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后现代化理论视野下的青年价值观研究
后现代化理论视野下的青年价值观研究

后现代化理论视野下的青年价值观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鲁平编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09742525
  • 页数:40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应社会发展和国情特色的需要,及时并创造性地解答了青年现状与教育问题。该书有如下特点:第一,从理论上导入了后现代主义理论思想观点,密切地结合中国青少年的实际,为青少年研究和青少年工作提供了一把分析青少年问题的钥匙。第二,以消费观和消费行为为切入点,展示了中小学生消费观念上的后现代主义与消费行为的中低水平的差异。同时,通过消费行为的分化探讨了影响青少年消费行为的性别、家庭、教育、媒体宣传、交友等背景因素。第三,深入“白领”群体,分析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白领”的群体焦虑,而职场竞争、人际关系、劳动关系是导致“白领”群体焦虑的主要原因。第四,从社会影响较为明显的青年问题,诸如,明星的婚姻形态、女性的美容手术、大学生的手机短信、志愿者的参与动机等现实问题,总结出当代青年在“时空压缩”条件下的思想行为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第五,本书大量运用前沿学科理论和方法,从后现代化理论出发,探讨了当代中国青少年教育和青少年工作的开拓创新。
《后现代化理论视野下的青年价值观研究》目录

第一部分 全球化与青年价值观 3

第一章 公民国家认同的特点及其与对外接纳度的关系——来自ISSP 2003的证据 3

第一节 国家认同内涵、测量方法、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4

一 国家认同内涵:功能vs内容 4

二 国家认同的测量:直接与间接 5

三 不同类型群体的国家认同状况 7

四 国家认同与对他国、国际组织及移民的接纳 9

第二节 国家认同具体状况分析 12

一 国家认同测验项目及结构分析 12

二 不同群体国家认同的状况分析 16

第三节 国家认同与对他国、国际组织及外来移民接纳度的关系 20

一 接纳性结构分析 20

二 不同群体的接纳性 21

三 国家认同对接纳性的影响 22

第四节 国家认同中的理性色彩及其启示 27

一 认同标准的侧重:从传统到现代 27

二 自豪感的失衡:苛责还是欠缺 28

三 接纳的源泉:政策的自信 28

附录 29

第二章 国家特征如何预测青年群体的对外接纳度——来自多层线性模型的证据 32

第一节 引言 32

第二节 国家认同与对外接纳度的关系分析 33

一 概念及测量 34

二 不同国家公民的对外接纳度分析 35

三 对外接纳度研究中的个人因素分析 36

四 国家及个人层面变量的交互作用 37

五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39

第三节 研究工具与方法 40

一 分析工具 40

二 数据 40

第四节 模型及分析结果 42

一 各国在接纳度上的差距 42

二 国家特征对接纳度水平的影响 43

三 对外接纳度的差异分解 44

四 国家特征的影响机制 46

第五节 小结 52

一 认同的力量——主观因素的“效用” 52

二 矛盾的富人——“威胁”的中介 53

三 理性认同者的胸怀——发展速度的催化 54

第三章 美国公民国家认同:结构、现状及其后果——来自ISSP 2003的证据 55

第一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55

第二节 美国公民国家认同结构 56

第三节 美国公民国家认同现状分析 57

第四节 美国公民国家认同的后果——对接纳性的影响 60

第五节 小结 65

第四章 日本公民国家认同:结构、现状及其后果——来自ISSP 2003的证据 67

第一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67

第二节 日本公民国家认同结构 68

一 国家认同标准结构 68

二 国家自豪感结构 70

第三节 日本公民国家认同现状分析 71

一 日本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71

二 不同群体日本公民的国家认同 72

第四节 日本公民国家认同的后果——对接纳性的影响 75

一 接纳性结构验证 75

二 国家认同对接纳性的影响 76

附录 79

第五章 城市中学生国家意识与全球意识关系——对北京、郑州两个城市的调查分析 8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81

