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基本问题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思恩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市:三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805465711
- 页数:292 页
目 录 1
第一部分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1
的开始和国民革命 1
概述 1
基本问题解答 5
重要名词 5
巴黎和会 (5) 五四运动 6
《新青年》 (7) 《每周评论》 7
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 8
留法勤工俭学活动 (7) 少年中国学会 8
新民学会 (9) 《湘江评论》 9
觉悟社 (9) 《共产党》 10
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 10
华盛顿会议 (10) 《向导》 11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11
香港海员罢工 11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2
二七大罢工 (12) 西湖会议 13
《孙文越飞宣言》 (13) 黄埔军校 13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14
北京政变 (14) 五卅运动 15
省港大罢工 (15) 西山会议派 16
中山舰事件 (16) 整理党务案 17
“三·一八”惨案 (17) 五原誓师 17
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的斗争 18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18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
马日事变 19
廖仲恺 20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0
彭湃 21
问答题 21
1、试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1
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22
伟大开端? 22
3、简述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 24
主义思潮进行论战的情况和结果。 24
4、试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的演变情况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及其历史意义。 26
5、说明中共二大制订的革命纲领的内容和意义。 28
6、简述孙中山联俄联共政策形成的历史过程。 28
7、列举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领导了哪些著名的罢工斗争和农民运动。 30
8、简述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及这次大会的主要历史功绩。它对推动全国工农运动发展有什么影响。 31
9、何谓“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说它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32
10、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34
是怎样形成的? 34
11、简述北伐战争的经过。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 36
的原因是什么?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6
12、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表现在哪些方面? 39
试分析它对中国革命的严重危害。 39
13、试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40
一、关于五四运动的领导权和性质 42
学术研究中一些争议问题简介 42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的时间 44
三、关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评价 45
1、李大钊 2、陈独秀 48
3、瞿秋白 4、恽代英 48
四、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人数 48
五、共产国际在中共成立过程中的作用 49
六、关于改组后国民党的性质 50
七、关于北伐战略的制订 51
八、关于香港海员大罢工的领导者 52
九、1924年北京政变的性质 53
十、关于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54
十一、关于五卅运动的几个问题 56
十二、武汉国民政府的性质问题 57
十三、收回汉口英租界的领导权问题 57
十四、关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58
十五、武汉工人纠察队交枪事件 60
十七、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和无产阶级 61
领导权 61
十六、关于“十万农军围长沙” 61
十八、关于共产国际与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关系 63
第二部分国共两个政权两条道路 65
的对峙与斗争 65
概述 65
基本问题解答 69
重要名词 69
宁汉合流 (69) 济南惨案 70
皇姑屯事件 (70) 东北“易帜” 71
《训政纲领》 (71) 改订新约运动 72
改组派 (72) 第三党 73
三湾改编 (74) 广州起义 74
八一起义 (73) 秋收起义 74
井冈山会师 (75) 土地革命 75
古田会议 (76) “九·一八”事变 76
“一·二八”事变 (76) “攘外必先安内” 77
伪“满洲国” (77) 塘沽协定 78
“天羽声明” (78) “邦交敦促令” 78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79
遵义会议 (79) 四渡赤水 80
何梅协定 (80) 《八一宣言》 81
“一二·九”运动 (81) 瓦窑堡会议 82
“七君子事件” (82) 绥远抗战 83
西安事变 83
问答题 84
1、试从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内外政策说明它的 84
阶级性质? 84
2、国民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 86
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86
3、简述第三党、人权派和国民党民主派的 87
政治主张。 87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这条道路才能取得胜利? 88
4、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开辟的正确道路是什么? 88
5、四大家族的代表指哪些人?他们的官僚资本是 89
怎样形成的? 89
6、“九·一八”事变后,国内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有什么明显变化? 90
7、试述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表现及其对 91
中国革命的严重危害。 91
8、试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92
9、简述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及意义。 94
10、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是 95
怎样形成的? 95
