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产业发展报告  1997
中国产业发展报告  1997

中国产业发展报告 1997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国家计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01741174
  • 页数:363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全面质量管理下一篇:新编实用审计
《中国产业发展报告 1997》目录

综合篇 3

第一章 中国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3

第一节 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3

一、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阶段 3

二、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4

三、实现工业化阶段 4

第二节 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5

一、产业发展现状 5

二、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5

第三节 产业发展的重点与趋势 8

一、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8

二、产业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8

第四节 在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9

一、要从全局的高度正确认识产业发展战略 9

二、把握好中国产业发展的新特点 9

三、注意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而实现农村城市化 10

四、高技术产业化和产业高技术化并举 10

五、注意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开拓国内外市场 10

六、依靠信息化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10

七、解决好产业升级与就业的关系问题 11

第二章 世界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13

第一节 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13

一、产业革命与世界产业的发展 13

二、世界产业发展的现状 14

第二节 世界产业发展的趋势 15

一、世界经济周期的走势 15

二、世界产业发展的趋势 16

第三节 世界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17

一、工业发展必须以农业发展为前提条件 17

二、利用发明的累积性快速发展经济 17

三、发展战略的选择 18

四、结构转变 18

五、根据世界产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中国产业 19

第三章 科技经济的结合与中国产业的发展 20

第一节 中国科技经济的结合与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20

一、中国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历史过程 20

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 21

三、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22

第二节 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22

一、科技进步是影响产业发展的主导和决定因素 22

二、科技进步从生产过程和需求过程两方面对产业发展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23

三、产业的发展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23

四、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互为条件、互为前提 23

第三节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系统 24

一、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 24

二、中国国家技术创新系统及创新政策 25

第四章 中国产业政策 40

第一节 国家产业政策的特点、目标和重点 40

一、我国产业政策的回顾 40

二、产业政策的特点、目标和重点 41

第二节 国家产业政策实施的基本情况 43

一、《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贯彻执行情况 43

二、专项产业政策贯彻执行情况 44

三、目前国家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45

第三节 完善国家产业政策的若干建议 46

行业篇 69

第五章 中国农业产业化 69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历程的回顾 69

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内容的农业经济体制改革 69

二、农业产业化——新型经营体制 70

第二节 中国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71

一、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概念 71

二、农业产业化现状 72

三、农业产业化的制约因素 75

第三节 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目标及对策 75

一、农业产业化的目标 75

二、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的若干政策建议 75

第六章 中国能源工业 85

第一节 能源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85

一、能源生产和消费发展的特点 85

二、各类能源的发展状况及水平 86

三、当前能源生产和消费形势分析 88

第二节 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88

一、资源问题 88

二、能源效率问题 89

三、运输问题 89

四、环境问题 90

第三节 能源工业发展展望 90

一、能源需求量预测 90

二、“九五”能源发展展望 91

三、节 能潜力分析 92

四、能源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 92

第四节 近期能源工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94

一、能源供需平衡措施 94

二、节 能措施 95

三、近期各能源工业的发展措施 97

第七章 中国原材料工业 112

第一节 原材料工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112

一、原材料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12

二、原材料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12

第二节 原材料工业发展展望 115

一、原材料需求量预测 115

二、原材料节 约潜力分析 115

三、原材料工业发展战略、方针及目标 116

第八章 中国石化工业 119

第一节 石化工业现状及主要问题 119

一、石化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19

二、石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20

三、石化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20

第二节 世界石化工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123

一、世界石化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23

二、世界石化工业的未来走势 124

三、主要国家发展石化工业的特点 124

第三节 石化工业发展展望 126

一、石化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126

二、石化工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方针 126

三、石化工业的发展重点及战略 127

第四节 加快发展石化工业的政策与措施 129

一、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提高投资效益 129

二、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国内外两种石油资源 129

三、发挥集团化联合优势,增强整体经济效益 130

四、积极开拓和培育灵活有序的石化产品流通市场体系 130

五、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 130

六、推进科技进步,加快技术改造和国产化步伐 131

第九章 中国机械工业 132

第一节 机械工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132

一、机械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32

二、机械工业管理体制的演变 134

三、机械产品消费市场的发展 135

第二节 机械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35

一、行业组织结构问题 136

二、企业组织结构问题 136

三、产品水平问题 136

四、制造手段问题 137

五、企业管理问题 137

六、科研开发问题 137

七、资金问题 137

第三节 机械工业发展展望 137

一、市场需求预测 137

二、机械工业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和方针 139

三、机械工业的生产规模和地区布局 140

第四节 近期机械工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141

一、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企业的转制改组 141

二、改革规划工作,加强宏观调控 141

三、注重科技开发能力建设,推进科技进步 141

四、加强政策导向,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141

五、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资金困难,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142

