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侵权法论
侵权法论

侵权法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立新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1617002
  • 页数:732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侵权法论》的修订版,在原来的基础上着重根据有关侵权法的司法解释尽行了大量的修订。内容涉及侵权法的各个方面,与上次相比,这次作者还加入了100多个案例,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实证分析。
《侵权法论》目录

第一编 侵权行为和侵权行为法 3

第一章 侵权行为和侵权行为一般条款 3

第一节 侵权行为的概念 3

一、立法上对侵权行为的规定 3

二、司法实践对侵权行为概念的理解 8

三、侵权行为的内涵 9

四、侵权行为的外延 13

第二节 侵权行为一般条款 15

一、侵权行为一般条款和一般侵权行为 15

二、大陆法系侵权行为一般化的发展过程 18

三、大陆法系侵权行为法规定侵权行为一般条款的意义 22

四、在实践中正确适用侵权行为一般条款 22

第三节 侵权行为与其他违法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24

一、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 24

二、侵权行为与行政法上的违法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27

三、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28

第二章 侵权行为法 32

第一节 侵权行为法的概念和特征 32

一、侵权行为法的概念 32

二、侵权行为法的特征 33

第二节 侵权行为法的调整功能 38

一、补偿功能 38

二、惩罚功能 39

三、预防功能 40

第三节 侵权行为法与其他法律的联系与区别 41

一、侵权行为法与刑法 41

二、侵权行为法与行政法 42

三、侵权行为法与合同法 43

第四节 侵权行为法的渊源 44

一、宪法渊源 44

二、民法渊源 45

三、其他法律渊源 45

四、司法解释渊源 46

五、行政规章和地方法规渊源 46

第五节 侵权行为法的结构 46

一、侵权普通法和侵权特别法 46

二、侵权普通法与侵权特别法的区别 47

三、区别侵权普通法和侵权特别法的意义 48

第三章 侵权特别法和侵权法司法解释 49

第一节 侵权特别法 49

一、我国侵权特别法立法的一般情况 49

二、我国侵权特别法的作用和立法特点 52

三、我国侵权特别法的适用原则 54

第二节 侵权行为法的司法解释 58

一、侵权行为法司法解释的基本概况 58

二、侵权行为法司法解释的基本作用 60

三、关于侵权行为法司法解释的适用 65

四、关于完善侵权行为法司法解释的几个问题 67

第四章 侵权行为法的历史发展 69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侵权行为法 69

一、中国古代侵权行为法研究概况 69

二、中国古代侵权行为法的发展轨迹 70

三、中国古代侵权行为法的主要特点 72

四、中国古代侵权行为法的先进制度和缺点 76

五、中国古代侵权法的基本责任制度 78

第二节 中国近代的侵权行为法 91

一、《大清民律草案》对侵权行为的规定 91

二、《民国民律草案》对侵权行为的规定 94

三、《中华民国民法》对侵权行为的规定 95

第三节 国外侵权行为法的历史发展 97

一、习惯法时期 97

二、古代成文法时期 99

三、现代法时期 102

四、现代侵权行为法的主要发展 104

第二编 侵权责任构成 109

第五章 侵权责任归责原则 109

第一节 归责原则概述 109

一、归责概念 109

二、归责原则 111

三、归责原则体系 114

第二节 过错责任原则 120

一、过错责任原则的概念和沿革 120

二、过错责任原则的内涵和功能 122

三、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 125

第三节 过错推定原则 127

一、过错推定原则的概念和沿革 127

二、过错推定原则的意义和地位 129

三、过错推定原则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130

第四节 无过错责任原则 132

一、无过错责任原则概念的界定 132

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历史沿革 136

三、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和方法 138

第六章 侵权责任构成要件 140

第一节 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概说 140

一、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的概念 140

二、侵权民事责任构成的不同学说 144

三、坚持“四要件”理论的必要性 146

第二节 违法行为 152

一、违法行为的概念和结构 152

二、违法行为的方式 155

三、违法行为的样态 157

四、阻却违法行为 158

第三节 损害事实 159

一、损害事实的概念和结构 159

二、损害事实的种类 161

三、多重损害事实 165

第四节 因果关系 167

一、因果关系的概念 167

二、因果关系中的原因 168

三、确定因果关系的理论 171

