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日)大谷实著;黎宏译(同志社大学法学部)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364382X
- 页数:411 页
第一编刑法的基础 1
第一章刑法和刑法学 1
一、刑法的意义 1
(一)刑法的概念 1
(二)刑法的分类 1
目录 1
(三)刑法的规范 2
(一)规制机能 3
(二)维持社会秩序机能 3
二、刑法的社会机能 3
三、刑法和社会伦理规范 5
(一)社会伦理和刑法的关系 5
(二)刑法的社会伦理机能 6
四、刑法学 7
(一)刑法解释学 7
(二)基础刑法学 8
(三)刑事法学 8
第二章近代刑法学的历史 9
第一节启蒙时期的刑法理论 9
一、近代初期的刑法 9
(一)贝卡利亚 10
二、启蒙思想和刑法理论 10
(二)费尔巴哈 11
(三)边沁 11
三、启蒙思想和刑事立法 12
(一)法国 12
(二)德国 12
(三)英国 12
第二节近代刑法学的展开 13
一、报应刑论 13
(一)从康德到黑格尔 13
(二)宾丁 14
(二)近代学派(新派) 15
二、古典学派和近代学派 15
(一)古典学派(旧派) 15
三、学派之争及其终结 17
(一)毕尔克迈耶和李斯特 17
(二)学派对立的终结 18
四、20世纪的刑事立法 19
(一)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止 19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21
第三节我国的历史展开 21
一、到旧刑法为止 21
(二)到战争结束为止 22
二、旧刑法、现行刑法 22
(一)旧刑法的制定 22
三、战后 23
(一)《部分修改刑法的法律》 23
(二)学派之争的动向 24
(三)战后的修改刑法工作 25
第三章刑法理论 27
第一节犯罪理论 27
一、犯罪论的基础 27
(一)决定论和非决定论 27
(四)社会伦理主义和法益保护主义 28
(三)现实主义和徵表主义 28
(二)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 28
二、犯罪的本质 29
(一)相对的意志自由论 29
(二)修正的法益保护主义 30
第二节刑罚理论 31
一、有关刑罚理念的对立 31
二、刑罚的本质 32
(一)目的刑主义和报应原理 32
(二)综合主义 32
(一)报复机能 33
(三)二元主义 33
三、刑罚的机能 33
(二)一般预防机能 34
(三)特别预防机能 35
(四)各个机能之间的关系 35
四、刑罚的种类 36
(一)刑罚的分类 36
(二)现行法上的刑罚 37
(二)沿革 38
(一)意义 38
一、意义和沿革 38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 38
第四章刑法的渊源和解释 38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 40
(一)理论根据 40
(二)法律根据 41
(三)派生原则 42
第二节刑法的渊源 42
一、法律原则 42
(一)意义 42
(二)政令和罚则 43
(四)习惯、条理、判例 44
(三)条例和罚则 44
二、刑罚法规内容妥当的原则(实体的正当程序原则) 45
(一)意义 45
(二)明确性原则 46
(三)刑罚法规内容妥当 47
(四)禁止绝对不确定刑 48
第三节刑法解释 48
一、禁止类推解释 48
(一)类推解释的意义 48
(二)刑罚法规解释的界限 49
二、类推解释的许可 50
第五章刑法的适用范围 51
第一节刑法的时间适用范围 51
一、时间适用范围的意义 51
(一)刑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 51
(二)生效时间 52
二、犯罪后法律变更刑罚的场合 52
(一)第6条的宗旨 52
(二)法律变更刑罚 53
(一)意义 55
三、限时法 55
(三)行为时法、裁判时法 55
(二)限时法的理论 56
第二节刑法的空间适用范围 57
一、概说 57
(一)意义 57
(二)基本原则 57
二、空间适用范围 58
(一)属地原则 58
(二)属人原则 59
(四)世界原则 60
(三)保护原则 60
二、外国判决的效力 61
四、犯人的引渡 61
