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中国艺术经济史
中国艺术经济史

中国艺术经济史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向民著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34324947
  • 页数:724 页
图书介绍:
《中国艺术经济史》目录

目录 1

序 叶世昌 1

绪论 1

第一章洪荒时代 16

第一节艺术活动与物质生产的蒙昧时代 17

一、灵与肉——人的基本矛盾 18

二、脑力与体力——劳动的二重组合 18

三、功利与审美——动机的双向反拨 19

第二节艺术起源的经济学观点 19

一、实用艺术——物质生产中“走私”的美感 20

二、装饰艺术——物质生产外派生的美感 22

三、原始宗教——古代艺术发生的助产士 24

第三节图腾艺术的经济内涵 26

一、图腾艺术的功利目标 26

二、图腾艺术的物质基础 30

三、图腾艺术的消费行为 31

四、图腾艺术促成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分工 34

第四节艺术品交换与艺术等价物的出现 36

一、装饰艺术品是人类最早的私有财产 36

二、艺术商品化的滥觞 39

三、艺术生产商品化的萌芽 41

四、商品观念向氏族内部的渗透 43

五、艺术品是一般等价物的早期形态 46

第二章夏商西周 49

楔子 50

第一节青铜器和玉器及其生产 51

一、青铜艺术的社会价值 53

二、以青铜器为中心的艺术经济活动 54

铜锡原料的来源(54)铜锡矿的开采和冶炼(57) 粗铜的运输(58)熔铜铸器 58

三、国家对青铜器生产的管理 59

“工商食官”的经济条件(60) 国家对青铜生产的管理及青铜冶铸工场 63

四、玉器艺术及其生产 66

玉石的来源(67)玉器的制作 68

第二节王室艺术赞助 69

一、祭祀 70

二、建筑 72

城垣(72)宫殿台阁 73

三、宫廷宴乐与乐舞奴隶 74

宴乐之费(74)巫与乐舞奴隶 76

第三节艺术市场 79

一、工艺市场 79

对外交易(79) 国内市场 82

二、文学市场 85

三、艺术品货币的发展 87

贝朋为币(87) 玉珏为币 89

第三章春秋战国 90

第一节王室与诸侯艺术赞助 90

一、青铜礼器的落日余晖 90

获取铜材(91)迁鼎之费(93)物勒工名(94)钟鼎为赂 96

二、建筑 96

工程预算(97) 劳动力的安排(98)材料供给(99)赋敛聚财(101)筑工地位 102

三、礼乐 104

豪奢竭财(105)艺人待遇(107)艺人来源 111

第二节公众艺术赞助 114

一、祭祀与聚敛 114

农户五分之一收入用于祭祀(114) 祭祀与歌舞戏剧(115)借祭祀而聚敛 116

二、盗墓 117

生计所迫(117)厚葬之风(118)盗墓种种 119

第三节艺术市场 120

一、艺术价值的经济认同 121

艺术品的经济价值(121)艺术品经济价值的实现和转移 123

二、艺术品市场 125

工艺珍宝为主的市场(126)艺术品市场的交易 127

艺术品价格及其变动 130

三、艺术劳务市场 132

第四章秦汉 135

第一节皇家艺术赞助 135

一、建筑 136

秦始皇劳民伤财(136)汉武帝大兴土木(137) 汉灵帝增田赋筹集筑宫资金 139

二、雕塑 140

规模(140)制作者及资金来源 141

三、绘画 143

宫廷画工(143) 画工收贿 144

四、书法 145

书工与书佐(145) 书佐俸禄(147) 佣书者(148) 章草 148

五、乐舞百戏 149

宫廷百戏之盛(149) 倡优侏儒及其收入 150

六、文学 152

郎官与文学侍臣(152) 东方朔收入之变迁(153) 皇家赞助与汉赋的繁荣 155

七、鸿都门学 157

艺术太学(157)教育经费 158

八、工艺品 158

生产规模(159)生产机构 160

九、宫廷艺术的财政收入 162

少府(162)宫廷艺术开支 164

第二节私家艺术赞助 165

一、秦汉民风与私家赞助 165

经济的发展(165) 皇室生活示范(166) 私家艺术消费状况 166

二、建筑 167

宅第(167) 园林 168

三、蓄伎之俗与乐奴田 169

日常歌舞百戏(169)养士与蓄伎(171)乐奴田 172

四、厚葬 173

总论(173)墓葬建筑(174) 墓表雕刻(175) 画像石画像砖(175) 随葬工艺品(178)墓葬费用 179

五、盗墓 180

盗墓成风的经济原因(180)盗墓情况 182

第三节艺术市场 183

一、概论 183

非物质商品市场:卖卜(183) 公众赞助的主客观条件(184)艺术市场的进步 186

二、分论 187

工艺品市场(187)书法市场(190)文学市场(192)歌舞百戏市场(194)绘画雕刻市场(196)珠宝市场 198

一、秦代对外艺术经济交往 202

第四节对外艺术经济交往 202

禁止珠玉流出国门(202) 徐福赍宝求仙 203

二、汉代对外艺术经济交往 203

艺术品交易之盛况(204) 桑弘羊的艺术品外贸策略(206)准商业性演出 208

第五节宗教之发端与艺术经济 209

一、桓帝立黄老浮屠之祠 210

二、笮融盗断官运敛钱作佛 211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 212

第一节佛教艺术经济 213

一、佛教艺术及其南北差异 213

佛教传入的南北通道(213)南北佛教流派 215

二、佛教艺术经济及其南北差异 218

寺院对艺术的资助与管理(218) 梵音佛唱(222) 佛教艺术的经济来源 224

第二节皇家艺术赞助 227

一、宫廷艺术消费的增长 228

建筑:公卿负土兴建华林园(228) 绘画:毛惠远采办颜料贵二十八万(229)雕塑:蒋少游督造龙门石窟(231)乐舞:齐后主征商税供声色之费(233) 文学:宫体诗的泛滥(235)工艺珍宝:宫工产品售钱 236

