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现代货币金融学
现代货币金融学

现代货币金融学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祖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4931144
  • 页数:373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对货币与货币体系,利率体系,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与经济体系,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的论述,完整地介绍了现代货币金融学的组成部分及各自承担的任务,是一本具有创新意义的货币金融学教材。
《现代货币金融学》目录

第1章 货币 1

1.1货币的本质 1

1.1.1货币的起源 1

1.1.2货币的本质 5

1.1.3货币形态 7

1.2货币的职能 11

1.2.1价值尺度 11

1.2.2流通手段 13

1.2.3贮藏手段 13

1.2.5界货币 15

1.2.4支付手段 15

1.3货币制度 16

1.3.1货币制度的形成 16

1.3.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6

1.3.3货币制度的演变 18

1.3.4我国的货币制度 22

第2章 信用 24

2.1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24

2.1.1信用的定义 24

2.1.2信用的产生 24

2.1.4信用与金融 25

2.1.3信用的发展 25

2.2高利贷信用 26

2.2.1高利贷信用的特点 26

2.2.2高利贷信用的作用 27

2.2.3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的斗争 28

2.2.4中国的高利贷信用 28

2.3现代信用的基础 29

2.3.1各个经济行为主体盈余和赤字的存在 29

2.3.2所有制的不同 30

2.4.1商业信用 31

2.4信用的形式 31

2.4.2银行信用 34

2.4.3国家信用 35

2.4.4消费信用 36

2.5融资方式与融资体制 38

2.5.1融资方式与融资过程 38

2.5.2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 38

2.5.3两种融资方式效能的比较 39

2.5.4直接金融体制与间接金融体制 40

3.1利息和利率 43

3.1.1利息 43

第3章 利率 43

3.1.2利率 44

3.1.3现值和终值 46

3.1.4到期收益率 48

3.2利率的决定 49

3.2.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49

3.2.2古典利率决定理论 50

3.2.3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51

3.2.4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52

3.2.5影响利率的其他因素 52

3.3.2利率风险结构 53

3.3利率结构 53

3.3.1利率结构概念、种类 53

3.3.3利率的期限结构 54

3.4利率在经济中的功能与作用 57

3.4.1利率的一般功能与作用 57

3.4.2利率作用的条件 59

第4章 金融机构体系 61

4.1金融机构体系概述 61

4.1.1金融机构 61

4.1.2金融机构体系 61

4.1.3金融体系的作用 62

4.2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结构 63

4.2.1中央银行 63

4.2.2存款机构 63

4.2.3投资性金融中介机构 65

4.2.4合约性储蓄机构 66

4.2.5政策性金融机构 67

4.3金融机构发展的趋势 68

4.3.1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 68

4.3.2金融机构之间的并购浪潮 71

4.4.1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 78

4.4我国的金融体系 78

4.4.21979年以来金融体制的改革 80

4.4.3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概述 82

第5章 中央银行 92

5.1中央银行概述 92

5.1.1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92

5.1.2我国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95

5.1.3中央银行的类型 97

5.1.4中央银行的机构设置 99

5.2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101

5.2.1中央银行的性质及特征 101

5.2.2中央银行的职能 102

5.2.3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 105

5.3中央银行的业务 105

5.3.1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105

5.3.2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106

5.3.3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108

5.3.4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 109

5.3.5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原则 110

第6章 商业银行 112

6.1商业银行概述 112

6.1.1银行业的起源 112

6.1.2现代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113

6.1.3商业银行的性质 114

6.1.4商业银行的职能 114

6.2商业银行的类型和组织 115

6.2.1商业银行的类型 115

6.2.2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 117

6.3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118

6.3.1银行自有资本 119

6.3.2存款 119

6.3.3其他负债 121

6.4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121

6.4.2贴现 122

6.4.1现金资产 122

6.4.3贷款 123

6.4.4证券投资 126

6.5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127

6.5.1中间业务 127

6.5.2表外业务 131

6.6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133