第三节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62
一、意义 62
二、适用上的例外 62
(一)国内法上的例外 62
(二)国际法上的例外 63
第四节 刑法对事的适用范围 63
(二)刑法上的犯罪 65
一、犯罪的意义 65
(一)犯罪的实质意义 65
第一节犯罪的概念 65
第一章犯罪论 65
第二编犯 罪 65
二、犯罪的成立条件 66
(一)意义 66
(二)行为 66
(三)构成要件符合性 66
(四)违法性 67
(5)责任 67
(三)排除、减轻责任事由 68
(二)排除违法性事由 68
(一)意义 68
三、排除犯罪性的事由 68
四、犯罪的本质 69
(一)学说 69
(二)犯罪的本质 69
第二节犯罪论的体系 70
一、犯罪论体系的意义 70
二、犯罪要素的体系化 71
(一)三分说还是四分说 71
(二)形式性和实质性 72
(三)违法性判断和责任判断 72
(二)构成要件和形式性 73
(一)实质的犯罪论 73
三、形式的犯罪论和实质的犯罪论 73
第三节行为 74
一、概说 74
二、有关行为的各种学说 75
(一)自然行为论 75
(二)目的行为论 75
(三)人格行为论 76
(四)社会行为论 76
三、刑法中的行为 77
(一)受意思支配 77
(二)外部态度 78
一、构成要件的意义 80
(一)意义 80
第二章构成要件 80
第一节构成要件的概念 80
(二)构成要件的内容 81
(三)构成要件和违法性、责任的关系 82
二、构成要件的机能 83
(一)理论机能 83
(二)社会机能 84
三、构成要件的种类 85
(一)基本的构成要件、修正的构成要件 85
(四)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理论 86
(三)消极的构成要件 86
(二)封闭的构成要件、开放的构成要件 86
第二节构成要件要素 87
一、构成要件符合性和构成要件要素 87
(一)构成要件符合性 87
(二)构成要件要素 88
二、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88
(一)行为主体 88
(二)行为对象 92
(四)行为 93
(三)行为状况 93
(五)行为结果 94
(六)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96
三、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96
(一)意义 96
(二)一般的主观要素 97
(三)特殊的主观要素 98
四、构成要件要素的分类 99
(一)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和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99
(二)作为违法类型和责任类型的构成要件要素 100
(一)构成要件的确定 101
五、构成要件的解释 101
(二)开放的构成要件的场合 102
(三)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的场合 102
(四)修正的构成要件的场合 103
第三节构成要件符合性 103
第一款 实行行为的意义 103
一、构成要件符合性的意义 103
二、实行行为 104
(一)意义 104
(二)实行行为的形态 105
(一)作为犯和不作为犯 106
第二款不作为犯 106
一、概说 106
(二)不作为犯的理论 107
(三)不真正不作为犯的问题 108
(四)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实行行为 109
(五)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 110
(六)作为身份犯的不真正不作为犯 111
二、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成立要件 112
(一)具有法律上的作为义务 112
(二)违反作为义务(实行行为) 116
一、正犯和共犯 117
(一)直接正犯和间接正犯 117
第三款 间接正犯 117
(三)对具体案例的分析 117
(二)间接正犯和共犯 118
(三)正犯的意义 118
二、间接正犯的要件 118
(一)间接正犯的实行行为 118
(二)成立要件 119
