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宗教哲学
宗教哲学

宗教哲学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单纯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0439342
  • 页数:50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高屋建瓴之势,全面介绍了宗教哲学的定义、历程,论述了宗教中的上帝观、神正论等问题。
《宗教哲学》目录
标签:宗教 哲学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宗教的基本含义 1

1 什么是宗教 1

2 以神为中心的描述 3

3 以信仰者的体验或经验作为宗教本质的描述 4

4 以社会功能对宗教本质的描述 5

5 中国学者对宗教的定义 7

第二节 什么是哲学 10

第三节 宗教与哲学的关系 18

第四节 宗教哲学 23

1 宗教哲学的定义 23

2 宗教哲学中基本的宗教问题 24

3 宗教哲学中的宗教立场 25

4 宗教哲学中的哲学立场 26

第二章 宗教哲学的历程 29

第一节 康德之前的宗教研究 29

1 希腊古典哲学时代 30

2 中世纪神学时代 33

3 文艺复兴时代 34

4 自然神论时代 35

第二节 康德的宗教哲学 36

1 康德的认识论 37

2 康德的宗教哲学 40

第三节 施莱尔马赫的宗教哲学 42

第四节 黑格尔的宗教哲学 46

1 对基督教的批判 47

2 黑格尔的宗教哲学 49

2.1 针对康德观点的思考 49

2.2 针对启示神学的思考 51

2.3 针对施莱尔马赫观点的思考 52

第五节 克尔凯郭尔与存在主义的转向 54

1 存在主义的方法:对着黑格尔 55

2 宗教哲学:存在者的情感即信仰中的真理 58

第六节 蒂利希的宗教哲学 61

1 对上帝或神的概念的反思 62

2 神迹与宗教深层体验 65

3 宗教信仰的定义 67

第三章 宗教形上学:人格神论与非人格神论的终极实在 70

总论:人格性与非人格性本体 70

第一节 有神论的上帝观 71

1 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神 72

1.1 梵天 72

1.2 毗湿奴 73

1.3 克里希那 73

1.4 湿婆 73

1.5 阿特曼 74

2 亚伯拉罕信仰系统中的上帝 75

2.1 犹太教的上帝耶和华 75

2.2 基督教位格的天父上帝 79

2.3 伊斯兰教的人格神真主安拉 84

第二节 对人格神的宗教实在的评论 91

第三节 非人格神论的“终极实在”的神圣观念 101

1 非人格神总论 101

2 佛教传统中非人格性实在:涅槃、空、真如 104

3 印度教中的梵,作为非人格神的终极实在 109

4 儒教或宗法式儒教中的非人格神实在:天或天命 111

第四节 对非人格神的终极实在的评论 119

第四章 关于上帝或“终极实在”的论证 128

第一节 论证上帝存在的实质 128

1 上帝或终极实在论证的历史背景 128

2 论证的方法 130

第二节 本体论的论证 131

1 安瑟伦大主教的论证 131

2 当代神学家普兰汀戈的论证 136

3 吠檀多不二论关于终极实在“梵”的本体论论证 138

第三节 宇宙论的论证 139

1 “凯拉姆式”的论证 140

2 阿奎那的“五种证明” 142

3 “偶然性”的宇宙生成论论证 148

4 罗素与科普尔斯顿的争论 152

第四节 目的论或设计论的证明 155

第五节 康德对宇宙生成论或目的论的反应 159

第六节 道德论的论证 160

第七节 神秘体验型的论证 166

第五章 神正论 171

第一节 恶的存在与怀疑上帝或“终极实在”的理由 171

第二节 奥古斯丁的神正论 173

第三节 爱任纽类型的神正论 181

1 希腊教父哲学中爱任纽的神正论 181

2 当代基督教神学家希克的神正论 183

第四节 过程神正论 187

第五节 印度宗教中的吠陀神正论 193

第六节 中国佛教的神正论 198

第六章 宗教经验或体验与信仰 203

第一节 宗教经验 203

1 宗教经验的例子 203

2 宗教经验中的客体 206

3 宗教经验的神秘性:合一与交感 208

第二节 詹姆士对宗教经验神秘性的解释 212

第三节 奥托对宗教经验的分析:作为客体的神圣者 218

第四节 马丁·布伯的宗教经验论:我与你的存在关系 225

第五节 室利·拉达克里希南:梵是直觉的智慧 232

第七章 宗教语言 236

第一节 宗教语言的基本情况 236

第二节 宗教语言中的基本术语 242

1 因果关系(causation)与隐喻(metaphor) 242

2 类比(analogy)与否定陈述(negation) 247

第三节 迈蒙尼德的宗教语言观 251

第四节 托马斯·阿奎那的宗教语言观 255

第五节 逻辑实证主义对宗教语言的批判 258

1 维特根斯坦的宗教语言观:刚性原则 259

2 艾耶尔的宗教语言观:柔性原则 263

第六节 反对逻辑实证主义的观点 265

第七节 证伪主义对宗教语言的批判 267

第八节 蒂利希关于宗教象征符号的解释 272

第九节 保尔·利科关于隐喻的解释 275

第八章 命运与不朽 280

第一节 宗教与命运 280

第二节 二希传统中的命运观 282

1 古希腊人的命运观 282

2 古希伯来人的命运观 284

3 基督教的命运观 285

第三节 罗素:命运观的现代哲学诠释 291

第四节 拉曼:犹太教命运观的现代思考 295

第五节 希克:基督教命运观的现代思考 302

第六节 佛教的命运观 308

第九章 宗教伦理与社会伦理 316

第一节 宗教与伦理的关系 316

1 尚有争议的问题 316

2 伦理学的特征 318

第二节 伦理与宗教有无逻辑联系? 326

第三节 宗教伦理与世俗伦理 335

第四节 神学观念中的宗教伦理 340

1 自然本性 340

2 理性 342

3 神启 343

第五节 IO:理想观察者理论 345

第六节 环保主义与宗教伦理 348

第十章 宗教信仰的价值 353

第一节 帕斯卡的赌博 354

第二节 威廉·詹姆士选择理论 358

第三节 维特根斯坦信仰主义 363

第四节 蒂利希论宗教信仰的价值 371

1 终极关怀 371

2 终极关怀的发生与形成 377

3 怎样理解终极关怀的表达方式 381

第五节 印度教或佛教传统中的宗教价值 387

1 印度教与佛教的信仰特征 387

2 佛:佛教的价值核心 390

3 八正道:佛教终极价值的实现方法 393

第十一章 宗教传统中的排外主义与包容主义 396

总论:排外主义与包容主义 396

第一节 排外主义或宗派主义 397

第二节 宗教包容主义 403

第三节 宗教多元主义 409

第四节 林德贝克的“文化—语言学模式” 416

第十二章 宗教的未来 425

总论:问题与方法 425

第一节 宗教与世俗化 427

第二节 费尔巴哈对宗教未来的解释 433

第三节 未来艺术化的宗教 438

第四节 库比特对宗教未来的思考 441

第五节 默多克对未来宗教的看法 446

1 《天使时代》 447

2 《学会善良》 449

第六节 邓尼斯·波特对未来宗教的思考 452

第七节 中国学者论宗教的未来 459

1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 460

2 陈独秀:以科学代宗教 465

3 梁漱溟:以道德代宗教 472

4 冯友兰:以哲学代宗教 479

重要人名索引 488

重要名词索引 490

主要参考文献 492

后记 5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