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的重量及面积观念
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的重量及面积观念

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的重量及面积观念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奥)陶在朴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5837974
  • 页数:2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详细介绍一门在欧美新起的显学,以及日益普及的计算方法,而且讨论了MFA(物质流核算)、EF(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的重量及面积观念》目录

0.1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1

第1章GDP所驱动的环境压力及资源效率革命/ 1

0前言/ 1

1.1压力—状态—反应模型/ 2

0.2如何省时/ 3

图1.1压力—状态—反应模型/ 3

图1.2驱动—压力—状态—冲击模型/ 4

1.2怎样使指标说话——四倍数革命/ 5

Box、图、表目录 6

Box1.1Factor4(四倍数)/ 6

表1.2全球未来消费估计/ 7

表1.1世界人口预测/ 7

表1.3芬兰人口及固体废弃物(1960~1999年)/ 8

Box1.2IPAT公式在芬兰的应用/ 8

图1.3固体废弃物年变化率/ 9

图1.4人口、富裕度及技术年变化率/ 9

1.3十倍数与中国的X倍数革命/ 10

表1.4中国资源效率的X倍数革命/ 11

图1.5中国资源效率的X倍数革命/ 12

Box1.3库兹涅茨曲线———骆驼穿针/ 12

图1.6EKC曲线检验/ 13

图1.7可持续发展隧道/ 14

2.1社会代谢论/ 16

第2章社会代谢理论与工业生态/ 16

图2.1社会代谢论概念/ 17

图2.2生物与生态学结合的代谢论/ 17

图2.3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结合的代谢论/ 18

图2.4社会—自然的相互作用/ 18

图2.5自然地理形成的MFA概念/ 19

图2.6由代谢论到MFA的具体分析/ 20

2.2物质吞吐量决定代谢规模/ 20

图2.7自然生态系统/ 21

图2.8工业与自然生态结合/ 22

图2.9狩猎、农业和工业社会的不同代谢规模/ 24

2.3有关代谢论的基本结论/ 25

Box2.1小村庄的物资代谢/ 26

图2.10工业化国家每人每年直接物资投入(DMI)/ 26

表2.2SangSaeng村能源消费/ 27

表2.1Trinket岛2000年直接物资投入(DMI)/ 27

图2.11农业社会的物质代谢比较/ 28

Box2.2生态包袱——3吨重的金戒指/ 29

3.1回顾/ 31

第3章物质流核算方法/ 31

3.2MFA的计算通则/ 32

图3.1人类圈与自然的代谢关系/ 32

图3.2流入流出的守恒/ 33

表3.1中国铁矿石隐藏流匡算(1999年)/ 36

图3.4物质流核算所涉及的境内外关系/ 38

图3.3非直接流的计算/ 38

图3.5含平衡项在内的物质平衡图——奥地利(1996年)/ 39

3.3物质流核算的系统边界及物质平衡总表/ 40

图3.6物质流概貌/ 41

图3.7进出口与物流均衡/ 42

表3.21990年德国物质存量变动/ 43

表3.3物质平衡概略总表/ 43

3.4物质投入分类粗项/ 45

表3.4每头牲畜的呼吸系数/ 45

3.5物质排放分类粗项/ 47

3.6存量物资分类/ 49

3.7欧盟推广的物资平衡表账户/ 50

3.8实物投入产出简表/ 55

表3.5PIOT-矿物材料分表/ 57

3.9物质流核算所产生的基本指标以及与GDP的关系/ 58

表3.6欧盟推广的物质流指标体系/ 60

4.1欧盟的物质总需求TMR/ 62

第4章欧盟的物质流指标/ 62

图4.11980~1997年欧盟15国人均年TMR(吨)/ 63

