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中国种植养殖技术百科全书  第1卷
中国种植养殖技术百科全书  第1卷

中国种植养殖技术百科全书 第1卷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善香主编
  • 出 版 社:海口:南方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06097848
  • 页数:833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水蛭养殖技术下一篇:大家畜的骨折
《中国种植养殖技术百科全书 第1卷》目录

总目 1

·第一卷作物· 1

第一篇 水稻 1

中国种植养殖技术百科全书 1

第一节 我国水稻生产的现状 4

一、产量水平 4

二、生产特点 4

第二节 水稻生产致富途径 4

一、扩大水稻种植面积,通过面积挖潜 4

二、选用水稻良种,通过换种挖潜 4

三、采用先进栽培技术,通过技术挖潜 4

四、优化稻米品质,在品质上挖潜 4

一、掌握水稻引种规律 5

四、要进行提纯复壮 5

三、要进行检疫与检验 5

二、首先少量引进,进行试验 5

第二章 水稻种子生产技术 5

六、进行水稻深加工转化,在加工转化上挖潜 5

五、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在投入上挖潜 5

第一节 水稻引种技术 5

第二节 水稻品种鉴别技术 6

一、水稻品种类型 6

二、水稻栽培品种的特征特性 6

三、水稻品种鉴别方法 6

二、检验 7

三、签发合格证 7

一、取样 7

第三节 水稻种子质量检验技术 7

第三章 水稻育秧技术 8

第一节 水稻催芽技术 8

一、稻种浸种催芽前的处理 8

二、早稻催芽法 8

三、晚稻“日浸夜露”催芽法 8

四、杂交水稻种子浸种催芽法 8

二、苗床准备 9

三、苗床制作 9

一、品种(组合)选择 9

四、苗床调酸 9

第二节 水稻地膜覆盖育秧技术 9

三、加强管理 9

二、科学盖膜 9

一、秧田准备 9

第三节 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 9

五、播种育苗 10

六、苗床管理 10

七、大田管理 10

第四章 水稻轻简丰产栽培新技术 11

第一节 水稻控蘖增粒栽培技术 11

一、秧田期管理 11

二、大田分蘖期管理 11

三、大田孕穗成熟期管理 11

一、播种前的准备 12

二、适时播种 12

第二节 水稻软盘旱育抛秧栽培技术 12

三、秧田管理 13

四、抛植技术 13

五、抛植后的大田管理 14

六、育秧盘的收藏与保管 14

第三节 杂交稻“双两大”栽培技术 14

一、培育健壮小苗 14

二、培育寄秧 15

三、原蔸移栽 15

四、大田管理 15

第四节 水稻少耕分厢撒播栽培技术 15

一、整田分厢 15

二、均匀撒播 15

三、田间管理 15

第五节 水稻“倒种春”栽培技术 15

三、水分灌溉 16

四、合理施肥 16

二、合理密植 16

第七节 再生稻栽培技术 16

一、选用适宜品种(组合) 16

一、选择搭配适宜的品种 16

一、开沟起垄 16

第六节 水稻起垄栽培技术 16

四、加强田间管理 16

三、合理密植 16

二、适时播种移栽 16

二、种好头季稻 17

三、管好再生稻 17

第八节 水稻旱种及混作稻栽培技术 17

一、水稻旱作及混作栽培意义 17

二、水稻旱种栽培技术要点 17

三、混作稻栽培技术要点 18

第九节 水稻化学调控技术 18

一、多效唑施用技术 18

四、“结构型”施肥法 19

三、平稳促进施肥法 19

五、“前轻、中重、后补”施肥法 19

六、应用叶龄模式施肥法 19

第一节 水稻高产施肥技术 19

二、前稳攻中施肥法 19

一、前重、中空、后补施肥法 19

第五章 水稻高产肥水管理技术 19

二、“九二○”(赤霉素GA)施用技术 19

第二节 水稻高产水分管理 20

一、按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灌溉技术 20

二、按水稻叶龄期灌溉技术 21

第六章 水稻障碍诊断与防治 22

第一节 烂秧 22

一、烂种 22

二、烂芽 22

三、死苗 22

三、泡土僵苗 23

二、冷害僵苗 23

四、缺素僵苗 23

第二节 僵苗 23

四、综合防治措施 23

一、中毒僵苗 23

第三节 水稻异常生育 24

一、贪青疯长 24

二、早衰 24

三、早穗或迟穗 25

四、死秆倒伏 25

第四节 水稻自然灾害 25

一、洪涝灾害 25

二、夏秋干旱 25

三、倒春寒 26

四、寒露风 26

五、盐(碱)害 26

第一节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 27

第七章 水稻植物保护技术 27

二、肥害 27

一、稻瘟病 27

七、烟害 27

一、药害 27

第五节 田间管理不当引起的水稻障碍 27

六、酸害 27

二、稻纹枯病 28

三、白叶枯及细菌性条斑病 28

四、螟虫的防治方法 28

五、稻飞虱的防治方法 28

六、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方法 29

七、水稻病虫害综合治理 29

第二节 水稻化学除草及灭鼠技术 29

一、稻田化学除草技术 29

二、稻谷贮藏保管 30

一、大米的贮藏保管 30

二、稻田鼠害防治 30

第八章 水稻的贮藏 30

三、湿谷贮藏 31

四、稻谷种子贮藏保管 31

五、大米食品贮藏 31

第一节 冬小麦的播种技术 33

二、冬小麦的播种技术措施 33

一、影响种子萌发出苗的因素 33

四、药剂除草(1 33

第一章 概述 33

第二篇 小麦 33

第二章 冬小麦栽培技术 33

第二节 冬前及越冬期的麦田管理 35

一、生育特点 35

二、主要措施 35

三、特殊情况的处理 35

第三节 返青起身期麦田管理 37

一、肥水效应 37

二、主要田间管理措施 37

第四节 拔节期的麦田管理 38

一、肥水效应 38

二、主要施肥技术措施 38

一、提高播种质量 39

第五节 孕穗抽穗期的麦田管理 39

第七节 杂交小麦栽培技术 39

第六节 麦田后期管理与收获 39

二、科学施肥,化学除草 40

三、综合防治赤霉病 40

第八节 两种高产栽培技术 40

一、常规栽培技术 40

二、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40

一、春小麦的播种技术 41

第二节 春小麦栽培技术 41

四、土壤条件 41

三、营养条件 41

二、温度条件 41

一、土壤水分 41

第一节 春小麦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41

第三章 春小麦栽培技术 41

二、麦田苗期管理 45

第一节 小麦病害 46

一、小麦锈病 46

第四章 小麦病虫害及其防治 46

二、小麦赤霉病 48

三、小麦白粉病 48

四、小麦全蚀病 49

五、小麦黑穗病 49

六、小麦根腐病 50

七、小麦线虫病 50

第二节 小麦虫害 51

一、地下害虫 51

二、粘虫 52

三、麦蚜 53

四、小麦吸浆虫 53

第五章 小麦的贮藏 55

一、皮色和粒质 55

二、出粉率 55