6.6.1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133

6.6.2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 134

6.6.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方法 136

7.1.1金融市场的定义 139

7.1.2金融市场的功能 139

第7章 金融市场 139

7.1金融市场概述 139

7.1.3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140

7.1.4资本有效市场理论 144

7.2货币市场 150

7.2.1货币市场的概念和范围 150

7.2.2货币市场的特点 150

7.2.3货币市场的主要类型 151

7.3.1证券市场的参与者 152

7.3证券市场 152

7.3.2证券发行市场 153

7.3.3证券交易市场 155

7.3.4证券市场的管理 156

7.4期货市场 157

7.4.1期货交易的产生和发展 157

7.4.2期货交易方式 158

7.4.3套期保值 159

7.4.4金融期货简介 160

7.5.1期权及其种类 161

7.5期权市场 161

7.5.2期权交易的用途 162

7.5.3期权的定价 163

第8章 金融资产的组合与选择 165

8.1不确定性 165

8.1.1确定性、不对称信息、风险 165

8.1.2风险偏好 166

8.1.3保险、资本市场与风险分散 167

8.2.2马柯维茨有效集 168

8.2.3最优资产组合的选择 168

8.2.1资产选择原则 168

8.2资产组合与分散化 168

8.2.4含无风险资产的资产组合选择 170

8.2.5资产组合理论的一个应用 171

8.3资产定价理论 172

8.3.1资产定价模型 172

8.3.2套利定价理论 176

8.3.3资产需求理论 177

8.4融资结构与资本结构 180

8.4.1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180

8.4.2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181

8.4.3资本结构的选择 183

第9章 金融创新 186

9.1金融创新概述 186

9.1.1什么叫金融创新 186

9.1.2金融创新的内容 186

9.1.3金融创新的原因 187

9.1.4金融创新的影响 189

9.2资产证券化 190

9.2.1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190

9.2.2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和发展 190

9.2.3资产证券化的运作 191

9.2.4资产证券化的意义和作用 193

9.3.1金融工程的涵义 194

9.3金融工程 194

9.3.2金融工程学的形成 195

9.3.3金融工程学的研究范围 196

9.3.4金融工程的运作步骤 196

9.3.5金融工程的学科特点 197

9.4险投资和二板市场 197

9.4.1风险投资 197

9.4.2二板市场 199

10.1金融抑制 202

10.1.1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02

第10章 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 202

10.1.2金融抑制 203

10.2金融深化 204

10.2.1金融深化论 204

10.2.2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改革 205

10.2.3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经验教训 205

10.3中国的金融改革 206

10.3.1中国经济改革前金融体制的特点 206

10.3.21979年以后的中国金融改革 207

10.3.3待解决的问题 210

11.1.1货币需求的概念 212

11.1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212

第11章 货币需求 212

11.1.2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213

11.2古典货币数量论 214

11.2.1现金交易方程式 214

11.2.2现金余额方程式 215

11.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216

11.3.1交易的动机 216

11.3.2投机的动机 217

11.4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219

11.4.1交易动机的再认识 219

11.4.2货币需求的其他因素 222

11.4.3平方根公式 223

11.4.4投机动机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225

11.5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230

11.5.1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230

11.5.2弗里德曼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233

11.5.3弗里德曼的名义收入决定理论 233

11.5.4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论的政策涵义 236

第12章 货币供给 238

12.1银行体系与货币供给量 238

12.2.1货币供给M1的模型 240

12.2货币供给模型 240

12.2.2货币M2的供给模型 243

12.3基础货币供给及其决定 244

12.3.1基础货币的定义 244

12.3.2基础货币的决定 245

12.3.3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 248

12.4货币乘数及其决定 248

12.4.1通货比率k 249

12.4.2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率t 249

12.4.3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占活期存款的比率e 250

13.1IS—LM—FE模型的一些假设 251

13.1.1市场的分类 251

12.4.4活期存款准备金比率rd和定期存款准备金比率rt 251

第13章 联结金融与经济体系的IS—LM—FE模型 251

13.1.2IS—LM—FE模型的构造步骤 252

13.2IS曲线 252

13.2.1储蓄、投资和总需求的关系 252

13.2.2国民储蓄的决定因素 253

13.2.3国民投资的决定因素 254

13.2.4构建IS曲线 254

13.2.5开放经济的IS曲线 256

13.2.6IS曲线的移动 257

13.3产出决定:充分就业曲线FE 258

13.3.1FE曲线的含义 258

13.3.2FE曲线移动的因素 259

