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中国艺术美学
中国艺术美学

中国艺术美学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史鸿文著
  • 出 版 社: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34822947
  • 页数:562 页
图书介绍:2000多年前,当儒家创始人孔子将“诗教”和“乐教”设定为成人之道的必经之路时,他看到了艺术对人生的必然意义;同样,在2000多年前,当道家的集大成者庄子以其汪洋恣肆的艺术话语言说人类的生存本性时,他意在把人类引向超逸洒脱的诗性空间;还是在2000多年前,当诗人屈原,当音乐家伯牙、师旷,当画家“解衣般礴”者,或引吭高歌,或抚琴觅友,或挥笔泼墨,他们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文化资源,浸润着历代中国人的性灵。从那时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中国艺术文化的辉煌演进,撩拨起中国人生命之旅的琴弦,演奏出中国人生命深处最值得玩味的律动,也铸就了中国人丰富的情感或虚灵的襟怀。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曾仰对苍天,悠然而语:“你风情万种,隐藏在你的美中,向我走来;无声地向我们诉说,公开你的智慧。”用这句话来看待中国艺术文化,同样是绝妙的恰当。中国艺术风情万丈,粲然多姿,而中国艺术美学却隐藏在它的美中,含而不露,愈久弥显。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大多认为中国古典艺术美学缺乏独立完备的自有系统,一如中国古典哲学美学一样,所以时至今日,竟极难见到一部全面总结中国艺术美学成果的著作,这种现象近来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中国艺术美学》目录