三、容重和千粒重 55

四、蛋白质含量 55

五、灰分 55

六、面筋 55

第一节 小麦的品质指标 55

第二节 小麦的贮藏 56

一、小麦的贮藏方法 56

二、贮藏期间霉、虫、鼠害的防治 57

第三篇 大麦 59

第一章 概述 59

一、营养品质特征 59

二、大麦的主要分布 59

一、大麦的阶段发育 60

第二章 大麦的生长发育 60

二、麦苗的形态发育 61

一、大麦种质资源与利用 65

第三章 大麦育种 65

二、大麦品种改良 66

三、主要育种方法 66

四、介绍几种大麦新品种 68

第四章 大麦栽培技术 70

一、大麦的水肥特性及其水肥管理 70

三、合理选用良种 71

四、播种 71

二、主要耕作制度 71

五、种植技术 73

六、大麦免耕栽培 75

七、收获与贮藏 76

第五章 大麦病虫草害防治 77

一、大麦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77

二大麦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80

三、大麦草害及其防治 82

三、工业原料用 86

第四篇 玉米 86

一、苗期 86

第一节 玉米的生育阶段 86

第二章 玉米的生物学特征 86

第一章 概述 86

二、饲用 86

一、食用 86

第二节 玉米的综合利用 86

第一节 我国玉米的生产概况 86

二、穗期 87

三、花粒期 87

第二节 玉米生长与环境条件 87

一、光照 87

二、温度 87

三、水分 88

一、播前准备 89

第三章 高产栽培技术 89

第一节 播种 89

三、播种技术 90

二、种子选择与准备 90

四、播种量 91

五、播后管理 91

第二节 玉米的光合作用与合理密植 91

一、玉米的光合作用 91

二、合理密植及其具体作法 91

一、玉米的需肥规律 92

第三节 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92

二、玉米的施肥技术 93

第四节 需水特点与灌溉技术 94

一、玉米的需水特点 94

二、灌溉技术 94

第五节 田间管理 95

一、幼苗期 95

二、孕穗期 95

二、去雄 96

一、叶面施肥 96

三、花粒期 96

第六节 叶面施肥与去雄 96

四、收获与贮藏 96

第七节 玉米间套种技术 97

一、选择组合 97

二、选择播期 98

三、安排行向 98

四、调节密度 98

第八节 玉米覆膜栽培 98

一、地膜覆盖栽培的效应 98

二、技术要点 99

一、常用高产品种 100

第二节 部分玉米品种介绍 100

三、按植株叶片性状 100

四、按用途 100

一、按籽粒形态 100

第一节 玉米品种的分类 100

第四章 玉米品种分类及品种介绍 100

二、按生育期 100

二、特异玉米品种 102

二、丝黑穗病 103

四、青枯病 103

三、玉米大、小斑病 103

一、黑粉病 103

第一节 玉米病害及防治 103

第五章 玉米的灾害及防治 103

第二节 玉米虫害及防治 104

一、粘虫 104

二、玉米螟 104

三、蚜虫 104

四、蝼蛄 104

二、空秆 105

一、秃顶和缺粒 105

第四节 玉米生理性病害及防治 105

一、主要杂草 105

第三节 玉米草害及防治 105

二、防治方法 105

三、倒伏 106

四、涝害 106

六、顶交种 107

一、选择隔离区 107

第二节 杂交玉米良种繁育技术 107

八、综合种 107

七、品种间杂交种 107

三、单交种 107

五、双交种 107

四、三交种 107

二、品种 107

一、自交系 107

第一节 杂交玉米的类型 107

第六章 杂交玉米的良种繁育 107

四、彻底去雄 108

二、规格播种 108

三、严格去杂 108

第七章 玉米秸的饲用 109

第一节 玉米青贮 109

一、青贮玉米的作用 109

二、青贮玉米的栽培 109

三、玉米青贮技术 109

第二节 玉米黄贮 110

一、建窑 110

二、玉米秸采收与加工 110

三、装窖 110

第五篇 大豆 112

第一章 概述 112

第二章 大豆的生物学特性 112

第一节 大豆的生长发育阶段 112

一、萌发期 112

第二节 大豆生长与环境 113

六、成熟期 113

一、大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3

四、开花期 113

五、结荚鼓粒期 113

三、花芽分化期 113

二、幼苗期 113

二、大豆对逆境因子的抗性 114

第三章 大豆的分类及品种简介 115

第一节 大豆的分类 115

一、野生种 115

二、半栽培种 115

三、栽培种 115

第二节 春作、夏作、多作大豆区品种 115

一、春作大豆区品种 115

二、夏作大豆区品种 117

三、南方多作大豆区品种 119

一、大豆品种的选用 120

第四章 大豆的栽培技术 120

第一节 选种技术 120

二、大豆的引种 121

三、良种繁殖 122

第二节 播种技术 122

一、土壤准备 122

二、种子准备 122

三、播种时期 123

四、播种方法 123

五、合理密植 123

一、大豆高产的土壤条件 124

二、整地技术 124

第三节 轮作技术 124

第四节 土壤改良技术 124

二、轮作方式 124

一、轮作的意义 124

第五节 施肥技术 125

一、大豆的需肥特点 125

一、大豆的需水特点 126

第六节 灌溉技术 126

二、施肥技术 126

二、灌溉技术 127

第七节 田间管理技术 127

一、生育前期的管理 127

二、生育中期的管理 128

三、生育后期的管理 128

四、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28

第八节 落花落荚瘪粒防止技术 128

一、大豆的落花落荚 128

二、大豆的瘪粒 129

第九节 收获与贮藏技术 129

一、收获时期 129

二、收获方法 129

三、脱粒、贮藏 129

第五章 病虫草害防治 129

三、荚期害虫 130

第一节 主要害虫及防治 130

二、成株期害虫 130

一、苗期害虫 130

第二节 主要病害及防治 131

一、大豆花叶病毒病 131

二、真菌性病害 131

三、细菌性病害 131

四、大豆孢囊线虫病 132

第三节 草害治理 132

一、田间杂草对大豆的为害 133

二、大豆田间杂草的预防 133

三、应用农业技术措施除草 133

四、南方栽培区 136

三、春、夏兼播区 136

二、春播晚熟区 136

一、春播早熟区 136

第一节 高粱简介 136

第一章 概述 136

第六篇 高粱 136

第二节 我国高粱产区的划分 136

第三节 高粱主要品种 137

第二章 高粱生长发育特性 137

第一节 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137

一、温度 137

五、土壤 138

一、营养生长期 138

第二节 生长发育过程 138

二、日照 138

四、养分 138

三、水分 138

二、幼穗分化期 139

三、子粒形成期 139

第二节 良种的选育方法 140

二、引种的方法 140

一、选择育种 140

第一节 新品种的引进 140

第三章 良种选育与繁殖 140

一、引种应注意的事项 140