13.4LM曲线 259

13.4.1资产市场均衡及其简化 259

13.4.2构建LM曲线 260

13.4.3LM曲线的移动 262

13.5金融和经济体系的同时均衡:IS—LM—FE模型 264

13.5.1IS—LM—FE中的静态均衡点 264

13.5.2IS—LM—FE中的比较静态均衡 264

13.5.3恢复均衡:价格水平的调整与实际余额效应 266

13.5.4货币中性 268

第14章 总需求和总供给 269

14.1总需求曲线 269

14.1.1总需求曲线的含义 269

14.1.2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271

14.2短期总供给曲线 272

14.2.1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272

14.2.2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272

14.3长期总供给曲线 276

14.3.1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276

14.3.2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277

14.4.1短期均衡 278

14.4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 278

14.4.2长期均衡与货币中性 279

14.4.3实际经济周期论 280

第15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281

15.1通货膨胀概述 281

15.1.1通货膨胀的定义 281

15.1.2通货膨胀的类型 282

15.1.3通货膨胀的衡量 283

15.2.1方国家通货膨胀成因理论 284

15.2通货膨胀的成因 284

15.2.2我国理论界关于通货膨胀成因的讨论 288

15.3通货膨胀的效应 291

15.3.1收入分配效应 291

15.3.2财富分配效应 292

15.3.3强制储蓄效应 293

15.3.4资源配置效应 293

15.3.5通货膨胀与经济成长(产出效应) 294

15.3.6恶性通货膨胀将导致社会与经济危机 295

15.4.1宏观紧缩政策 297

15.4通货膨胀的治理 297

15.4.2物价与所得政策 298

15.4.3收入指数化政策 299

15.4.4反通货膨胀的其他对策 300

15.4.5中国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301

15.5通货紧缩 302

15.5.1通货紧缩的定义 302

15.5.2通货紧缩的效应 303

15.5.3通货紧缩在中国的出现 304

15.5.4通货紧缩的治理 305

16.1.1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309

第16章 国际货币与国际金融 309

16.1国际货币体系 309

16.1.2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沿革 310

16.2外汇与汇率 314

16.2.1外汇 314

16.2.2汇率 316

16.2.3汇率决定的基础 318

16.2.4纸币本位下的汇率决定理论 318

16.3国际金融机构与国际资本流动 320

16.3.1国际金融机构 320

16.3.2国际资本流动 323

16.4.1国际收支概念的形成及发展 325

16.4国际收支 325

16.4.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326

16.4.3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 327

16.4.4国际收支调节的手段 329

16.4.4.1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329

16.4.4.2国际收支的调节手段 329

第17章 金融监管 332

17.1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332

17.1.1金融风险要求金融监管 332

17.1.2金融监管的目标 333

17.1.3金融监管的原则 334

17.2金融监管的内容和方法 335

17.2.1金融监管的内容 335

17.2.2金融监管的方法 338

17.3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340

17.3.1《巴塞尔协议》 341

17.3.2《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342

第18章 货币政策 344

18.1货币政策目标 344

18.1.1货币政策 344

18.1.2货币政策目标 344

18.1.4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 345

18.1.3货币政策目标的建立 345

18.1.5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的关系 347

18.1.6中国对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349

18.2货币政策工具 350

18.2.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350

18.2.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353

18.2.3直接信用管制工具 354

18.2.4间接信用指导工具 355

18.2.5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356

18.3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358

18.3.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358

18.3.2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360

18.4货币政策效果 363

18.4.1货币政策效果的衡量 363

18.4.2货币政策效果的干扰因素 364

18.4.3扩张性政策效果与紧缩性政策效果的比较 366

18.4.4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366

18.4.5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 367

18.5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货币政策 368

18.5.1国内均衡与国外均衡 368

18.5.2国际收支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370

18.5.3汇率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37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