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尧光,李志远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04427071
  • 页数:340 页
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和根本任务 1

第一节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

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 1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的客观必然性 1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的政治前提和途径 5

二、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10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划分及其含义 1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13

第二节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16

一、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16

(一)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特征和主导作用 16

(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形式和改革 17

(一)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特征和作用 20

二、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20

(二)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改革 24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的发展 25

(一)经济联合体所有制 25

(二)股份制 2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非公有制经济 27

一、个体经济 28

二、私营经济 29

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0

第四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根本任务 32

一、劳动者在公有制经济中的地位和物质利益关系 32

(一)劳动者在公有制经济中的地位 32

(二)劳动者在公有制经济中的物质利益关系 34

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实现生产目的根本途径 36

(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客观性及其内涵 36

(二)实现社会主义目的的根本途径 37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9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4

一、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经济的必然性 44

二、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转变 47

(一)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和区别 47

(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发展过程 48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立论依据 51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意义 54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56

一、价值规律 57

二、供求规律 59

三、竞争规律 62

四、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规律 64

(一)资源配置的市场调节 65

第三节 市场经济的运行特征 65

一、资源配置的两种调节 方式 65

(二)资源配置的计划调节 69

二、市场经济的运行特征 70

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73

(一)市场经济一般性 73

(二)市场经济的特殊性 74

第四节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6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76

(一)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机制 76

(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和现行体制的矛盾 77

(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必然选择 79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81

三、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83

(一)企业及其一般属性 87

一、企业的一般属性及其类型 87

第三章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机制和经济行为 87

第一节 企业的一般属性、经营形式和现代企业制度 87

(二)企业的类型 90

二、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的主要经营形式 90

(一)承包经营责任制 91

(二)租赁经营责任制 92

(三)股份制 92

(四)资产经营责任制 93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94

第二节 企业的经营机制 99

一、企业经营的动力机制 99

(一)企业经营的内部动力机制 100

(二)企业经营的外部动力机制 100

二、企业经营的决策机制 101

三、企业经营的发展机制 102

(一)企业经营的内部约束机制 103

四、企业经营的约束机制 103

(二)企业经营的外部约束机制 105

第三节 企业的资金运动和经济核算 107

一、企业的资金运动 107

二、企业的成本和盈利 111

(一)成本 111

(二)盈利 115

三、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经济核算 116

第四节 我国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和农户经营机制 119

一、农村双层经营体制 119

二、农户的经营机制 122

(一)农户经营的内部动力机制 122

(二)农户经营的约束机制 124

三、土地的合理利用与适度规模经营 125

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点 127

第一节 市场体系特点和市场体系结构 127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和市场的组织管理 127

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结构 129

(一)市场的交换对象结构 129

(二)市场的交换空间结构 129

(三)市场交换活动的时序结构 131

(四)市场的商品流通环节 结构 133

三、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 133

第二节 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135

一、商品市场 136

(一)消费品市场 136

(二)生产资料市场 137

二、金融市场 139

三、其它生产要素市场 142

(一)劳动力市场 142

(二)房地产市场 142

(三)技术市场 144

(四)信息市场 145

第三节 市场机制 145

一、市场机制及其类别 145

二、供求和价格机制 146

(一)供求机制 146

(二)价格机制 147

三、竞争和风险机制 150

(一)竞争机制 150

(二)风险机制 151

四、市场机制的完善 152

第四节 市场秩序与市场组织 154

一、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 154

二、市场组织 157

(一)市场流通组织 158

(三)市场管理组织 159

三、市场管理 159

(二)市场调节 组织 159

第五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与财政 162

第一节 国民收入其及增长 162

一、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162

二、国民收入指标及其增长的制约因素 165

(一)增加投入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量 166

(二)提高劳动生产率 167

(三)节 约生产资料消耗 167

三、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和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 168

(一)生产法 168

(二)分配法 168

(三)最终使用法 168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 171

一、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171

(一)是非物质生产部门开展活动的需要 174

二、国民收入再分配 174

(二)是社会消费和社会福利事业的需要 175

(三)是保证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需要 175

(四)是建立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 175

(五)是宏观调节 劳动者个人收入分配的需要 175

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177

第三节 积累效率和积累效果 181

一、积累率及其合理界限的确定 181

(一)技术界限 182

(二)经济界限 182

(三)社会界限 183

二、积累效果及其提高途径 184

三、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85

第四节 社会主义财政 187

一、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和职能 187

二、财政体系和财政收支 190

三、我国的财政体制 193

第六章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形式 19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 196

一、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196

二、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征 199

三、制约按劳分配的因素 20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其他分配形式 205

一、公有制经济中的非按劳分配形式 205

(一)社会保障性分配 206

(二)企业资产性分配 207

(三)职工资金性分配 207

二、个体经济中的劳动和经济收入 208

三、其他非公有制经济中收入分配形式 209

(一)私营经济中的收入分配 209

(二)“三资”企业中的收入分配 210

(一)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212

一、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方式的地位和作用 212

第三节 按劳分配和共同富裕 212

(二)多种分配方式的地位和作用 214

二、多种分配方式与个人收入的合理差距 216

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220

第七章 社会主义再生产中的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 22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内容和形式 225

一、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内容和特征 225

(一)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内容 225

(二)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征 229

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231

三、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 23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中的结构优化 236

一、产业结构和产业的划分 236

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241

三、地区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247

一、经济发展的涵义和经济发展目标 251

第三节 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 251

二、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的统一 255

三、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257

四、二元经济与经济发展 258

第八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264

第一节 世界市场、国际分工和我国的对外开放 264

一、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和我国的对外开放 264

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国际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266

三、商品的国际价值和国际市场价格 269

第二节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形式 271

一、对外贸易 272

(一)外贸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72

(二)进出口及其制约因素 274

(三)外贸发展战略 276

(一)引进资金 279

二、引进资金、技术和发展劳务输出 279

(二)引进技术 281

(三)劳动输出和对外工程承包 284

三、国际收支 285

第三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多层次格局 288

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88

(一)经济特区 288

(二)沿海开放城市 290

(三)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沿边开放区和内陆省会开放城市 291

二、我国对开放新格局的特点和作用 293

第九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宏观经济调控 29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97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 297

(一)制定社会经济发民展战略的领导职能 298

(二)承担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能 299

(四)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的职能 300

(三)管理国有资产和监督国有资产经营的职能 300

二、实行市场经济必须有完备的国家宏观调控 301

(一)实行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302

(二)实行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02

(三)实行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利益多元化的客观要求 303

第二节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303

一、宏观调控的模式和目标 303

(一)宏观调控的模式 303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 305

二、宏观调控的计划手段 309

三、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手段 310

(一)产业政策 311

(二)财政政策 312

(三)货币政策 315

(四)汇率政策 318

(五)收入政策 319

四、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320

第三节 宏观调控体系 322

一、宏观调控的体系结构 322

(一)决策控制系统 322

(二)政策调节 系统 322

(三)信息反馈系统 323

(四)监督保证系统 324

二、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324

(一)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体系和制度 325

(二)深化财税、金融、投资、计划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政策调控体系 326

(三)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经济管理权限,完善组织调控体系 328

(四)加快经济法律建设,完善保证监督体系 329

结束语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331

一、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 331

二、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334

三、坚定必胜信念,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33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