二、杂交育种 142

三、杂交高粱选育 143

第三节 品种提纯复壮 144

一、品种退化的原因 144

二、普通品种的提纯复壮 145

第一节 轮作倒茬 146

一、轮作倒茬应注意几个方面 146

第四章 高粱栽培 146

三、杂交种亲本提纯复壮 146

二、轮作倒茬的方式 148

第二节 土壤培肥与耕作 148

一、高产土壤基本条件及培育 148

二、土壤耕作与蓄水保墒 148

第三节 合理施肥 150

一、施足基肥 150

二、用好种肥 151

三、适时追肥 152

第四节 播种质量 153

一、种子处理 153

二、播种技术 154

三、播后镇压 155

四、抗旱播种 155

第五节 合理密植 156

一、合理密植的原则 156

五、抗涝播种 156

二、种植方式 157

第五章 田间管理 157

第一节 苗期管理 157

一、查苗补苗 157

二、破除板结 157

三、间苗定苗 157

第二节 拔节—抽穗期管理 158

七、盐碱地苗期管理 158

五、防治地下害虫 158

六、蹲苗提苗 158

四、中耕除草 158

一、中耕培土 159

二、适时排灌 159

三、喷洒植物激素 160

四、注重追肥 160

第三节 结实期管理 161

一、叶面喷肥 161

二、排水灌溉 161

三、打叶 161

四、防治病虫害 161

五、适时收获 161

第二节 糖用高粱栽培 162

五、早管早促 162

四、合理密植 162

三、育苗移栽 162

一、选用早熟和中熟良种 162

第一节 夏播高粱栽培 162

第六章 高粱的特殊栽培 162

二、抢时早播 162

第三节 高粱再生栽培 163

一、头季栽培 163

二、再生栽培 163

五、加强田间管理 164

二、移栽技术 164

一、育苗方法 164

第五节 移栽高粱栽培 164

一、适当密植 164

四、适时浅播 164

三、整地保墒 164

二、选地增肥 164

第四节 分蘖高粱栽培 164

一、高粱黑穗病 165

第一节 主要病害防治 165

第七章 高粱病虫草害的防治 165

二、高粱炭疽病 166

三、高粱纹枯病 166

四、高粱紫斑病 167

五、高粱锈病 167

六、高粱细菌性条纹病 167

七、高粱煤纹病 168

第二节 主要虫害防治 168

一、蝼蛄 168

二、蛴螬 169

三、金针虫 169

四、小地老虎 170

五、大蟋蟀 170

六、高粱蚜虫 170

八、高粱长椿象 171

七、高粱芒蝇 171

九、玉米螟 172

十、粘虫 172

十一、棉铃虫 173

十二、粟小缘蝽象 173

十三、高粱条螟 174

十三、粟穗螟 175

十四、小穗虫 175

十五、蒙古灰象 175

十六、桃蚊螟 175

第三节 主要草害防除 176

一、深耕 176

二、旋耕 176

三、中耕 176

四、化学除草 176

第二节 中国油菜的分区 178

第一节 油菜简介 178

一、春油菜区 178

第一章 概述 178

第七篇 油菜 178

二、冬油菜区 179

第二章 油菜品种简介 181

一、白菜型油菜的主要品种 181

二、芥菜型油菜主要品种 182

三、甘蓝型油菜主要品种 183

一、育苗移栽的意义 184

第一节 育苗移栽与直播 184

第三章 油菜栽培技术 184

二、培育壮苗和壮苗的特征 185

三、育苗技术 185

四、整地和移栽 187

五、直播的栽培技术 188

第二节 本田栽培技术 189

一、油菜对肥料的要求与施肥 189

二、对水的要求与灌排水 191

三、合理密植 192

四、田间管理的其他措施 193

原书缺 220

一、清棵蹲苗 220

二、中耕培土 221

第六节 收获 221

一、适时收获 221

二、及时晒干 221

二、生育特点与高产结构 222

一、生产情况 222

第七节 麦套、夏播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222

三、小麦套种花生双高产配套技术 223

四、畦田麦夏直播花生双高产配套技术 224

第八节 秋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225

一、产量因素结构指标 225

二、高产栽培技术 225

一、常用微肥的种类 226

第二节 微肥的使用 226

二、果播覆膜的技术要求 226

一、果播覆膜的增产效果 226

第五章 新技术在花生栽培上的应用 226

第一节 果播覆膜栽培法 226

二、微肥使用技术 227

第三节 根瘤菌剂的使用 227

一、根瘤菌剂的概念 227

二、花生根瘤菌剂型及使用技术 228

第四节 生长调节剂的使用 228

一、赤霉素 228

二、三十烷醇 228

三、多效唑 228

第五节 化学除草剂的使用 229

一、主要杂草种类 229

二、除草剂的种类与用法 229

一、地膜覆盖增产原因与效果 230

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230

第六节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30

第六章 花生的病虫害防治 232

第一节 虫害防治 232

一、蚜虫 232

二、蛴螬 232

一、叶斑病 233

二、病毒病 233

第二节 病害防治 233

三、棉铃虫 233

三、锈病 234

四、焦斑病 234

五、褐纹斑病 234

第七章 花生的贮藏 235

一、适宜贮藏的环境条件 235

二、贮藏方法与管理 235

第九篇 向日葵芝麻 235

第二章 向日葵生长发育特性 237

一、生长发育阶段 237

第一章 向日葵概述 237

二、向日葵生育对环境的要求及其抗逆力 238

第三章 向日葵优质高产的综合配套技术 241

第一节 合理的耕作措施 241

一、合理轮作换(倒)茬 241

二、合理的土壤耕作 241

第二节 科学的栽培技术 242

一、适时的播种技术 242

二、科学的施肥技术 243

三、精细的田间管理 244

第三节 打杈和辅助授粉 244

一、打杈 244

二、辅助授粉 244

二、贮藏 245

第四章 向日葵的良种选育与杂种优势利用 245

第一节 向日葵的良种选育 245

第四节 收获与贮藏 245

一、适时收获 245

第二节 杂种优势的利用 246

第三节 主要良种介绍 246

一、白葵杂1号 246

二、辽嗑杂1号 246

三、辽葵杂1号 246

十、内葵杂2号 247

十四、汾葵杂4号 247

十三、辽葵杂3号 247

十二、白葵杂3号 247

十一、晋葵杂2号 247

六、汾葵杂3号 247

九、白葵2号 247

八、辽葵杂2号 247

七、龙葵杂1号 247

五、内葵杂1号 247

四、沈葵杂1号 247

十九、白葵3号 248

十八、三道眉 248

二十、派列多维克 248

十六、辽葵杂4号(食用型) 248

十五、G101 248

十七、长岭大喀 248

二、黑斑病 249

四、菌核病 249

三、褐斑病 249

五、霜霉病 249

一、叶斑病 249

第一节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249

第五章 向日葵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249

六、锈病 250

七、黄萎病 250

八、灰腐病 250

九、白粉病 250