三、间接正犯的成立范围 119
(一)利用身体活动 119
(二)利用他人的缺乏一定构成要件要素的行为 120
(四)亲手犯 122
(三)利用有故意的帮助行为 122
第四款故意 123
一、故意的概念 123
(一)意义 123
(二)故意的机能 123
二、故意的成立要件 125
(一)概说 125
(二)认识要素 125
(三)意志要素 128
三、未必的故意 129
(一)意义 129
(二)学说 129
(三)判例的见解 130
四、故意的种类 131
(一)确定故意和不确定故意 131
(二)事前故意和事后故意 131
(三)侵害故意和危险故意 131
(四)韦伯的概括故意 132
五、事实错误排除故意 132
(一)错误的意义 132
(二)事实错误的范围 133
(三)事实错误的形态 136
(四)事实错误的解决标准 137
(五)具体的事实错误(同一构成要件内的错误) 138
(六)抽象的事实错误(不同构成要件间的错误) 141
第五款过失 147
一、概说 147
(一)过失犯的意义 147
(二)传统过失论 148
(三)新过失论 148
二、过失的成立要件 149
(一)过失犯的构成要件的特征 149
(二)过失行为的客观方面——违反客观的注意义务 150
(三)过失行为的主观方面——违反主观的注意义务 152
(四)信赖原则 152
(一)一般过失和业务过失 154
三、过失的种类 154
(三)无认识的过失和有认识的过失 155
四、过失的竞合 155
(一)意义 155
(二)一个行为人的场合 155
(二)重大过失 155
(三)数个行为人的场合 156
五、结果加重犯 157
(一)意义 157
一、因果关系的意义和机能 158
(一)意义 158
第六款 因果关系 158
(二)要件 158
(二)因果关系的机能 159
二、因果关系的理论 160
(一)条件说 160
(二)原因说 161
(三)客观归属论 161
(四)相当因果关系说 162
(五)相当因果关系说的妥当性 162
(六)对折衷说的批判 163
(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164
三、因果关系的判断方法 164
(二)具有条件关系 165
(三)具有相当性 168
四、判例的态度 171
(一)采用条件说的判例 171
(一)采用相当因果关系说的判例 172
五、不作为的因果关系 173
(一)不作为和条件关系 173
(二)不作为的实行行为和因果关系 173
一、违法性的意义 175
(一)违法性和排除违法性事由 175
第一节排除违法性事由 175
第一款违法性的概念 175
第三章排除犯罪性事由 175
(二)违法性论 176
(三)放任行为 176
二、违法性的实质 176
(一)形式违法性和实质违法性 176
(二)法益侵害原则 177
(三)违法性的客观性 178
三、违法要素 179
(一)客观的违法要素 179
(二)主观的违法要素 180
(四)结果无价值论和行为无价值论 181
(三)人的违法要素 181
四、违法性的判断 183
(一)判断基准 183
(二)可罚的违法性理论 184
(三)可罚的违法性和判例 185
(四)可罚的违法性的判断方法 185
(一)意义和学说 186
(二)一般原理 186
一、排除违法性的意义 186
第二款排除违法性 186
二、排除违法性事由的种类 187
(一)正当行为和紧急行为 187
(二)排除可罚的违法性事由 187
第三款 正当行为 188
一、概说 188
(一)第35条的宗旨 188
(二)第35条的适用范围 188
二、法令行为 189
(一)意义和根据 189
(二)职务行为 189
(一)意义 190
三、劳动争议行为 190
(三)权利、义务行为 190
(四)基于政策的行为 190
(五)注意性规定的行为 190
(二)争议行为的正当性 191
(三)公务员、国营企业等的职员的争议行为 191
四、业务行为 192
五、其他正当行为 193
(一)意义 193
(二)被害人的同意 194
(三)具有社会相当性的行为 199
(一)意义 209
(二)正当化的根据 209
第四款 正当防卫 209
一、概说 209
二、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210
(一)紧迫不法的侵害 210
(二)保护自己或者他人的权利 213
(三)防卫行为的相当性 214
(四)正当防卫的意思 215
(五)防卫行为的社会相当性 218