一、中国艺术美学概说/ 2

1.中国艺术哲学与中国艺术美学/ 2

2.中国艺术理论与中国艺术美学/ 4

3.中国艺术实践与中国艺术美学/ 5

二、中国艺术美学的资源配置/ 5

1.哲学著作中的艺术美学/ 6

2.宗教文献中的艺术美学/ 6

3.艺术理论中的艺术美学/ 6

4.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美学/ 6

5.艺术掌故中的艺术美学/ 8

6.人物品藻中的艺术美学/ 8

7.艺术题跋及评点中的艺术美学/ 8

三、中国艺术美学的特征/ 9

1.重生贵和/ 9

2.美善相乐/ 11

3.情理相融/ 11

4.形神兼备/ 12

5.有无相生/ 12

6.居尘出尘/ 13

四、中国艺术美学的逻辑构架/ 14

1.艺术审美本体论/ 14

2.艺术审美范畴论/ 14

3.艺术审美时空论/ 16

4.艺术门类审美论/ 16

五、中国艺术美学的研究思路/ 17

1.人生坐标/ 17

2.生态视角/ 18

3.我注六经/ 18

4.历时共时/ 18

5.系统整合/ 19

6.前后贯通/ 19

7.多元比较/ 19

8.叙论结合/ 19

第一章 中国艺术审美的起源/ 20

一、工具的形式感及其艺术意味/ 21

二、文身的生存原则与艺术形式感/ 24

三、宗教、巫术的艺术式样/ 26

1.自然崇拜的艺术传达/ 27

2.生殖崇拜的艺术表征/ 29

3.图腾崇拜的艺术生成/ 33

四、艺术门类的初始模态/ 39

1.神圣的堡垒/ 39

2.“器具艺术”与“洞壁艺术”/ 42

3.从“雨舞”走向“乐舞”/ 45

第二章 先秦艺术美学/ 52

一、先秦艺术实践的初成/ 52

1.青铜艺术及其审美蕴涵/ 52

2.先秦各门类艺术的发展/ 58

二、先秦艺术美学的本体论初构/ 63

1.艺术辩证法/ 63

2.艺术的人生/ 66

3.尽善尽美/ 70

4.阳刚与阴柔/ 72

5.物相杂,故曰文/ 78

6.“非乐”之谓/ 80

三、先秦乐舞美学/ 82

1.乐者,天地之和/ 82

2.“大音希声”与天籁、地籁、人籁/ 85

3.乐缘“情”与“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89

4.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 91

5.“乐以安德”与“致乐以治心”/ 93

6.“声歌各有宜”及其他/ 96

7.乐有适,心亦有适/ 98

8.雅俗共赏及“与民同乐”/ 100

四、先秦绘画美学/ 102

1.“绘事后素”与“善恶之状”/ 102

2.“解衣般礴”与“真画者”/ 104

3.画缋之事,杂五色/ 106

4.“画荚”与“素荚”及画鬼魅易、画犬马难/ 107

五、先秦建筑与工艺美学/ 109

1.文物昭德与以玉比德/ 109

2.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113

3.“盛水”说与巧拙论/ 114

4.“齐以静心”与“以天合天”/ 116

5.《离卦》与虚实相生论/ 117

6.雕琢的美与朴素的美/ 118

7.《考工记》:工艺美的四要素/ 121

8.《考工记》:人体工程学的滥觞/ 123

9.《考工记》:色彩与形制/ 124

10.《考工记》:“梓人为筍虡”的启示/ 125

第三章 汉魏艺术美学/ 129

一、文化的新生与艺术美学的自醒/ 129

1.精神解放与彩色人生/ 129

2.玄学景观下的艺术美学/ 131

3.仙气十足的艺术人生/ 137

4.佛光流照的审美生态/ 143

二、人格与艺术/ 149

1.自主人格向艺术美学的渗透/ 149

2.以任放为达/ 153

3.人物品藻对艺术审美的影响/ 155

三、汉魏艺术美学的本体界定/ 158

1.从“质文两备”到“形质次之”/ 159

2.艺术鉴赏诸说/ 161

3.雄浑与自然/ 167

4.刘勰论“知音”/ 171

四、汉魏艺术实践的发展/ 173

1.乐府运动与汉魏民族乐舞的初步融会/ 173

2.书法作为“专门之学”的始盛/ 175

3.绘画艺术的全面繁荣/ 179

五、汉魏乐舞美学/ 181

1.汉代乐舞美学简说/ 182

2.阮籍《乐论》中的音乐美学见解/ 187

3.嵇康与“声无哀乐论”/ 190

六、汉魏书法美学/ 194

1.“任情恣性”与“书,心画也”/ 194

2.刚健与洒脱/ 197

3.“观其法象”与“因物构思”/ 201

4.意在笔先与心性法度/ 204

七、汉魏绘画美学/ 209

1.“鉴戒”与“畅神”/ 210

2.“君形”与“传神”/ 215

3.气韵生动/ 218

4.迁想妙得/ 222

5.澄怀味像/ 223

6.经营与骨法/ 225

第四章 隋唐五代艺术美学/ 229

一、中华艺术美学的重构/ 229

1.胡汉文化艺术的碰撞和交融/ 229

2.重振风骨的壮美理想/ 233

二、佛禅兴盛与隋唐五代艺术美学/ 239

1.佛、禅、儒的交融互渗/ 240

2.禅宗兴旺及其对中国艺术美学的影响/ 243

3.佛教与隋唐五代艺术/ 250

三、隋唐艺术实践的高度繁荣/ 255

1.多元共振的乐舞/ 255

2.辉煌鼎盛的书法/ 256

3.多彩多姿的绘/ 259

四、隋唐艺术美学本体论的繁荣/ 262

1.“心多妙”与“艺绝伦”/ 263

2.“审象于净心”与“清虚入神思”/ 265

