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政治经济学新编
政治经济学新编

政治经济学新编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晏永乾主编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33409299
  • 页数:381 页
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新编》目录

目 录 1

前 言 1

第一篇 绪 论 1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1

第一节 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础 1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

二、生产力及其基本要素 3

三、生产关系及其基本内容 5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7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7

二、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8

三、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在于揭示经济运动的规律 10

第三节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11

一、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科学 11

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14

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一般发展规律 17

第一节 商品的生产过程 17

一、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 17

二、商品的两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20

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其变动规律 22

一、商品交换的基本内容及其矛盾 23

第二节 商品的交换过程 23

二、货币的形成和本质 25

三、相对价值量的变动规律 27

第三节 货币流通规律 28

一、商品交换向商品流通发展 28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28

三、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相互关系 30

四、货币流通量的决定规律 31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32

第四节 价值规律 32

二、价值规律作用的实质及基本形式 33

第二篇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35

第三章 资本的生产过程 35

第一节 资本的形成和本质 35

一、货币与资本的联系和区别 35

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36

三、劳动力商品和资本的本质 37

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39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39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 40

三、决定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要素和两种基本形式 42

第三节 工资 44

一、工资的本质 44

二、工资的基本形式及变动规律 45

三、工资和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46

第四节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47

一、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47

二、扩大再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一般特征 48

三、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49

第四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 51

第一节 个别资本的循环 51

一、资本循环的基本形式及其内容 51

二、实现资本连续循环的基本条件 52

三、资本循环和一般商品流通的关系 53

第二节 个别资本的周转 54

一、资本周转及其速度的测定 54

二、加速资本周转的基本因素 55

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基本特征 58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58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59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61

四、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 63

第五章 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 66

第一节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66

一、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 66

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67

三、利润率及其决定因素 69

一、利润平均化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70

第二节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70

二、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72

三、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73

第三节 平均利润分割为企业主收入和利息 74

一、借贷资本和利息 74

二、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76

三、资本主义信用及其历史作用 76

第四节 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78

一、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78

二、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79

三、土地价格 81

第三篇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 83

第六章 一般垄断资本主义经济 83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83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转化的必然性 83

二、垄断的实质是获取垄断高额利润 85

三、垄断和竞争 86

四、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87

一、产业资本的垄断 88

第二节 垄断在一国范围内的统治 88

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89

第三节 垄断在国际范围的统治 92

一、资本输出 92

二、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分割世界 94

三、帝国主义列强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 95

第七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 97

第一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97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97

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100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内容 102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内容和实质 102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 103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105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 107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微观经济体系 107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体系 109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体系 113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结构性调整 114

第一节 国际贸易与世界市场 117

第八章 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 117

一、国际贸易 118

二、世界市场 120

第二节 国际金融与国际货币体系 121

一、国际金融 121

二、国际货币体系 123

第三节 国际资本流动与跨国公司 126

一、国际资本流动 126

二、跨国公司 128

一、国际经济联合与调节 的发展原因 131

第四节 国际经济联合与调节 131

二、国际经济联合的主要形式 132

三、国际经济调节 的主要形式 134

第九章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及历史趋势 136

第一节 经济危机的实质和经济根源 136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136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137

三、二次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139

一、资本积累的实质 140

第二节 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历史趋势 140

二、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142

三、资本垄断的历史地位 143

第三节 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和历史使命 146

一、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 146

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具体形式 148

三、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149

一、社会主义是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 152

第十章 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初级阶段 15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52

基本经济特征 152

第四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152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经济特征 155

三、当代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历史特殊性 15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159

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阶段性 159

二、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及其基本属性 16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巩固和发展 162

一、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作用 16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163

二、经济学中的生产力标准 165

第十一章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 16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形式 168

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168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特点 170

三、多种所有制并存及其相互关系 17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172

一、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基本特征及其实现形式 172

二、全民所有制内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 174

三、全民所有制的多种经营形式 176

一、集体所有制的特点和作用 178

第三节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178

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双层经营体制 180

三、城镇集体所有制和股份制形式 181

第四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形式 184

一、从属于社会主义经济的个体经济 184

二、从属于社会主义经济的私营企业所有制 185

三、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 18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0