四、确定我国侵权行为法因果关系要件的规则 176

五、因果关系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181

第五节 主观过错 182

一、过错概念的性质 182

二、过错形态——故意 185

三、过错形态——过失 186

四、过错与侵权责任的关系 189

第七章 侵权民事责任方式 192

第一节 侵权民事责任方式概述 192

一、侵权民事责任方式的概念和特征 192

二、侵权民事责任方式的类型和适用的一般原则 193

第二节 侵权民事责任方式的适用 195

一、财产型民事责任方式的适用 195

二、精神型民事责任方式的适用 198

三、综合型民事责任方式和适用 199

第三节 民事制裁方式在侵权行为中的适用 201

一、民事制裁方式概述 201

二、民事制裁方式的适用办法 202

第八章 抗辩事由与诉讼时效 204

第一节 抗辩事由概述 204

一、抗辩事由与阻却违法行为 204

二、抗辩事由的分类 205

第二节 一般抗辩事由 206

一、职务授权行为 206

二、正当防卫 208

三、紧急避险 210

四、受害人承诺 212

五、自助行为 215

第三节 特别抗辩事由 217

一、受害人过错 217

二、第三人过错 218

三、不可抗力 220

四、意外事件 222

第四节 侵权行为的诉讼时效 223

一、侵权行为的一般诉讼时效 223

二、侵权行为的特殊诉讼时效 225

三、侵权行为的最长诉讼时效 226

四、诉讼时效适用的范围 227

第九章 侵权责任竞合 228

第一节 侵权责任竞合概说 228

一、民事责任竞合的概念和特点 228

二、侵权民事责任竞合的产生 229

三、侵权民事责任竞合与侵权民事责任聚合 230

四、民事责任竞合的法律后果 232

五、民事责任聚合的后果 234

第二节 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 235

一、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的原因 235

二、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基本区别及选择请求权时的基本考虑 236

第三节 侵权责任与不当得利责任的竞合 239

一、侵权责任与不当得利责任竞合发生的原因 239

二、不当得利请求权和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区别及怎样选择请求权 240

第四节 绝对权的请求权与侵权责任请求权的竞合 242

一、绝对权请求权的含义 242

二、绝对权请求权与侵权请求权竞合 243

三、绝对权请求权与侵权请求权竞合的后果 243

第三编 侵权行为类型 247

第十章 侵权行为类型化的思路和方法 247

第一节 大陆法系侵权行为一般化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247

一、侵权行为法一般化立法的重要意义和局限 247

二、英美侵权行为法对侵权行为类型化的启示 250

第二节 英美侵权行为法类型化立法的方法和主要内容 252

一、英国法的侵权行为类型化 252

二、美国法的侵权行为类型化 253

第三节 大陆法系侵权行为一般化的局限性及其突破 262

一、大陆法系侵权行为一般化立法的局限性 262

二、大陆法系侵权行为法对侵权行为类型化的补充 264

第四节 侵权行为一般化和类型化结合的尝试 267

一、我国侵权行为法并不拒绝侵权行为类型化 267

二、侵权行为一般化与类型化结合的成功尝试 269

第五节 一般化和类型化结合是我国侵权行为法的基本出路 274

一、我国侵权行为法应当采取的基本做法 274

二、实行侵权行为一般化和类型化结合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276

三、我国侵权行为法实现一般化和类型化结合的基本构架 278

第六节 按照归责原则实现侵权行为类型化是最好的方法 280

一、以侵权归责原则三分法为基础构建侵权行为的基本类型 280

二、我国侵权行为类型体系的基本构造 282

第十一章 过错责任的侵权行为类型 284

第一节 侵害人身 284

一、侵害人身侵权行为的基本规则 284

二、侵害人身侵权行为的基本形式 285

第二节 侵害人格及其利益 295

一、侵害人格及其利益侵权行为的基本要求 295

二、侵害人格及其利益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296

第三节 妨害家庭关系 329

一、妨害家庭关系侵权行为的一般要求 329

二、妨害家庭关系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330

第四节 侵害物权 338

一、侵害物权侵权行为的一般要求 338

二、侵害物权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339

第五节 侵害债权 346

一、侵害债权侵权行为的一般要求 346

二、侵害债权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350

第六节 侵害知识产权 353

一、侵害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一般要求 353

二、侵害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353

第七节 媒体侵权 363

一、媒体侵权的一般要求 363

二、媒体侵权的具体形式 364

第八节 商业侵权 370

一、商业侵权的一般要求 370

二、商业侵权的具体形式 370

第九节 恶意诉讼和恶意告发 379

一、恶意诉讼和恶意告发侵权行为的一般要求 379