(一)防卫过当的意义 219
三、防卫过当 219
(三)故意防卫过当和过失防卫过当 220
(二)质的过当和量的过当 220
(四)防卫过当的效果 221
四、假想防卫 221
(一)假想防卫的意义 221
(二)假想防卫过当 222
五、《盗犯防止法》中的特别规定 223
(一)紧急避险的意义 224
(二)根据 224
一、概说 224
第五款 紧急避险 224
二、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226
(一)现实危险 226
(二)避险行为的相当性 227
(三)避险意思 228
(四)避险行为的社会相当性 228
(五)业务上有特别义务的人 229
三、避险过当、假想避险 230
(一)避险过当 230
(二)假想避险 230
(三)假想避险过当 230
(二)责任原则 231
(一)责任和排除责任事由的关系 231
第二节排除责任事由 231
第一款责任的概念 231
一、责任的意义 231
二、责任的本质 233
(一)责任论的展开 233
(二)责任的内容 236
(三)客观的责任要素 237
(一)责任的主观性 237
四、责任判断 237
(二)主观的责任要素 237
(一)意义 237
三、责任要素 237
(二)责任类型和责任判断 238
(三)可罚的责任理论 239
(四)排除、减轻责任事由 239
第二款 责任能力 240
一、责任能力的意义 240
(一)责任能力的本质 240
(二)作为责任前提的责任能力 240
(二)心神丧失者、心神耗弱者 241
(一)概说 241
二、无责任能力、限定责任能力 241
(三)责任能力的存在时期 241
(三)刑事未成年人 246
三、原因自由行为 247
(一)意义 247
(二)学说 247
(三)学说的探讨 248
(四)适用范围 249
第三款 作为责任要素的故意和过失 252
一、故意 252
二、过失 253
(一)意义 254
(二)违法性意识 254
第四款 违法性意识的可能性 254
一、违法性意识的意义 254
二、有关违法性意识的学说 255
(一)违法性意识必要说 255
(二)自然犯、法定犯区别说 256
(三)违法性意识不要说 256
(四)违法性意识的可能性必要说 257
(五)责任说 257
(一)意义 258
三、违法性意识的可能性 258
(二)法律根据 259
四、违法性错误 260
(一)违法性错误和责任说 261
(二)判例 262
(三)违法性错误的形态 262
(四)事实错误和违法性错误的区别 264
(一)意义 266
(二)背景 266
一、期待可能性的意义 266
第五款 期待可能性 266
(三)期待可能性的体系地位 267
二、根据期待可能性而排除、减轻责任的事由 268
(一)法规上的事由 268
(二)解释上的事由 268
三、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 269
(一)学说的对立 269
(二)行为人标准说的妥当性 269
四、期待可能性的错误 270
(一)三个类型 271
一、犯罪实行的阶段类型 271
第一款概说 271
第四章构成要件的修正形式 271
第一节未遂犯 271
(二)预备罪、阴谋罪 272
(三)未遂犯 273
(四)既遂犯 273
二、预备罪、阴谋罪以及未遂犯的处罚根据 273
(一)学说 273
一、概说 274
(一)未遂犯的意义 274
第二款未遂犯 274
(二)处罚根据 274
(二)未遂犯的种类 275
二、未遂犯的成立条件 275
(一)着手实行 275
(二)未发生构成要件的结果 279
(三)是否成立未遂犯具有争议的场合 279
三、对未遂犯的处罚 280
第三款 不能犯 280
一、不能犯的意义和种类 280
(一)意义 280
(一)有关区别标准的学说 281
二、不能犯和未遂犯的界限 281
(二)种类 281
(二)学说的探讨 283
(三)未遂犯和不能犯的区别 284
(四)判例的态度 284
(五)具体情况的分析 285
第四款 中止犯 288
一、概说 288
(一)意义和减免刑罚的根据 288
(二)减免刑罚的根据 289
(一)中止的任意性 290
二、中止犯的成立条件 290
(二)防止结果 292
三、预备罪、阴谋罪的中止 294
(一)意义 294
(二)刑罚上的处理 295
四、对中止犯的处罚 295
第二节共犯 296
第一款共犯和正犯 296
一、共犯的意义和种类 296
(一)共犯的意义 296
(二)必要共犯 296
