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武汉工人运动史
武汉工人运动史

武汉工人运动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武汉市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编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
  • 页数:289 页
图书介绍:
《武汉工人运动史》目录

目 录 3

序言……………………………………………………李梅芳第一篇武汉工人阶级的形成和早期斗争(1863年——1919年4月)第一章 武汉工人阶级的形成及早期生活状况 3

第一节 武汉工人阶级的形成 3

一 武汉工人阶级产生的历史背景 3

二 武汉工人阶级的形成 5

第二节 武汉工人阶级的早期生活状况 7

一工作时间长,工资收入低 7

二层层盘剥,生活极苦 8

三劳动条件差,生命无保障 9

四童工女工苦,人身受凌辱 10

五进厂如卖身,毫无自由权 11

第一节 反抗残酷剥削和压迫的斗争 13

第二章 武汉工人阶级的早期斗争 13

第二节 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5

本篇小结 16

第二篇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的武汉工人运动(1919年5月——1923年2月)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在武汉工人中的传播 21

第一节 俄国十月革命对武汉工人的影响和“五四”运动中武汉工人的斗争 21

一 俄国十月革命对武汉工人的影响 21

二 “五四”运动中武汉工人的斗争 22

第二节 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在工人中的活动 24

一 马克思主义在武汉工人中的传播 24

二 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在工人中的活动 26

第三节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的成立 27

一 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的工人运动方针 27

二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的成立 28

一 粤汉铁路武株段机车处罢工 31

第二章 武汉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31

第一节 武汉分部领导下的初期胜利罢工 31

二 汉口租界人力车工人大罢工 34

第二节 工人俱乐部的发展 37

一 江岸京汉铁路工人俱乐部 37

二徐家棚粤汉铁路工人俱乐部 39

三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后工人俱乐部的发展 40

第三节 维护工人俱乐部的斗争 41

一汉阳钢铁厂罢工 41

二粤汉铁路武长段大罢工 45

三扬子机器厂援助粤汉铁路工人的罢工 49

一 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会运动方针 50

第四节 蓬勃发展的工会运动潮流 50

二武汉工团联合会的成立 51

三武汉工团联合会改为湖北全省 53

工团联合会 53

四 汉冶萍总工会在武汉成立 56

五 筹备建立粤汉铁路总工会 57

第五节 反帝罢工怒潮 58

一 汉口英国香烟厂两次罢工 58

二 汉口棉花工人反帝同盟罢工 62

第六节 京汉铁路大罢工——“二七”惨案 65

一京汉铁路大罢工的背景和起因 65

二 京汉铁路大罢工的经过 68

三 “二七”惨案 71

四 国内外各界对京汉铁路工人的援助 74

本篇小结 77

第三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武汉 81

工人的英勇斗争 81

(1923年3月——1927年7月) 81

第一章 军阀的疯狂镇压。武汉工人运动的逐步 81

恢复和发展 81

第一节 军阀疯狂镇压和武汉工人的艰苦斗争 81

一封建军阀疯狂镇压 81

二 武汉工人十人秘密小组的活动 83

三 武汉区委劳动运动委员会工作的开展 83

第二节 武汉工人运动的恢复与发展 84

一 党的“三大”的工运方针 84

二武汉工人运动的复兴 85

三 徐典事件 86

四 “六·一一”惨案 87

五英美烟厂工人罢工 90

六 泰安纱厂工人罢工 92

第二章 武汉工人运动的第二次高潮 94

第一节 武汉工人对北伐军的大力支援 94

第二节 武汉总工会、湖北全省总工会的成立及刘少奇在工运理论上的贡献 97

一武汉总工会的诞生 97

二 湖北全省总工会的成立及工作开展 97

三工人运动讲习所的创办 99

四 武汉工人纠察队和劳动童子团的建立 99

五工人学校和工人子弟学校的开办 101

六 工人宣传队的成立 102

的召开 103

七 湖北全省总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 103

八 刘少奇在工运理论上的贡献 105

第三节 武汉工人的经济斗争 107

第四节 武汉工人的反帝斗争 112

一英美烟厂工人再次罢工 112

二邮务职工大罢工 113

