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华中抗日根据地史
华中抗日根据地史

华中抗日根据地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洪武主编;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01702093
  • 页数:630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记述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各方面的历史,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抗日根据地通史。
上一篇:读人记 外国篇下一篇:1922年的故事
《华中抗日根据地史》目录

目录 2

第一部分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2

第一章 华中抗日根据地创立时的基本情况 2

第一节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的华中社会历史条件 2

一、华中地区的自然条件 2

二、华中地区的历史条件 3

三、华中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 3

第二节 华中抗日根据地开辟时的形势 6

一、从上海抗战到武汉沦陷 6

二、长江局和东南分局的建立及其活动 8

三、新四军的组建与东进敌后 10

第三节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方针 11

一、江南平原水网地区也可以建立根据地 11

二、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 13

三、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方针 15

四、中原局的成立及其活动 16

第二章 苏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23

第一节 茅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23

一、新四军先遣支队开赴苏南敌后 23

二、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挺进茅山 24

三、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 28

四、抗敌总会代行抗日民主政权职能 30

第二节 丹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33

一、丹阳抗日自卫总团的改编 33

二、新四军挺进纵队二占扬中 34

三、中共路北特委和四抗会、三抗会的建立 35

第三节 苏常太、澄锡虞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38

一、新四军第六团挺进苏南东路地区 38

二、苏常太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41

三、澄锡虞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44

第四节 太滆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47

一、太滆地区的抗日游击队 47

二、中共太滆工委的成立及其活动 48

三、独立第二团与太滆抗日游击根据地 50

第三章 皖中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52

第一节 皖中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52

一、皖中地区中共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 52

二、皖中地方抗日武装的建立 54

第二节 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皖中 55

一、皖中敌后的统战工作 55

二、改造大刀会,开辟皖中抗日游击根据地 57

第三节 开辟和含,扩大皖中抗日游击根据地 59

一、江北游击纵队第一大队进军和含地区 59

二、中共和含地区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 61

三、和含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坚持 62

第四节 和含巢无各区联合办事处的成立 63

一、巢无游击根据地的恢复 63

二、皖中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初步建设 66

三、开辟桐庐无边区,扩大皖中抗日游击根据地 66

第四章 皖东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68

第一节 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皖东敌后 68

一、新四军第四支队在皖东津浦路西 68

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成立 70

三、中原局在皖东 71

第二节 皖东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74

一、路西反“扫荡”和定远自卫反击战 74

二、皖东津浦路西各县联防办事处的成立 77

一、新四军第五支队在皖东津浦路东 78

第三节 皖东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78

二、半塔保卫战的胜利 81

三、皖东津浦路东各县联防办事处的成立 84

第五章 豫皖苏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86

第一节 豫东敌后抗日斗争的开展 86

一、开封沦陷前后的形势 86

二、豫东地区的抗日烽火 87

三、新四军游击支队开辟豫东 91

第二节 豫皖苏边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形成 92

一、回师睢杞太和发展豫皖苏边 92

二、开辟淮上和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南下 94

三、中原局抵达豫皖苏 97

四、根据地党政军组织机构的健全 98

一、新四军第六支队和八路军第二纵队会师皖北 100

第三节 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100

二、在反“扫荡”斗争中巩固阵地 102

三、艰苦卓绝的三个月反顽斗争 103

第六章 皖东北、邳睢铜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107

第一节 皖东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107

一、共产党在皖东北的活动 107

二、共产党在皖东北的统战工作 110

三、皖东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立与坚持 112

四、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恢复和发展 115

第二节 邳睢铜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118

一、共产党领导的邳睢铜抗日救亡活动 118

二、中共邳睢铜地委与邳南行署的建立 119

三、邳睢铜抗日根据地的形成 121

一、武汉外围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准备 123

第一节 武汉外围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123

第七章 豫鄂边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123

二、武汉外围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127

第二节 豫鄂边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初创 131

一、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挺进敌后 131

二、豫南、鄂中、天汉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133

三、鄂东黄冈湖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134

第三节 豫鄂边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立 135