第二节 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250

一、向日葵螟 250

二、黑绒金龟甲 250

七、草地螟 251

六、地老虎 251

八、桃蛀螟 251

三、蒙古灰象甲 251

五、潜叶蝇 251

四、拟地甲 251

第三节 草、鼠、鸟害及气象灾害 252

一、寄生性杂草(列当) 252

二、鼠害 252

三、鸟害 252

四、气象灾害 252

第六章 芝麻概述 253

第七章 芝麻的生长发育特性 253

一、种子发芽 253

二、根系生长 253

三、茎秆发育 253

六、种子充实 254

四、叶片扩展 254

五、开花结蒴 254

第八章 芝麻优质高产的综合配套技术措施 255

第一节 芝麻优质高产的综合配套技术 255

一、合理轮作倒(换)茬 255

二、适时整地早播 255

第二节 芝麻优质高产新技术的应用 258

一、夏芝麻主产区早播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58

二、芝麻双茎栽培新技术的应用 259

三、黑芝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60

四、芝麻间套种和带状轮作多熟制栽培技术的应用 260

五、芝麻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61

六、植物激素调控的应用技术 261

一、适时收割的时间 262

第二节 芝麻的贮藏 262

二、收割脱粒的方法 262

第九章 芝麻的收获与贮藏 262

第一节 芝麻的收获 262

第十章 芝麻品种简介 263

一、中芝10号 263

二、豫芝9号 263

三、中芝8号 263

四、豫芝10号 263

九、武宁黑选 264

十二、大肚芝麻 264

十一、辽芝一号 264

十、老红芝麻 264

六、协芝一号 264

八、熊芝一号 264

七、冀芝1、2、3号 264

五、襄芝2号 264

四、立枯病 265

二、芝麻青枯病 265

三、芝麻枯萎病 265

一、芝麻茎点枯病 265

第一节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265

第十一章 芝麻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265

五、芝麻疫霉病 266

六、真菌性角斑病 266

七、芝麻叶枯病 266

八、细菌性角斑病 266

九、芝麻病毒病 266

十、芝麻变叶病 266

第二节 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266

一、地老虎 266

二、蚜虫 267

三、蟋蟀 267

四、芝麻天蛾 267

五、甜菜夜蛾 267

二、黄河流域棉区 269

一、长江流域棉区 269

三、华北特早熟棉区 269

四、西北内陆棉区 269

第一节 我国棉花生产发展概况 269

第二节 我国不同棉区的特点和所选品种的要求 269

第一章 概述 269

第十篇 棉花 269

第二章 良种选用和繁育 270

第一节 棉花良种应具备的条件 270

一、丰产性 270

二、优质 270

三、抗病虫 270

四、综合要求 270

五、选育方向 270

第二节 棉花良种的提纯复壮 270

一、棉花良种混杂退化原因 270

二、防止和克服良种混杂、退化的方法 270

三、建立良种繁育供种体制 270

四、湘棉12号 271

五、新陆早1号(原69—1) 271

三、泗棉2号(原泗棉835) 271

六、中棉18号(原中642) 271

第三节 主要优良新品种简介 271

一、中棉12号(原381) 271

四、抓好良种提纯,搞好原种生产 271

二、豫棉4号(原郑4107) 271

第三章 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272

第一节 播前准备 272

一、种子准备 272

二、棉田准备 272

三、其他准备 272

第二节 播种保苗 272

一、直播保苗的基本要求 272

二、直播保苗的关键技术 272

第三节 合理密植 272

一、合理密植的种植密度 272

第四节 苗期田间管理 273

第五节 蕾期田间管理 273

二、合理密植的配置方式 273

第六节 花铃期田间管理 274

第七节 吐絮期田间管理 275

第八节 棉花育苗移栽技术 275

一、育苗技术 275

二、移栽技术 276

三、覆盖播种技术 277

二、地膜覆盖方式 277

一、播前准备 277

第九节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77

三、大田管理技术 277

四、田间管理要点 278

第四章 棉花的化学调控技术 278

第一节 棉花激素种类及作用 278

一、促进型种类及作用 278

二、抑制型种类及作用 278

四、“802” 279

三、壮苗素 279

五、“920” 279

三、催熟型种类及作用 279

二、乙烯利 279

一、缩节安(助壮素) 279

第二节 激素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79

第五章 病虫害防治技术 280

第一节 棉花病害及其防治 280

一、棉花苗期病害 280

二、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 280

三、棉花铃病 281

四、棉花病害综合防治 282

第二节 棉花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282

一、苗期害虫 282

二、蕾铃期害虫 283

二、分晒 284

一、分收 284

第一节 科学摘棉 284

第六章 科学收摘与加工贮藏 284

三、棉花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284

三、分存 285

第二节 加工与贮藏 285

第十一篇茶叶 287

第一章 概论 287

第一节 我国茶叶的品类简介 287

一、初加工茶(初制和精制) 287

二、再加工茶 288

三、深加工茶 288

第二节 我国茶叶的产销现状 288

一、产区概况 288

二、生产概况 288

第二节 茶树良种的选用 289

二、园地开垦 289

一、选用良种的注意事项 289

第一节 茶园规划与开垦 289

第二章 茶园建设 289

一、规划园地 289

二、茶树品种简介 290

第三节 茶树良种的繁殖技术 292

一、扦插繁殖 292

二、种子繁殖 293

二、种植规格确定 294

四、初期管理 294

三、茶苗移栽技术 294

第四节 茶树种植和初期管理 294

一、种前整地与施肥 294

三、茶树的工厂化育苗 294

第三章 茶园管理技术 295

第一节 茶园的耕作技术 295

一、茶园耕作 295

二、茶园施肥 295

二、茶园的杂草防治 296

一、茶园的水分管理技术 296

第二节 茶园水分管理与杂草防治 296

第四章 茶园的树体管理 297

第一节 茶树的合理修剪 297

一、茶树修剪的作用 297

二、茶园修剪技术 297

第二节 茶园病虫害防治 298

一、茶树主要害虫及其防治 298

二、茶树主要害虫及其防治 299

四、茶园害虫天敌的保护 300