六、抓紧人才培养,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142

第十章 中国电子工业 143

第一节 电子工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143

一、电子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43

二、电子产品消费市场的发展 147

第二节 电子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48

一、经济效益仍不理想 148

二、资金严重缺乏 148

三、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不强 148

四、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分散重复的状态 148

五、积极参与市场的意识和竞争力很弱 149

六、集成电路产业严重滞后 149

第三节 电子工业发展展望 149

一、市场需求预测 149

二、电子工业发展方针、战略目标、重点和实施步骤 149

三、电子工业的生产规模与工业布局 151

四、电子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151

第四节 近期电子工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152

一、发展政策 152

二、措施 152

第十一章 中国汽车工业 154

第一节 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154

一、发展基本情况 154

二、发展的简要历程 155

三、近期发展的特点 156

四、汽车工业管理体制的演变 156

五、汽车市场的发展 157

第二节 汽车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59

一、投资分散,生产规模过小 159

二、产品落后,自主开发能力弱 159

三、引进国外产品技术缺乏统筹安排 159

四、当前市场需求总量不足 160

五、使用环境不太理想 160

第三节 汽车工业发展展望 161

一、“九五”至2010年汽车需求量预测 161

二、“九五”期间国家发展汽车工业的基本思路 161

第四节 近期汽车工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163

一、改善品种结构,大力发展经济型汽车,提高产品的市场适应能力 163

二、建立、健全汽车销售体制,推进汽车销售代理制 163

三、建立汽车销售融资体系,积极培育和发展中国汽车市场 163

四、改革价格和税费制度,制定合理的私人购车消费政策 164

五、积极发展和完善旧车市场,积极开拓汽车租赁业务 164

六、进一步加强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 164

第十二章 中国高技术产业 171

第一节 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171

一、高技术及其产业的界定 171

二、高技术产业的现状 171

三、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74

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简要国际比较 175

五、中国高技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76

第二节 高技术产业发展展望 178

一、高技术市场需求预测及其发展趋势 178

二、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与重点 179

三、“九五”和2010年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目标 180

第三节 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181

一、按照“科教兴国”战略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增加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投入 181

二、建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机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182

三、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技队伍 182

四、制定国家采购政策 183

五、扶植一批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 183

六、完善高技术产业立法,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 183

七、大力推进计算机进入家庭 183

第十三章 中国商业 185

第一节 商业发育现状 185

一、市场体系正在走向完善 185

二、市场主体多元化 185

三、多层次商业网络逐步形成 186

四、流通领域市场机制逐步强化 187

五、法规建设逐步完善 187

第二节 商业发展中的问题 188

一、双重体制下,产品经济残余抑制了现代化商业的发育成熟 188

二、市场发育程度不一,导致市场结构失衡 188

三、二元经济下的市场脱节 ,形成市场壁垒 189

四、市场法规不健全,法制观念不强 189

五、流通领域多头管理,政出多门,条块分割 190

第三节 商业体制改革的对策 191

一、深化商业体制改革 191

二、建立重要商品流通体系 191

三、发展大型流通企业集团,促进各类商品流通形式发展 191

四、完善法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商品市场体系 191

地区篇 195

第十四章 中国区域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195

第一节 中国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化 195

一、“一五”时期 195

二、大跃进时期 195

三、“三线”建设时期 196

四、“四五”后期至“五五”时期 196

五、“六五”至“七五”时期 196

六、“八五”时期 197

第二节 中国地区产业发展现状 197

一、地区工业所有制结构状况 197

二、地区工业组织结构状况 198

三、各地区三次产业构成状况 199

四、各省区的制造业状况 200

五、轻重工业结构状况 200

第三节 中国地区产业结构特征 202

一、自然演化与外力催化并存 202

二、主层次的不稳态与深层次的超稳态并存 202

三、“虚高度化”和“虚低度化”并存 203

四、自成体系和合成体系并存 203

五、结构改善与结构趋同化并存 203

六、活跃与紊乱并存 203

七、联合协作与摩擦封锁并存 204

第四节 中国地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4

一、产业集中度低,“大而全、小而全”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 204

二、区域内、区域间的利益分割严重,结构区间封闭和区内分割阻碍要素的合理流动,区内、区际产业联系亟待加强 204

三、在传统老工业基地日渐衰落的同时,现代制造业部门分布零散,没有形成规模,更没有形成全国新的经济中心,新型工业区的培养迫在眉睫 205

四、地区工业结构趋同仍然严重,地区发展差距日益扩大 206

五、在基础产业滞后发展的同时,各地区加工工业齐头并进并呈反梯度发展趋势 207

六、产业组织结构中的“小集轻”唱主角,中低技术繁衍 207

第十五章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与比较 209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的格局 209

一、改革开放前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格局变化 209

二、地区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格局 209

三、各省区市产业结构的效益优势比较 211

四、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比较 213

五、地区产业趋同走势分析 214

六、市场封锁与地区产业经济发展 215

七、外资利用与中国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 216

八、地区工业经济类型及其发展分析 216

第二节 80年代初与90年代中期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对比分析 217

一、80年代初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 217

二、90年代中期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变化 218

第十六章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219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总体调整 219