3.“神遇”、“心悟”与“物我相忘”/ 268

4.艺术审美经验的全面表述/ 271

5.艺术审美趣味的多方求索/ 275

6.艺术本体论的其他方面/ 280

五、隋唐五代乐舞美学/ 283

1.儒家音乐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283

2.白居易与新乐府美学/ 286

3.悲悦在于人心/ 289

4.乐舞诗中的“尚悲”情结/ 292

六、隋唐五代书法美学/ 297

1.“达情”与“重神”/ 298

2.“尚法”与“无法”/ 303

3.同自然之妙有/ 306

4.“心和”与“书和”/ 309

5.“骨力”、“骨气”与“戈戟铦锐”之美/ 311

七、隋唐五代绘画美学/ 313

1.“神”、“骨”、“肉”及其他/ 313

2.“四格”与“五等”/ 315

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317

4.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320

5.度物象而取其真/ 325

6.“六要”与“二病”/ 326

7.山水画美学初识/ 330

8.书画同源与书画同法/ 332

第五章 宋元艺术美学/ 335

一、宋元艺术意境的老熟/ 335

1.词乐与戏曲音乐的兴起/ 336

2.帖学大行的宋元书法/ 336

3.飘逸雅致的宋元绘画/ 338

二、宋元艺术美学的本体论拓展/ 339

1.“外游”与“内游”/ 339

2.“难识”、“静观”与“妙悟”/ 342

3.短长肥瘠各有态/ 347

4.刚健含婀娜/ 349

5.从“书如其人”到艺术生态学的滥觞/ 349

6.“诗中有画”与“画中有诗”/ 351

三、宋元音乐美学/ 354

1.声中无字,字中有声/ 354

2.本之情性,稽之度数/ 357

3.淡则欲心平,和则躁心释/ 359

4.《唱论》与《中原音韵》的音乐美学/ 360

四、宋元书法美学/ 362

1.“以韵观之”与“书不病韵”/ 362

2.“通其意”与“书无法”/ 366

3.“至乐”·“适意”·“逍遥”/ 371

4.“取其为人”·“象其为人”·“见其为人”/ 374

五、宋元绘画美学/ 378

1.“逸格”与“自然”/ 379

2.“形理”与“形神”/ 384

3.“饱游饫看”与“身即山川而取之”/ 389

4.“不留于一物”与“神与万物交”/ 393

5.“以牛相观”与“动静二界中观”/ 394

6.“成竹在胸”与“身与竹化”/ 396

7.“以小观大”与“以大观小”/ 398

8.“高远”·“深远”·“平远”/ 400

第六章 明清艺术美学/ 403

一、明清艺术实践的灿烂完备/ 404

1.全面发展的各种音乐/ 404

2.由复古而创新的书法/ 405

3.以山水花鸟画为代表的绘画/ 406

4.由杂剧而传奇而“乱弹”的戏剧/ 408

5.星罗棋布的园林/ 409

二、明清艺术美学的本体论终结/ 410

1.“童心”与“至文”/ 410

2.“情至”与“文至”/ 412

3.阳刚之美的沉暮与重振/ 413

4.艺术审美范畴的全面总结/ 417

5.艺术主客体关系的深入探讨/ 425

6.关于艺术美感及艺术鉴赏的论说/ 429

三、明清音乐美学/ 434

1.李贽论“琴者心也”及其他/ 434

2.徐上瀛论音乐的意境、风格/ 437

3.李渔、徐大椿论歌舞的表演与欣赏/ 447

四、明清书法美学/ 449

1.从“妍媚”、“古淡”到“刚柔并济”/ 450

2.从“随意所如”到“得心应手”/ 455

3.从“书有神气”到“本领精熟”/ 457

4.从“书者心也”到“不以人废其书”/ 459

5.从“人气”到“书气”/ 463

6.从“虚实并见”到“计白当黑”/ 468

五、明清绘画美学/ 472

1.“一画”之法/ 472

2.“师古人”与“师造化”/ 475

3.“师心”·“师目”·“师华山”/ 478

4.“身”·“事”·“境”·“情”/ 478

5.“看真山真水”与“得山水之性情”/ 479

6.“意溢乎形”与“传神之难”/ 481

7.“虚实相生”与“画中之白”/ 482

8.“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487

9.法无定相,气概成章/ 489

10.画品:意境与风格/ 491

六、明清戏剧美学/ 493

1.因情成梦,因梦成戏/ 493

2.模写物情,体贴人理/ 496

3.有虚有实,随人拈取/ 498

4.“快人”与“动人”/ 500

5.“本色”·“通俗”·“滋味”/ 502

6.“化工”与“画工”/ 509

7.“设身处地”与“唱曲宜有曲情”/ 511

七、明清园林美学/ 514

1.“悦目”与“藏身”/ 515

2.“天然”与“人工”/ 519

3.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526

4.虚实相生与置景方法种种/ 527

5.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熳/ 531

6.“以小观大”与“触情俱是”/ 535

相关链接/ 539

本书涉及的主要美学家简介/ 539

主要参考书目/ 552

后记/ 5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