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长编  第1卷  1949-1956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长编  第1卷  1949-1956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长编 第1卷 1949-1956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国新,刘晓,贺耀敏
  • 出 版 社: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
  • 页数:504 页
图书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长编 第1卷 1949-1956》目录

目录 1

前言 1

总论 1

实现社会深刻变革的七年 1

一、新民主主义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1

二、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4

三、人民民主制度的建设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6

一、建国重任的历史转移 9

建国理论的渐次形成 9

重大事件 9

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政经验 11

三、为民主的联合政府而斗争 12

四、建国的纲领和蓝图 14

新中国诞生的前奏 15

一、合作筹备新政协 15

二、挫败假和谈阴谋和“谋和”活动 17

三、作好执政全国的准备 18

四、平稳顺利地从农村转到城市 20

五、召开新政协筹备会 2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 23

一、第一届全体会议 23

二、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24

三、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25

四、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26

五、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28

全国大陆的解放 29

一、摧枯拉朽的人民解放战争 29

二、肃清华北残敌 30

三、解放大西北 31

四、解放中南 32

五、解放西南 32

六、进军福建解放华东沿海岛屿 34

没收官僚资本 35

一、没收官僚资本的方针政策 35

二、没收官僚资本的办法 36

三、没收官僚资本的情况及意义 38

四次物价波动和稳定物价的斗争 39

一、从人民币进入全国市场说起 39

二、建国前夕两次物价波动和稳定物价的斗争 40

三、建国后的两次物价波动和稳定物价的斗争 41

统一国家财政经济 43

一、统一财经的背景和准备 43

二、统一全国财经工作的基本内容 44

三、统一全国财经工作的重大作用 46

合理调整工商业 48

一、调整工商业的必要性 48

二、调整工商业的政策及内容 49

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52

三、调整工商业的积极成效 52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制定 53

二、有秩序有步骤的新解放区土地改革 56

三、土地改革胜利完成的伟大意义 58

镇压反革命运动 59

一、反革命气焰嚣张,不严厉镇压不足以平民愤 60

二、镇反运动的四个阶段 61

三、镇反运动的意义 64

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65

抗美援朝战争 65

二、实施战略反攻的五次战役 66

三、在战略相持中反击进攻 69

“三反”、“五反”运动 72

一、清除腐败、整肃贪污 73

二、大张旗鼓声势浩大的“三反”斗争 73

三、由“三反”引发的“五反”运动 74

四、“三反”斗争引起的自我教育运动 76

五、“三反”、“五反”运动的评价 77

二、运动初期的“拦腰一棍” 78

建国初期的“禁毒运动” 78

一、毒品泛滥的严峻局面 78

三、未见报道的大规模行动 79

改革旧教育的重大举措 81

一、新教育工作方针的确立 81

二、处理接受外国津贴的学校 82

三、改革课程 83

四、改革学制 83

五、高等院校院系调整 84

“向工农开门”的教育建设 85

二、工农速成中学的创办 86

一、“向工农开门”的教育方针 86

三、广泛的工农业余教育 87

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斗争 88

一、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88

二、对胡适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批判 91

三、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94

为人民大众的文学艺术 95

一、新的文艺创作的方针和任务——从第一次文代会到第二次文代会 95

二、文学创作的收获 97

三、戏剧、电影、音乐的成就 99

四、对外文化交流 100

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起步 102

一、精简整编 102

二、改善武器装备 102

三、建立新的军兵种 102

四、改建和新建军事院校 103

五、制定法律和条令条例,建立正规的制度 103

六、开展军事训练和文化教育 103

一、由志愿兵役制改为义务兵役制 104

兵役制改革和军衔制实施 104

二、第一次军衔制的提出和实行 105

三、第一次军衔制的废除 106

五十年代前期的中苏关系 107

一、刘少奇秘密访苏与中苏建交 107

二、毛泽东、周恩来访苏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109

三、中苏关系的发展:苏联支持中国的外交斗争 112

四、中苏关系的发展:中国在外交上对苏联的支持 114

五、中苏双边友好合作 115

一、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华政策 117

五十年代前期的中美关系 117

二、朝鲜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119

三、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同美国的斗争 121

四、中美会谈 124

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126

一、会前的周密准备 126

二、争取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128

三、实现印度支那的停战 129

中国与亚非会议 132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会议的发起 132

二、“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133

三、为求同存异而来 134

四、万隆精神永存 137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实施 137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138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产生的过程和内容 139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和结果 14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42

一、第一届全国人大工作概况 142

二、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 143

三、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 145

四、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 146

五、第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 147

六、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 14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会议 149

