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新编菜根谭
新编菜根谭

新编菜根谭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童一秋主编
  • 出 版 社: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06486356
  • 页数:302 页
图书介绍:本卷为情场卷,主要内容包括:“闲话男人”、“闲话女人”、“神秘恋情”、“恩爱夫妻”。
《新编菜根谭》目录

志高勤苦 3

菜根絮语 3

无论资性 但能勤学 3

不自知者 百祸之宗 3

博学多识 仍守浅陋 3

能下人者 方作学问 4

谦可受益 敏方有功 4

学务逊志 随处求益 4

志正不息 熟于天理 5

克己自反 忌毁他人 5

自高自狭 学者最忌 6

善学之人 善为之下 6

读书识进 见己之疵 6

无学为贫 无德为孤 7

心地不净 不可学古 7

从情解悟 非常明灯 7

家纵贫寒 子亦读书 8

刻苦攻读 方能显荣 8

心不外驰 气不外浮 8

以诗立命 以孝立基 9

非生而知 敏以求之 9

学不思罔 思不学殆 9

只思无益 不如学也 9

人之知也 知为知之 10

虽为小数 不专不得 10

闭目凝思 肉少不知 11

读书三到 心到为要 11

为学功夫 立心为本 12

业以居之 心就不放 12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12

自谓尽之 实为不然 13

孔子读《易》韦编三绝 13

读书行路 历险毋恐 14

有恒心者 惟士为能 14

古人读书 必经三境 14

温故知新 不可懈怠 15

少壮而怠 时不待人 15

逝时如水 不舍昼夜 15

日知所亡 月记所能 15

士之求学 无憾方安 16

老而学习 炳烛之明 16

人不读书 其犹夜行 17

少年辛苦 关系终身 17

可以属思 惟在“三上” 17

三日不读 语言无味 17

万事明日 岁月蹉跎 18

年少好礼 其达者也 18

不饰无根 无根失理 19

学必由圣 厉必由砥 19

知礼成性 学必如圣 20

修德之本 积而化之 20

不拘利欲 忧患不移 21

以学为圣 讲明义理 22

学不至圣 只因不诚 22

好高无益 学可至圣 22

学不志道 乃冥行也 23

道附圣人 道斯有用 23

人性本善 恶有善源 23

圣人称圣 只因不纵 24

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24

惟贤惟德 能服于人 25

登高则睹 于学则悟 25

立身谨重 文章放荡 25

人性易迁 不学为小 26

学问之功 使归于正 26

身体力行 莫失良机 27

千里从师 无辱所生 27

多读书史 实用乃佳 28

漫读经典 胜别用心 29

口不绝吟 手不停批 30

徐暇阅史 获益良多 31

聪敏不学 自取其败 31

菜根故事 33

父子相继 撰成二史 33

心诚万里 求得真经 36

呕心沥血 苦吟诗句 41

勤苦吟咏 三年二句 44

手不释卷 矫世变俗 45

读书万卷 写书至终 48

治学勤艰 持之以恒 51

百折不挠 撰著《国榷》 53

读书则生 不则入棺 56

百折不挠 63

菜根絮语 63

峣峣易缺 皎皎易污 63

学务日益 道贵日损 63

放荡不遂 满盈必灾 63

惟学逊志 道积厥躬 64

德之基础 乃为谦虚 64

益于己者 己必喜之 64

未厚而用 未足而谈 65

名教为乐 悲悯为心 65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65

能问不能 多问于寡 66

孔子绝四 意必固我 66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66

傲不可长 志不可满 66

善学之人 假长补短 67

勿委于人 勿执于己 67

无荒成业 无玷其荣 67

儒多文富 并非时文 68

有真性情 须真涵养 68

为学静敬 骄惰应去 68

无惭知己 读书求用 68

求备之心 不求外物 69

向善必笃 进德可期 69

意专心一 耳目端正 69

知者量力 子非国士 70

虚一而静 方可知道 70

自古及今 不专不精 70

学以治之 思以精之 71

凡事贵专 不可二事 71

名之所在 则利归之 71

持心牢固 方可为学 72

为学之要 先戒名心 72

贪而无谄 富而无骄 73

学习实践 后知不足 73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73