第三节私家艺术赞助 237

一、世族的经济实力与艺术消费 238

建筑(239)乐舞 239

二、世族的艺术造诣与家学渊源 241

三、世族生活与山水画、山水诗 242

一、书法市场 243

第四节艺术市场 243

佣书市场(244)法书市场(245)书法赝品买卖 248

二、绘画市场 248

佣画与洋画师工钱(249)绘画市场新形式 250

三、歌舞百戏市场 251

卖艺方式(251) 艺人收入 254

四、工艺珍宝市场 254

民间工艺业的发展(254) 工艺品贩运业的发达 255

广告与市场状况 256

第六章隋唐五代 258

第一节皇家艺术赞助 258

一、建筑 259

建筑工程及其人财耗费(260) 工程管理及工匠经济状况 262

二、文学 264

文士俸禄与草诏润笔(264) 赏赐 265

三、书法绘画 266

购求书画(266)宫廷画家的值日制度与收入 271

四、乐舞 273

乐舞机构及其经费的变迁(273) 乐舞艺人的经济生活(276) 乐舞物质条件支出(277) 宫廷艺人外出“走穴” 280

五、雕塑 281

六、工艺品 282

一、蓄养接济艺术家 285

第二节私家艺术赞助 285

二、投资建筑园林宅第和艺术设施 288

三、收购艺术品及古玩 290

第三节艺术市场 292

一、文学市场 292

碑铭市场与韩愈“谀墓金”(293)诗歌市场与李白经济生活(297) 王勃卖诗文发财 301

二、书法市场 301

与文学市场相结合(301)法书市场与法书价格 303

三、绘画市场 304

佣画市场(305) 画品市场(306)绘画作品价值及其市场价格的决定 310

四、雕塑市场 314

五、歌舞市场 316

艺人收入与《典儿契》(314)雕塑品价格 316

歌舞市场概况(316) 民间大型歌舞经济活动 320

六、工艺珍宝市场 321

工艺珍宝制作业在民间的发展(322) 工艺珍宝市场的扩大(324) 工艺珍宝商人多拥资巨万(325) 结帮经营,四出贩运(325) 胡商大规模参与 326

第四节佛教艺术经济 327

一、佛寺建筑 328

规模庞大,绮丽奢侈(328)建筑耗资 329

二、佛寺壁画 330

重金聘请画师(331) 日僧园仁的笔记 332

三、雕塑 333

隋代造像之风(333)龙门奉先寺大像龛的兴造及其管理(333)资金的筹集(334) 民间小型佛雕售卖(335)毁像还钱 336

写经风气(339)官方支付写经开支 339

四、书法 339

五、乐舞曲艺 341

新的社会娱乐中心之兴起(341)佛寺的伎艺收入 343

第七章宋辽金夏 347

第一节皇家艺术赞助 348

一、绘画 348

购置画作(349) 画院及其制度(349) 宫廷供养画家及其影响 351

二、书法 353

征购名迹(353)翰林御书院(353)待诏润笔(354)纸墨之费 354

三、文学 355

舍人院刻石与文士草制润笔(355) 宋代宫廷润笔制度的评价 356

四、建筑与雕塑 358

精雕细镂的华丽建筑(359) 中岳庙的施工管理 359

雕塑真宗像用黄金五千两 361

五、乐舞:宫廷乐舞的萎缩 362

六、工艺玩好 364

四处收购(364)文思院的工艺制作 366

第二节私家艺术赞助 368

一、延致才艺之士 369

二、购置书画文玩 372

三、其他艺术投资 375

修缮艺术遗迹(376) 出资建筑(376) 组织宴游和公私兴造以救荒 378

一、文学市场 379

第三节艺术市场 379

市场范围的扩大(379) 文学家商业意识的加强 382

文学市场之状况(383) 文学市场与传统观念的冲撞 385

二、书法市场 386

准书法市场(386)佣书市场(387)润书市场(388)作品市场(389)碑拓市场 390

