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
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

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砚祖主编;芦影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300030637
  • 页数:387 页
图书介绍:
《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目录

1章 视觉与传达 1

第一节 概念之分 1

第二节 “平面”之解 4

一、“平面”在现实空间中 4

二、“平面”之解 6

三、“平面”在时间流变中 10

第三节 视觉媒介 18

一、大众传播 19

二、视觉方式:眼睛与图像 21

三、传达的载体 24

四、平面的意念与形式 25

第四节 为传达而设计 27

一、绳子的故事 28

二、信息的释放 29

三、情感的传递 31

四、对话与交流 32

2章 范畴与理论 35

第一节 文字设计 35

一、心画为文 35

二、文者,物象之本 37

三、形美以悦目,意美以感心 39

四、书法表现 46

第二节 标志设计 48

一、远至图腾 48

二、“有意味的形式” 50

三、图形·寓意·象征·符号 55

四、商标危机与品牌策略 58

第三节 广告设计 60

一、广而告之:分类及特点 60

二、创意与视觉强度 73

三、信息符号与形象文化 79

一、日常的美学 85

第四节 包装设计 85

二、商品美的时代观念 90

三、情感设计 94

四、民族风格与传统 98

第五节 书籍设计 101

一、书籍装帧的文化特性 101

二、装帧的整体艺术 104

第六节 CI设计 114

一、何谓CI 115

二、品牌本性与形象力 123

三、中国的CI革命 127

3章 图形与语言 131

第一节 视觉语言 131

一、语言之维 131

二、视觉沟通 133

三、现实的依据 135

四、语言化视觉传达 137

第二节 文稿之美 139

一、义稿传达 139

二、文字的信息内涵 141

三、语义的情感诉求 143

四、文稿的视觉表征 146

第三节 图形之美 149

一、可感的点、线、面 150

二、具象与抽象 154

三、形态的观念与情感 157

第四节 色彩之美 160

一、色彩表现 160

二、色彩心理与情感 162

三、色彩与形态 165

第五节 组合之美 167

一、编排的设计 168

二、视觉流程 170

三、形式组合与意义延伸 173

四、广义的组合之美 175

4章 历史与演进(上) 177

第一节 演进因素 177

一、原始动因——传达与交流之需 178

二、技术之因——印刷的发明与进步 180

三、社会之因——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 182

四、艺术之因——美与审美的文化视角 183

五、设计专业化的确立 186

第二节 欧美平面设计史述 190

一、从原始穿越中世纪(1450年之前) 190

二、印刷发明后的四百年(1450-1850) 194

三、迈向20世纪的发展期(1850-1900) 199

第三节 中国平面设计史述 213

一、春秋至东汉 213

二、唐代时期 219

三、宋代时期 222

四、明代时期 229

五、清代时期 235

六、民国时期 244

5章 历史与演进(下) 253

第一节 光荣与梦想 253

第二节 新艺术的震撼 259

一、世纪伊始 259

二、现代艺术的先锋 260

三、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 271

第三节 新视觉语言 273

一、图画现代主义 274

二、新造型语言 283

第四节 包豪斯与新版面设计 290

一、包豪斯的教育与设计 291

二、新字体与新版面 299

一、科学而准确的传达 305

第五节 现代主义平面设计 305

二、新移民与美国设计 307

三、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 312

第六节 美国平面设计的崛起 317

一、纽约派的设计革命 318

二、“新广告”与洛伊斯 322

三、表现主义版面设计 323

第七节 企业形象与视觉系统 326

一、企业形象设计的开端 326

二、成熟阶段的企业形象设计 330

三、系统设计的思想 332

四、国际通用符号系统 334

第八节 概念形象招贴设计 336

一、设计观念的转折 336

二、波兰招贴 337

三、美国“图钉”设计 340

四、德国视觉诗人 343

五、古巴革命招贴 346

六、招贴文化的浪潮 347

6章 设计与未来 351

第一节 信息时代新视野 352

一、科技革命与信息化时代 352

二、传达方式的改变与视觉的冲击 355

三、计算机对传统设计模式的挑战 357

第二节 世界文化新格局 361

一、市场与消费的时代 361

二、生活质量与消费文化 362

三、文化趋同 364

第三节 全球对话新设计 366

一、各国的积极探索 366

二、后现代平面设计 374

三、全球化与本土化 37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