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共党史教程
中共党史教程

中共党史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德荣,郭彬蔚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040025485
  • 页数:654 页
图书介绍:《中共党史教程》内容包括从中国共产党创立至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中共党史教程》作者在占有丰富史料和吸收近年来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力求在体例和内容上有所创新。《中共党史教程》内容翔实,重点突出,条理清楚,便于自学。 《中共党史教程》可作为卫星电视教育、师范本科、专科、教育学院和函授教材。
《中共党史教程》目录

上编 民主革命时期 1

第一章 “五四”前后的中国(1919年-1920年) 1

第一节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1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1

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2

三、五四前夜的中国经济 7

四、中国无产阶级的成长 9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1

一、《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11

二、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2

第三节 五四爱国运动 14

一、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14

二、五四爱国运动的深入发展 16

第四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 17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7

二、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 19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工农运动的兴起(1921年-1923年) 25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5

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出现 25

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28

一、帝国主义的“协同”侵略 30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30

二、直皖战争、直奉战争 31

三、资产阶级的政治改良主张 32

四、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33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工农群众运动 37

一、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37

二、早期农民运动的勃兴 42

三、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 44

四、全国人民反对曹锟贿选运动 46

一、国共合作的酝酿 47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政策的确定 47

二、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与国共合作方针的正式确定 48

三、国民党着手改组 50

第三章 国共合作和大革命的兴起(1924年1月-1926年6月) 54

第一节 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建立 54

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54

二、孙中山系统讲述三民主义 56

第二节 革命运动的开始高涨 57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 57

二、“弹劾共产党案”的破产,商团叛乱的平定 59

三、中俄协定的签订和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 61

四、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63

五、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66

第三节 五卅运动和大革命的兴起 67

一、五卅运动 67

二、省港大罢工 70

三、革命势力统一广东,国民政府的成立 71

四、反奉运动和“首都革命” 73

五、“三一八”惨案,国民军退往西北 76

第四节 革命领导权问题上的斗争 78

一、戴季陶主义的出现和戴季陶主义的批判 78

二、西山会议,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81

三、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 83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初步形成 85

五、工农运动的继续发展 88

第四章 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失败(1926年7月-1927年7月) 90

第一节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90

一、奉直军阀统治下的北方反动政局 90

二、北伐战争的正式开始 91

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94

第二节 汉、浔、沪工人阶级之壮举 96

一、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 96

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98

一、湖南农民运动的深入和全国农民运动的发展 99

第三节 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 99

二、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02

第四节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03

一、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 103

二、蒋介石日趋反动和反蒋斗争 105

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07

第五节 武汉地区的革命运动 111

一、武汉国民攻府的成立和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 111

二、武汉国民攻府的对内对外政策 113

三、武汉地区的讨蒋和工农运动的深入发展 116

一、反革命势力对武汉政府的包围,武汉政府第二期北伐 117

第六节 汪精卫集团叛变 117

二、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19

三、武汉政府由左转右,夏斗寅和许克祥的叛变 121

四、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严重危害 123

五、郑州会议和徐州会议,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26

第五章 国共两党两个政权的对立(1927年8月-1931年9月) 131

第一节 国民党南京政府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31

一、国民党派系的角逐与南京政府的统一 131

二、国民党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136

三、国民党新军阀混战与蒋介石独裁统治的确立 139

四、国民党统治初期的社会经济 142

五、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 144

一、工农武装起义 146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创 146

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50

三、农村土地革命的开展 159

四、中国共产党白区工作的恢复与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 163

五、红军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167

六、边疆少数民族的革命斗争 171

第六章 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和工农红军的长征(1931年9月-1935年12月) 173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 173

一、“九一八”事变和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173

二、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 177

三、“一二八”上海抗战和《淞沪停战协定》 180

第二节 东北沦陷初期的抗日斗争 184

一、伪“满洲国”的建立和日本对东北的殖民统治 184

二、东北人民和爱国官兵的抗日斗争 186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武装的抗日斗争 187

第三节 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成立和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188

一、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成立 188

二、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190

三、土地革命的深入和根据地建设 193

第四节 爱国官兵的局部抗战和南京政府的法西斯统治 197

一、长城抗战和《塘沽协定》的签订 197

二、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和中华民族武装自卫运动 199

三、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崛起和福建事变 201

四、国民党法西斯统治的加强和官僚资本的形成 205

第五节 遵义会议和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 208

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的开始 208

二、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210

三、南方八省的三年游击战争 216

四、文化“围剿”与反“围剿” 218

第七章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和国内和平的实现(1935年12月-1937年7月) 226