不学求知 无网愿鱼 74

读书万卷 下笔有神 74

每次读书 一意求之 74

学贵自得 非在外也 74

默识心通 诚意烛理 75

知之好之 好之求之 75

不堪其忧 不改其乐 75

博施济众 必也圣乎 76

笃信好学 守死善道 76

危言危行 危行言孙 77

君子重道 不因贫穷 77

身处逸乐 而欲不放 77

穷居荒凉 有以自娱 77

独善其身 兼济天下 78

富贵福泽 贫贱忧戚 79

官咬菜根 百姓无愁 79

仁以己任 死而后已 79

苍生休戚 圣道明晦 80

生存一日 为民办事 80

士不厌学 故能成圣 80

力久则入 学没后止 80

知礼成性 必成圣人 81

得之不难 失之必易 81

止而后定 定而后静 81

虽愚必明 虽柔必强 82

知不务多 务审所知 83

听言要察 善恶要分 83

不览古今 论事不实 83

学有用学 读圣贤书 83

讲明义理 慎行为事 84

不至圣贤 有不诚处 84

学不志道 道不法圣 84

学师圣贤 不师己意 85

菜根故事 86

逆境成才 作注《世说》 86

逆俗叛道 罕有其伦 90

罹难岁月 写著华章 94

发愤攻读 终成通儒 98

艰辛努力 学高天下 102

含辛茹苦 创作巨篇 106

曹氏巨著 沥血而成 109

三试不中 究心经学 112

屈原放逐 而作《离骚》 117

遭受腐刑 完成《史记》 120

牧羊奴隶 好学成才 123

郁怏孤愤 私撰《史通》 126

百死千难 终悟心学 130

国亡家破 矢志于学 134

佣工汪绂 自学成儒 139

巾帼奇才 志良不磨 143

尊师求教 149

菜根絮语 149

师严道尊 道尊敬学 149

隆师亲友 致恶其贼 149

庸众驽散 劫之师友 149

国将兴盛 贵师重傅 150

尊师在先 疾学在后 150

简练于学 成熟于师 150

不扰师觉 门外立雪 150

学贵得师 亦贵得友 151

师以质疑 友以析疑 151

文武之道 何处都有 151

尊以遍矣 周于世矣 152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 152

悬空妄想 不曾理会 153

不遗余力 事要躬行 153

菜根故事 155

虚心求学“至圣先师” 155

千里求师 学得真知 158

邴原择师 重在“志高” 161

数寻真师 真师在心 164

遍求名师 博学多才 167

英明帝王 尊师重教 169

师道沦丧 韩愈重论 173

为师求师 古之有道 176

绮兰拜师 惊世骇俗 180

远游荆州 访求名师 184

苻坚求教 尊妇为师 185

遍游讲肆 博通五经 188

杨时尊师 立雪程门 190

康熙师夷 重视科学 191

治学有方 199

菜根絮语 199

欲正人心 先正学术 199

学之为道 先正趋向 199

心枝无知 二则疑惑 200

知者择一 专于一道 201

专心一志 思索孰察 201

君子壹教 弟子学壹 201

书痴文工 艺痴技良 202

为山九仞 功亏一篑 202

敏事慎言 有道正焉 202

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 203

未成一篑 贵履一篑 203

自满自害 谦虚有益 203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203

智而问圣 勇而问胜 204

释己之疑 明己未达 204

不疑有疑 方是进矣 204

学则须疑 行路须问 204

义理有疑 去旧求新 205

大疑大进 自觉未足 205

无疑有疑 有疑无疑 205

都无所疑 方始是学 206

学患无疑 疑则有进 206

大疑大悟 不疑不悟 206

不疑人疑 疑人之疑 207

不能问者学必不进 207

学贵心悟 守旧无功 207

去浊清出 除旧见新 207

为学之人 自树其帜 208

胸中书味 恰似陈酒 208

读书之人 毋为书蠹 208

不厌百读 深思自知 208

为学之道 必本于思 209

多阅好忘 理未精耳 209

思获觌亲 触获诣速 209

切戒荒忙 涵泳味长 209

学不知方 反滋其蔽 210

用力精到 方才能造 210

读书千遍 其意可见 211

迅风飞鸟 响绝影灭 211

潜心积虑 义理融合 211

儒者为学 归于明道 212

圣贤之知 思见之会 212

不学不虑 下流同归 212

读有字书 识无字理 213

学博思远 思困学勤 213

破卷取神 去其糟粕 213

有才善文 有学练事 214

不徒记事 识其道理 214