三、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的综合防治 300

第五章 茶叶采摘与鲜叶管理 301

第一节 茶叶采摘的技术 301

第二节 机械采茶的技术 302

一、机采对茶园的要求 302

二、采茶、修剪机械类型与使用 302

一、杀青 303

第一节 绿茶制做工艺 303

第六章 绿茶初制 303

二、鲜叶的贮运与保鲜 303

一、鲜叶质量与分级 303

第三节 鲜叶管理 303

二、揉捻 304

三、干燥 305

第二节 名优绿茶的手机结合工艺 306

一、名优茶的制做方式 306

二、手机结合的优势 306

三、手机结合的工艺路线 306

第七章 红茶初制 307

第一节 工夫红茶制做 307

一、工夫红茶的品质特点 307

二、工夫红茶初制 307

第二节 红碎茶初制 308

一、萎凋 308

二、揉切 308

第二节 湖南黑茶初制技术 309

第一节 概述 309

一、鲜叶质量 309

四、干燥 309

第八章 黑茶初制 309

五、毛茶归堆 309

三、发酵 309

二、杀青 310

三、初揉 310

四、渥堆 310

五、复揉 310

六、干燥 310

第九章 茶叶精制 311

第一节 精制目的、原则及主要作业 311

一、精制目的 311

二、精制的基本作业 311

三、分路加工 312

四、拼配匀摊 312

六、精制程序 313

五、装箱刷唛 313

第二节 条形茶精制 314

一、工夫红茶精制 314

二、炒青绿茶精制 314

第三节 红碎茶精制 314

一、毛茶归堆付制 314

二、精制加工方法 314

第十二篇烤烟 317

第一章 烟草的类型 317

一、烤烟 317

二、晒烟 317

三、晾烟 317

四、白肋烟 317

五、香料烟 317

第二节 烤烟的适宜产量范围和烟株长相 318

二、烟叶的内在质量 318

一、烟叶的外观质量 318

第二章 烟草产量与质量的关系 318

六、黄花烟 318

第一节 烟叶质量的基本知识 318

第三章 烤烟育苗与移栽 319

第一节 种子萌发及幼苗形成 319

一、种子葫发 319

第三节 种子处理与播种 320

一、种子处理 320

第二节 壮苗的标准 320

二、幼苗生长 320

二、播种 321

第四节 苗期管理 323

一、薄膜管理 323

二、水分管理 323

三、养分管理 323

四、间苗、定苗 324

五、锻苗 324

第五节 假植育苗 324

一、密度 325

第六节 密度、行式与移栽 325

一、营养土的配制 325

三、假植后的管理 325

二、营养钵的制作 325

二、栽植形式 326

三、移栽技术 326

第四章 烤烟的大田管理 326

第一节 烟草施肥 326

第二节 中耕、除草与培土 327

一、中耕 327

二、防除杂草 328

三、培土 329

第三节 灌溉与排水 330

一、烟田灌溉 330

二、烟田排水 331

第四节 打顶抹杈 331

一、打顶技术 331

二、抹杈技术 331

二、底烘 332

第五节 早花与底烘 332

一、早花 332

第五章 烤房 333

第一节 烤房建筑须知 333

一、烤房建筑地址选择 333

二、烤房规模 333

三、好烤房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333

第二节 装烟系统及附属设施 333

一、墙 333

二、门 334

三、观察窗 334

四、挂烟桁条 334

五、房顶 335

第三节 通风排湿系统 335

一、地洞 335

二、天窗 335

第四节 供热系统 337

一、火炉 338

二、火管 338

三、烟囱 338

第五节 干湿温度计的作用 340

一、干湿球温度计在烟叶烘烤中的作用 340

二、干湿球温度计在烤房内的正确放置 340

三、干湿球温度计使用注意事项 340

第六章 烟叶成熟与采收 340

第一节 烟叶成熟的田间判断 341

第二节 烟叶采收 341

一、采收烟叶的要求 342

二、采收烟叶的时间和方法 342

三、采收烟叶注意事项 342

第三节 绑烟与装烟 342

一、绑烟的要求 342

二、绑烟的方法 342

三、装烟 343

第七章 烘烤工艺 344

第一节 烟叶烘烤阶段划分 344

一、变黄期 344

二、定色期 344

三、干筋期 344

第二节 烟叶的烘烤特性 344

一、烟叶烘烤特性的表现 344

二、烟叶烘烤特性的诊断 345

第三节 烟叶烘烤基本模式 345

一、多段式烘烤模式 345

二、三段式烘烤模式 346

三、五段式烘烤模式 346

第八章 烟叶烤后处理 348

第一节 卸烟回潮 348

第二节 烟叶堆放贮存 348

三、堆放贮存中的检查管理 349

二、贮存方法 349

一、烟叶贮存地点选择 349

第十三篇甘蔗 351

第一章 概述 351

第二章 甘蔗的生长发育特性 351

一、萌芽期 351

二、幼苗期 351

三、分蘖期 351

四、伸长期 352

五、成熟期 352

第三章 甘蔗优良品种简介 353

一、特早熟和早熟品种 353

二、早中熟和中早熟品种 356

三、中熟品种 357

四、中晚熟和晚熟品种 359

五、甘蔗良种繁殖方法 359

一、整地施肥 360

第一节 春植甘蔗 360

第四章 甘蔗栽培技术 360

二、催芽播种 361

三、蔗苗移栽 361

四、田间管理 361

第二节 秋植甘蔗 362

一、秋植甘蔗的益处 362

二、秋植蔗的栽培形式及栽培要点 362

第三节 冬植甘蔗 362

第四节 宿根甘蔗 363

一、宿根甘蔗的栽培意义 363

二、宿根甘蔗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363

三、宿根甘蔗栽培的关键技术 363

第五节 育苗移栽 364

一、育苗移栽的生产效益 364

二、育苗移栽的方式 364

二、氮、磷、钾对甘蔗生长的作用 365

第六节 合理施肥与肥料 365

一、甘蔗对肥料的要求 365

三、甘蔗施肥原则 366

四、施肥量的确定 366

五、施肥方法与肥料种类 367

六、氮、磷、钾肥配施及甘蔗复合肥 369

七、稀土微肥 369

八、脲酶抑制剂 370

第七节 合理灌溉 370

一、甘蔗对水分的需求 370

二、排除积水,降低地下水位 370

第九节 轮作、间种与套种 371

三、甘蔗轮作的常用方式 371

一、甘蔗轮作的作用 371

二、甘蔗轮作的原则 371

一、深耕松土的作用 371

第八节 机械深耕、松土 371

二、深耕的机械 371

四、甘蔗间、套种 372

第十一节 少耕法栽培技术 373

二、甘蔗少耕法的主要技术措施 373

一、甘蔗少耕法栽培的意义 373

二、新植(冬植、早春植)蔗地膜覆盖栽培 373

一、宿根甘蔗地膜覆盖栽培 373

第十节 地膜覆盖栽培 373

第五章 甘蔗的灾害与防灾抗灾 374

第一节 风害 374

一、风害的为害 374

二、风害的防灾抗灾措施 374

第二节 霜冻害 374

一、霜冻的为害 374

一、咸害对甘蔗的影响 375

第三节 咸害 375

二、咸害的防治 375

三、霜冻害的防、抗措施 375

二、影响甘蔗霜冻害的因素 375

四、霜冻蔗的处理 375

第四节 涝害 376

一、涝害对甘蔗产量及蔗糖分积累的影响 376

二、防涝抗涝措施 376

第六章 甘蔗主要病、虫、草害防治 376

第一节 虫害防治 376

