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犯罪心理微观系统论
犯罪心理微观系统论

犯罪心理微观系统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锋著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216002784
  • 页数:274 页
图书介绍:
《犯罪心理微观系统论》目录

前 言 1

第一章绪 论 1

第一节什么是犯罪心理微观系统论 1

一、犯罪心理的概念 1

目 录 1

二、犯罪心理微观系统的概念 2

三、犯罪心理微观系统理论研究的 4

对象和任务 4

及其体系构成 9

四、犯罪心理微观系统论的理论来源 9

第二节 犯罪心理微观系统理论的社会意义 16

第二章犯罪心理微观系统范畴 20

第一节影响与变迁 20

一、影响与变迁的内涵 21

二、影响与变迁的相互关系 34

第二节欲求与意识 37

一、欲求与意识的本质 38

第三节 同化与异化 50

二、欲求与意识的相互关系 50

一、犯罪心理同化与异化的对应 51

及其意义 51

二、犯罪心理同化与异化涉及的范围 54

三、犯罪心理同化与异化的特征 59

第四节犯意与动机 60

一、犯意与动机的涵义 60

二、犯意与动机的作用 63

第三章犯罪心理系统形成和转化的总体规律 66

第一节 犯罪心理系统活动规律确立的依据 66

一、犯罪心理系统运动的总趋势 66

二、犯罪心理系统活动的特异性 69

第二节 犯罪心理系统形成的总体规律 72

一、有序总体规律 72

二、优胜总体规律 81

三、迁移总体规律 85

一、同一反复总体规律 88

第三节 犯罪心理系统转化的总体规律 88

二、停缓渐进总体规律 95

三、连锁反应总体规律 100

第四章犯罪美感动力系统 108

第一节 犯罪美感动力系统问题的提出 108

一、审美的实质和犯罪个体审美的特征 109

二、审美的情化与情感动力 112

第二节 犯罪美感动力系统的概述 113

一、犯罪个体审美归宿的自我化 113

二、犯罪个体审美效果的客观化 115

三、犯罪个体审美情化的爆发化 116

第三节 犯罪美感心理形态—— 117

社会功利美感 117

一、曲差美感常模 117

二、社会曲美等应式 118

第四节犯罪美感心理形态—— 121

性感形态美感(上) 121

一、容貌美感系统源 124

二、身姿美感系统源 125

三、风度美感系统源 126

四、声音美感系统源 126

五、气味美感系统源 127

第五节犯罪美感心理形态—— 128

性感形态美感(中) 128

一、直觉性感美感 128

二、代偿性感美感 130

三、和谐性感美感 136

第六节犯罪美感心理形态—— 137

性感形态美感(下) 137

一、物欲的狭隘需求阶段 137

二、性欲活化的需求阶段 139

三、性欲癖变阶段 140

第七节犯罪美感心理形态—— 148

人际谐调美感 148

二、心理相容产生的和谐美 149

一、思想共鸣引起的节奏美 149

三、代人受过形成的行为美 150

第八节 犯罪美感心理形态—— 151

仪态超化美感 151

第五章染合说 155

第一节染合说提出的依据 155

一、物理学的物体杠杆和反作用力原理 156

为犯罪心理体态磁场现象(染合空间) 156

认识的依据 156

二、生物遗传工程学的最佳选择创塑法 158

则为犯罪心理形态变体演化(染 158

合)现象的依据 158

三、化学的物质成份化合反应结构体原理 162

是犯罪心理生理物质精神现象变塑 162

(染合)的依据 162

第二节染合说的概念 164

一、染同化异的活动形式 165

二、似原非原,微型变模的活动特征 168

第三节染合说的意义 170

一、解答犯罪心理基本运动形式,建立 171

最小和系统化的数体心理组织 171

形态 171

二、以理性思辨的方式,达到对犯罪心 172

理的模糊性量化 172

第四节染合体的确立 174

二、染合体的整体功能 175

一、染合体——染合素的来源 175

三、染合体的组织形态 181

第五节 染合体的动力源 186

一、曲异情调的起源及其在染合中的作用 186

二、偏执情态在染合体中的组织序化 188

第六节染合体的分类 193

一、染合素 194

二、染合单元 196

三、染合群 199

四、染合群态 204

第七节染合系统 207

一、现实化的心理势态 207

二、潜在化的心理势态 212

第八节染合转化过程及指标结构 214

一、染合转化过程 214

二、染合的指标结构 215

第六章理想期望模式 219

第一节理想期望模式的概述 219

第二节 理想期望模式形态—— 222

向型(一) 222

一、向型的产生 222

二、向型的类型 226

第三节 理想期望模式形态—— 228

移情(二) 228

一、期望联想作用 229

二、情意升华变异 231

三、能量内扩效应 236

第四节理想期望模式形态—— 240

设欲(三) 240

一、欲求饥饿感应 241

二、价值思维调节 242

三、最佳欲求定向 244

第五节理想期望模式形态—— 246

动式(四) 246

一、逆向体验阶段 246

二、反适应强化阶段 252

三、同一递进阶段 255

第六节理想期望模式的整体运动 259

一、内摹仿活动 259

二、同化活动 261

三、平衡活动 263

第七节理想期望的质变模式 265

一、类型变量 266

二、模态变量 26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