(三)同时犯 297
二、正犯和共犯的区别 298
(一)有关区别的学说 298
(二)正犯和共犯的区别 299
三、共犯的处罚根据 300
(一)学说 300
(二)共犯的处罚根据 300
四、共犯的本质 301
(一)犯罪共同说、行为共同说 301
(二)共犯从属性说、共犯独立性说 302
(二)从属性的有无(实行从属性) 304
(一)意义 304
五、共犯的从属性 304
(三)从属性的程度(要素从属性) 305
第二款 共同正犯 307
一、概说 307
(一)共同正犯的意义 307
()“都是正犯”的根据 308
二、实行共同正犯的成立条件 308
(一)共同实行的意思 308
(二)实行行为共同的事实 309
(三)是否成立实行共同正犯具有争议的场合 311
(一)背景 319
三、共谋共同正犯 319
(二)共谋共同正犯的根据 321
(三)共谋共同正犯的成立条件 323
四、处分 324
第三款教唆犯 324
一、教唆犯的成立条件 324
(一)教唆他人 324
(二)被教唆人实施了犯罪 328
二、教唆犯的各种类型 328
(一)间接教唆 328
(四)独立教唆犯 329
三、处分 329
(二)再间接教唆 329
(三)对帮助犯的教唆 329
第四款帮助犯 330
一、帮助犯的成立条件 330
(一)帮助正犯 330
(二)被帮助人实施了犯罪 332
二、帮助犯和共同正犯、教唆犯的区别 333
(一)帮助犯和共同正犯的区别 333
(二)再间接帮助犯 334
(一)间接帮助犯 334
(三)教唆犯的帮助犯 334
(二)帮助犯和教唆犯的区别 334
三、帮助犯的各种类型 334
四、处分 335
第五款共犯和身份 335
一、概说 335
(一)身份和身份犯 335
(二)第65条的宗旨 337
二、真正身份犯和共犯 339
(一)学说 339
(一)第65条第2款的宗旨 340
(二)第65条第1款的宗旨 340
三、不真正身份犯和共犯 340
(二)有身份的人对没有身份的人加功的场合 342
第六款共犯的相关问题 342
一、不作为和共犯 342
(一)概说 342
(二)对不作为犯的共犯………………………………………(343 )(三)不作为的共犯 343
二、共犯的错误 344
(一)概说 344
(二)同一共犯形式之内的错误 344
(四)间接正犯和共犯之间的错误 347
(三)不同共犯形式之间的错误 347
三、共犯和未遂 348
(一)共犯的障碍未遂 348
(二)共犯的中止犯 348
(三)共犯关系的脱离 349
四、共犯的竞合、罪数 353
(一)共犯的竞合 353
(二)共犯的罪数 353
(二)决定罪数的标准 354
(一)罪数论的意义 354
一、概说 354
第一节犯罪的个数 354
第五章罪数 354
二、本来一罪 356
(一)单纯一罪 356
(二)包括一罪 357
第二节科刑一罪 361
一、概说 361
二、观念竞合 362
(一)意义 362
(二)要件 362
三、牵连犯 365
(一)意义 365
(三)处分 365
(二)要件 366
(三)处分 367
四、有关科刑一罪的诸问题 367
(一)共犯和罪数 367
(二)不作为犯的罪数 368
(三)“插销”现象 368
(一)意义 369
一、意义、要件 369
第三节 并合罪 369
(二)要件 370
二、处分 370
(一)并合罪处分的形式 370
(二)同时审理并合罪的时候 371
(三)已经裁判和尚未裁判(余罪)的犯罪并存的时候 371
(四)有的罪被大赦的时候 372
三、单纯数罪 372
二、刑罚权 373
一、刑罚的本质和机能 373
(一)刑罚权的意义 373
第一节刑罚和刑罚权 373
第一章刑罚的体系 373
第三编刑罚和保安处分 373
(二)客观的处罚条件 374
(三)现实的法律关系 374
第二节刑罚的种类 375
一、概说 375
二、死刑 375
(一)死刑的意义 375
(二)死刑存废论 376
(三)死刑的未来 377
(一)自由刑的意义和种类 378
三、自由刑 378
(二)自由刑的机能 379
四、财产刑 379
(一)概说 379
(二)罚金、罚款 379
(三)没收、追征 380
第二章刑罚的适用 382
第一节 法定刑及其加减 382
一、法定刑与其轻重 382
(一)意义 382
(二)法定刑的轻重 382
(一)累犯的意义 383
三、累犯、惯犯 383
(二)裁判上的刑罚加重、减轻事由 383
二、法定刑的加重、减轻 383
(一)法律上的刑法加重、减轻事由 383
(二)累犯加重的条件 384
