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原理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祁志祥著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44025276
- 页数:317 页
上编 美的共相 3
一、以“味”为美——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的哲学界定 3
1.从中西古典美学的显著差异谈起 3
2.“味”“美”相通的文字学考释 4
3.“味美”说的历史发展 6
4.“味美”说的要义剖析 10
5.“味美”说的当代价值审视 12
二、以“心”为美——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的价值界定之一 16
1.美的哲学观与价值观之甄别 16
2.以“心”为美价值观的考证 17
3.现实美和艺术美与心灵表现之联系 21
4.以“心”为美的民族特色及其文化成因 26
三、以“道”为美——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的价值界定之二 29
1.孔子:“善者,美之实也” 29
2.孟子:“充实之谓美” 31
3.荀子:“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 33
4.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35
5.庄子:“至乐无乐” 37
6.管仲:自然美在道德 41
7.韩非子:“处其实不处其华” 42
8.墨子:兼爱、利民为美 43
9.佛教:美在涅槃佛道 44
10.中国美学以“道”为美的文化透视 45
四、同构为美——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的心理界定 48
1.儒、道、佛论“同构为美” 49
2.“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51
3.西方美学论“异质同构”之美 54
4.“物类相同,本标相应” 57
五、以“文”为美——中国古代关于形式美的认识 63
1.形式美在中国古代美学中的地位 63
2.以“文”为美的文字学考证 63
3.“文”之美是文饰形式之美 65
4.形式因错落有致而美 68
5.“文贵参差” 69
6.中西美学形式美论之异同 78
中编 美的殊相 81
一、儒家美论 81
一、“比德”为美——儒家论自然美本质 81
1.孔子论“比德” 81
2.孟子论“比德” 83
3.荀子论“比德” 84
4.董仲舒论“比德” 87
5.刘向论“比德” 88
6.许慎论“比德” 89
7.李谔、王通、白居易论“比德” 90
8.宋儒论“比德” 92
9.道德化身的自然美意象 93
二、以“情”为美——儒家论情感美 96
1.儒家对“情欲”的基本态度 96
2.《乐论》、《乐记》:情感美之滥觞 98
3.魏晋六朝:情感美的正式提出 99
4.明末清初:情感美学的强音 102
5.明清情感美学的表现形态 105
6.晚清论情感美 110
7.情感美学的当代价值审视 112
三、以“和”为美——儒家论社会关系美 114
1.“礼之用,和为贵” 114
2.“和”之美的现实表现形态 117
3.“和”之美的艺术表现形态 121
4.中西和谐美思想比较 126
四、“中的为工”——儒家论“合目的”形式美 127
1.何为“合目的”形式美 127
2.孔子论“辞达而已” 128
3.韩愈论“文无难易惟其是” 129
4.苏轼论“随物赋形” 132
5.合目的形式美的表现形态 135
二、道家美论 139
一、以“无”为美——道家论至美在无限 139
1.老子:“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139
2.庄子:“大美不言”、“至乐无乐” 140
3.《吕氏春秋》:“不见之见,不闻之闻” 142
4.《礼记》:“至乐无声”、“至敬无文” 143
5.《淮南子》:“至乐不笑”、“无味足味” 144
6.玄学:以无御有、以寡治众 145
7.“无”之美的表现形态 147
8.经验之美的有限性 157
二、以“妙”为美——道家论美在有限通向无限 159
1.“神而不知其迹曰妙” 160
2.释“玄” 164
3.释“远” 166
4.释“逸”、“古”、“苍”、“老” 169
5.释“神”、“微”、“幽”、“绝” 171
三、以“淡”为美——道家论平淡美胜浓丽美 173
1.“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173
2.“大羹必有淡味” 174