提出后,国民党对时局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96
11、华北事变和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96
12、何谓西安事变?说明其和平解决的经过 98
及其历史意义。 98
学术研究中一些争议问题简介 99
一、关于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 99
二、“八·七”会议与土地政策 100
三、对红四方面军主力放弃根据地西移的评价 100
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 101
历史条件 101
五、中共党内连续出现三次“左”倾的原因 102
六、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形成的时间 103
七、关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 104
主要矛盾 104
八、中央红军长征前是否有准备 105
九、关于西路军失败的原因 106
十、对西安事变中国民党讨伐派的评价 108
十一、共产国际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08
十二、对土地革命中“平分土地”的评价 109
十三、关于中央苏区查田运动的评价 110
十四、关于国民党改组派的性质及其历史作用 112
十五、对国民党新军阀“二次北伐”的评价 113
十六、对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评价 114
十七、对国民党币制改革的评价 115
十八、对南京国民政府十年经济情况的评价 116
十九、关于“中东路事件” 117
二十、关于福建事变发生的原因 118
二十一、对两广事变性质的认识 119
第三部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21
概述 121
基本问题解答 124
重要名词 124
南京大屠杀(125) 忻口会战 125
卢沟桥事变(124) 淞沪抗战 125
洛川会议(126) 八路军 126
平型关大捷(127) 《抗战建国纲领》 127
台儿庄大捷(128) 国民参政会 128
武汉会战(128) “曲线救国” 129
《论持久战》(129) 狼牙山五壮士 130
《新民主主义论》(130) 百团大战 131
减租减息(131) 大生产运动 132
三三制(132) 整风运动 133
毛泽东思想(133) 《中国之命运》 134
赫尔利 (134) 《日汪密约》 135
皖南事变(135) “治安强化”运动 136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36
东北抗日联军 137
中美、中英《平等新约》 137
豫湘桂战役 (138) 白求恩 139
《鲁迅全集》 (139) 《新华日报》 139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39
问答题 140
1、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经过。 140
政治形势 141
2、试述抗日战争爆发后国际国内的基本 141
3、试述抗日战争中国共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 142
二者的根本分歧及其不同结果。 142
4、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国共 144
合作有什么新的特点。 144
5、试述《论持久战》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及重 144
要意义。 144
6、说明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 146
主要内容 146
什么变化?它是怎样在沦陷区实行殖民统治的? 147
7、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的侵华政策有 147
8、抗战开始后,中共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建立了 149
哪些抗日根据地? 149
9、说明抗日战争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 150
发挥的作用。 150
10、说明国民党政权日益腐朽的原因和表现。 151
11、简述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民主运动出现的 153
原因和主要表现。 153
12、什么是毛泽东思想?它是怎样形成和发展 155
起来的? 155
了哪些措施和制定了哪些政策?结果怎样? 157
13、为了克服抗日战争中的严重困难,中共采取 157
14、说明党的七大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59
15、说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 159
的地位和作用。 159
16、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及其伟大 160
历史意义。 160
学术研究中一些争议问题简介 162
一、抗日战争时期的上限问题 162
二、对第二次国共合作形式的评价 166
三、关于国民党政府对日作战准备工作的评价 167
四、对中日力量对比的评价 168
五、正面战场溃败的根本原因 169
六、关于国民党持久抗战思想的形成 170
七、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 171
八、关于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转变的时间 172
九、关于抗日战争的领导权 174
十、皖南新四军遭受严重损失的主要原因 176
十一、百团大战是否该打 178
十二、对减租减息政策的评价 179
十三、关于抗日战争有无战略反攻阶段的评价 180
十四、日本投降有无条件 182
十五、对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的远东政策 183
的评价 183
十六、抗战后期美国对华政策转变的标志 187
十七、苏联在抗日战争中的对华政策 188
第四部分国民党统治的崩溃与新 190
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0
概述 190
基本问题解答 193
重要名词 193
重庆谈判(193) 双十协定 194
上党战役(194) “一二·一”运动 195
较场口事件(195) 中美商约 195
制宪国大(196) 李闻惨案 196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7
中国民主同盟(197) 莱芜战役 198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198
“二·二八”起义 199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199
《中国土地法大纲》(200) 币制改革 200
辽沈战役(201) 淮海战役 201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201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 201
平津战役(202)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02
国共和谈(203) 《论人民民主专政》 204
新政治协商会议(204) 《共同纲领》 204
批判《白皮书》 205
问答题 206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 206
形势怎样? 206
党派的建国方针怎样?各派政治力量斗争的实质 207
和焦点是什么? 207
2、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共产党和各民主 207
3、为了粉碎国民党的进攻,中国共产党的政治 208
方针、经济方针和军事原则是什么? 208
4、为什么说国民党的“制宪国大”是一党的、非法的、分裂的“国大”? 209
5、简述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 210