人而无学 固执不通 214

人要上识 必先下问 215

问每事者 是知礼也 215

好多无定 君子不与 215

读书务精 余力纵横 215

书富如海 人力有限 216

连篇累牍 不得精妙 216

启箧而读 临政如流 216

善读书者 日攻日扫 217

学者工夫 须极细密 217

开卷疾读 日勤无益 217

博学笃志 切问近思 218

博学详说 以反说约 218

日参省己 知明无过 218

多闻曰博 少闻曰浅 218

齐王食鸡 食跖数十 219

多见者博 多闻者知 219

博览多闻 学问习熟 219

博学切问 所以广知 219

惟读经书 不足知经 220

儒者学兵 精究不倦 220

欲速不达 见小失大 221

幼者学习 听而弗问 221

此意求之 勿生余念 221

循序渐进 熟读精思 222

始当求人 终当求出 222

只看语言 学无长进 223

文章自得 方为可贵 223

徒事华藻 所取有限 223

学问之道 自用为真 223

日新其故 其故愈新 224

听之不深 知之不明 224

圣罔作狂 狂克作圣 225

不审不聪 不察不明 225

不曰如何 未知如何 225

君子九思 思思有意 225

是非不察 不足与游 226

人之知识 如若登梯 226

先难后易 终不能达 226

一书已熟 方读他书 227

日计不足 岁计有余 227

为学作事 忌求近功 227

日来月往 木方成材 228

循序致精 读书之贵 228

藏焉修焉 自焉游焉 228

诵数贯之 思索通之 229

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 229

贵在神解 不守章句 229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230

欲讷于言 而敏于行 230

言之不出 耻躬不逮 230

致知力行 功不可偏 230

知虽为先 而行为重 231

亲历其域 知之益明 231

心潜于一 久而不移 231

胸中无识 日勤无益 233

聪明虽好 好学更重 233

君子之学 未尝离行 234

多识力行 据之以德 234

圣贤为学 不专在书 234

心有所寄 而不妄动 234

博学不穷 笃行不倦 235

见不若知 知不若行 235

知而不行 虽敦必困 235

学之有三 俱无为众 236

知而弗为 莫如勿知 236

文章为时 歌诗为事 236

知不能行 是知得浅 236

读书穷理 读书致用 237

学不必博 要之有用 237

天下之学 有行有学 237

真知在行 不行不知 237

为学之功 应事接物 238

诸己与否 病事方信 238

先行后言 方为君子 238

听其言后 再观其行 238

士虽有学 而行为本 239

学至于行 方为止矣 239

知言不行 医莫能治 239

倦立思远 不如近行 240

学贵于行 不贵于知 240

力学得之 充广行之 240

学须躬行 只说无用 240

学之之博 行之之实 241

不患立志 不患立言 241

学之五点 行不容缓 241

得后见德 德犹得也 242

百千义理 行一为实 242

君子去仁 则名不成 242

不义富贵 如若浮云 243

君子尚义 只勇为乱 243

见危致命 见得思义 243

行不慊心 浩气则馁 244

鱼和熊掌 不能兼得 244

先义者荣 先利者辱 245

俗人不学 以利为隆 246

义之所在 不顾权利 246

直己行道 好义者也 246

挥汗读书 不求荣达 246

谋利而学 无入尧舜 247

去功利心 坦夷安泰 247

学者最患 计功谋利 247

减一分利 进一分学 248

变化气质 辩别义利 248

多一功苦 少一群居 248

壁立万仞 止争一线 249

学始于心 关乎世运 249

正谊谋利 明道计功 250

天下极色 不足眩目 250

持己以廉 秋月当空 250

君子喻义 小人喻利 251

圣人教人 只重躬行 251

专欲益己 其害大益 252

于义于利 学者早辩 253

和而不流 君子之强 253

上不怨天 下无尤人 254

菜根故事 255

孔子学习 良方多矣 255

孔子治学 主张“四毋” 260

“《孟子》七篇”载之经验 262

荀子劝学 名言留世 266

朱熹读书 注重六法 270

自立门户 创立学派 274

推陈出新 学贵实用 278

循循善诱 教诲后人 281

学贵践履经史实学 286

博学深思 力行求治 291

放弃八股 读无字书 296

耕读并重 博采众说 2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