一、蔗龟 376

二、甘蔗螟虫 377

三、绵蚜虫 379

四、粉蚧壳虫 379

七、蔗飞虱 380

一、黄点(斑)病 380

第二节 病害防治 380

六、白蚁 380

五、蓟马 380

二、凤梨病 381

三、眼点病 381

四、黑穗病 381

五、梢腐病 381

六、赤腐病 382

七、褐条病 382

八、嵌纹(花叶)病 382

九、白条病 382

十、宿根矮化病(简称RSD) 383

第三节 蔗田化学除草 383

一、蔗田化学除草的方法 383

二、蔗田化学除草剂 384

三、除草剂实际需用量 384

二、不同熟期品种的布局 385

一、产量、质量与制糖生产的关系 385

三、榨蔗安排和砍收计划 385

第一节 蔗种贮藏 385

第七章 蔗种贮藏与甘蔗收获管理 385

第二节 原料甘蔗的技术管理 385

四、砍、运、榨配套协调 386

第一节 花卉栽培的用具 388

二、花盆 388

一、各种小农具 388

第二章 花卉栽培的设备与设施 388

第一章 概述 388

第十四篇花卉 388

第二节 简易苗床 389

第三节 荫棚 389

第四节 温室 389

一、温室的种类 389

二、温室内部的设备 390

三、温室的框架结构和覆盖物 390

四、现代温室的灌溉装置及其它机械 390

二、培养土的配制 391

一、常见的温室用土种类 391

第五节 地窖 391

第六节 培养土的制造与配制 391

第三章 花卉的繁殖 392

第一节 播种繁殖 392

一、种子的采集、选择和贮藏 392

二、播种前种子的处理 392

三、播种时间 392

四、播种用土 392

五、播种方法 392

二、扦插介质 393

三、扦插类别及方法 393

六、播种后的管理 393

一、扦插时期 393

第二节 扦插繁殖 393

四、扦插后的管理 394

五、促进生根的方法 394

第三节 分株繁殖 394

一、分株繁殖的适宜时期 394

二、分株繁殖的方法 394

第五节 嫁接繁殖 395

一、嫁接的适宜时期 395

三、压条后的管理 395

二、砧木与接穗的选择 395

三、嫁接方法 395

一、压条的适宜时期 395

第四节 压条繁殖 395

三、分株后的管理 395

二、压条繁殖的方法 395

第四章 主要商品花卉 396

第一节 菊花 396

一、经济价值 396

二、主要品种 396

三、栽培技术 397

四、病虫防治 398

第二节 兰花 398

一、经济价值 398

二、主要种类 398

一、经济价值 399

三、栽培技术 399

二、主要良种 399

第三节 君子兰 399

四、病虫防治 399

三、栽培技术 399

第四节 梅花 400

一、经济价值 400

二、品种分类 400

三、栽培技术 400

四、病虫防治 401

第五节 杜鹃花 401

一、经济价值 401

二、主要良种 401

三、栽培技术 401

一、经济价值 402

第七节 山茶花 402

三、栽培技术 402

四、病虫防治 402

一、经济价值 402

第六节 月季 402

四、病虫防治 402

二、品种选择 402

二、主要品种 403

三、栽培技术 403

四、病虫防治 404

第八节 水仙花 404

一、经济价值 404

二、主要种类 404

三、雕刻与水养技术 404

四、病虫防治 404

第九节 香石竹 404

一、经济价值 404

四、病虫防治 405

一、经济价值 405

第十节 唐菖蒲 405

二、主要良种 405

三、栽培技术 405

二、主要良种 406

三、栽培技术 406

四、病虫防治 406

第十一节 瓜叶菊 406

一、经济价值 406

二、栽培技术 406

第十三节 茉莉花 407

三、病虫防治 407

二、栽培技术 407

一、经济价值 407

三、病虫防治 407

三、病虫防治 407

二、栽培技术 407

一、经济价值 407

第十二节 一串红 407

三、病虫防治 408

第十六节 天竺葵 408

二、栽培技术 408

一、经济价值 408

二、栽培技术 408

第十四节 文竹 408

第十五节 吊兰 408

二、栽培技术 408

一、经济价值 408

一、经济价值 408

三、栽培技术 409

三、栽培技术 409

二、主要品种 409

一、经济价值 409

第十八节 芍药 409

二、主要品种 409

一、经济价值 409

第十七节 牡丹 409

三、病虫防治 409

四、病虫防治 410

第十九节 变叶木 410

一、经济价值 410

二、主要品种 410

三、栽培技术 410

四、病虫防治 410

三、栽培技术 411

第二十二节郁金香 411

二、主要种类 411

一、经济价值 411

二、主要品种 411

三、栽培技术 411

第二十一节麦秆菊 411

三、栽培技术 411

二、主要品种 411

一、经济价值 411

第二十节 橡皮树 411

一、经济价值 411

一、经济价值 412

二、繁殖 412

第二十五节仙客来 412

四、病虫害防治 412

三、栽培管理 412

二、繁殖 412

一、经济价值 412

四、病虫害防治 412

三、栽培管理 412

二、繁殖 412

一、经济价值 412

第二十三节大丽花 412

四、病虫防治 412

第二十四节马蹄莲 412

四、病虫害防治 413

三、栽培技术 413

二、主要品种 413

一、经济价值 413

第二十七节荷花 413

二、繁殖 413

三、栽培管理 413

一、经济价值 413

第二十六节百合花 413

四、病虫害防治 413

三、栽培管理 413

四、病虫防治 414

第二十八节一品红 414

一、经济价值 414

二、种类品种 414

三、栽培技术 414

四、病虫防治 415

三、栽培技术 415

一、经济价值 415

二、主要种类 415

第三十节 南洋杉 415

一、经济价值 415

第二十九节棕竹 415

四、病虫防治 415

二、主要种类 415

三、栽培技术 416

四、病虫防治 416

第三十一节苏铁 416

一、经济价值 416

二、主要种类 416

三、栽培技术 416

四、病虫防治 416

第十五篇茉莉 418

第一章 概论 418

第二章 茉莉品种及栽培方式 418

第一节 茉莉品种 418

二、双瓣茉莉 419

三、多瓣茉莉 419

一、单瓣茉莉 419

四、与茉莉同属的香花 420

第二节 茉莉的繁殖 420

一、扦插繁殖法 420

二、分株繁殖法 422

第三节 我国茉莉栽培的方式 422

一、露地栽培、露地越冬法 422

三、露地栽培、覆盖越冬法 423

二、盆土栽培、温房越冬法 423

第三章 茉莉的特征、特性 424

第一节 茉莉的特征 424

一、根 424

二、茎 424

三、叶 425

四、花 426

五、果实与种子 427

第二节 茉莉的特性 427

一、茉莉对温度的要求 427

二、茉莉对光照的要求 428

四、茉莉对水分的要求 429

五、地形对菜莉生长的影响 429

三、茉莉对土壤的要求 429

六、风对茉莉生长的影响 430

第三节 茉莉的花期 430

一、茉莉花期的划分与产花规律 430

二、茉莉花期的划分规律在生产上的应用 432

第一节 茉莉园的建立 433

一、菜莉园的设计 433

第四章 茉莉的露地栽培技术 433

三、茉莉花期划分的差异及其统一趋势 433

二、苗木的调运 434

三、茉莉苗的移栽 435