一、豫南、鄂中、鄂东的共产党及其武装的统一 135

二、进军大小悟山,发展鄂东 137

三、回师鄂中,开辟白兆山根据地 139

四、开辟南山,发展襄西,进军天西 140

五、信应根据地的恢复与扩大 143

一、大桥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145

第一节 大桥、黄桥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145

第八章 苏中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145

二、“灭敌、联李、反韩”的方针 146

三、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的建立 148

第二节 如泰靖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151

一、如泰靖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武装 151

二、中共苏北特委与政权组织的创建 152

三、如泰靖地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 154

第三节 通如海启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155

一、共产党在南通地区的活动 155

二、开辟通如海启地区 157

三、通如海启地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初创 159

第四节 兴化、东台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160

一、共产党在兴化、东台等地的活动 160

二、兴化、东台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形成 161

一、“联抗”部队的组建 162

第五节 兴东泰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162

二、兴东泰特区的建立 163

三、兴东泰地区的统战工作 164

第九章 苏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166

第一节 淮海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166

一、中共苏皖特委在淮海地区的活动 166

二、苏北抗日同盟会和地方抗日武装 167

三、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挺进淮海地区 169

四、淮海专员公署的建立 170

第二节 盐阜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172

一、从中共盐阜县委到盐阜地委 172

二、八路军第五纵队进军盐阜地区 172

四、盐阜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初创 173

三、华中总指挥部迁驻盐城 173

第二部分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坚持和发展 176

第十章 皖南事变后华中的形势与任务 176

第一节 皖南事变后的华中形势 176

一、击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 176

二、中日民族矛盾仍是主要矛盾 176

三、日、顽、新四军的三角斗争将是长期的 177

四、新四军在军事力量上受到削弱,在政治地位上得到提高 178

五、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有待巩固和发展 179

第二节 重建军部和成立中共中央华中局 179

一、重建新四军军部和军分会 179

二、整编部队,统一编制 180

三、中共中央华中局成立 182

一、坚持华中敌后抗战 183

二、巩固和发展部队 183

第三节 中共中央和华中局对华中工作的任务和方针 183

三、全力“巩固华中” 184

四、贯彻执行共产党在敌后的各项政策 186

第十一章 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坚持与发展 188

第一节 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形成 188

一、共产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 188

二、政权机构的建立与健全 189

三、武装力量体制的建立 190

第二节 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坚持与巩固 191

一、在战斗中坚持苏中根据地 191

二、实行“二五减租” 193

三、实行精兵简政和开展“三冬运动” 193

四、在反“清乡”斗争中巩固根据地 195

一、车桥战役揭开局部反攻序幕 200

第三节 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200

二、开展夏、秋季攻势作战 201

三、加强根据地建设 201

四、调整党政军领导机构 203

五、对日伪军进行反攻作战,苏中根据地大发展 203

第十二章 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坚持与发展 205

第一节 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形成 205

一、淮南抗日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构的统一 205

二、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移驻黄花塘 207

第二节 坚持路西与巩固路东 208

一、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地位 208

二、反“扫荡”、反蚕食斗争 209

三、对西防御,进行反摩擦斗争 211

四、根据地的建设 212

第三节 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220

一、发展壮大人民抗日力量 220

二、局部反攻,扩大解放区 222

第十三章 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持与发展 224

第一节 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形成 224

一、中共苏北区委成立 224

二、淮海、盐阜区行政公署成立 225

三、参议会的召开和各界群众抗日团体的成立 226

四、苏北军区的成立 227

第二节 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持与巩固 228

一、剿匪平暴 228

二、盐阜区反“扫荡” 229

三、淮海区反“扫荡” 230

四、挫败日伪军对盐阜区的第二次大“扫荡” 231

五、反伪化、反蚕食、反“治安肃正” 233

一、根据地的建设 234

第三节 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234

二、展开局部反攻,扩大解放区 236

三、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的成立和苏北全境解放 238

第十四章 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坚持与发展 239

第一节 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形成 239

一、淮北苏皖边区党政机构的成立 239

二、开展扩军和群众工作,开辟泗灵睢根据地 241

第二节 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坚持与巩固 242

一、反“扫荡”、反蚕食、反伪化斗争 242

二、反摩擦斗争的胜利 247

三、根据地的建设 249

第三节 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255

一、新四军第四师西进作战,恢复豫皖苏地区 255

二、展开局部反攻,扩大解放区 260

一、恢复大小悟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263

第一节 鄂豫皖边抗日根据地的坚持 263

第十五章 鄂豫皖边抗日根据地的坚持与发展 263

二、开辟汉孝陂,南下川汉沔 265

三、东进鄂皖边 266

四、保卫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267

第二节 鄂豫皖边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269