一、三大经济地带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219

二、三大经济地带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220

第二节 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 222

一、重点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 222

二、重点资源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 224

三、沿边开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224

第三节 省区产业结构调整 225

一、省区产业结构变动 225

二、各省、市、区优势产业选择 228

第四节 中国工业化地域类型及其产业结构调整 229

一、工业化地域类型划分理论基础 230

二、划分方法及分类方案 230

三、各工业化地域类型产业结构调整 232

第五节 企业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35

一、企业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矛盾根源 236

二、不同类型企业组织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38

三、对策措施 241

第十七章 中国区域产业政策 244

第一节 区域产业政策评价 244

一、改革以前的区域发展政策 244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发展政策 244

三、现行区域政策的评价与分析 246

第二节 区域产业政策的指导方针与原则 248

一、区域产业政策的目标 248

二、区域产业政策的指导方针 249

三、区域发展政策的基本原则 251

第三节 区域产业政策实施与建议 253

一、逐步调整区域发展政策,使区域产业政策有一个适宜的实施环境 253

二、协调地区之间、地区和国家之间产业政策的矛盾和冲突 253

三、理顺区域经济发展关系 254

四、加强重点地区的开发与调整 255

五、明确制定地区产业政策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提高总体经济效率 255

六、引导和促使各地区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结构,发挥地区优势 255

七、加快企业跨省区联合的步伐,实现区域间专业化协作 256

八、改变考核各地政府工作成绩的标准 256

企业篇 259

第十八章 中国工业结构调整与企业发展趋势 259

第一节 企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259

一、初创时期 259

二、奠基时期 260

三、探索时期 261

四、挫折时期 263

五、改革开放时期 264

第二节 中国企业当前存在困难的症结 267

一、条块分割的结构失调 267

二、粗放经营的产业趋同 268

三、低水平重复的产品结构 269

四、“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结构 269

第三节 国外企业发展的趋势 270

一、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270

二、加速企业联合、兼并 273

第四节 国外企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273

一、在经济发展的长河中结构调整永远不会完结 273

二、走联合、兼并之路,造“大船”,培育组建“世界级”企业 274

三、把释放“人”的智能放在中心的地位 274

第十九章 中国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与企业改革 276

第一节 企业集团的发展 276

一、企业集团的发展历程 276

二、企业集团发展的现状 277

三、企业集团之路 277

第二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及展望 278

一、国有企业改革处于攻坚阶段 278

二、国有企业改革展望 279

第三节 非国有企业的发展前景 280

一、乡镇企业的第二步战略 280

二、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 280

三、私营企业的发展前景 281

第四节 企业的重组战略 282

一、企业重组初见成效 282

二、重组中应注意的问题 282

三、企业重组的主要途径 283

第二十章 若干企业案例分析 291

第一节 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经验 292

第二节 不断超越自我的“兖矿之路”——兖州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验 292

一、建立“放开基层,搞活经营”新机制 292

二、推进技术进步,实行“合理集中生产,建设双高层矿井” 293

三、积极发展非煤产业 293

四、加强内部管理,努力开拓市场 293

第三节 转机建制案例——华北制药集团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使老企业焕发青春活力的经验 294

一、实施股份制改造,建立“四自”机制 294

二、完善配套改革,营造竞争机制 294

三、外引内联,运营资本,强化发展机制 294

第四节 规模经济案例——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以规模经济为中心,发展上海第一支柱产业 296

一、调整产品结构,集约投入,实现规模效益 296

二、优化资产结构,加强资产运作,搞活国有企业 297

第五节 企业技术引进与改造案例——安阳彩色显像管玻壳有限公司走技术引进—改造—+创新道路 297

一、不盲目迷信国外技术,在科技进步探索中挖出日方有意埋设的“暗钉” 297

二、对引进技术大胆改造与创新 298

第六节 企业合作与兼并案例——康佳集团走沿海内地优势互补,实现资产优化组合道路 298

一、“眼睛向内”战略构想的形成 298

二、着力于塑造新的经营机制 299

第七节 自主研究与开发及高新技术企业案例——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坚持自主科研开+发,发展民族通信工业 300

一、坚持产业报国道路 300

二、坚持技术自立原则 300

第八节 投资体制改革案例——安徽新集矿区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301

一、新集矿区建设的主要成效 301

二、新集矿区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302

第二十一章 企业发展战略及实务 305

第一节 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305

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理论基础 305

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基本内容 305

三、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06

第二节 企业的合资经营与合作经营 306

一、合资经营与合作经营的主要形式 306

二、企业合资经营与合作经营的前景展望 306

第三节 企业的兼并与收购 307

一、流行的企业并购理论 307

二、企业并购战略与实施 307

三、中国企业并购问题 308

第四节 企业的境内、境外上市 308

一、企业上市的目的 308

二、企业上市的条件 309

三、企业境内、境外上市的突出问题 309

第五节 企业管理的发展 309

一、正确评价中国企业管理的发展现状 309

二、中国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310

附录(根据计委白皮书和中国统计年鉴选编) 333

1.交通通信业 335

2.建筑业 338

3.轻纺工业 341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1992年6月18日) 344

5.金融业 347

6.《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1995年6月20日) 352

编后记 36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