第二节 高产茉莉园的培育管理 435

一、购成茉莉鲜花产量的四要素 436

二、影响鲜花产量的栽培条件 436

三、高产茉莉园的培育管理技术 437

三、严重缺蔸的低产园改造 439

二、栽培管理技术水平低的低产园改造 439

第三节 低产茉莉园的改造 439

一、水、土条件差的低产园改造 439

四、苗木质量差的低产园改造 440

第四节 茉莉的安全越冬技术 440

一、地栽茉莉安全越冬的基本知识 440

二、地栽茉莉的泥土全苗覆盖越冬技术 440

三、地栽茉莉塑料小棚越冬法 441

四、几种简便的越冬法 442

第五节 对提高茉莉生产经济效益的探讨 443

一、选好种苗,能为快速高产创造条件 443

二、在肥沃田土中种植茉莉的收益多 443

三、合理密植能保证高产增收 443

四、不同肥料成本投资的经济效果 443

三、紫纹羽病 445

二、枝枯病 445

一、白绢病 445

第一节 茉莉病虫害防治的原则 445

第五章 茉莉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445

五、争取茉莉花“早、齐、多、大”,实现高产稳产 445

第二节 茉莉的病害及其防治 445

第三节 茉莉的虫害及其防治 446

一、茉莉叶螟 446

二、茉莉蕾螟 446

三、蛀杆虫 446

四、土蚕 446

五、蚧壳虫类 446

一、选盆 447

二、浇水 447

一、施肥 447

第三节 盆栽茉莉的培育管理 447

二、上盆 447

三、换盆 447

第二节 选盆、上盆和换盆 447

二、盆土的选择 447

一、盆栽茉莉场地选择 447

第一节 场地选择和盆土的选配 447

第六章 茉莉的盆土栽培 447

二、成熟花、生花(青蕾)和开花的区别 448

一、鲜花的采收标准 448

第二节 鲜羊花的采收 448

第一节 及时按标准采收鲜花的意义 448

第七章 茉莉鲜花的采收与贮运 448

第四节 盆栽茉莉的越冬 448

三、剪枝和打顶 448

三、采摘茉莉花的时间 449

四、采摘方法 449

五、鲜花的分级 449

第三节 鲜花的贮运 450

五、花、果、种子 452

第二节 桑树生长发育的条件 452

四、叶 452

一、光照 452

二、温度 452

一、根 452

三、芽 452

二、茎 452

第一节 桑树的器官 452

第一章 概述 452

第十六篇栽桑 452

第一节 播种育苗 453

第二章 桑苗培育与桑树良种 453

六、土壤 453

五、养分 453

四、空气 453

三、水分 453

一、种子的采集和贮藏 454

二、桑籽的品质鉴定 454

三、播种 454

四、苗圃管理 455

五、实生苗利用与处理 455

三、嫁接的种类和方法 456

二、接穗的采集与贮藏 456

第二节 嫁接育苗 456

一、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 456

第三节 快速育苗 458

一、扦插育苗 459

二、压条育苗 459

第四节 苗木出圃 460

一、起苗 460

二、分级 460

三、运输 460

第五节 桑树品种 460

一、地方品种 460

二、优良杂交品种 463

二、合理的栽植密度 464

一、密植增产的原因 464

二、栽桑地利用规划 464

第二节 合理密植 464

第一节 栽桑地的选择与规划 464

第三章 桑园的建立 464

三、引进品种 464

一、栽桑地的选择 464

三、增肥改土 466

五、一步成园栽植法 466

四、栽植时期与栽植方法 466

二、开挖植沟、植穴 466

一、栽桑地整理 466

第三节 桑树栽植 466

第四章 桑树剪枝与收获 467

第一节 主要树型养成法 467

一、地桑养成法 467

二、低干桑养成法 468

三、中干桑养成法 468

四、高干桑养成法 468

二、桑叶的合理收获 469

一、桑叶收获方法 469

五、丰产树型快速养成法 469

第二节 桑叶收获 469

第三节 桑叶的收获量 470

一、收获量的概念 470

二、桑叶收获量的预测 470

三、预测桑叶收获量的注意事项 471

第五章 桑园的施肥技术 471

第一节 合理施肥 471

一、施肥量 471

二、施肥时期 472

三、桑园常用的肥料品种 472

四、施肥方法 473

第二节 桑园绿肥栽培技术 474

第六章 桑园的管理技术 475

第一节 桑园土壤管理 475

一、耕翻 475

三、灌溉与排水 476

二、除草技术 476

第二节 桑树护理 477

一、剪梢 477

二、整枝 477

三、结束和解束 477

四、摘心 477

五、疏芽 477

第七章 桑树高产栽培技术 478

第一节 桑园高产模式栽培 478

一、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土地栽桑建园 478

二、合理密植,培养高产群体 478

三、合理经济施肥,提高肥料报酬 478

四、合理剪定采伐,提高桑叶利用率 478

五、加强防旱,增强抗逆能力 478

六、注重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478

一、桑园复合经营的意义 479

二、桑园行间的利用 479

第二节 桑园复合经营 479

第八章 桑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482

第一节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482

一、桑黄化型萎缩病 482

二、桑萎缩型萎缩病 482

三、桑花叶卷叶病 482

四、桑疫病 482

五、桑青枯病 482

六、桑紫纹羽病 482

十、桑炭疽病 483

十二、桑里白粉病 483

十一、褐斑病 483

七、桑根结线虫病 483

九、桑拟干枯病 483

八、桑芽枯病 483

十三、桑表白粉病 484

十四、污叶病 484

十五、漆斑病 484

五、桑虱 485

四、桑蓟马 485

六、桑象虫 485

第二节 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485

二、野蚕 485

一、桑螨 485

三、桑螟 485

七、桑毛虫 486

八、桑尺蠖 486

九、桑白蚧 487

十、桑天牛 487

十一、桑瘿蚊 487

十二、桑吸浆虫 488

十三、春尺蠖 488

十四、黄卷叶蛾 489

十五、桑蓑蛾 489

十六、桑粉虱 490

第三节 主要病虫害的全年防治 490

一、冬季防治 490

三、夏秋季防治 491

二、春季防治 491

第十七篇草坪 493

第一章 概述 493

第一节 草坪的发展历史 493

第二节 草坪的功能 493

一、草坪能维护人类生活环境的生态平衡 493

二、草坪美化环境和创造舒适的活动场所 494

三、草坪能保持水土,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494

第三节 草坪业发展前景 494

一、草坪生产、科研发展现状 494

二、我国草坪业发展前景 494

第二章 草坪草的类型与特性 495

第一节 草坪及草坪草的类型 495

一、根据草坪草对气候的适应性分类 495

二、根据草坪草的用途分类 495

二、草坪草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496