第五节 武汉工人收回英租界 115

一 汉口英租界 115

二 “一三”惨案 116

三武汉工人收回英租界 116

第六节 帝国主义对武汉工人的反扑 119

第一节 武汉工人为挽救革命危机而斗争 123

一革命危机的产生 123

第三章 国民党右派叛变后武汉工人为挽救 123

革命危机的斗争 123

二 武汉工人声讨蒋介石的斗争 124

三 武汉工人反击夏斗寅叛变 126

四要求改善工人生活 128

五整顿工会组织纪律 129

六 加强工人阶级的团结与各方面的联盟 129

第二节 汪精卫的叛变及对武汉工人运动 131

的破坏 131

本篇小结 134

第一节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武汉 137

工人的处境 137

英勇反抗 137

一 国民党新军阀的血腥屠杀 137

第四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武汉 137

第一章 大革命失败后武汉工人在白色恐怖下的 137

(1927年7月——1937年6月) 137

工人的艰苦斗争 137

二 工会组织遭到封闭和改组 142

三 中外资本家趁机反攻倒算 143

第二节 武汉工人在白色恐怖下的英勇反抗 147

一 “八二”总同盟罢工 147

二 京汉、粤汉两路工人索薪斗争 150

三水杏林惨案 151

四 福源纱厂反对“工整会”的斗争 154

五 日商泰安纱厂的九天罢工 156

六 汉口各蛋厂的同盟罢工 157

七反击资本家的反攻倒算 158

第三节 “左”倾错误对武汉工人运动的影响 160

一 第一次“左”倾错误的影响 160

二 第二次“左”倾错误的影响 165

第二章 国民党反革命双重政策下武汉工人的自 169

发工潮 169

第一节 国民党的反革命双重政策 169

第二节 武汉工人的几次自发工潮 172

一汉阳兵工厂工人要求复工 172

二两次邮务工潮 172

三 三大纱厂旷日持久的复工纠纷 175

四三镇斗业工人反对减薪的斗争 181

五 码头工人反对码头管理所的斗争 182

第三节 武汉工人的抗日救国活动 183

一 各业工人的抗日救国活动 183

二 平汉铁路工人的抗日救国活动 185

第四节 武汉工人寻找党组织和个别党员 187

在武汉的活动 187

本篇小结 188

第五篇 武汉工人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

(1937年7月——1945年7月) 193

第一章 抗战初期武汉工人组织的恢复与发展 193

第一节 武汉工人中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 193

一 我党领导或影响下的工人救亡组织 196

第二节 建立武汉工人抗日救亡组织 196

二 中国工人抗敌总会筹备会 199

第二章 武汉工人运动的第三次高潮 202

第一节 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202

一 动员群众,抗日救国 202

二 不为敌用,华工离职 203

三加紧生产,支援前线 203

四 节衣缩食,踊跃捐献 204

五洗衣缝补,慰劳伤兵 205

六争取外援,共同抗日 205

第二节 维护民主权利和改善生活待遇的斗争 206

一 国民党压制工人运动 206

二 武汉工人处境的恶化 210

三 维护民主权利和改善生活待遇的斗争 211

第三章 撤退时期武汉广大工人的贡献 216

第一节 帮助军民转移,抢救民族工业 216

第二节 到延安去,参加游击队去 218

第三节 冲锋在前,退却在后 219

第四章 沦陷时期武汉工人的艰苦斗争 223

第一节 日伪的血腥统治与武汉工人的处境 223

一 日本侵略军的暴行 223

二伪政权的反动统治 227

三伪工会的罪恶活动 231

第二节 武汉工人的艰苦斗争 235

一反登记斗争 235

二不为日寇生产 236

三反迫害斗争 238

四 为新四军运输、制造军需品 240

五参加游击战争 241

本篇小结 243

第六篇解放战争时期武汉工人在第二条 247

战线上的英勇斗争 247

(1945年8月——1949年5月) 247

第一章 抗战胜利后武汉工人要求恢复工作和改善生活的斗争 247

第一节 抗战胜利后武汉工人的处境 247

一 国民党的“劫收”与迫害 247

二工人大批失业,生活极端困难 250

一 党组织的恢复 252

的领导 252

第二节 党组织的恢复和对武汉工人运动 252

二 汉昌肥皂厂地下联络点的活动 253

第三节 工人要求恢复工作和改善生活的斗争 254

第二章 武汉工人运动的第四次高潮 257

第一节 武汉工人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257

的斗争 257

一 党组织的发展和对武汉工人运动 257

的领导 257

二反饥饿斗争 258

三反内战斗争 263

四反迫害斗争 265

五武汉被服总厂工人的斗争 269

第二节 武汉工人反搬迁反破坏的护厂斗争 273

一 党对斗争的坚强领导和工人革命 273

组织的发展 273

二反搬迁斗争 274

三反破坏斗争 278

第三节 武汉工人保卫城市的斗争和迎接 281

解放的活动 281

一保卫城市的斗争 281

二迎接武汉三镇的解放 283

本篇小结 285

结束语 286

后 记 28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