三、绘画市场 392

诸种形式(392) 市场交易状况与牙侩(397) 绘画价值与价格(401)绘画商品化对宋代绘画的影响 404

四、曲艺市场 405

瓦市:城市商业—娱乐中心(406) 乡村曲艺市场 410

“打野呵”及其它 413

五、歌舞百戏市场 415

六、民间雕塑市场 417

民间供奉“摩喉罗”的风俗(417) “摩喉罗”的产地与价格 418

七、古董市场 419

八、工艺珍宝市场 422

发展概况(423) 民间工艺品生产制作 425

九、艺术经济服务业之兴起 426

刊刻业(427) 制墨、笔、砚业与裱褙业(427) 乐器的买卖 429

第八章元 431

第一节皇家艺术赞助 431

一、绘画 431

授画家以高官、高俸厚赏(432)秘书监与奎章阁 434

二、歌舞杂剧 437

艺人及乐器来源(437)财政资助 438

三、工艺珍宝 440

购藏工艺珍宝(440)工艺珍宝生产经营 442

四、建筑 443

工程的组织(444)庞大的工程耗资 445

第二节私家艺术赞助 447

一、收购字画珍玩 448

二、赞助艺术家 449

长期蓄养(449)短期延聘 450

三、赞助建筑 453

一、绘画市场 454

第三节艺术市场 454

卖画已成通例(454)绘画市场价格(456) 民间佣画市场 458

二、书法市场 459

市场概况(459) “鬻字窝”与“待价而沽” 460

三、杂剧市场 461

名演员的广告宣传(463) 收取入座费和点戏费 463

勾栏的剧场化 465

四、文学市场 466

杂剧散曲崛起的经济原因(466) 作文鬻钱(467) 才人与书会 469

五、歌舞市场 470

歌舞的悲哀(471)“缠头锦”与“卖笑金” 471

六、工艺珍宝市场 473

民间工艺品作坊的商业性经营(473)交易方式 474

成本核算和市场技巧 475

第九章明 478

第一节皇家艺术赞助 479

一、建筑 479

宫室之营建:紫禁城(479)永乐以后的营建和修葺 483

工程预算制度化(485) 建筑工程中的经济问题 486

十三陵的营建 488

二、书画 492

蓄养书画家(492)供给书画材料 494

三、文学 495

诏征天下文士(495)文士经济生活 496

四、歌舞杂剧 498

五、工艺珍宝 499

管理制度的重大变化(499)工艺品制作和经营 501

购买工艺珍宝 503

第二节私家艺术赞助 504

一、三吴地主到徽州大贾 505

二、延聘艺术家 507

三、购藏书画文玩 509

四、建筑园林宅第 511

一、文学市场 513

第三节艺术市场 513

市场的常规化和普及化(513) 名家诗文的价格上涨趋势(514)作家致富与书商谋利 516

二、绘画市场 517

市场绘画的来源(518)市场状况 520

三、书法市场 522

交易方式(523) 市场状况(523) 书法价格的上涨趋势 524

四、戏剧市场 525

市场概况(526)戏班与演员经济收入 527

五、曲艺市场 530

卖艺方式(530)艺人收入 533

六、工艺珍宝市场 533

重视器物品质,反对一味崇古(534)工艺水平提高,市场价值增大(535)工艺业雇佣劳动的普遍化(536)活跃的工艺珍宝商业 538

第十章清(上) 541

第一节皇家艺术赞助 541

一、建筑 542

紫禁城的修复、扩建(542) 圆明园的建设(544)颐和园的营建(547)皇陵的兴建、修葺 549

二、戏剧 550

蓄养戏班艺人(551)宫廷对戏班的物质资助(554)宫廷戏剧总投入 556

三、书画 558

购藏书画(558)蓄养书画家 563

四、工艺珍宝 566