一、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必然性 190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0

二、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计划经济的必然性 192

三、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统一 193

四、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 相结合 19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性质和特点 196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质区别 196

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意义 199

第三节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作用 201

一、社会主义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 201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 202

一、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内部的一种分配形式 206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 206

第一节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206

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207

三、按劳分配的进步作用及历史局限性 209

第二节 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212

一、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 212

二、现阶段我国实现按劳分配的基本形式 214

第三节 进一步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 217

一、提倡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217

二、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过分悬殊 219

三、坚持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原则 220

四、要继续进行工资制度改革,克服平均主义积弊 221

五、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的分配体制,正确发挥其他分配形式的作用 221

第五篇 社会主义生产和流通 224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 22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劳动 224

一、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 224

二、社会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226

三、社会主义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227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雇佣劳动 22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231

一、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231

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 234

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及其作用 23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 238

一、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实质 238

二、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构成和考核指标 239

三、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和基本途径 241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特征 244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特征和任务 244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企业及其生产经营 244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任务 247

三、乡镇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248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责任制 250

一、社会主义企业经济责任制的必要性 250

二、社会主义企业经济责任制的内容和实质 251

三、社会主义企业经济责任制的多种形式 253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 254

一、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构成和运用 254

二、社会主义企业资金运动的特点 256

第四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核算 257

一、经济核算的要求和内容 257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产品成本 259

三、社会主义企业的盈利 260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与市场 26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作用与特点 263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与作用 263

二、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特点 265

一、市场体系的建立 26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 267

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构成及相互关系 268

三、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完善 27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价格体系 273

一、社会主义价格体系的建立基础及其指导原则 273

二、社会主义价格体系是计划指导下多种价格形式并存的体系 275

三、我国价格体系的改革 277

第四节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竞争 279

一、竞争是商品社会的必然现象 279

二、竞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80

三、创造合理的竞争环境 281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和金融制度 284

第一节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特点和作用 284

一、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特点 284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流通规律及其作用 285

三、货币管理和货币政策 28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信贷和利息 289

一、社会主义信贷 289

二、社会主义利息 291

一、社会主义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292

第三节 社会主义银行体制 292

二、社会主义银行体系 293

三、银行在国民经济宏观控制中的作用 296

第四节 社会主义金融体系 296

一、社会主义金融体系 296

二、社会主义的证券制度 298

第六篇 社会主义生产总过程 301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的社会再生产 30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的内容、特征和规律 301

一、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内容 301

二、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的特征 302

三、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的规律 30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中的产业结构 306

一、产业结构的含义、产业分类和产业结构衡量指标 306

二、产业结构的发展演变规律 309

三、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途径 310

第三节 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和综合平衡 311

一、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 311

二、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315

一、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 319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 319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与财政制度 319

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322

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32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326

一、积累基金、消费基金及其内部构成 326

二、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比例关系的原则 32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财政制度及其作用 331

一、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 331

二、社会主义财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331

四、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制度 333

三、社会主义税收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333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与宏观管理 33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 337

一、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必要性 337

二、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基本职能 338

三、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 33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计划管理 341

一、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的核心问题 341

二、我国计划调节 的两种具体形式——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342

三、市场调节 在国民经济宏观管理中的作用 343

第三节 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体系 345

一、经济杠杆的内涵、特点和功能 345

二、国家调节 国民经济的主要经济杠杆 346

三、经济杠杆的综合运用 349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350

一、国民经济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350

二、改革和建立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原则 351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管理体制 352

第一节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必然性 355

一、国际分工的发展促使一切国家都必须注意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355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 355

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的需要 356

三、国际价值是国际间资源交换的基础 357

四、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35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 359

一、对外贸易 359

二、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 362

三、技术引进和技术出口 363

四、劳务出口 364

五、发展国际旅游业 365

第三节 我国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地区 366

一、经济特区的性质 366

二、经济特区的作用 367

三、沿海地区的开放 368

四、处理好沿海与内地的关系 369

结 束 语 372

一、社会主义实践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只能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丰富 372

二、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374

三、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贡献 376

四、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崇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38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