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三苏传
三苏传

三苏传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洪柏昭著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36126220
  • 页数:510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关氏族谱下一篇:丘吉尔 上下
《三苏传》目录
标签:

第一章 家居读书,蓄锐待发 12

第一节 少年苏洵的读书应举 12

一 苏序教子 12

二 “少独不喜学” 16

三 首遭挫折 23

四 再次铩羽 28

五 对科举考试进行反思 35

六 爱女八娘之死 37

第二节 苏轼兄弟早年的读书生活 39

一 闭户读书 39

二 游乐和结婚 44

三 父子际遇张方平和雷简夫 46

第二章 父子兄弟,名满京师 50

第一节 苏洵又一次来到汴京 50

一 重到汴京的目的 50

二 历访朝廷政要 54

三 作《辨奸论》 60

四 《权书》、《衡书》和《几策》的内容 64

第二节 苏轼兄弟的中举和北宋文风的转变 70

第三节 苏洵父子奔丧归蜀 75

一 苏洵对程氏的悲悼 75

二 苏洵不赴诏命 77

三 《上皇帝书》 80

第四节 举家出蜀 83

一 南行唱和 83

二 苏洵出任小官 88

三 苏轼、苏辙再显峥嵘 91

第五节 苏轼在凤翔 98

一 岐梁唱和 98

二 为人民做了几件好事 105

三 与陈希亮、章惇的交往 107

四 回京师判登闻鼓院 110

第六节 苏洵之死 112

一 苏洵晚年的生活 112

二 苏洵的散文创作 114

第三章 熙宁变法,宦海浮沉 123

第一节 兄弟重返京城,政局已生变化 123

一 宋神宗起用王安石 123

二 苏辙不附和新法条例 125

三 变法与反变法的斗争 129

四 二苏与王安石不能合作是历史的不幸 131

五 《上神宗皇帝书》 138

第二节 苏轼通判杭州 140

一 苏辙、苏轼先后离开京城 140

二 赴杭路上 141

三 湖山佳胜,诗作清新 144

四 “龚黄满朝人更苦” 151

五 歌筵酒席,词佐清欢 156

第三节 到密州做太守 160

一 旅枕梦残 160

二 关于蝗灾和“手实法” 161

三 “不思量,自难忘” 163

四 祷雨常山 165

五 “老夫聊发少年狂” 166

六 “超然不累于物” 169

七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71

第四节 徐州抗洪 173

一 离密赴徐,兄弟同游 173

二 紧张的抗洪斗争 179

三 农村词和工业诗 182

四 “苏门学士”和诗僧道潜 184

第五节 “乌台诗案” 188

一 曝书忆文同 188

二 “拉一太守如驱犬鸡” 192

三 罗织和营救 194

第四章 黄州风月,赤壁波涛 201

第一节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201

第二节 “惊起却回头” 203

第三节 苏辙到筠州赴任 205

第四节 忧患意识,悲凉心态 209

第五节 临皋亭下,水光接天 213

第六节 东坡居士 215

第七节 赤壁唤起的哲理与诗思 222

第八节 洗涤凡念,随缘自适 225

第九节 学术和文艺创作的丰收 230

第十节 苏轼和王安石的金陵之会 233

第十一节苏辙的筠州岁月 244

第五章 元祐起复,宦海再泛 250

第一节 “不合时宜”的苏轼 250

第二节 兄弟配合,共襄朝政 252

一 苏辙上章论事 252

二 “洛蜀党争” 259

三 苏轼继续得罪一些大臣 265

第三节 元祐前期在汴京的文化活动 269

一 “西园夜饮鸣笳” 269

二 题画诗的大丰收 275

第四节 苏辙使辽 284

第五节 苏辙在御史中丞任上 288

第六节 “江山故国,所至如归” 290

一 重返杭州 290

二 修浚西湖 292

三 浙西赈灾 294

四 守杭逸事 296

第七节 被贾易揪住不放 300

第八节 追踪“醉翁”余韵 303

第九节 扬州太守 308

第十节 在汴京的最后日子 311

一 再一次陷入党争中 311

二 暴风雨来临的前夜 316

三 元祐后期在汴京的文化活动 321

四 苏辙被逐出朝 323

第十一 节走马迁途类转蓬 325

第六章 远谪岭南,兄弟同命 332

第一节 南迁路上 332

第二节 惠州岁月 336

一 从合江楼到嘉祐寺 336

二 太守詹范的照拂 339

三 一笑泯恩仇 342

四 为人民多做好事 343

五 方外来访 347

六 “高情已逐晓云空” 350

七 白鹤新居,春睡难成 355

第三节 苏辙再谪筠州 360

第四节 行惠儋间 364

第五节 儋、雷两州二逐客 370

第六节 为提高海南文化尽力 378

第七节 苏辙在循州 383

第七章 日暮情怀,苍凉岁月 390

第一节 汴京风雨的影响 390

第二节 苏轼渡海北归 392

第三节 旷世文星殒落 398

第四节 苏辙的暮年岁月 406

一 卜居颍滨 406

二 迁居汝南 410

三 复归颍昌 411

第八章 文备众体,百世之师 417

第一节 苏轼的文艺观点 417

一 文道并重的本体论 418

二 “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424

三 “行云流水”式的自由表现 426

四 “技道两进” 428

五 “胸有成竹” 429

六 “身与竹化” 431

七 “得之于象外” 432

八 “刚健含婀娜” 436

九 “短长肥瘠各有态” 439

第二节 苏轼的散文创作 439

一 “气盛意新”的论说文 440

二 “随物赋形”的杂记文 446

三 短小精致的题跋文 457

四 性灵流露的书牍文 464

五 骈散兼备的赋体文 469

第三节 苏轼的诗词创作 474

一 苏轼的诗 474

二 苏轼的词 479

第九章 汪洋澹泊,自是大家 485

第一节 苏辙的文学观 485

第二节 苏辙的散文 488

一 苏辙散文概况 488

二 论说文 490

三 记叙文 494

四 赋体文 501

馀韵“三苏”的文化意义 504

后记 50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