二、恶意诉讼和恶意告发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379

第十二章 过错推定责任的侵权行为类型 382

第一节 国家公务员侵权 382

一、国家公务员侵权的一般要求 382

二、国家公务员侵权具体形式 385

第二节 用人者的责任 387

一、用人者的责任的一般要求 387

二、用人者的责任的具体形式 388

第三节 法定代理人的责任 395

一、法定代理人的责任侵权行为的一般要求 395

二、法定代理人的责任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396

第四节 专家责任 401

一、专家责任侵权行为的一般要求 401

二、专家责任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401

第五节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 402

一、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行为的一般要求 402

二、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404

第六节 物件致人损害 406

一、物件致人损害侵权行为的一般要求 406

二、物件致人损害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407

第七节 事故责任 409

一、事故责任侵权行为的一般要求 409

二、事故责任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410

第十三章 无过错责任的侵权行为类型 435

第一节 产品侵权责任 435

一、产品侵权责任的一般要求 435

二、产品侵权责任的具体形式 439

第二节 危险活动侵权 442

一、危险活动侵权的一般要求 442

二、危险活动侵权的具体形式 444

第三节 污染环境侵权 452

一、污染环境侵权的一般要求 452

二、污染环境侵权的具体形式 454

第四节 动物侵权 457

一、动物侵权的一般要求 457

二、动物侵权的具体形式 459

第四编 侵权责任形态 465

第十四章 侵权责任形态概述 465

第一节 构建侵权责任形态体系的基本设想 465

一、在侵权行为法研究中对侵权责任形态的困惑 465

二、侵权责任形态的历史演进 467

三、侵权责任形态概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71

第二节 侵权责任形态理论体系的构建 473

一、侵权责任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473

二、侵权责任形态在侵权法中的地位 475

三、侵权责任形态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475

四、侵权责任形态的体系和内容 476

第三节 侵权行为形态 479

一、侵权行为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479

二、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 481

三、单独侵权行为和共同侵权行为 482

四、积极的侵权行为和消极的侵权行为 483

第十五章 直接责任和替代责任 485

第一节 直接责任 485

一、直接责任的基础行为——一般侵权行为 485

二、直接责任 488

第二节 替代责任 492

一、替代责任的基础行为——特殊侵权行为 493

二、替代责任 498

三、替代责任的赔偿法律关系 504

四、免责条件和举证责任倒置 508

第十六章 单方责任和双方责任 511

第一节 单方责任 511

一、加害人责任 511

二、受害人责任 512

第二节 双方责任中的过失相抵 514

一、与有过失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514

二、过失相抵的概念和构成 520

三、过失相抵的责任分担和实行 522

第三节 双方责任的公平责任 527

一、公平责任的概念和历史沿革 527

二、公平责任的适用 530

第十七章 单独责任和共同责任 533

第一节 单独责任 533

一、单独责任是一人实施的侵权行为的责任形态 533

二、单独责任的承担 533

第二节 共同责任中的连带责任 534

一、共同侵权行为 534

二、共同危险行为 544

三、合伙致人损害 550

四、连带责任 552

第三节 共同责任中的按份责任 556

一、无过错联系的共同致害的概念 556

二、按份责任 557

第四节 共同责任中的补充责任 558

一、侵权行为补充责任概述 558

二、补充责任与连带责任的联系与区别 560

三、补充责任的具体类型和基本规则 561

四、侵权补充责任的效力 561

五、典型案例的法理分析 564

第五编 损害赔偿 571

第十八章 损害赔偿及其规则 571

第一节 损害赔偿的概念和性质 571

一、损害赔偿的概念和特征 571

二、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 573

三、损害赔偿的范围 575

第二节 损害赔偿关系的当事人 577

一、赔偿权利主体(受害人) 577

二、赔偿义务主体(加害人) 579

第三节 损害赔偿规则 581

一、全部赔偿 581

二、财产赔偿 584

三、损益相抵 585

四、过失相抵 589

五、衡平原则 590

第四节 数种原因造成损害结果的赔偿数额计算 592

一、问题的提出 592

二、数种原因造成损害结果的概念和类型 593

三、决定数种原因造成损害结果分割赔偿责任份额的各种因素 596

四、具体的赔偿数额计算 599