皇家工艺制作的败落(566)官工作坊对人力、材力、物力的滥废 567

第二节私家艺术赞助 569

一、概况 570

权臣的赞助与收入(570)盐商的赞助与收入 571

二、蓄养延聘艺术家 572

长期聘养(573)短期延聘 576

三、购藏字画文玩 577

四、赞助建筑 579

园林宅第(579)公共建筑 580

第十一章清(下) 583

第一节戏剧市场 583

一、戏班及其经营 583

戏班的支出(584)戏班的收入(586)戏班的经营和收入的分配(590)清代戏班的经营特点 592

二、戏园及其经营 595

由戏庄到“新舞台”(595) 戏园收费方式的发展 597

戏园与戏班的经济关系 599

三、戏剧艺人生活 602

艺术收入(602) 艺人生活消费与艺术市场 604

第二节评弹市场 606

一、流动卖艺 606

二、坐堂卖艺 608

收入的获得(608)收入的分配 610

三、上堂卖艺 612

四、说唱艺人生活 614

第三节绘画市场 616

一、绘画市场概况 617

概述(617)交易方式(619)价格水平 621

二、画家收入 622

画家对卖画的不同态度(622) 绘画商品化的消极影响 624

三、民间绘画市场 624

艺人行会(625)地方年画 626

四、赝品制作及其市场 626

五、绘画市场中心的转移 628

盐政和交通:扬州繁荣的基石(628) 扬州的衰败与上海的兴起(629) 市场中心与绘画流派 630

六、外销商品画 631

“悬挂纸画”和玻璃画(631)十三行的画店 633

第四节书法市场 634

一、市场形式 634

佣书市场(634)润笔市场(635)作品市场(635)古帖市场(636)碑拓市场 636

二、市场价格与交易方式 637

从戴易挂牌卖字到郑板桥划时代的笔榜(637)市场价格 639

三、书家收入 640

四、书法市场的非正常情况 642

对买主不能一视同仁(642) 伪品泛滥,造假成风 643

第五节文学市场 645

一、卖文方式 646

一、艺术机构的创办 647

卖文取润(647)行卖于市(647)得诗赠金(647)捉刀市场(648)书稿市场 649

二、作家经济收入与市场价格水平 651

第六节工艺品市场 653

国内市场状况(653) 工艺品的外贸生产及其价格 655

第七节古董市场 657

一、古董交易的主要内容 657

青铜器(657)玉器(658) 瓷器(658)古砚(658)古琴(658)古钱(658)其他 659

二、市场交易 659

古董商(659) 古董贩(661) 牙人(663) 典库 663

转让交易 664

三、古董市场价格 664

一、英法联军开设的“拍卖市场” 666

第八节西方人对中国文明的浩劫及其“市场” 666

二、丝绸之路珍宝的“公平交易” 667

觅宝人的圣地(668)敦煌石窟的厄运 670

第十二章民国 674

第一节国家艺术赞助 674

二、中山陵的营建 676

三、明长陵的修葺 680

第二节私家艺术赞助 680

一、堂会开支 680

二、捐助与馈赠 682

三、购藏书画古玩 683

第三节艺术市场 685

一、戏剧市场 685

戏班(剧团)收支(685)剧场的经营(686) 剧团的收入分配与演员收入 690

二、书画市场 692

商业美术的兴起(693)卖字画收润笔(694)润格 697

市场状况(699)古字画市场 702

三、文学市场 706

投稿取酬的基本格局(706)文人收入(708)文学商业化的消极后果 709

四、古董市场与走私 711

第十三章结论 718

后记 72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