第二节 理论背景与假设 82

第三节 资料和度量 84

一 资料收集方法 84

二 核心概念测量 85

三 资料分析方法 86

第四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86

一 总体分析 86

二 中学生国家意识与全球意识各主要变量的交叉分析 88

第五节 结论和讨论 98

第六章 青少年国家态度与全球态度的关系——来自北京和郑州青少年研究的证据 101

第一节 文献回顾与研究设计 102

一 国家态度内涵:爱国主义&国家主义 102

二 全球态度及其与国家态度关系研究 105

第二节 青少年国家态度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08

一 国家态度测验项目及结构分析 108

二 国家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109

第三节 青少年全球态度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11

一 全球态度测验项目及结构分析 111

二 全球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113

第四节 青少年国家态度与全球态度关系分析 116

第五节 结论 120

一 家庭背景的作用:影响“全球态度”不影响 121

“国家态度” 121

二 责任感的一贯性:负责的品质 122

三“爱国家”和“爱世界”冲突的集中点:非批判性 122

附录 123

第二部分 后现代化与青年价值观 129

第七章 西方发达国家青年价值结构的转型及其社会经济根源——英格尔哈特的“后现代化理论” 129

第一节 导言 129

第二节 理论分析框架 130

一“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的概念、区别及其联系 130

二“后现代化理论”或“代际价值变迁理论”的基本假设 133

第三节 实证分析:从“现代价值观”向“后现代价值观”转变 134

一 横贯数据分析 134

二 纵贯数据分析 138

第四节 文化价值变迁的社会经济根源:经济发展的“边际回报递减” 140

第五节“后现代化”取向的具体表现 142

第六节 几点启示 145

第八章 个体与国家特征如何影响公民的主观幸福感 147

第一节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148

第二节 分析方法与变量设计 149

一 研究工具 149

二 数据来源及变量设计 150

三 数据的初步整理 152

第三节 数据分析与研究发现 152

一 各国SWB描述分析 152

二 个体水平变量对SWB的影响 153

三HLM分析 156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 158

一 个体特征对SWB的影响 158

二 国家特征对个体特征与SWB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159

三 小结 160

第九章 白领青年的人际关系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对北京IT行业8名白领青年的深度访谈 161

第一节 白领青年与上司之间的关系 162

第二节 白领青年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163

第三节 白领青年与朋友之间的关系 166

第四节 白领青年与家人之间的关系 167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169

第十章 影响IT行业白领青年主观幸福感的工作因素——对北京IT行业8名白领青年的深度访谈分析 171

第一节 工作压力太大 172

第二节 文化环境不佳 176

第三节 个人发展前景不明 179

第四节 工作心态不佳 182

第十一章 城市中学生消费主义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北京、郑州1156名中学生的调查分析 185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85

一 消费主义的概念 185

二 消费主义的度量 187

第二节 研究设计 189

一 抽样设计 189

二 核心概念操作化 190

三 研究假设 191

第三节 调查结果及分析 191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199

第十二章 城市中学生中的消费主义:度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对北京、郑州两城市1156名中学生的调查分析 202

第一节 研究背景 203

一 消费主义的界定 203

二 消费主义的度量 204

三 消费主义的影响因素 205

四 中学生消费现状及相关研究 206

第二节 本研究的设计及研究框架 207

第三节 中学生消费主义的度量 208

一 消费主义的初步界定 208

二 消费主义问卷的编制与分析 209

第四节 中学生消费主义的特点 214

第五节 中学生消费主义的影响因素 216

一 主要变量、计分方式及统计分析 216

二 影响因素分析 217

第六节 讨论 223

一 中学生的消费主义 223

二 中学生消费主义教育的建议 224

三 本研究的创新、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225

第十三章 中学生冲动性购买倾向——对北京、郑州1156名中学生的调查分析 227

第一节 研究背景 227

第二节 研究方法 228

第三节 调查结果分析 229

第十四章 大学生的后现代人生价值观及其影响因素 235

第一节 研究基本情况 236

第二节 文献回顾 236

一 人生价值观的相关研究 236

二 后现代理论与后现代价值观 238

第三节 研究设计 239

一 人生价值观的概念界定 239

二 研究方法的实施 240

第四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 241

一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特征分析 241

二 后现代人生价值观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250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256