3.淡薄世务,淡漠情感 174
4.陶渊明:“开千古平淡之宗” 176
5.田园诗与水墨山水 177
6.“寄至味于淡泊” 179
7.“炫烂之极,归于平淡” 180
8.“平淡”美的整体把握 181
四、以“柔”为美——道家论柔弱美胜刚强美 183
1.“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183
2.“柔”、“弱”、“雌” 184
3.“下”、“贱”、“愚” 185
4.“不争”、“恐先”、“忌骄” 186
五、“自然”为美——道家论美的无意识性 187
1.老、庄论“自然”之美 187
2.汉代对“自然”之美的否定 189
3.魏晋:“越名教而任自然” 191
4.南朝:“自然英旨”“芙蓉出水” 192
5.唐宋:“自然者为上品之上” 194
6.明清:“以自然之为美” 196
7.“出色而本色” 200
六、“生气”为美——道家论美在生命 203
1.老、庄论“摄生”、“养生” 204
2.《易传》论“生生” 206
3.玄学论“养生” 208
4.道教论“长生” 209
5.“生气”说 209
七、“适性”为美——道家论美的自主性和自由性 216
1.“适性”、“任性” 216
2.“自适其适”与“适人之适” 220
3.“适性”之美的多样性 222
4.“逍遥”与“自由” 223
三、佛家美论 227
一、“镜花水月”——佛家对现实美的认识 227
1.“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227
2.现实之美是“泡影” 228
3.“不净观” 230
二、“寂灭”为美——佛家论美的本质 232
1.“无乐之乐”的“法喜禅悦” 232
2.“涅槃”之美 233
3.“佛土”之美 234
4.“佛性”之美 236
5.死亡之美 238
6.空寂之美 245
7.小结 251
三、以“圆”为美——佛教对现实美的变相肯定之一 252
1.“色复异空” 252
2.圆相之美 254
3.理圆为美 256
4.智圆为美 259
5.法圆为美 261
6.小结 264
四、光明为美——佛教对现实美的变相肯定之二 266
1.“无明”之丑 267
2.佛光之美 268
3.光明诸相 272
下编 美的感知 281
一、审美特征论 281
一、审美的愉悦性 281
1.“乐”、“悦”、“快”、“娱” 281
2.“好”、“爱” 283
3.快感决定美的多样性 284
二、审美的直觉性 285
三、审美的主观性 288
四、审美的客观性 290
五、审美的真实性 292
二、审美方法论 297
一、“体味”说 297
1.“味之”、“回味”、“品味”、“寻味” 297
2.五觉感官均是审美感官 298
3.“咀嚼不尽”、“回味无穷” 298
二、“以我观物”说 300
1.释“以我观物” 301
2.“以我观物”的历史脉络 302
3.艺术美的审美鉴赏 303
三、“虚静”说 306
1.“虚静”发生论 307
2.“虚静”功能论 308
主要参考书目 311
后记 316
- 《云淡风轻 蒋勋谈东方美学》刘海珍,潘旖妍责编;蒋勋 2020
- 《当代翻译美学的理论诠释与应用解读》宁建庚著 2019
- 《第一性原理方法及应用》李青坤著 2019
- 《计算机组成原理解题参考 第7版》张基温 2017
- 《高等院校保险学专业系列教材 保险学原理与实务》林佳依责任编辑;(中国)牟晓伟,李彤宇 2019
- 《刑法归责原理的规范化展开》陈璇著 2019
- 《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第2版 视频版》郑红,倪嘉波,刘亨荣编;陈冬梅责编 2020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庄友谊 2020
- 《通信电子电路原理及仿真设计》叶建芳 2019
-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2版》任国林 2018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本书编写组 2020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徐影主编 2019
-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陈德收 2018
- 《家庭音乐素养教育》刘畅 2018
- 《学前教育学》王换成主编 2019
- 《近代体育游戏教育史料汇编 第1辑 1》王强主编 2016
-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三五”规划教材 简谱手风琴教程 第2版》(中国)杨克勤,王宝庆 2019
- 《现代教育技术》李志河主编 2019