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城乡交错带林下植被及土壤肥力研究
城乡交错带林下植被及土壤肥力研究

城乡交错带林下植被及土壤肥力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彩虹,余济云,田蜜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3863394
  • 页数:162 页
图书介绍:在长株潭地区(长沙市、株洲市和湘潭市)城乡交错带选取有代表性的4种典型林分—杉木人工林、樟树人工林、湿地松人工林和枫香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研究了这4种林分林下植被的植物科属组成及其生物多样性,地被物(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的生物量、营养元素含量、养分分布和积累,及土壤养分的分布与积累、土壤肥力评价等,并探讨了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林下植被生物量与土壤主要营养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及林下植被对土壤养分的富集系数。本文旨在通过以上各个方面的研究,揭示长株潭地区城乡交错带典型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地力维持及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为城乡交错带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人工林地力维护及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城乡交错带的森林生态恢复及林木定向施肥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为城乡交错带人工林高生产力、高生态功能与高多样性之间的矛盾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依据,研究成果对于构建城乡交错带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技术体系和经营模式、构建城乡一体现代林业生态系统、促进城乡一体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城乡交错带林下植被及土壤肥力研究》目录

绪论 1

1 城乡交错带 3

1.1 城乡交错带的概念 3

1.2 城乡交错带范围的界定 4

1.2.1 城市发展角度 4

1.2.2 人口角度 4

1.2.3 综合分析角度 5

1.3 城乡交错带研究现状 6

1.3.1 国外研究现状 6

1.3.2 国内研究现状 7

1.3.3 研究展望 7

1.4 城乡交错带的主要功能 8

1.5 从生态学角度理解城乡交错带 9

1.5.1 生态学角度对城乡交错带的定义 9

1.5.2 城乡交错带的生态特征 9

2 林下植被 12

2.1 林下植被的概念 12

2.2 林下植被的研究现状 12

2.2.1 林下植被的演替研究 13

2.2.2 林下植被与上层林木的关系 13

2.3 林下植被作用研究 15

2.3.1 对立地质量的指示作用 15

2.3.2 在养分循环中的作用 15

2.3.3 水土保持效益 16

2.3.4 林下植被对上木更新的影响 16

2.4 林下植被的研究方法 16

2.4.1 样地设置 16

2.4.2 林下植被调查 17

2.4.3 土壤样品收集和分析 17

2.4.4 养分含量的研究方法 17

2.5 物种多样性 17

2.5.1 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概念 17

2.5.2 物种多样性研究现状 18

2.5.3 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9

2.5.4 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研究现状 22

2.6 生物量 25

2.6.1 森林生物量的概念 25

2.6.2 森林生物量的研究现状 26

2.6.3 林下植被生物量研究现状 28

2.6.4 林下植被生物量研究方法 29

2.6.5 林下植被生物量模型研究 32

2.6.6 林下植被生物量分配格局 33

2.7 养分循环 34

2.7.1 国外研究现状 35

2.7.2 国内研究现状 35

2.7.3 研究的主要内容 36

3 土壤养分与土壤肥力 41

3.1 土壤养分 41

3.1.1 土壤有机质 41

3.1.2 土壤氮素 41

3.1.3 土壤磷素 42

3.1.4 土壤钾素 43

3.2 土壤肥力的概念 43

3.2.1 国外研究现状 43

3.2.2 国内研究现状 44

3.3 土壤肥力影响因素研究 45

3.3.1 母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45

3.3.2 地形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46

3.3.3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46

3.4 土壤肥力质量的概念 47

3.5 人工林地土壤肥力质量研究现状 49

3.5.1 国外研究现状 49

3.5.2 国内研究现状 50

3.6 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52

3.6.1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研究现状 52

3.6.2 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研究现状 53

3.6.3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方法 54

3.6.4 土壤肥力评价指标选择 56

3.7 城乡交错带土壤肥力质量研究 58

4 林下植被与土壤的关系研究 59

5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62

5.1 研究区概况 62

5.1.1 长沙市概况 62

5.1.2 实验地概况 63

5.1.3 实验林概况 64

5.2 研究方法 66

5.2.1 野外调查与采样 66

5.2.2 实验分析 67

5.2.3 物种多样性计算 68

5.2.4 数据分析 69

5.3 技术路线 69

6 长沙市城乡交错带典型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分析 70

6.1 不同林分类型林下植被的植物科属组成 70

6.2 不同林分类型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 72

6.3 不同林分类型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 74

7 长沙市城乡交错带典型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分析 75

7.1 湿地松人工林林下活地被物及枯落物生物量 75

7.1.1 活地被物生物量 75

7.1.2 枯落物生物量 76

7.1.3 林下地被物生物量的空间分布 76

7.2 杉木林林下活地被物和枯落物生物量 77

7.2.1 活地被物生物量 77

7.2.2 枯落物生物量 77

7.2.3 林下地被物生物量的空间分布 78

7.3 樟树林林下活地被物和枯落物生物量 78

7.3.1 活地被物生物量 78

7.3.2 枯落物生物量 79

7.3.3 林下地被物生物量的空间格局 79

7.4 枫香林林下活地被物和枯落物生物量 79

7.4.1 活地被物生物量 79

7.4.2 枯落物生物量 80

4.4.3 林下地被物生物量的空间分布 80

7.5 不同林分类型林下活地被物和枯落物生物量的比较 81

8 长沙市城乡交错带典型人工林林下植被营养元素的分布与积累 83

8.1 林下植被和枯落物营养元素含量分析 83

8.1.1 不同林分类型林下植物营养元素含量的差异分析 83

8.1.2 不同林分类型同一植物不同部位营养元素含量的差异分析 86

8.1.3 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营养元素含量的差异分析 94

8.2 不同林分类型林下植被和枯落物的养分积累与分布 95

8.2.1 湿地松人工林 95

8.2.2 杉木人工林 97

8.2.3 樟树人工林 99

8.2.4 枫香人工林 101

8.2.5 不同林分类型营养元素积累量的比较分析 103

9 长沙市城乡交错带典型人工林土壤性状分析与肥力评价 105

9.1 土壤性状分析 105

9.1.1 土壤物理性质 105

9.1.2 土壤化学性质 108

9.1.3 土壤酶活性 116

9.2 相关性分析 122

9.2.1 土壤物理性质指标间的相关性 122

9.2.2 土壤pH值与养分因子的相关性 122

9.2.3 土壤酶活性与物理性质指标的相关性 123

9.2.4 土壤酶活性与化学性质指标的相关性 123

9.3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125

9.3.1 主成分分析法 125

9.3.2 内梅罗(Nemoro)综合指数法 129

9.3.3 两种评价方法的比较 131

10 长沙市城乡交错带典型人工林林下植被与土壤养分关系研究 132

10.1 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132

10.2 林下植被生物量与土壤营养元素的相关性分析 133

10.3 林下植被对土壤养分的富集系数 135

10.3.1 湿地松林林下植被对土壤养分的富集系数 135

10.3.2 杉木林林下植被对土壤养分的富集系数 136

10.3.3 樟树林林下植被对土壤养分的富集系数 137

10.3.4 枫香林林下植被对土壤养分的富集系数 138

11 结论、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140

11.1 结论 140

11.2 创新点 143

11.3 讨论与研究展望 143

参考文献 14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