一 结论与主要发现 256

二 研究创新及局限 258

第十五章 北京青年价值观向“后现代”转向——从“现代化”转向“后现代化” 259

第一节 从物质主义开始向后物质主义转变 261

第二节“即时满足”的人生价值观 262

第三节从“科技崇拜”到怀疑“科技万能” 262

第四节 从追求发展价值的最大化到追求快乐与幸福价值的最大化 263

第五节 传统消费、现代消费转向具有后现代意义的消费主义 264

第十六章 碎片化:明星婚姻形态的后现代化及其影响 265

第一节 同性婚:生理基础与婚姻分离 267

第二节 隐婚:婚姻仪式与婚姻分离 269

第三节 闪婚闪离:爱情与婚姻分离 271

第四节 慈善婚:变革婚姻礼金分配方式 273

第五节 奉子成婚:生育与婚姻分离 274

第六节 模范婚变:变革婚姻持续单偶制 276

第七节 结论与讨论 277

第十七章 女性身体的社会建构及其后现代转向——以美容手术为例 280

第一节 引言 280

第二节 理论综述 281

一 身体实践研究的三大范式综述 281

二 中国本土视角下“美容手术”研究综述 282

第三节 研究设计 283

一 研究思路 283

二 研究方法 284

第四节 美容手术案例分析 285

一 概念界定 285

二 案例展示与分析 287

三 探析意义建构机制 289

四 身体的后现代转向 295

第五节 反思与未来 299

一 本研究的不足与反思 299

二 本研究的意义与未来 299

第十八章 从流行音乐看青年的后现代价值取向 302

第一节 研究的问题及其背景 302

第二节 研究方法 303

第三节 研究发现 304

一 快乐至上 304

二 解构传统 309

三 反叛权威 310

四 多元与宽容 313

第四节 结语 314

第十九章 大学生手机短信中的后现代价值倾向——对3405条短信文本的内容分析 315

第一节 短信形式的后现代化倾向 316

第二节 短信文本内容的后现代化倾向 321

一 短信文本中的解构现象 321

二 后现代人生价值观 322

三 后现代宗教价值观:上帝成为朋友 323

四 后现代消费价值观 323

五 后现代婚恋价值观 324

六 后现代政治价值观:政治即生活 325

第三节 讨论 326

第三部分 时空压缩:青年价值观研究的新视角 329

第二十章 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和后现代价值观能否同时并存——中国大陆青年价值结构的“多重性”及中日韩三国青年价值结构模式比较 329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329

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体制转轨与青年价值观的现代化研究 329

二 全球化、后现代化与中国青年价值观变迁的社会时空特性——“时空压缩”(Time-space Compress)现象研究 332

第二节 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及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和基本假设 333

第三节 研究方法、资料及其指标构造 337

一 研究方法与资料 337

二 关于传统性与现代性之结构二重性的指标构造 338

三 关于后现代性的指标构造 339

第四节 调查结果分析 339

一 同一价值观系统内部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结构二重性分析 339

二 不同价值观之间,或同一价值观在不同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之结构二重性分析 346

三 关于后现代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现代价值观并存的分析 351

第五节 讨论与结论 354

第二十一章 志愿者参与动机的结构转型和多元共生——从志愿活动的参与动机看青年价值结构的多重性 356

第一节 参与动机的类型化分析 359

一 动机类型一:以“责任感”为轴心的传统性动机 359

二 动机类型二:以“发展”为轴心的现代性动机 361

三 动机类型三:以“快乐”为轴心的后现代性动机 364

第二节 参与动机的结构转型:从传统性动机转向现代性动机和后现代性动机 368

一 典型传统型 369

二 典型现代型 370

三 典型后现代型 371

第三节 参与动机的多元共生:传统动机、现代动机与后现代动机的混杂化 372

一 传统动机与现代动机混合型 373

二 传统动机与后现代动机混合型 374

三 现代动机与后现代动机混合型 374

四 传统动机、现代动机与后现代动机混合型 376

第四节 参与动机的过程化分析 377

第五节 时空压缩:对参与动机的结构转型和多元共生现象的一种理论解释 379

第六节 参与动机的政策启示 380

参考文献 383

后记 40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