第十九章 人身损害赔偿 604

第一节 人身损害赔偿制度检讨 604

一、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的意义 604

二、我国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 605

三、我国人身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 611

第二节 人身损害概述 617

一、人身损害和人身损害赔偿 617

二、人身损害赔偿所保护的具体人格权 617

三、人身损害的实际损害和损失 620

四、建立完善的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 622

五、人身损害的一般赔偿范围 623

第三节 人身损害的常规赔偿 625

一、我国人身损害赔偿的基本内容 625

二、具体赔偿内容 627

第四节 丧失劳动能力的赔偿 631

一、劳动能力丧失赔偿的理论依据 631

二、赔偿范围 632

第五节 造成死亡的赔偿 633

一、对致死者损害赔偿的理论根据 633

二、赔偿内容 634

第六节 对间接受害人的扶养损害赔偿 636

一、间接受害人扶养损害赔偿概念及沿革 636

二、间接受害人及其扶养损害赔偿请求权 638

三、间接受害人扶养损害赔偿责任构成 641

四、间接受害人扶养损害赔偿的范围 643

第七节 定期金赔偿 646

一、可以实行定期金赔偿的赔偿项目 646

二、定期金赔偿方法 647

第八节 人身损害的抚慰金赔偿 648

一、抚慰金赔偿的立法发展和理论认识 648

二、人身伤害抚慰金赔偿的地位和性质 652

三、人身伤害抚慰金赔偿责任的构成和适用 653

四、抚慰金赔偿办法 656

第九节 死者尸体损害赔偿和未出生的胎儿受到损害的赔偿 659

一、概说 659

二、具体赔偿办法 660

第二十章 财产损害赔偿 661

第一节 财产损害赔偿概述 661

一、财产损害的概念和特征 661

二、财产损害的种类 663

三、财产损害的赔偿范围 664

第二节 财产损害数额的计算 666

一、直接损失的计算 666

二、间接损失的计算 668

三、其他财产利益损失的推算 671

第三节 财产损害赔偿的方法 673

一、折价赔偿 673

二、实物赔偿 674

三、对订有保险合同的财产侵害的赔偿 675

第四节 侵害财产权的精神损害赔偿 675

一、确立侵害财产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 676

二、侵害财产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 679

三、侵害财产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实行 682

第二十一章 精神损害赔偿 684

第一节 精神损害赔偿概说 684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意义 684

二、精神和精神损害的概念 685

三、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 687

四、精神损害赔偿的结构 691

五、精神损害赔偿的性质 693

六、精神损害赔偿的功能 693

第二节 精神损害赔偿的发展历史 696

一、古代法萌芽时期 696

二、近代法形成时期 698

三、现代法的完善时期 700

四、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新发展 701

第三节 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形式 703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一般形式 703

二、精神利益的损害赔偿 705

三、抚慰金赔偿 706

四、对精神损害救济的其他方法 707

第四节 精神损害赔偿金的计算 708

一、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708

二、算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原则 710

三、算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具体规则 712

第五节 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 715

一、从侵害权利的角度研究精神损害赔偿范围 715

二、从损害利益的角度研究精神损害赔偿范围 717

第二十二章 附带的损害赔偿 719

第一节 刑事附带民事损害赔偿 719

一、刑事附带民事损害赔偿的概念 719

二、刑事附带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 720

三、刑事附带民事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 723

四、刑事附带民事损害赔偿的主体 724

五、刑事附带民事损害赔偿的责任范围 726

第二节 行政附带民事损害赔偿 728

一、行政附带民事损害赔偿概述 728

二、行政附带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 729

三、行政附带民事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 730

四、行政附带民事损害赔偿的主体 731

五、行政附带民事损害赔偿的责任范围 73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