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加拿大)博姆帕(Bompa,T.O.)著;马铁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00901542
  • 页数:427 页
图书介绍:
《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目录

第一章 训练的范畴、目标与体系 1

第一节 什么是训练 1

第二节 训练的范畴 3

第三节 训练的目标 4

第四节 运动与技能的分类 7

第五节 训练的适应与停止训练 14

第六节 训练体系 17

第七节 能量来源 21

第二章 训练原则 26

第一节 积极自觉参加训练原则 26

第二节 全面发展原则 29

第三节 专项化原则 31

第四节 个人区别对待原则 35

第五节 灵活多变原则 39

第六节 训练过程模式化原则 41

第七节 逐步提高训练负荷原则 46

第三章 训练要素 54

第一节 身体准备 55

一、全面身体准备 56

二、专项身体准备 56

三、完善专项运动能力 58

四、练习是身体准备的主要手段 58

第二节 技术准备 64

一、技术与风格 64

二、技术与个人特点 66

三、学习与技能形成 67

四、技术的演化特点 68

第三节 战术准备 69

一、战术准备的任务与特征 70

二、比赛计划与战术思想 75

1.比赛计划的初步设计 76

2.比赛计划的运用及比赛情况下的战术目标 77

3.对比赛计划的运用进行分析 78

三、技术与战术准备的完善 79

四、技术与战术错误的纠正 84

第四节 心理准备 87

一、运动员的紧张与放松 87

二、兴奋性 95

三、动机 99

第五节 理论准备 106

第四章 训练成分 109

第一节 训练量 109

第二节 训练强度 111

一、训练量与训练强度间的关系 118

二、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提高 120

三、通过量与强度的调整改善训练状态 125

第三节 训练密度 131

第四节 训练难度 133

第五章 训练状态 135

第一节 促进最佳竞技状态形成的因素 138

第二节 判断最佳竞技状态的方法 145

第三节 最佳竞技状态的持续时间 147

一、与比赛组织有关的因素 150

第四节 影响最佳竞技状态的因素 150

二、与运动员状态有关的因素 151

三、与训练和教练员有关的因素 151

第五节 过度训练状态 152

一、过度训练的原因及辨别 152

二、过度训练的治疗与预防 154

第六章 训练和比赛后机体的恢复 158

第一节 恢复过程的理论研究 160

第二节 恢复的手段与方法 162

一、自然恢复手段 162

二、理疗恢复手段 163

三、空气疗法 165

五、化学疗法 166

四、反射疗法 166

六、心理恢复手段 167

七、针对性恢复 168

1.针对受影响系统采用的恢复手段 168

2.针对比赛采用的恢复手段 169

第三节 长期性恢复手段 171

第四节 恢复的监督手段 172

第七章 训练计划理论 174

第一节 训练计划的意义与作用 174

第二节 制定训练计划的总要求 175

一、长期计划必须与短期计划相结合 175

二、确定并强化主要训练因素 175

三、按时执行训练计划 176

一、训练课计划 177

第三节 常用的训练计划类型 177

1.训练课的结构 179

(1) 介绍部分 180

(2) 准备部分(准备活动) 181

(3) 基本部分 185

(4) 结束部分 188

2.训练课各部分的持续时间 189

3.疲劳及其解决的方法 190

4.补充训练课 193

5.训练课计划 194

二、小周期计划 196

1.建立小周期计划的标准 197

2.安排小周期计划的方法 198

3.安排小周期计划的标准 199

4.小周期的种类 201

5.小周期计划常用的强度等级 206

6.运动训练日的作息时间 210

7.比赛小周期的模式 211

三、大周期计划 214

1.确定大周期持续时间的标准 214

2.大周期的训练内容 215

3.大周期的结构 217

四、阶段周期计划 221

五、全年计划 224

1.引言 224

2.周期的划分 225

(1) 周期划分的必要性 227

(2) 全年训练计划的种类 228

(3) 运用计划和周期 划分方法减缓紧张 232

3.全年计划的各训练阶段及其特点 235

(1) 准备阶段 236

(2) 比赛阶段 241

(3) 休整阶段 248

4.全年训练计划表 251

(1) 单周期计划表 252

(2) 双周期计划表 259

(3) 竞技状态指数 260

(4) 三周期计划表 262

(5) 体操全年训练计划表 263

(6) 个人全年训练计划 265

(7) 全年训练计划表的实践意义 266

5.制定全年训练计划的要求 267

(1) 引言 268

(2) 回顾性分析 268

(3) 成绩预测 270

(4) 确定目标 272

(5) 比赛安排 274

(6) 测验与标准 278

(7) 阶段划分模式 281

(8) 准备模型 282

六、长期计划 285

1.长期计划的形式 292

2.奥运会周期(四年计划) 294

3.奥运会周期计划的种类 295

5.奥运会周期(四年)训练计划表 298

4.奥运会周期计划的编制 298

第四节 收集数据的方法与形式 300

第八章 比赛 305

第一节 比赛的种类与特点 306

第二节 比赛的计划 308

第三节 比赛次数与比赛密度 312

第九章 生物运动能力及其提高方法 316

第一节 概述 316

第二节 力量训练 321

一、力的力学特点 321

二、力量的生理学特点 323

(2) 等动练习器械训练 325

1.肌肉收缩类型 325

(1) 负重训练 325

(3) 固定阻力训练 326

(4) 电刺激 326

三、影响力量提高的因素 327

四、力量的类型及其训练意义 328

五、力量训练的方法学原理 331

1.一般原则 331

2.力量训练的方法学参数 333

(1) 练习次数 333

(2) 训练课中力量练习的连续性 334

(3) 训练负荷 334

1.发展最大力量的特点 334

(4) 重复次数与训练节奏 336

(5) 练习的组数 336

(6) 休息间歇及间歇时的活动 337

(7) 训练总量 339

(8) 力量训练计划在方法学上的连续性 340

六、不同类型力量的发展特点 344

2.发展爆发力的特点 344

(1) 非周期性爆发力 345

(2) 周期性爆发力 345

3.发展肌肉耐力的特点 346

(1) 非周期性肌肉耐力 346

(2) 周期性肌肉耐力 346

(1) 负重法 347

1.提高最大力量的训练方法 347

七、提高力量的训练方法 347

(2) 静力(等长)收缩法 349

2.提高爆发力的训练方法 350

3.提高肌肉耐力的训练方法 351

八、力量训练的阶段划分 353

九、专项特点与训练方法 356

第三节 耐力训练 357

一、耐力素质分类 357

二、影响耐力的因素 359

1.中枢神经系统 359

2.意志力 360

3.有氧能力 360

4.无氧能力 362

5.速度储备 363

三、提高耐力的方法学 364

1.有氧耐力训练参数 365

2.无氧耐力训练参数 366

3.乳酸法耐力训练 367

四、提高耐力的常用方法 369

1.长距离训练法 370

2.间歇训练法 372

3.专项耐力 374

五、阶段划分 375

第四节 速度训练 376

一、影响速度的因素 377

1.方法学特点 380

二、提高速度的常用方法 380

2.提高反应时的训练方法 382

3.提高速度的训练方法 384

4.速度障碍 386

5.速度训练的阶段划分 387

第五节 柔韧性训练 388

一、影响柔韧性的因素 388

二、提高柔韧性的常用方法 390

三、提高柔韧性的方法学 392

第六节 协调性训练 393

一、协调能力的分类及其复杂程度 395

二、影响协调能力的因素 397

三、提高协调能力的常用方法 3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