一、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49

二、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151

三、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15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52

一、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建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 152

二、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 153

三、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建立 154

四、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建立 154

五、西藏自治区的建立 155

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56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157

一、“一五”计划的编制 157

二、“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 159

三、经济建设计划的实施 160

四、“一五”计划时期经济建设成就和经验 162

粮食统购统销 163

一、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事出有因 164

二、粮食统购统销决策的确定 165

三、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 166

四、粮食统购统销的作用和影响 168

私营金融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68

一、旧中国私营金融业积弊深重 169

二、人民政府对私营金融业的清理整顿 169

三、“一碗饭该谁吃”与调整 170

四、积重难返,“五反”后陷于绝境 171

五、接受改造,成立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 171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72

一、未雨绸缪: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模式的确定和初步实践 173

二、加快步伐:关于农业合作化速度的分歧及统一认识 175

三、高潮迭起: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提前完成 177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178

一、对手工业的扶植和初步改造 178

二、手工业合作社的逐步建立 179

三、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及其后的纠偏 180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82

一、建国初期国家对私营工商业的整顿和引导 182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对资改造工作的稳步前进 183

三、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185

四、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是非功过 187

“冒进”与“反冒进” 187

一、“冒进”的形成 188

二、“反冒进”的提出和初步实施 189

三、“八大”前后的继续“反冒进” 191

1949—1956年经济体制演变概述 193

一、所有制结构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向单一公有制过渡 193

二、流通领域由计划与市场并存向计划经济转变 196

三、劳动就业由计划调配与自行就业相结合走向统一调配和包下来 198

四、分配制度由多样化走向简单和统一 199

重大事件(台湾) 203

一、台湾“戒严时期” 203

二、蒋介石在台湾“复职” 204

三、国民党“改造”运动 204

四、整顿重建特务系统 205

五、国民党整军建军运动 205

六、国民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06

七、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 207

九、耕地“三七五”减租 208

八、台湾地方自治 208

十、公地放领 209

十一、实施“耕者有其田” 209

十二、《公营事业转移民营条例》颁布 210

十三、第一次进口替代 210

十四、台湾第一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 211

十五、吴国桢事件 211

十六、孙立人事件 212

十八、美国杜鲁门总统发表关于台湾问题的声明 213

十七、美国第二十八号特别命令 213

十九、杜鲁门“六二七”声明与美对台政策的改变 214

二十、美国有计划地向台湾提供“经济军事援助” 214

二十一、美国与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215

二十二、台湾当局与日本签订“和平条约” 216

人物 217

马占山 217

王瑶卿 217

任弼时 218

伍先华 218

司徒美堂 218

史东山 218

刘青山 219

许家朋 220

孙占元 220

李家发 220

李章达 220

李锡九 220

杨春增 221

杨连第 221

邱少云 221

杨杰 221

吴铁城 221

杨根思 222

邹鲁 222

宋之的 222

张澜 223

张子善 223

陈果夫 224

陈时 224

张伯苓 224

陈波儿 225

陈济棠 225

罗盛教 225

俞庆棠 225

洪深 226

徐悲鸿 226

黄宾虹 227

萨镇冰 227

黄继光 227

梁思永 228

彭泽民 228

谭平山 228

戴望舒 229

大事记 230

1949年 230

1950年 238

1951年 273

1952年 292

1953年 314

1954年 329

1955年 350

1956年 378

大事记(台湾) 393

1949年 393

1950年 394

1951年 396

1952年 397

1953年 399

1954年 401

1955年 402

1956年 404

文献资料 405

一、党、政、军、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级组织沿革和领导成员名录 405

(一)中央 405

中国共产党 40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0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4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42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29

中国人民解放军 438

中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 446

人民团体 451

(二)建国初期各大行政区 452

东北行政区 452

华北行政区 453

西北行政区 453

华东行政区 453

北京市 454

(三)各省、市、自治区 454

中南行政区 454

西南行政区 454

天津市 455

河北省 456

山西省 457

内蒙古自治区 458

辽宁省 459

吉林省 460

黑龙江省 461

上海市 462

江苏省 463

浙江省 463

安徽省 464

福建省 465

江西省 466

山东省 466

河南省 467

湖北省 468

湖南省 469

广东省 470

广西省 471

海南省 472

四川省 472

贵州省 473

西藏省 475

陕西省 475

甘肃省 475

青海省 476

宁夏省 47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78

二、研究成果 479

(一)论文 479

(二)著作、工具书 495

三、文献索引 499

(一)政治 499

(二)经济 501

(三)文化教育科技 502

(四)军事 502

(五)外交 50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