图4.2欧盟15国商品物质流与人口、GDP的关系(1980~1997年)/ 64

4.2TMR的国别比较/ 65

图4.3欧盟TMR的主要物质群/ 65

图4.4欧盟人均TMR与国际对比/ 66

图4.5欧盟TMR主成分国际比较/ 67

物质成分/ 67

4.3TMR组成中的国内物质及国外 67

图4.6欧盟国内开采量及相关成分比较/ 68

图4.7TMR国外组成主要物质群/ 70

4.4直接物质投入/ 70

图4.8DMI指标的主要物质群/ 71

表4.1欧盟成员国人均DMI水平及其趋势/ 72

图4.9欧盟成员国人均DMI比较/ 72

4.5资源生产力/ 73

表4.2欧盟成员国资源生产力比较(GDP/DMI,欧元/公斤)/ 74

图4.10欧盟整体与美国、日本的资源生产力比较/ 75

4.6国内总排出/ 76

图4.11欧盟GDP/TMR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76

图4.12欧盟国内总排出量(1990~1996年)/ 77

图4.13(A、B)欧盟人口、GDP与隐藏性物质排放等指标的关系/ 78

表4.3欧盟成员国人口平均TDO比较(1990~1996年)/ 79

图4.14人均TDO的国际化较/ 79

4.7国内生产过程排出/ 80

图4.15人均DPO的国际比较/ 81

表4.4欧盟各国人均DPO(1990~1996年)/ 81

图4.16CO2占DPO比例的国际比较/ 82

图4.18SO2排放量比较/ 83

图4.17人均CO2排放量比较/ 83

4.8国内物质消费/ 84

图4.19欧盟15国的DMC(1980~1997年)/ 84

表4.5欧盟成员国人均DMC、GDP/DMC、DMC/DMI/ 85

4.9实物贸易平衡/ 86

图4.20欧盟的实物贸易平衡(1980~1997年)/ 86

表4.6欧盟成员国的实物贸易平衡(1980~1997年)/ 87

4.10物质平衡/ 88

表4.7欧盟人均PTB及其进出口量(1997年)/ 88

图4.211996年欧盟15国物质平衡图/ 89

表4.8欧盟整体与德国的物质平衡比较表(1996年)/ 90

4.11物质净存量增加/ 91

表4.9各国物质净存量增加比较(1990~1996年)/ 92

图4.22各国累计人均净存量增加值(1990~1996年)/ 92

Box4.120年前的呐喊今天已有回响/ 93

第5章家庭经济的物质代谢及其平衡/ 95

5.1模式及计算方法/ 95

图5.1家庭物质代谢的系统关系/ 96

图5.2物质流入流出家庭的流程/ 96

图5.3代谢模型/ 97

5.2奥地利家庭的物质流核算/ 98

图5.41997年奥地利家庭物质平衡/ 98

表5.1奥地利家庭物质总投入(1997年)/ 99

表5.2家庭用水分类(1997年)/ 99

表5.4奥地利家庭的水、氧之外的其他物质投入表(1997年)/ 100

表5.3氧气投入量/ 100

表5.6奥地利家庭废气排放量/ 101

表5.5奥地利家庭物质排放(1997年)/ 101

表5.7奥地利家庭CO2排放的分类含量(1997年)/ 101

表5.9奥地利家庭物质存量净增加(1997年)/ 102

表5.8奥地利家庭垃圾排放(1998年)/ 102

5.3比较与结论/ 103

表5.10圣加仑市、荷兰与奥地利家庭用水比较/ 103

表5.11圣加仑市与奥地利家庭用能源比较/ 104

表5.13奥地利各类家庭的人口比例/ 105

表5.12奥地利家庭规模变化/ 105

附录奥地利家庭物质投入与排出表/ 106

第6章物质减量与无重量经济/ 109

Box6.1推动经济发展的三种历史机制/ 109

表6.1国家规模与物质吞吐量关系/ 110

6.1国富与国重/ 110

Box6.2停止对地球的剥皮/ 113

图6.18项指标组成的雷达图/ 114

6.2物质减量与可持续发展/ 115

图6.2欧美四国物质密度下降曲线(1975~1994年)/ 116

图6.3欧美四国物质使用绝对量上升曲线(1975~1994年)/ 117

图6.4物质减量图解/ 119

图6.5物质减量的反弹效应/ 120

图6.6物质减量的效应分解/ 121

图6.7福利与物质投入的图解/ 124

Box6.3弱可持续性与强可持续性/ 125

图6.8福利生产力与可持续发展/ 125