第一节 华北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226

一、华北事变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226

二、国民党对日对苏和对共产党态度的某些变化 229

三、“一二九”运动 231

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233

第二节 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西北大联合 236

一、瓦窑堡会议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236

二、红军东征和回师,中国共产党对国内政策的调整 238

三、西北大联合的形成 241

第三节 西安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初步形成 243

一、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其和平解决 243

二、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248

三、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 249

一、“七七”卢沟桥事变 254

第一节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254

第八章 全民族奋起抗战(1937年7月-1938年10月) 254

二、“八一三”上海抗战 256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257

第二节 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战场 259

一、华北战场的失利 259

二、上海、南京的失陷 261

三、从台儿庄大捷到徐州失守 262

四、武汉、广州失守 264

第三节 洛川会议和敌后游击战争 266

一、洛川会议 266

二、平型关大捷和敌后游击战的开展 268

三、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270

四、新四军的组建和挺进敌后 271

五、共产党人论持久战 272

六、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275

第四节 少数民族和华侨的抗战 277

一、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 277

二、海外赤子支援祖国抗战 279

第九章 国民党消极抗日、敌后解放区成为主要战场(1938年10月-1940年12月) 283

第一节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形势 283

一、日本侵华政策的新变化 283

二、远东慕尼黑阴谋 284

三、汪精卫集团的投敌叛国 285

一、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及其反共政策 286

第二节 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 286

二、强化国统区法西斯统治 287

三、国民党在敌后制造反共磨擦事件 288

第三节 解放区战场成为主要战场 292

一、巩固华北解放区 292

二、发展华中解放区 295

三、开辟华南解放区 297

四、百团大战的胜利 298

五、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 300

一、毛泽东的《〈共产党人〉发刊词》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302

第四节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 302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304

三、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 306

第十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共产党的励精图治(1941年1月-1943年12月) 311

第一节 皖南事变 311

一、皖南事变的发生 311

二、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的斗争 314

三、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 317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的腐朽 318

