从《侯马盟书》到秦汉简帛 523

第三章 黄河书法的历程——今文字阶段 526

第一节 走出古文字的界碑——汉代隶书 527

第二节 蒙尘的宝藏——北朝楷书 529

第三节 就书论“法”说唐楷 530

第四节 文人意趣弄黄昏——宋、元及明前期书史综述 534

第五节 柳暗花明的明、清书法复兴 538

第六节 争强斗胜看今朝——近现代书坛大势 542

第四章 黄河书法名家 546

第一节 正草双归颂张、钟 547

第二节 集正草南北大成的书圣——王羲之 551

第三节 黄河极盛期的人格典范——颜真卿 554

第四节 乱世心疾杨风子 557

第五节 “书如其人”话子昂 559

第六节 殊途同归的王铎与傅山 562

第七节 为民众给草书立法的于右任 566

第五章 黄河书法览胜 570

第一节 政都文庙两碑林 571

第二节 邙山伊阙掩风流 575

第三节 名岳苍山叹摩崖 578

第四节 只鳞片羽亦珍奇 582

第一章 中国北方工艺的中心 589

第十一篇 黄河工艺美术 589

第一节 黄河工艺的源流与繁衍 590

第二节 黄河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与工艺的繁荣 591

第二章 历代黄河工艺览胜 596

第一节 敦厚典雅的黄河陶瓷工艺 596

一、自然质朴的远古陶瓷 597

二、中国北方陶瓷的高峰 600

第二节 精美凝重的金属工艺 604

一、博大精深的古代青铜工艺 604

二、秦汉以来的金属工艺 607

第三节 精致典雅的漆器艺术 613

一、推光漆 615

二、云雕 616

三、雕填 616

四、螺钿 617

五、镶嵌 618

第四节 传统的北方中国名砚 618

二、澄泥砚 620

一、洮砚 620

三、贺兰石砚 622

四、台砚 622

五、鲁砚 623

第五节 植根群众的雕刻工艺 625

一、石雕工艺品 625

二、玉雕工艺品 627

三、木雕工艺品 628

四、临夏砖雕 629

六、蒙古族角雕 630

五、潍坊核雕 630

七、兰州葫芦雕刻 631

第六节 典丽华贵的地毯工艺 632

第七节 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 634

第八节 举世闻名的潍坊风筝 637

第九节 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美术 639

一、剪纸 641

二、皮影 642

三、木版年画 642

四、蓝印花布 646

五、彩印花布 647

六、民间刺绣 648

七、编织工艺品 650

主要参考书目 650

八、面塑 651

九、酥油花 653

十、玩具 653

本卷民间采风指导组成员名单 662

本卷民间采风资料提供者名单 665

后记 67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