(三)处分 384
(四)惯犯 384
四、自首、坦白、自白 385
(一)自首 385
(二)坦白 385
(三)自白 385
五、酌量减轻 385
(三)小数的切除 386
(四)酌量减轻的方法 386
六、加减规定 386
(二)具有数个罪名的场合 386
(一)法律上的减轻方法 386
(五)加减的顺序 387
第二节 刑罚的裁量、宣告、免除 387
一、量刑 387
(一)法定刑、处断刑、宣告刑 387
(二)量刑标准 388
(三)量刑资料 389
(二)刑罚的宣告和免除 390
(一)宣告刑 390
二、刑罚的宣告、免除 390
第三章刑罚的执行和缓期执行 392
第一节刑罚的执行 392
一、概说 392
二、死刑的执行 392
三、自由刑的执行 393
四、财产刑的执行 393
二、宣判缓期执行的条件 394
(一)首次缓期执行的条件 394
一、刑罚缓期执行的意义 394
第二节刑罚的缓期执行 394
(二)再次缓期执行 395
(三)缓期执行的期间 395
(四)附保护观察的缓期执行 395
三、缓期执行的撤消 395
(一)必要撤消 395
(二)裁量撤消 396
(三)撤消缓期执行的程序 396
四、缓期执行的效力 396
(一)缓期执行的效果 396
(二)缓期执行期间经过的效力 396
(一)假出狱的条件 397
二、假出狱 397
第三节假释 397
一、假释的意义 397
(二)假出狱的撤消 398
(三)撤消假出狱的程序 398
(四)残余刑期经过后的效力 398
三、假出场 398
三、恩赦 399
(二)种类、程序 399
(一)意义 399
二、犯人死亡、法人消灭 399
一、刑罚权的消灭事由 399
第四章刑罚的消灭 399
(三)效力 400
四、时效 400
(一)意义 400
(二)公诉时效 401
(三)行刑时效 401
五、刑罚的消灭 402
(一)意义 402
(二)要件、效果 402
一、保安处分的意义和沿革 404
(一)意义 404
第五章保安处分 404
(二)沿革 405
二、保安处分的基础 406
(一)反复犯罪的危险性 406
(二)保安处分的法定 406
三、保安处分和刑罚的关系 407
(一)并科原则 407
(二)替代原则 407
(三)改造紧急保护 408
(二)保护观察 408
(一)辅导处分 408
四、现行法上的保安处分 408
(三)择一原则 408
(四)对精神病人的强制入院 409
(五)对团体的规制处分 409
五、我国的保安处分问题 409
(一)刑法修改和保安处分 409
(二)创设制度的视角 410
六、保护处分 411
(一)保护处分的法律性质 411
(二)保护处分的对象 411
(三)程序 411
-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配套辅导用书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练习题集 第5版》李元起主编 2018
- 《刑法归责原理的规范化展开》陈璇著 2019
- 《21世纪公安高等教育系列教材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 法学本科 第2版》孟昭阳,高文英主编 2017
- 《文艺方法总论 上》戴叔清编著 1931
- 《法学教育研究 第26卷》黄琳佳责任编辑;(中国)杨宗科 2019
- 《中国法学四十年》张守文主编 2019
- 《法学基础理论与案例教程》何士青编著 2019
- 《海峡两岸法学研究 第9辑》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 2019
- 《传统康复方法学 本科康复 配增值 第3版》陈立典编 2018
- 《刑法论丛 2019年 第2卷 总第58卷》高铭暄学术顾问;赵秉志主编;阴建峰副主编;苏明月,彭新林,张磊专业编辑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法律与教育研究》汪祥欣著 2003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国商事法律制度》赵旭东主编 2019
- 《西单大杂院-北京老舍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小说作品集》北京老舍文学院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