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摄影构图艺术
摄影构图艺术

摄影构图艺术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兴国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303047875
  • 页数:376 页
图书介绍:书中对摄影构图艺术的基本理论作了系统的阐述;着重描述了摄影画面构图的基本思路和规律、画面拍摄技巧和方法、画面视觉语言的形成、拍摄角度的选择配置、画面造型的基本要求、光线对画面形象的塑造和描绘,以及画面美学等内容。作者以实际创作的体会和对大量摄影作品的实例分析,使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可供从事电视节目制作的摄像、编辑、导演以及专业摄影和业余摄影工作者学习参考。
《摄影构图艺术》目录

第一章 摄影的本源与艺术特征 1

一、摄影画面的特点 1

二、摄影画面的本质 2

三、摄影艺术与其它艺术的关系 4

1.摄影创作与绘画的关系 5

2.摄影创作与文学的关系 6

3.摄影创作与音乐的关系 8

四、摄影构图的目的 9

第二章 画面构图是形象语言表达的基础 12

一、视觉的趣味点——主体 13

二、与主体构成特定情节的对象——陪体 26

三、突破二维空间限制的标志——前景 32

四、画面构成的基础——背景 40

五、意境与联想的条件——空白 46

六、寻找画面构图的和谐感——均衡 55

七、鲜活艺术形象展示——运动 60

1.画面内部运动 61

2.画面外部运动 64

3.画面综合运动 66

第三章 拍摄角度与画面构成 74

一、方向变化与画面形象效果 76

1.正面结构形式 76

2.侧面结构形式 79

3.斜侧面结构形式 82

4.背面结构形式 84

1.平角度拍摄 87

二、高度变化与画面形象地位 87

2.仰角度拍摄 91

3.俯角度拍摄 95

4.顶俯角度拍摄 98

三、距离变化与画面容量范围 100

1.远景:感受宏观态势与规模 101

2.全景:主体与环境的交融组合 103

3.中景:生动情节的展示 104

4.近景:重在神与态的表现 106

5.特写:心灵的交往 107

6.景别概念与视觉要求 111

四、手的造型魅力 113

第四章 画面形象造型 119

一、突现物体的立体感 120

1.再现物体的多面 120

2.光线与物体的立体结构 121

3.背景影调对物体立体感的影响 123

二、再现物体表面质感 124

1.光线的描绘与刻画 124

2.技术条件的保证 130

三、伸展画面的纵向空间 131

1.线条透视 131

2.空气透视 136

第五章 画面形象造型因素 143

一、影调配置 143

1.形成画面基调 146

2.展示影调对比 152

3.影调合理配置 154

二、重新认识线条 155

1.选择和提炼线条 159

2.借助线条结构抒情表意 162

3.线条与画面节奏 166

4.线条与画面动感 168

5.线条贵在简练 169

第六章 画面视觉空间的“再造”与拓展 175

一、镜头的光学特征 176

1.长焦距镜头 177

二、两极焦距镜头造型潜力 177

2.短焦距镜头 183

三、变焦距镜头的造型特点 188

1.优选画面框架形式 188

2.视觉心理外化与体现 189

3.拓展两极空间 190

4.空间延续和空间表现 191

四、同景别不同焦距镜头拍摄的画面差异 193

1.透视效果 193

3.景深范围 194

2.背景范围与视觉信息量 194

4.清晰度和色彩饱和度 195

第七章 画面光线语言造型 200

一、光线的任务与作用 201

1.满足摄影技术上对照度的基本要求 201

2.完成画面的艺术造型 202

3.强调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 202

4.再现环境气氛与时间概念 202

5.画面构图的需要 203

二、自然光的分析 203

1.自然光照明的特点 204

2.自然光运用的思路要点 205

三、室外直射光造型 206

1.太阳初升和太阳欲落时刻 208

2.正常照明时刻 213

3.顶光照明时刻 215

4.直射光造型效果分析 220

1.日出前及日落后 232

四、室外散射光造型 232

2.阴天 241

3.雨雪天 246

4.雾天 252

五、室内自然光造型 253

1.室内自然光的特点 254

2.室内自然光的运用 255

六、人工光线的成分构成 263

1.主光 265

2.辅助光 269

3.轮廓光 271

4.背景光 274

5.装饰光 276

七、人工光线的造型 277

1.光线成分的组合效果 277

2.不同景别用光的侧重点与区别 287

3.布光的规律与要求 289

4.光线对人物脸型不足的校正 292

第八章 培养摄影者的眼睛 295

1.极强的感受弱光和强光的能力 296

一、人眼的视觉特征 296

2.极强的亮暗适应能力 297

3.极强的色彩适应能力 297

5.视焦点变换灵活而清晰 299

二、镜头的功能与“仿生”性 300

1.对光色变化“超常”敏感 300

2.镜头拓展了人眼的视域 302

3.镜头比人眼的观察更富哲理 304

4.镜头角度的丰富变化与内涵 306

三、人眼与镜头观察的异同 309

第九章 画面美的探寻 314

一、画面美始自审美主体的审美条件 315

1.审美主体即电视工作者,要具备一双从事电视画面创作的、“不同一般”的眼睛 315

2.电视工作者要注意自身审美意识的培养 316

二、画面美与观众审美需求 319

1.信息与信息量 320

2.对时空和自然的驾驭力 321

3.富有哲理的思考 323

三、画面美与创造美的物质手段 324

1.摄影机技术的美学价值 325

2.两极焦距镜头的画面造型美感 328

3.电子特技技术的“物化”表现功能 331

4.电脑三维动画的人为创造功能 333

四、画面美与构成美的形式 335

1.寻找支点,统领视线 336

2.贵在章法,美在简练 339

3.突破平面——空间的再现与再造 347

五、画面美与对光线的审美观照 358

1.光线的感染力 359

2.光线的造型性 362

3.光线的创造性 368

参考书目 373

后记 374

4.视界范围大而不变形 3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