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政治经济学概论
政治经济学概论

政治经济学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本书编写组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
  • 页数:388 页
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概论》目录

目录 1

导言 1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二、政治经济学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研究生产 3

关系 3

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6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革命性和科学性 7

五、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9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3

第一节商品 13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 13

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6

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7

的矛盾 17

商品的价值量 18

第二节货币 21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贷币的产生 21

货币的本质 26

货币的职能 26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31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31

第三节价值规律 31

价值规律的作用 33

第四节商品拜物教 34

什么是商品拜物教 34

商品拜物教产生的根源 35

商品拜物教的历史性质 36

第二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39

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 39

贷币向资本转化是资本活动的第一步 39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40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贷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42

第二节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44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44

价值增殖过程 45

资本 46

第三节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 47

产 47

剩余价值率 47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48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49

第四节工资 52

工资的本质 52

工资的形式 53

名义工资、实际工资和相对工资 54

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工资水平的差别 55

工人阶级为争取提高工资而斗争 56

第五节 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伟大革命意义 57

第三章资本积累 59

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59

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 59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62

资本有机构成 64

第二节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 64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引起相对人口过剩 65

批判马尔萨斯“人口论” 67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 68

化 68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68

无产阶级贫困化 69

第四节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73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73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73

第一节资本的循环 75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及其三种职能形式 75

第四章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75

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78

第二节资本的周转 78

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78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81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82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84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85

第五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87

第一节社会总资本和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 87

个别资本和社会总资本 87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88

社会总产品和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 89

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89

简单再生产的图式 89

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90

两大部类内部的交换 91

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92

第三节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93

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93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94

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96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00

第六章剩余价值的瓜分 100

第一节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 100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02

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04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革命意义 106

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06

商业资本 106

商业利润 108

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110

借贷资本和利息 110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111

级差地租 113

第四节地租 113

绝对地租 115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116

第五节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 117

资本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创造 117

资本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 118

第六节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 120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 120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121

经济危机的实质 123

第七章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123

第一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123

经济危机的根源 124

对资产阶级经济危机理论的批判 125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127

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 127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128

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130

第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特点 130

经济危机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132

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 132

的矛盾 132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 132

第八章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135

第一节生产的集中和垄断 135

从生产集中到垄断 135

垄断组织的形式 136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137

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138

第二节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139

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银行的新作用 139

金融寡头的统治 140

金融资本的形成 140

第三节资本输出 142

资本输出的必然性 142

资本输出的形式和实质 143

第四节国际垄断组织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144

国际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144

国际垄断组织在经济上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145

第五节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领土 146

帝国主义国家抢占殖民地 146

争的必然性 148

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和帝国主义战 148

第六节帝国主义经济特征的发展和变化 14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49

跨国公司的出现 15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合 152

第九章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 154

第一节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 154

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停滞的趋势 154

食利阶层的增长和食利国的形成 156

政治上走向反动和社会危机加深 156

工人运动中机会主义的泛滥 157

帝国主义矛盾的尖锐化 158

第二节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158

帝国主义时期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160

社会主义在一国胜利的理论 161

第三节资本主义总危机 162

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162

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内容 163

帝国主义在全世界的灭亡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 164

利是一部分一部分逐步实现的 164

第十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166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66

一、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166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必然性 167

三、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170

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173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涵义 173

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74

三、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176

第三节 以全民所有制为主导的多种经济形式 177

一、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必然性 177

二、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178

三、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179

四、劳动者个体经济的性质和作用 181

五、经济联合体 183

六、利用外资的经济形式 184

第四节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 185

一、社会主义物质基础 185

二、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根本任务 187

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条件 188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效益 191

第一节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及其实现手段 191

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191

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 194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地位和作用 199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 199