一、草坪草的植物学特性 496

第二节 草坪草的特性 496

三、根据草坪植被组成分类 496

第三节 草坪的草种选择与种植区划 498

一、草坪的草种选择依据 498

二、中国草坪草种种植分区(参考) 498

第三章 常用草坪草种 499

第一节 暖季型草坪草种 499

一、结缕草 499

二、野牛草 501

三、狗牙根 501

四、假俭草 502

五、地毯草 502

第二节 冷季型草坪草种 503

一、草地早熟禾 503

二、早熟禾 503

四、匍匐翦股颖 504

三、加拿大草熟禾 504

五、绒毛翦股颖 505

六、多年生黑麦草 505

七、羊茅草 505

八、紫羊茅 505

第三节 几种观赏型草坪草种 506

一、白三叶 506

四、五色草 507

三、麦冬 507

二、马蹄金 507

第四节 常见草坪草种表 509

第四章 草坪草种籽及草皮生产 512

第一节 国内外草坪草种籽及草皮生产现状 512

一、国外草坪草种籽及草皮生产现状 512

二、我国草坪草种籽生产前景 513

第二节 草坪草种籽生产 513

一、草坪种籽田的农业技术要点 513

二、草坪草种籽的收获与保藏 514

三、建立草坪草种籽的良种繁育制度 515

一、草坪植生带的生产与应用 516

二、草皮生产 516

第三节 草坪植生带及地毯式草皮的生产 516

第五章 草坪建植 517

第一节 土地平整与改良 517

一、土壤检测 517

二、清理和平整土地 517

三、土壤改良 517

一、草种的选配 518

第二节 排灌系统的设置 518

第三节 草种的选配与建植 518

二、草坪建植 519

第六章 几种专用草坪的建设与管理 520

第一节 足球场草坪 520

一、足球场的设计标准 520

二、足球场排灌系统的建设 520

五、足球场草坪管理 521

四、足球场草种选择 521

三、足球场土地整理与土壤改良 521

第二节 高尔夫球场草坪 522

一、概况 522

二、高尔夫球场的建植、管理技术 522

第三节 五色草花坛 524

一、五色草花坛的设计 524

二、立体花坛的制作与建植 524

三、立体花坛的养护 524

一、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525

二、草坪草品质评价综合指标体系 525

第七章 草坪品质评价与管理 525

第一节 草坪草品质评价 525

第二节 草坪灌溉 527

一、确定草坪需要灌水的方法 527

二、灌水时间 527

三、灌水量 527

一、施肥时期 528

二、施肥量 528

第四节 草坪施肥 528

第五节 其它管理 528

一、土壤酸性的改良 528

一、修剪的时间 528

四、草坪修剪规则 528

三、修剪高度 528

二、修剪的次数 528

第三节 草坪修剪 528

二、中耕松土 529

三、表施土壤 529

第六节 草坪杂草防除 529

一、以草制草、生物控制 529

二、防止杂草种籽入侵 529

三、机械、人工除杂草 529

四、化学防除 529

第八章 草坪病虫害及其防治 531

第一节 草坪病害及其防治 531

一、容易引起草坪病害的环境条件 531

二、草坪病害的综合防治 531

三、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532

四、常见草坪草病害防治 533

第二节 草坪虫害及其防治 534

一、主要地上害虫的种类与防治 534

二、主要地下害虫的种类与防治 535

第十八篇绿肥 537

第一章 概述 537

第一节 中国绿肥发展概况 537

第二节 绿肥的种类及分布 537

一、绿肥作物种类 537

二、绿肥资源及其分布 537

第三节 绿肥作物的效益及作用 541

一、绿肥的肥用效果 541

二、绿肥的饲用效果 541

三、绿肥对发展工副业的作用 541

二、重视经济效益的原则 542

一、因地制宜的原则 542

三、农牧结合,肥饲兼用的原则 542

四、绿肥对农业生态的作用 542

第二章 绿肥作物的种植方式 542

第一节 确定种植方式的原则 542

四、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的原则 543

五、粮肥互相配合、共同促进的原则 543

第二节 粮肥轮作 543

一、粮肥轮作的概念及作用 543

二、粮肥轮作的类型和种植方式 543

第三节 粮肥复种 543

一、粮肥复种的概念与作用 543

二、粮肥复种的类型及种植方式 544

第四节 粮肥间作套种 544

一、粮肥间作套种的概念及作用 544

二、粮肥间作套种的类型及方式 544

第二节 提高播种质量 545

二、作好种子处理,保证全苗 545

一、检查种子纯净度和发芽率 545

第三章 绿肥高产栽培技术 545

第一节 选用适宜的种类及品种 545

第三节 绿肥混播技术 546

一、绿肥混播的效应 546

二、混播栽培方法 546

第四节 绿肥高产的肥水管理 546

一、增施磷肥 546

一、留种存在的问题 547

二、提高种子产量的技术措施 547

三、水分管理 547

第五节 绿肥留种技术 547

二、适施其他肥料 547

三、留种田长势长相及促控措施 548

第四章 绿肥的合理利用 551

第一节 绿肥的翻压 551

一、绿肥翻压的原则 551

二、绿肥翻压时间的确定 551

一、绿肥的刈割 553

第二节 割青与根茬利用 553

三、绿肥翻压数量的确定 553

四、绿肥翻压技术 553

二、绿肥茬地利用 554

第三节 绿肥的堆沤 554

一、绿肥沤制凼肥 554

二、一季绿肥两季利用 554

三、“萍肥库” 554

四、制造堆肥 554

第四节 果、林绿肥利用 554

第五章 重要绿肥作物 555

第一节 紫云英 555

一、生物学特性 555

二、栽培技术要点 555

三、利用技术 555

二、栽培利用技术 556

一、生物学特性 556

四、类型与品种 556

第二节 苕子 556

第三节 草木樨 557

一、种类及特性 557

二、栽培技术 557

一、品种与分布 558

三、栽培技术 558

二、生物学特性 558

第四节 箭筈豌豆 558

三、利用技术 558

四、利用技术 559

五、留种技术 559

第五节 金花菜 559

一、品种与分布 559

二、生物学特性 560

三、栽培利用技术 560

第六节 紫花苜蓿 561

三、商陆 561

四、养分含量与利用 561

三、栽培技术 562

一、品种与分布 562

二、生物学特性 562

四、营养成分与利用价值 563

第七节 田菁 563

一、种类及分布 563

二、生物学特性 563

三、经济效益 564

四、栽培利用技术 564

第八节 紫穗槐 564

一、生物学特性 564

二、栽培利用技术 565

第九节 乌豇豆 565

一、特征特性 565

二、养分含量与利用价值 565

二、栽培利用技术 566

一、生物学特性 566

第十节 肥田萝卜 566

三、栽培利用技术 566

第十一节 黑麦草 567

一、生物学特性 567

二、栽培利用技术 568

第十二节 满江红 568

一、种类及分布 568

二、生物学特性 568

三、繁殖 569

四、养殖利用技术 569

五、成分及其利用 570

第十四节 其他绿肥 570

一、沙打旺 57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