一、英美与国民党政府的合作 318

二、国民党战场的继续溃败与“曲线救国” 319

三、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322

四、国民党攻治的腐败及其黑暗统治 323

第三节 共产党的励精图治 324

一、日本侵略军对解放区的疯狂进攻 324

二、解放区为克服困难实行的各项政策 326

三、大生产运动与财政经济上的成绩 327

四、整风运动 330

五、反“扫荡”斗争与根据地的恢复 332

六、蒋介石阴谋闪击延安被制止和中共对《中国之命运》的批判 335

第一节 抗战后期的战局 339

一、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的溃败 339

第十一章 抗日战争的胜利(1944年1月-1945年8月) 339

二、解放区战场的局部反攻 341

三、国民党军队在滇西和缅甸作战的胜利 343

第二节 国共谈判和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344

一、1944年5月至9月的国共谈判 344

二、抗战后期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345

第三节 关系全国人民命运的两个大会 347

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347

二、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349

三、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350

第四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 352

一、雅尔塔协定和美国扶蒋反共政策 352

二、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失败 354

三、苏联出兵对日作战 355

四、解放区军民大举反攻 356

五、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357

第十二章 争取和平民主 准备自卫战争(1945年8月-1946年6月) 360

第一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 360

一、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 360

二、国民党的独裁内战政策 362

三、停战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 363

三、共产党对时局的方针 365

第二节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367

一、重庆谈判和国共会谈纪要的签署 367

二、国民党违背协定挑动内战,国统区人民反内战运动高涨 370

第三节 美国援蒋部署内战,解放区准备自卫战争 378

一、国民党撕毁和平民主协议,加紧全面部署内战 378

二、中国共产党的战略部署,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准备 380

三、为争取和平民主作最后努力 383

第十三章 全面内战的爆发(1946年6月-1947年6月) 387

第一节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387

一、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 387

二、解放区自卫战争的方针 389

三、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390

一、“中美商约”的签订与国统区的经济危机 394

第二节 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 394

二、“制宪国大”和“改组政府”丑剧的上演 398

三、国民党政府关闭和谈之门 399

第三节 蒋介石处于全民包围之中 401

一、国统区的白色恐怖,李闻惨案 401

二、国统区人民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和农村游击战争的开展 402

三、少数民族的革命运动和台湾人民的“二二八”起义 405

第十四章 战局的根本转折(1947年7月-1948年8月) 410

第一节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410

一、三路大军挺进江淮河汉 410

二、各路解放军纷纷转入进攻 413

三、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胜利发展 414

第二节 解放区的建设 415

一、土改、整党和整军运动 415

二、制定各项政策,纠正“左”的偏差 417

三、解放区建设的发展 420

第三节 国民党的“戡乱”挣扎与“行宪”欺骗 421

一、国民党政府的战乱总动员 421

二、魏德迈来华调查 423

三、“行宪国大”的闹剧 424

四、国统区民主运动的继续发展 425

一、英明的战略决策 429

第一节 伟大的战略决战 429

第十五章 国民党统治的覆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48年9月-1949年10月) 429

二、辽沈战役 431

三、淮海战役 432

四、平津战役 434

第二节 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覆灭 436

一、国统区经济的总崩溃 436

二、蒋介石的“和平攻势”及其被揭穿 438

三、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441

四、国民党“和平攻势”的彻底破产 443

五、百万雄师下江南,蒋家王朝的覆灭 445

一、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 448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448

二、对美国政府《白皮书》的批判 450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451

下编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457

第十六章 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年10月-1952年12月) 457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重大成就 457

一、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457

二、全国大陆的完全解放,各级人民政权的逐步建立 459

三、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逐步建立 461

四、财政经济方面的成就 463

五、外交战线上的成就 466

一、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467

第二节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国民经济的恢复 467

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 470

三、“三反”、“五反”、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 480

四、中国共产党的整风和整党 488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人民生活的初步改善 490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 490

二、人民生活的初步改善 492

第一节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495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495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53年-1956年) 495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498

三、过渡时期的人民政协 500

四、党的七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召开 501

五、宣传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批判唯心主义思想 506

六、外交方面的重大成就 510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512

一、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512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523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526

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和“双百”方针的提出 526

二、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确定 529

三、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530

四、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533

第十八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1957年1月-1966年4月) 539

第一节 解决历史新课题理论的提出 539

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际国内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539

二、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提出 540

三、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542

四、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544

第二节 党在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的失误和纠正中的曲折 547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与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的召开 547

二、“大跃进”的发动 550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 552

四、两次郑州会议的召开与“左”倾错误的若干纠正 554

五、1959年的庐山会议与错误的反“右”倾斗争 558

第三节 全党为战胜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而奋斗 562

一、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局面 562

二、八字方针的提出和党的八届九中全会的召开 564

三、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制定各方面工作条例 565

四、七千人大会的召开 569

五、理顺经济,调整政策 571

第四节 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胜利完成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 575

一、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的召开 575

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577

三、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胜利完成 579

四、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 580

五、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 582

第五节 “大跃进”以来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错误批判 583

一、对“新人口论”、经济学等方面的错误批判 583

二、毛泽东对文艺界的两个错误批示 584

三、对《海瑞罢官》的错误批判 585

第十九章 “文化大革命”(1966年5月-1976年10月) 589

第一节 全国大动乱的掀起 589

一、1966年的国际国内形势 589

二、毛泽东主持制定《五、一六通知》 590

三、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 593

四、老一辈革命家捍卫党的原则的斗争 597

五、“文化大革命”动乱加剧的新阶段 598

六、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和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602

第二节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603

一、全国的斗、批、改 603

二、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篡党夺权阴谋 605

三、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恢复党的正确攻策 608

四、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610

第三节 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612

一、“批林批孔”运动与“四人帮”组阁阴谋的受挫 612

二、邓小平主持党中央工作和各条战线的初步整顿 615

三、“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遭到强烈抗议 616

四、毛泽东逝世,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 621

第二十章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976年10月- ) 625

第一节 党在徘徊中前进 625

一、全党全国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 625

二、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五届人大一次会议 628

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630

第二节 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 632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正确路线的重新确立 633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平反冤假错案 634

三、自觉地调整国民经济与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 635

四、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的开始 638

五、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640

六、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开始 641

七、新时期的统一战线 642

八、“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 644

九、科学、教育、文化战线的成绩 646

第三节 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 649

一、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649

二、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650

三、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和《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的通过 651

四、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65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