第二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199

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实现 200

第三节社会主义经济效益 202

一、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实质 202

二、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 203

三、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基本要求 205

四、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09

第四节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 211

一、物质利益关系的普遍性 211

二、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的性质 212

位和作用 213

三、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形态 213

四、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劳动者个人利益的地 213

五、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 214

六、贯彻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与加强共产主义 216

思想教育的关系 216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18

第一节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 218

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218

一、商品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经 218

阶段 218

二、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 219

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 221

区别 221

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 222

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意义 224

第二节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25

一、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的必然性 225

二、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性和商品性 227

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一性 228

四、建立统一性同灵活性相结合的计划体制 230

五、国民经济的主要比例关系 233

六、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237

价值规律 240

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 240

必要性 240

第三节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 240

二、利用价值规律同实行计划经济的一致性 241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242

四、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 243

五、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竞争 246

第一节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作用和流通形式 250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 250

第十三章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 250

二、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中的经济成分 253

三、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形式 254

第二节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中的供求关系和流通 257

体制 257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中的供求关系 257

二、制约供求关系的基本要素 258

三、实现供求平衡的途径 259

四、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体制 261

第三节发展第三产业 263

一、什么是第三产业 263

二、第三产业的兴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64

三、我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265

四、发展第三产业需要解决的思想认识问题 267

第四节社会主义货币流通 269

一、社会主义贷币流通的性质 269

二、社会主义货币流通形式 269

三、社会主义货币流通渠道 271

四、社会主义货币流通规律 273

第五节社会主义的信贷和银行 275

一、社会主义信贷的必要性 275

二、社会主义银行信贷的基本原则 277

三、社会主义银行的地位和作用 278

四、社会主义金融体系 281

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经济管理 283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性质和任务 283

一、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性质 283

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基本任务 285

三、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基本职能 286

第二节社会主义企业和增强企业活力 287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 287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地位 288

三、增强企业活力的意义 290

四、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292

五、增强企业活力的主要途径 294

第三节社会主义经济责任制 296

一、社会主义经济责任制的基本原则 296

二、社会主义经济责任制的形式 298

三、厂长(经理)负责制和民主管理 299

第四节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 301

一、政企职责分开的必要性 301

二、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主要职能 304

三、国家管理经济应当掌握的主要原则 305

四、国家管理经济要重视宏观调节 306

五、经济杠杆是宏观调节的主要手段 307

六、国家管理经济应当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 310

第十五章社会主义的分配和消费 312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财政 312

一、社会主义分配的地位和作用 312

二、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来源 313

三、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316

四、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 319

五、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320

六、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和作用 324

一、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326

第二节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326

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327

三、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的基本特征 328

四、按劳分配的意义和重大作用 329

五、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 331

第三节 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首先致富和全体劳 333

动者的共同富裕 333

一、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须反对平均主义 333

二、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起来是按劳分 335

配的必然结果 335

的关系 336

三、一部分人首先致富和全体劳动者共同富裕 336

第四节社会主义的消费 338

一、社会主义消费的涵义 338

二、社会主义消费的地位和作用 338

三、社会主义消费关系的性质和运动规律 339

四、社会主义的消费方式 341

五、社会主义消费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341

第十六章社会主义的再生产 344

第一节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内容和特征 344

一、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内容 344

二、社会主义产品再生产的特征 344

三、社会主义劳动力再生产的特征 345

四、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特征 347

第二节社会主义产品再生产的类型与扩大再生产 348

的源泉 348

一、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348

二、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 349

第三节社会主义再生产中两大部类的关系和生产 351

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351

一、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 351

二、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352

三、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353

第四节社会主义积累的规律和历史趋势 356

一、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356

二、积累率 356

三、社会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358

四、社会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359

第十七章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 361

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长期 361

的基本国策 361

一、发展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361

二、发展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 364

一、发展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意义和作用 366

第二节社会主义对外贸易 366

二、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367

三、提高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竞争能力 369

第三节引进技术和利用外资 371

一、引进先进技术的重要作用 371

二、引进技术的基本原则 372

三、利用外资 373

第四节经济特区和开放地区 375

一、经济特区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特殊 375

形式 375

二、经济特区的社会性质和经济性质 377

三、经济特区和开放地区的作用 378

第十八章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380

第一节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 380

一、无产阶级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380

社会制度 380

二、“共产主义”的含义 381

三、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 382

四、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异同点 383

五、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 384

第二节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384

一、共产主义最终胜利的必然性 384

二、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38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