进攻的情况及伟大意义。 210
6、中间路线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分析其破产 211
的原因。 211
7、说明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形成 212
的原因及其意义。 212
内容和意义。 213
8、试述1947年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的主要 213
9、分析国民党反动统治迅速崩溃的原因。 215
10、试述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简况和 217
意义。 217
11、试述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 219
意义。 219
12、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221
和基本经验。 221
学术研究中一些争议问题简介 223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 223
二、关于重庆谈判 224
三、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是策略还是战略 228
四、马歇尔调停国共两党内战的目的 229
五、全面内战爆发后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方针 230
六、对中间路线的评价 231
七、关于“第二条战线” 232
八、关于中共中央“二·一”指示的评价 234
九、关于“五四指示”的评价 236
十、关于《中国土地法大纲》的评价 237
十一、对“平分土地”口号的评价 238
十二、关于中国共产党对美政策的评价 239
的原因 240
十三、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打败国民党 240
第五部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 243
建设时期 243
概述 243
基本问题解答 248
重要名词 248
土地改革(248) 抗美援朝 248
镇压反革命(249) “三反、五反”运动 249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50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50) 万隆精神 250
高饶事件 (251) 肃反 251
《论十大关系》 252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252
“大跃进”运动 253
庐山会议与反右倾斗争 253
“八字方针” (254) 七千人大会 254
《海瑞罢官》 (254) “五·一六”通知 255
《十六条》 (255) 《一月风暴》 256
“二月逆流” (256) “九·一三”事件 257
中美《上海公报》(257) 三个世界理论 258
关于真理准标问题的讨论 259
“四五运动” (258) 两个凡是 259
一国两制 (260) 十一届三中全会 260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61
四项基本原则 261
问答题 262
1、试述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国民经济恢复 262
时期的任务和战略方针。 262
2、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财政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 263
及其原因。 263
内容要点。 264
3、试述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经过及 264
4、试述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必然性。 265
5、“八大”的历史功绩和意义是什么? 266
6、简述毛泽东同志《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 267
7、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理论 269
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269
8、如何正确评价1957—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 270
以前十年间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成绩和 270
失误? 270
9、分析“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和性质。 272
10、简述“文革”的进程和各阶段的主要事件。 274
11、为什么说“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社会进步? 275
12、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 276
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76
13、试述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及其 278
取得的成就。 278
14、试述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怎样 279
全面展开的。 279
15、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对建设 280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意义。 280
路线和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 281
16、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基本 281
学术研究中一些争议问题简介 282
一、建国后的中国现代史分期 282
二、关于建国初期的社会性质问题 283
三、建国后中国现代史的主线 285
四、关于社会主义改造思想的评价 285
五、关于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286
改造 286
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287
七、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起因 288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强制执行前沿与热点问题》陈兴责编;乔宇 2020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教材 理论热点问题党员干部学习辅导》(中国)胡磊 2018
- 《现代教育技术》李志河主编 2019
- 《现代作家研究 2018年卷》中国现代文学馆 2019
- 《绅士阶层与中国现代文学》罗维斯著 2019
- 《强磁场下的基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编 2020
- 《改革进程中的刑事诉讼程序与证据问题研究 基于警察的视角》谢波 2019
- 《西安鼓乐图鉴》(中国)乔建中 2019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云化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熊华平 2019
- 《新闻出版博物馆 总第33期》新闻出版博物馆 2018
- 《半小时漫话说西安》嘻夫子著 2019
- 《哈佛出版史》董唯责编;李广良,张琛译者;(美)马克斯·豪尔 2019
-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十三五”规划教材 生态哲学十讲》王有腔 2020
- 《新时代期刊编辑出版的理论与实践》吴厚庆 2019
- 《上海市订购苏联情报出版物联合目录与索引 1983》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