一、发展鄂南 269

二、发展襄南,恢复襄西 270

三、开辟赣北,挺进洞庭湖滨 273

四、根据地的建设 275

第三节 豫中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279

一、中共中央部署向河南敌后进军 279

二、挺进豫南 280

三、开辟豫中 281

一、八路军南下支队到湖北 284

第四节 湘鄂赣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284

二、转战鄂南湘北 285

三、湘鄂赣抗日根据地的形成 286

第五节 鄂豫皖湘赣边成为中原战略区 288

一、四望山、信应随根据地的恢复和发展 288

二、襄河、湘鄂西、鄂皖边和赣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289

三、鄂豫皖湘赣边区的统一 291

四、中原军区成立 292

第十六章 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坚持与发展 295

第一节 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形成 295

一、皖南事变后苏南敌后的严峻形势 295

二、新四军第六师的组成 295

三、中共江南区委的成立 296

四、江南行政委员会的成立 297

一、新四军第十八旅反“清乡”斗争 298

五、苏南抗日民主政府的工作 298

第二节 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坚持与巩固 298

二、新四军第十六旅血战塘马 299

三、调整领导关系和斗争策略 300

四、苏南行政公署的成立 301

五、茅山、丹北、太滆地区的反“清乡”斗争 302

六、反击国民党顽军的清剿 303

第三节 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304

一、巩固老区,建设新区,开辟边区 304

二、根据地的建设 305

三、东路抗日阵地的恢复 306

四、对日伪军反攻作战,向苏浙皖边发展 306

第一节 皖江抗日根据地的形成 308

一、发展皖江抗日根据地的方针 308

第十七章 皖江抗日根据地的坚持与发展 308

二、皖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310

三、和含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314

四、沿江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315

第二节 皖江抗日根据地的统一 317

一、党政军领导机构的建立 317

二、在军事斗争中巩固与发展根据地 320

第三节 皖江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 322

一、根据地的建设 322

二、开展攻势作战,扩大解放区 327

第十八章 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329

第一节 浦东抗日武装的兴起和南下浙东 329

一、浦东、浦西抗日武装的兴起 329

二、浦东抗日武装南下浙东 330

一、日军发动宁(波)绍(兴)战役后的形势 331

第二节 三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331

三、三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332

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浙东敌后抗战的方针 332

四、中共浙东军分会成立 334

第三节 浙东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形成 334

一、中共浙东区委和三北游击司令部的成立 334

二、三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坚持 335

三、四明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336

四、金萧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336

五、浦东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坚持 338

第四节 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扩大 339

一、新四军浙东抗日游击纵队的成立 339

二、在反“扫荡”,反摩擦斗争中巩固根据地 340

三、新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341

一、浙东敌后各界临时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 343

第五节 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大发展 343

二、根据地的建设 344

三、两次会师富春江 346

四、“讨田战役”与张俊生率部起义 347

五、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扩大 348

六、打通与浙南地区的联系 349

七、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反攻作战 350

第十九章 苏浙皖边反攻基地的建立 352

第一节 中共中央关于发展东南的方针和部署 352

一、中共中央关于发展东南的方针 352

二、华中局关于发展东南的部署 352

第二节 苏浙皖边反攻基地的开辟 353

一、苏浙军区的成立 353

二、在反顽作战中扩大反攻基地 354

第三节 浙西行政公署的成立和苏浙军区的反攻作战 356

一、中共苏浙区委和浙西行政公署的成立 356

二、浙西新区的建设 357

三、苏浙军区部队的反攻作战 357

第四节 浙南抗日武装的积极配合 358

第二十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华中解放区 360

第一节 收复失地,扩大解放区 360

一、中共中央关于大反攻的战略部署 360

二、开展战略反攻,扩大解放区 364

第二节 新四军撤出浙东、苏南、皖江解放区 368

一、执行“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方针 368

二、新四军第三师调赴东北 370

三、江南和皖江等地新四军的北辙 371

一、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区的统一 374

第三节 苏皖边区政府的成立 374

二、苏皖边区各项政策的逐步统一 377

三、苏皖边区政府的各项建设 380

四、发动群众,准备自卫战争 385

第三部分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390

第二十一章 华中抗日根据地共产党的建设 390

第一节 皖南事变前共产党在华中的基本情况 390

一、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前在华中的组织情况 390

二、新四军积极参与华中的建党工作 391

三、中原局推进共产党组织在华中领导机构的统一 393

第二节 华中抗日根据地共产党的组织发展 395

一、共产党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健全 395

二、共产党组织的发展与壮大 396

三、共产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建立 399

一、华中局成立前的基本情况 401

第三节 华中抗日根据地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401

二、华中局成立后的几次会议 404

三、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 406

第四节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整风运动 407

一、整风运动的开始 407

二、整风运动的全面开展 410

三、整风运动的成绩与失误 414

第五节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干部队伍建设 416

一、干部路线和政策 416

二、干部的培训与教育 418

三、干部的选拔与任免 421

四、大量吸收知识分子 423

第一节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政权结构 425

一、政权建立初期的基本情况 425

第二十二章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425

二、政权性质与结构 426

三、参议会组织与职能 428