Box6.4生态现代化/ 127

6.3中国如何实现物质减量/ 129

表6.2中国长期发展的基本资料(1980~1999年)/ 129

图6.9中国能源消耗的密度效益及增长效应/ 130

图6.11中国能源密度减量(19902000年)/ 132

图6.10中国能源密度减量(1980~1990年)/ 132

图6.12产品的物质投入与效用/ 133

6.4减量途径与无重量经济/ 133

表6.3减量措施的不同效果/ 135

图6.13不同类型产品的环境负荷分布/ 135

图6.14汽车生命周期与环境负荷/ 136

Box6.5便坑好还是抽水马桶好/ 139

Box6.6“穷与富”与“穷追富”谁之过/ 140

7.1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144

第7章环境承载力与环境空间/ 144

表7.1世界人口及其增长趋势/ 146

图7.1地球承载人口的估计(按发布时间排列)/ 146

表7.2人口与环境问题的认识过程/ 147

7.2石油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147

图7.2世界石油的历史与预测/ 148

图7.3世界新发现油田每5年增加量/ 149

图7.4世界石油产量及预测/ 150

Box7.1工业文明的结束及石油后时代/ 150

图7.5人均石油产量/ 151

图7.6人均能源生产量的年变化率/ 152

7.3环境空间/ 153

图7.7环境空间示意图/ 154

图7.8铝消费量/ 155

图7.9欧洲基本资源的超负荷情况/ 155

表7.3欧洲基本资源的环境空间/ 156

图7.10欧美国家CO2排放量生态负债/ 157

图7.11环境空间与南北两个世界/ 158

图7.12过载与崩溃/ 158

Box7.2过载与崩溃的动态模型/ 158

图7.13油井与石油资源的因果关系/ 159

图7.14石油资源耗竭模型/ 159

图7.15油井及石油资源模拟结果/ 160

第8章生态足迹/ 161

8.1生态足迹的基本原理/ 161

表8.1地球上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土地和海洋/ 162

图8.1生态足迹所包括的六项面积/ 163

表8.2不同土地的不同产量(虚拟)/ 164

表8.3不同土地的等量因子(虚拟)/ 165

表8.4土地等量因子估算值/ 165

表8.5全球生态足迹(1999年)/ 166

图8.2全球生态足迹与地球总生态生产力/ 167

Box8.1能地比/ 167

图8.3生态足迹的土地分类/ 168

8.2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综合法/ 169

表8.6生态足迹表/ 170

表8.7中国的生态足迹(上,1996年)/ 181

表8.7中国的生态足迹(下,2001年)/ 182

表8.8世界部分国家生态足迹及生态赤字(1999年)/ 183

Box8.2地球需要六大洲/ 183

表8.9生态足迹与生活品质对比/ 186

8.3生态足迹计算方法——成分法/ 186

表8.10利物浦生态足迹的主要成分/ 187

图8.4生态足迹成分法分类/ 187

表8.11英国小轿车的生态足迹/ 189

表8.12英国交通的生态足迹/ 191

表8.13英国垃圾堆放的生态足迹/ 192

表8.14洗衣机的生态足迹/ 193

Box8.3大学的生态足迹/ 195

图8.5悉尼技术大学校园/ 196

图8.6悉尼技术大学生态足迹构成/ 197

表8.15悉尼技术大学校园/ 197

表8.16大学与国家层级的生态足迹比较/ 198

8.4城市生态足迹——以伦敦为例/ 199

表8.17伦敦生态足迹成分结构(2000年)/ 200

表8.18直接能源消耗的伦敦人足迹/ 200

表8.19物料及垃圾的伦敦人足迹/ 201

表8.20伦敦人食物细项的生态足迹/ 203

表8.21伦敦人运输的生态足迹/ 204

表8.22伦敦人用水的生态足迹/ 204

图8.7伦敦与英国其他城市的足迹比较/ 205

Box8.4生态足迹指标的争论/ 205

参考书目及进一步读物/ 20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