四、政府组织与职能 430

第二节 华中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政权的建立 433

一、“三三制”政权原则的提出与实质 433

二、“三三制”政权原则的实施 434

三、“三三制”政权与共产党的领导 436

第三节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基层政权改造 438

一、基层政权改造的基本情况 438

二、乡选是基层政权改造的主要形式 441

第四节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精兵简政 443

一、精兵简政政策的提出 443

二、精兵简政的实施与成效 446

一、廉政思想建设 448

第五节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廉政建设 448

二、廉政法制建设 450

三、廉政制度建设 453

四、廉政监督机制建设 456

第二十三章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建设 459

第一节 在敌后游击战中发展抗日武装 459

一、发展抗日武装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459

二、华中抗日根据地武装的最初发展 461

三、在发展中巩固部队 463

四、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464

第二节 建立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465

一、主力军的建设 465

二、地方军的建设 468

三、民兵自卫队的建设 470

第三节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军工生产 473

一、皖南军部时期的军工生产 473

二、军工部成立和军工生产的发展 474

三、各根据地独立进行军工生产 474

四、军工生产会议的召开 476

第四节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敌军工作 477

一、建立与健全各级敌军工作机构 477

二、组织秘密派遣,建立情报网 479

三、对日伪军进行分化互解工作 481

四、开展交通要道敌军工作 482

五、组织敌后武工队,开展边缘区敌军工作 483

六、开展城市工作,争取大股伪军反正 485

第五节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双拥运动 485

一、新四军的拥政爱民运动 485

二、各根据地的拥军优抗运动 487

第一节 华中抗日根据地法制建设概况 489

一、法制建设的基本原则 489

第二十四章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法制建设 489

二、法制机构的建立和健全 492

三、立法和诉讼制度概况 494

第二节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施政纲领和人权立法 497

一、施政纲领的颁布 497

二、人权保障条例 498

第三节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其他法规 500

一、土地立法 500

二、经济立法 502

三、劳动法规 505

四、刑事立法 507

五、婚姻立法 511

一、初期的军需供给 514

第二十五章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建设 514

第一节 华中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工作的开展 514

二、财政经济工作的方针和政策 515

三、财政经济工作领导机构的建立 516

四、建立和健全财政经济制度 518

第二节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 522

一、减租减息政策的确立 522

二、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 523

三、减租减息的成效 527

第三节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 528

一、大生产运动的兴起 528

二、大生产运动的政策和措施 529

三、大生产运动的全面开展 532

一、公营工业 535

第四节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工业发展 535

二、个体手工业 537

第五节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商业发展 539

一、商业政策的制定 539

二、几种不同性质的商业 540

三、反封锁与对敌贸易斗争 543

第六节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工商税收工作 545

一、实行合理负担的工商税收政策 545

二、工商税收政策的发展 547

三、征收管理的形式和方法 550

第七节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金融货币工作 551

一、各根据地银行的建立及其发展 551

二、各根据地银行的货币发行 552

三、对日伪顽的货币斗争 555

一、文化工作的兴起与发展 559

第二十六章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建设 559

第一节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工作 559

二、文化工作的主要成绩 561

三、文化工作的主要特点及作用 569

第二节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新闻出版工作 572

一、创办多种多样的报刊 572

二、出版图书与教材 576

三、发展印刷发行事业 577

第三节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教育工作 578

一、创办抗大总分校及各分校 578

二、改造旧学校,兴办新学校,发展普通教育 579

三、举办冬学、识字班,普及成人教育 581

第四节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卫生工作 583

一、卫生工作的艰难起步 583

二、卫生工作的发展提高 584

三、卫生工作的主要特点 585

第二十七章 上海人民支援华中抗日根据地 588

第一节 抗日战争爆发前上海的战略地位 588

一、上海的地理条件和战略地位 588

二、中共上海地下组织的重建和工作路线的转变 590

三、主要任务是支援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 591

第二节 上海人民对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支援 592

一、上海人民在人力方面的支援 592

二、上海人民在财力、物力方面的支援 598

三、上海人民在宣传、文化教育方面的支援 602

第三节 地下交通和情报工作配合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606

一、中共江苏省委和新四军上海办事处的地下交通 606

二、华中各根据地与上海联系的秘密交通 608

三、华中局和中共江苏省委的情报工作机构 609

第二十八章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历史地位 611

第一节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大贡献 611

一、在抗战中起了据局部而扼全局的作用 611

二、生息与壮大华中抗日武装的基地 612

三、成为敌后消灭和驱逐侵略者的重要战场 613

四、证明了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正确 615

五、为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作了重要探索 617

六、为建设新中国积累了可贵经验和造就了大批干部 619

第二节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基本经验 621

一、坚定不移地贯彻共产党的正确路线 621

二、创造性地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623

三、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实行全民抗战 625

四、加强人民军队建设,实行正确的战略战术 627

后记 63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